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曉蘭
(作者系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出版發(fā)行學碩士研究生)
網絡文學有廣義與狹義之分,本文的研究對象——狹義網絡文學是指首發(fā)于互聯網站,在互聯網上閱讀、流傳,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斷得到讀者反饋并隨時修正其內容的文學作品。
據2011年7月CNNIC發(fā)布的《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1年6月,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guī)模達到1.95億人,使用率為40.2%,與2010年基本持平,較2009年底增長了17.5%。①由于網絡文學市場的旺盛需求以及網絡傳播的開放性,近年來,網絡文學盜版侵權現象層出不窮,一批批非法轉載原創(chuàng)文學網站付費內容的盜版網站應運而生。2010年2月,在中國原創(chuàng)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研討會上,眾專家一致認為網絡文學盜版已經形成產業(yè)化趨勢。經初步估算,每年盜版市場規(guī)模高達50億元,而同期正版市場的規(guī)模僅為1億多元。②這一現狀嚴重阻礙了網絡文學產業(yè)的發(fā)展。版權保護不利、維權道路艱難已成為目前網絡文學發(fā)展的最大阻礙。
從非法獲取、傳播網絡文學作品的方式和途徑來看,目前網絡文學的侵權方式主要分為盜版鏈接、惡性搜索和內容復制三類。
超鏈接是互聯網技術的一大飛躍,它使網絡上的信息無縫對接,互聯網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信息海洋。鏈接可分為鏈出(linking-out)和鏈入(linking-in),因此,盜版鏈接又有盜版鏈出和盜版鏈入兩種。盜版鏈出指的是某些侵權網站不直接提供盜版內容,而是以資源整合的方式與各種網絡文學盜版平臺合作,提供盜版網站網頁的超鏈接供用戶訪問的侵權行為。盜版鏈入則是網絡文學盜版網站把原創(chuàng)網絡文學網站網頁上的內容,如圖標、圖像、標題、文章等單獨鏈接引入自己的網頁,使盜版網頁與被鏈內容實現“無縫隙”結合的侵權方式。
網絡文學盜版鏈入行為具有隱蔽性,用戶閱讀的頁面屬于正版網站,但最終流量流向盜版網站。如從盜版網站直接鏈接到起點中文網VIP頁面,用戶無須付費,卻能直接看到起點中文網頁面的VIP內容。盜版鏈出多出現在盜版網站的友情鏈接部分,相互間的互惠互利更能迅速鎖定讀者群,增加用戶訪問量。盜版鏈入則屬于高技術盜版,因其高度的欺騙性和直接觸及網絡文學的營利系統(tǒng)——VIP制度,盜版鏈入的危害度要遠遠大于盜版鏈出,防治監(jiān)控難度也更大。對于盜版鏈接,國內目前仍無相關法律直接認定其為非法行為,若認定盜鏈違規(guī),需要原告提供“流量指向盜版網站服務器”的相關證據,這無形中加大了正版網絡文學尋求版權保護的難度。
互聯網站通過提供搜索服務在用戶與盜版網絡文學之間搭建了方便快捷的溝通橋梁,我們把這種隱性侵權方式稱為惡性搜索。具體來看,中國盜版市場主要存在三種惡性搜索方式:一是通過網站搜索直接為讀者提供網絡文學盜版文檔格式的電子書下載服務,如迅雷旗下的狗狗書籍搜索;二是通過站內搜索獲得當前網絡小說最新章節(jié)免費閱讀的網頁鏈接(往往由盜版網站提供),如快眼看書小說搜索引擎;三是大型搜索引擎網站對正、盜版內容的無差別搜索,如百度、谷歌等。由于大型搜索引擎網站具有內容搜索方面的巨大優(yōu)勢,這些門戶網站也就成為了網絡文學的首要“侵權者”。如在谷歌上搜索起點中文網發(fā)布的《斗破蒼穹》,在1550多萬條搜索結果中,就有1400多萬條為盜版鏈接;縱橫文學網發(fā)布的《天才醫(yī)生》,在580萬條搜索結果里,有差不多400萬為盜版鏈接,還有150萬條為仿冒的同名小說鏈接。③在2010年4月盛大文學發(fā)布的《2010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的報告中,有超過七成的網民認為大型搜索引擎是盜版內容的出口。與盜版鏈接的隱蔽性相比,惡性搜索的侵權行為較為明顯,但由于缺乏相關法律規(guī)定與管理措施,盜版網絡文學惡性搜索的懲治同樣困難。
所謂內容復制,就是未經許可直接實行“拿來主義”,通過各種非法或“正當”方式獲取網絡作品并直接為己所用或進行公眾傳播的侵權方式。根據最新情況,又可以將內容復制侵權方式分為顯性侵權和隱性侵權兩種。
