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藏族鍋莊舞風格的變遷

      2011-08-15 00:43:40石顯鳳
      群文天地 2011年21期
      關鍵詞:鍋莊藏族舞蹈

      ■ 石顯鳳

      一、藏族鍋莊概括

      (一)藏族概括

      千百年來,藏民族繁衍生息在被譽為雪域高原的青藏高原,他們與高原環(huán)境和諧相處,從事各種生產和生活活動,青藏高原以豐富的物質資源養(yǎng)育了藏民族,同時亦賜予他們以美好的心靈、無窮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藝。在長期的社會實踐過程中,他們創(chuàng)造了光輝而燦爛的藏族文化。青藏高原、藏民族、藏文化,一直互為浸潤,互為適應,互為促進,早已凝聚為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倘若沒有青藏高原的滋潤、哺育,也許不會誕生稱其為藏族的一個民族;倘若沒有藏民族在青藏高原的生息、活動,也許不會有藏族文化的問世。

      藏族自稱“博巴”,又稱世代居住的青藏高原為“番域”?!拔鞑亍币辉~大約從清朝乾隆時期才出現以“藏”代所有藏區(qū),因衛(wèi)藏的地區(qū)位于清朝疆域和整個藏區(qū)之西,所以謂之“西藏”,故而“藏區(qū)”與“西藏”是兩個不可等同的概念。作為民族的名稱,1911年孫中山先生提出“五族共和”時,“藏”作為族名才正式出現。由于藏區(qū)地域遼闊,在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中各地區(qū)的藏族形成了各自的方言,傳統(tǒng)上藏族人習慣把藏區(qū)劃為衛(wèi)藏、康藏、安多三大方言區(qū)。

      衛(wèi)藏區(qū)——藏族文化的搖籃,衛(wèi)藏是兩個地理區(qū)域名稱的組合。衛(wèi):藏語“中心”之意,泛指以拉薩河谷為中心的地區(qū);藏:“河”之意,泛指日喀則以西、以北的廣闊地區(qū)。后藏地區(qū)的人自稱“藏巴”,前藏地區(qū)的人自稱“衛(wèi)巴”。衛(wèi)藏方言區(qū)位于青藏高原的西部,是現在行政劃分的西藏自治區(qū)。它是藏族文化的發(fā)祥地,古代吐蕃王朝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中心?,F今的拉薩地區(qū)、日喀則地區(qū)、山南地區(qū)、林芝地區(qū)、阿里地區(qū)等都在衛(wèi)藏范圍內。衛(wèi)藏地區(qū)以雅魯藏布江流域為中心,主要以崗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南麓大斷裂帶作為劃分藏北藏南的界限。河谷與盆地相間,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土地資源集中,且雨量充沛,適合于農作物的生長。藏族第一個贊普,第一個宮殿,第一個寺院,還有雄偉的布達拉宮……都誕生于雅魯藏布江流域,因此可以說,這里就是孕育藏文化的搖籃。

      康巴方言位于今西藏昌都地區(qū),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樹自治州、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都在康區(qū)內,“康”是邊地的意思,“巴”是人的意思。藏族俗話有“衛(wèi)藏的法,安多的馬,康巴的人”之說,突出體現了康巴漢子的特點??蛋腿耸来?、棲息在川、滇、青、藏交界的橫斷山脈地區(qū),山高谷深、江河縱橫,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既塑造了康巴人強悍豪爽的性格,也培養(yǎng)了他們走出深山經商的傳統(tǒng)和習俗。憑借康巴藏族人家的擺設不能判斷他們的富有程度,只有看到女主人頭飾才可判斷??蛋臀幕殬湟粠茫攸c鮮明,尤其是玉樹舞蹈,雄健流暢,聞名遐邇。

      安多區(qū)——多文化和遼闊的草原,安多也有邊地之意。安多方言區(qū)包括青海果洛、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海南、海北、海東和黃南;甘肅省的甘南、天祝、四川的阿壩的部分地區(qū)。其地域范圍很大,這里的草原遼闊,牛羊成群,是藏區(qū)最大的牧區(qū),因而盛產名馬。歷史上這里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qū),在歷史的變遷中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今天獨特的安多文化。

