●李東雄
吳獬(1841-1918),號子長,字鳳笙,譜名熙藻,榜名獬。湖南臨湘市桃林鎮(zhèn)三合村人。清末進士。其《不易心堂集》錄對聯(lián)一百二十三副。吳獬是晚清學識淵博的才子、學者、教育家、民俗學家和楹聯(lián)大家。吳獬一生寫了不少對聯(lián),有不少對聯(lián)故事在湖湘廣為流傳。筆者在編著《吳獬對聯(lián)評注》一書時,被獬公各具特色的戲臺聯(lián)所傾倒,故慢慢來欣賞。
臨湘一關帝廟演戲,戲有好幾本,要演幾天,便請吳獬先生為戲臺寫聯(lián),獬公問明所演戲目后揮筆撰聯(lián):
神似日行天,天行日即行,那管孫,那管曹,那管江東河北;
戲將人換世,世換人不換,甚么唐,甚么宋,甚么往古來今。
聯(lián)語笑談戲,笑談人生哲理,明白如話。關帝廟當時正演隋代瓦崗寨“程咬金”“秦瓊賣馬”及宋代“楊家將”,上聯(lián)切合關羽的史跡和當時對關羽的崇拜,故下聯(lián)切合演戲的內容,出語新奇,好似俗語說書。
一次吳姓關帝廟演戲,請吳獬撰戲臺聯(lián),吳獬撰聯(lián)為:
依然周武虞韶,誰是吾家觀樂眼;
忽暏陣云邊月,追想當年橫笛聲。
吳獬為其本家在關帝廟演戲臺題聯(lián),可說是大顯了身手,上聯(lián)運用周武王的武功和虞舜的文治,而引出了吳公子季札出魯國觀賞樂奏來贊揚戲班子;下聯(lián)將古時布軍交戰(zhàn)的場面及吳將士在清晨吹笛樓的情景融入聯(lián)中。不熟知歷史,不了解吳氏家庭史之人難撰此聯(lián)。
吳獬為南岳廟戲臺題聯(lián):
亂世需才,何不教南霽云、雷萬春幾位將官,救末劫投胎下界;
逢場作戲,切莫演尹子奇、令狐潮一班反賊,使吾神怒發(fā)沖冠。
戲聯(lián)言戲非戲語,呼喚拯救亂世之才,詛咒反賊及投降之禍,切時有感而發(fā),用心良苦!聯(lián)語犀利激昂,愛憎分明,頗具醒世教育意義。
吳獬題某廟演戲聯(lián):
靈赫赫真仙古佛,烈轟轟孝子忠臣,學何人就像何人,莫把做戲場看;
亂糟糟倒海崩山,胡突突昏天黑地,要起氣不忙起氣,等他卸下裝來。
聯(lián)語自然而然地運用臨湘方言,滿懷兀突,好像演講家,說得驚人動聽。聯(lián)語運用地方言自然瀟灑,明白如話,談笑風生間、言語更富于哲理。
吳獬曾代作演菩薩戲聯(lián),別具一格,其聯(lián)云:
不信神有靈,問廟前白叟黃童、紅男綠女;
誰云戲無益,看臺上義夫節(jié)婦、孝子忠臣。
聯(lián)語通俗明了,且符合大眾心里,具有教益。
吳獬有一副題藥王廟戲臺聯(lián):
名場利場,無非戲揚,做得出潑天富貴;
冷藥熱藥,總是妙藥,醫(yī)不盡遍地炎涼。
聯(lián)語借演戲來反映社情,入情入理。儆告那些追名逐利之人,潑天富貴如戲場,同時也指出再好的藥也醫(yī)不好世態(tài)炎涼。可謂不可多得的妙聯(lián)。
吳獬題暗山洞戲臺又別有情趣。聯(lián)云:
好看,鴻門宴,雞爪山,陳晉士搬兵,郭子儀拜壽,打鑾駕,下溜書,薛檢辭朝,梨花見主,摩天嶺,半戰(zhàn)半降,草橋關,是人是怪。許多新鮮事,盡在頃刻中,說什么枝枝節(jié)節(jié)、生生世世;
快來,賣麻糖,開飯館,廖神仙算命,堯跛子裝煙,洋月餅,水湯丸,牛肉燒酒,瓜籽花生,這幾個,摸牌賭博,那些人,你扯我拖。冷清三四年,熱鬧五六天,怪得了男男女女,吵吵紛紛?
這副對聯(lián)有一百三十四字,是吳獬對聯(lián)中最長的一聯(lián)。全聯(lián)幾乎都是用的口頭語、地方言,好似一篇絕妙小品文,堪稱俗言中佳品。當句自對等手法用得十分老到。
吳獬題羅家墩戲臺聯(lián)也非同一般。聯(lián)語是:
子弟是桃市舊班,自唱到羅家墩,頓覺精神加百倍;
威靈乃漢室名宦,共稱贊劉皇叔,更將忠義重千秋。
聯(lián)語貴在不落俗套,寫得要貼近生活,親近對象。此聯(lián)抓住了這一點。唱戲的依舊是桃市戲班子,來到羅家墩唱戲精神不是倍增而是增“百倍”;演的戲也非同一般,是彰揚漢室名宦,是忠義,是桃園三結義。
吳獬還有題某戲臺聯(lián):
唱戲是假,看戲是真,有孝子、有忠臣,學些模樣傳千古;
上臺不難,下臺不易,要長腔、要短調,打起精神演幾場。
聯(lián)語用詞通俗,說得明白,道得有理?!皩W些模樣傳千古”、“打起精神演幾場”這些口頭語用在對聯(lián)中真是俗到了家,卻頗值回味。
相傳岳陽西塘馮家成立了戲班子,舉行首場公演時,戲臺缺少一副對聯(lián)。班頭正發(fā)愁時,吳獬路過,班頭請吳獬幫忙撰聯(lián)。獬公揮毫題就:
三五步能移鄉(xiāng)越國;
六七人頂萬馬千軍。
對聯(lián)一貼,戲就開鑼了。聯(lián)語形象生動,妙不可言。
吳獬不但撰寫戲臺聯(lián),還寫有戲臺詩,如《詠花鼓戲》:
鑼鼓喧天上彩樓,
男人扮做女人頭。
容易少年容易老,
一時快活一時愁。
金榜題名空富貴,
洞房花燭假風流。
誰人識得其中意,
莫學少年去蕩游。
這首詠花鼓戲詩,寫得入情入理,明白易懂,意味深長。
吳獬還寫了一首《駱家坪看戲和周梓材》詩:
里媼村童鼓笛揚,
誰邀雅客到窮鄉(xiāng)。
溪人遙指白頭叟,
知是周家顧曲郎。
這首贈和看戲詩,未著一戲字,而盡得風流。
吳獬的戲臺聯(lián)和詩寫得有場面、有意境,山高水長,值得我們去欣賞、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