顯性侵權指的是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手打或復制粘貼方式直接將網絡文學在網上進行轉載傳播。這是傳統(tǒng)的盜版方式,現今在網絡文學論壇以及百度貼吧“手打團”中流行的侵權行為正包含其中。保守估計,目前國內大型盜版網站數量在1萬至10萬家,中小型盜版網站估計有數百萬之多;每個盜版網站盜版作品的數量少則幾十部,多則幾百部、數千部,甚至還有數量不少的盜版網站幾乎和版權網站保持同步更新,一些當紅作品更是每家盜版網站都有轉帖。對于網絡作品內容的直接復制粘貼,法律已作出相關規(guī)范指示:若只盜版,無盈利收入,按民事訴訟處理,責令關閉網站或沒收服務器,賠償金額較?。蝗暨M行有盈利收入的盜版,則按刑事案件處理,網站負責人將被判刑,賠償金額巨大。2008年底,起點中文網贏得國內首例網絡文學作品侵權刑事案件——云霄閣網站侵犯著作權案的勝利正是基于已提供的法律規(guī)范。
隱性侵權則是指某些功能網站只是提供在線文檔分享的開放平臺供用戶自由在線上傳、下載和閱讀各種合法或非法的文檔資料,雖然不作為內容供應方直接提供盜版內容,但其行為同樣損害了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因此我們稱其為隱性侵權,如百度文庫、淘花網、豆丁網、文檔巴巴等。內容提供者、運營平臺、下載使用者三方的相互分離是隱性侵權的最大特征,第三方平臺的“侵權性”也是當今出版專家學者以及法律相關人士關注密切、爭議較大之處。
原創(chuàng)網絡文學市場發(fā)展產業(yè)化規(guī)模初顯,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文學網站有5000多家,而文學盜版網站的數量就有53萬家,1∶50的盜版利潤差讓更多盜版網站趨之若鶩,原創(chuàng)網絡文學內容提供商則悲憤交加。高額利益驅使盜版網站充斥互聯網,網絡文學的版權保護刻不容緩。對于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的相關可行性措施,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盜版網絡文學網站數量之多、市場之大,究其根本是因為有著為數眾多的用戶基礎作為發(fā)展支撐?!熬W絡信息等同于免費資源”觀念的根深蒂固是網絡盜版之風愈吹愈烈的重要助長劑,即使是具有新新文化學識的當代大學生也不能抗拒“免費午餐”的誘惑。
就版權保護認知問題對大學生進行的調查標明,④在對盜版的態(tài)度上,竟有4.02%的大學生表示贊成,雖然26.41%的大學生明確表示反對,但是占絕大部分(69.08%)的大學生表明中立。從閱讀盜版文學的頻率來看,27.71%的大學生經常閱讀,61.04%的大學生很少閱讀,表示從不閱讀的僅占11.24%。問到網絡文學頻遭盜版的原因,38.96%的大學生認為“網絡文學的本質就在于免費共享”,28.51%的大學生覺得“正版內容消費不起”,24.5%的大學生認為問題在于“某些網站憑借盜版獲取利益”,8.03%的大學生覺得是“正版網站防盜版不力”。閱讀受眾盜版侵權意識的薄弱可見一斑。而在國外,無論是實體書籍還是電子文檔,閱讀付費則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情,這也是國外數字出版發(fā)展良好的原因。只有解決了贏利模式問題,數字出版才有發(fā)展空間。想要維護原創(chuàng)網絡文學的根本利益,首先必須提高網絡文學閱讀受眾對盜版侵權的認識,只有讓讀者意識到盜版的危害并從行動上杜絕盜版閱讀,才能從根本上斷了盜版網站的生存食量,才是進行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的根本之道。
如果說提高網絡文學閱讀受眾盜版侵權認識是從意識角度提供版權保護的可能性,那么運用網絡版權技術保護手段就是從實質上令網絡文學免于被盜的危險。所謂技術措施,也就是版權人或相關權利人為了防止他人非經授權接觸或使用其網絡文學作品而采取技術上的手段和方法。網絡版權技術手段能有效地防止正版網絡文學作品的盜鏈盜用,如果技術成熟后在網絡環(huán)境中推廣運用,將會對遏制網絡作品的非法傳播使用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如今網絡環(huán)境下較為成熟的版權保護技術有在身份認證的基礎上依據授權對提出的資源訪問請求加以控制的訪問控制技術(Access Control);允許對信息的訪問,但對用戶使用信息的權限加以限制的控制使用作品技術;有效控制網絡作品復制、修改傳播行為方式的連續(xù)性版權管理系統(tǒng)(The Serial Copy Management System,SCMS)、數字水印技術(Digital Watermarking)等等。這些技術手段通過監(jiān)控非法主體獲得受保護的網絡資源的渠道,網絡資源使用時間、使用方式、使用次數,以及數字作品傳輸過程中的非法截取或篡改的可能性,從而斷絕了盜版網站獲取正版網絡文學資源的途徑。
面對作家、出版商網絡維權的圍追堵截,百度文庫積極拿出了“文庫版權作品DNA比對識別”的技術解決方案。在百度相關人士的描述下,該技術的實施不僅可以系統(tǒng)清除文庫中網友已經上傳的侵權作品,也使得侵權作品將來在上傳時能被系統(tǒng)自動拒絕,從源頭上控制侵權作品的流通傳播。此外,百度也仿照國外YouTube等視頻網站在已建立的版權系統(tǒng)基礎上注明視頻來源標簽并與視頻版權人分享收益的經營模式,提供了廣告分成模式等既保護了版權又使得合作雙方利益最大化的文庫運營理念。
法律法規(guī)是規(guī)范公民言行,保證社會平穩(wěn)運行的有效手段,在保護網絡文學版權人合法權益方面,法律法規(guī)的作用同樣顯著。數字版權保護在我國并無專門的立法,主要還是依據《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對著作權進行保護,而《著作權法》對網絡作品暫時復制問題、非獨創(chuàng)性數據庫保護問題、網絡作品合理使用問題、鏈接是否侵權問題等都未作出明確規(guī)定。可以說,我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的法制體系已初步建立,但是仍不成熟。百度與盛大的網絡數字版權之爭一方面體現我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規(guī)范缺失和法律監(jiān)管缺位,另一方面對加快填補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的空白具有積極意義。
從法律角度解決網絡文學版權保護問題的首要策略就是構建網絡文學的合法使用渠道,對此,我們可以借鑒外國的成功經驗。美國在《知識產權和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多次修改了與互聯網有關的版權保護制度,1998年的《美國數字千禧版權法》規(guī)定,未經允許在網上下載音樂、電影、游戲、軟件等等都是非法的,如果粘貼或下載一些受到保護的資料,還要付費;韓國成立了版權信息中心,針對互聯網上作品類型的差異成立不同的在線監(jiān)控小組;日本的相關產業(yè)也加緊制定對策,應對國外視頻網站對其電視劇、動畫等的非法播放,而相關權利人組織也積極與執(zhí)法機構合作,在反擊盜版和打擊互聯網侵權盜版的活動中起到積極作用。只有加強法律約束力度,切實發(fā)揮法律監(jiān)管效力,網絡正版資源才能迎來萬紫千紅的春天。
網絡文學盜版之風、侵權之行之所以屢禁不止、愈演愈烈,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文學網站維權困難,而文學網站維權最大的困境在于沒有建立統(tǒng)一的行業(yè)維權組織,由于單一網站維權成本太高,一些資金少、實力弱的文學網站就算遭遇內容侵權也無可奈何。對此,可以仿照組建出版集團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方式整合眾多零散版權人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建立網絡文學權益聯合體,集眾家之力應對盜版侵權之危。
早在2008年底贏得云霄閣案勝利之后,起點中文網就籌建了國內最大的原創(chuàng)文學維權律師團;2010年11月盛大文學起訴百度文庫的訴訟中也集結了包括中國文字著作權協(xié)會、國內最大的網上書店當當網、互動百科等在內的上百個作家、民營出版策劃機構和出版機構。雖然盛大訴百度侵權案一審判決百度公司存在侵權行為后,百度不服提出上訴的二審結果仍未公布,但這場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網絡文學保衛(wèi)戰(zhàn)必將吸引眾多業(yè)內外人士的目光,對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的正面宣傳無疑也起到了積極的效果。此外,國家版權局與中國版權協(xié)會共同擬建的“網絡維權技術服務中心”通過向權利人和企業(yè)提供網絡侵權信息的搜集并代理維權通知等服務能夠更好地對網絡文學版權加強實質監(jiān)控保護。
對于搜索引擎門戶網站的盜鏈,或許我們可以換個思路。作為搜索引擎,谷歌百度并不實際擁有內容,反之,作為一個搜索工具,搜索引擎能為原著者找到侵權網站提供十分有效的幫助。網絡文學內容提供商如果能改變敵對態(tài)度,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尋求與搜索引擎共同合作,也不失為保護網絡文學版權的好方法:搜索引擎為版權人提供侵權網站網址,版權人進一步尋找盜版根源,在版權人提供網絡文學版權證明后搜索引擎跟進刪除鏈接。
注釋:
①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2011年7月[R].北京: CNNIC,2011.
② 馬季.網絡文學:與傳統(tǒng)逐漸融合,生產消費機制成型——2009年網絡文學述略[J].文藝爭鳴,2010(1):128~131.
③ 馬季.網絡文學遭遇版權困境 應建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EB/OL].[2010-09-06]http://www.022net.com/2010/9-6/464839163060319.html.
④ 劉曉蘭.大學生網絡文學閱讀行為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