      (二)鍋莊的名稱

      鍋莊,本意是一種炊具,三塊石頭圍著一堆火,石上支鍋烹調煮食,這便是火塘,三塊石頭便是鍋莊和鍋莊石。舊時在四川和云南一帶,由于山路險峻,交通不便,村莊與外界的聯系往往是靠馬幫運輸傳遞信息,當時馬幫文化很流行。當一對人馬千里迢迢、風塵仆仆地投宿驛站時,茶余飯后圍著火塘唱歌跳舞,以驅趕一天的勞累。他們唱的跳的是當時當地的圓圈舞,于是外界把這種舞蹈稱之為“鍋莊”,將對火塘的稱謂直接用于舞蹈之名。當然,說鍋莊是一種炊具是不完全的。在跳鍋莊這種舞蹈中,似乎與炊具炊事不相搭接。再者,鍋莊一詞在康定藏區(qū)還是一種稱呼。據書載,康定地區(qū)鍋莊一詞來源于西藏,是藏族古咜或彌咜的音譯,其意為貴族,所以過去習慣以鍋莊來稱呼貴族和頭人。因此,鍋莊并非僅簡單的指火塘中的三塊支鍋石而言,其所含意蘊深遠。

      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內壁繪有五人連臂紋飾,真實地記錄了新石器時代先民們舞蹈生活的具體情境,有的學者認為“舞蹈彩盆中的動態(tài)與藏族和羌族的鍋莊舞形態(tài)最為接近”①。

      鍋莊舞,在不同地區(qū)還有許多不同的稱呼。鍋莊不是藏族對這種舞的稱呼,是指最早這種舞蹈在火塘周圍跳的意思。西藏地區(qū)藏民稱這種舞為“歌諧”,是圓圈舞的意思;青海、四川藏民稱它為“卓”或“果卓”,是吉祥舞的意思;云南中甸藏族稱作“查拉董”,是娛樂舞的意思;還有的地方稱它為“稻姆”;羌語稱它為“沙朗”,有喜事沙朗和憂事沙朗之別。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各地區(qū)語言存在差別;另一方面,也與歌舞時的場面布置、動作等有關系。

      (三)鍋莊的展演

      清代乾隆年間李心衡所著的風土民情文集《金川鎖記》曾這樣記載了“跳鍋裝”(通“莊”):“俗喜跳鍋莊,嘉會日里,黨中男女各衣新衣,合色巾帕之屬,罄家所有,雜佩其身,以為華瞻。男女紛沓,連臂踏歌,俱欣欣有喜色?!雹诓刈?、羌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重大喜慶活動都要跳鍋莊舞,鍋莊舞也是民間百姓自娛自樂的形式,其內容為歌頌英雄人物的功績、祈禱神靈保佑、慶祝豐收、歌頌愛情、贊美家鄉(xiāng)及頌揚頭人等。如歌詞中有“雪山啊,快閃開,雄鷹要展開翅膀;森林啊,快讓路,青年人要邁步狂舞……”的豪情奔放。其舞姿矯健,動作挺拔,既展現舞姿又重情緒表現,顯示了藏族人民的驃悍氣質。

      1、傳統(tǒng)鍋莊的展演

      在跳傳統(tǒng)鍋莊時,一般分為兩個陣容或男女兩隊,各有一個技藝出眾的人領歌。通常時兩隊一起圍成圓圈,隨歌曲內容或相互搭抱、或手拉手、或攬腰漫走、或舞動長袖、踢腿、沿順時針方向轉圈而舞,順時針方向繞圈而舞顯然與佛家所認為的萬物向右旋轉才符合法規(guī)的認識是一致的。在廣大藏區(qū),每逢節(jié)日、慶典、婚嫁喜慶之際,在田間地頭或自家的庭院里,男女老少齊聚一堂,便開始圍成一圈跳圓圈舞。不同的地區(qū)有不同的特點,就全藏區(qū)而言可以分為農區(qū)鍋莊(玉卓)、牧區(qū)鍋莊(仲卓)、寺廟鍋莊(曲卓)三種③。

      農區(qū)鍋莊以昌都鍋莊最為有名。節(jié)日、慶典、婚嫁喜慶之際,場院上男女相聚,男性著肥大筒褲,有如雄鷹粗壯的毛腿,女性脫臂袍披與身后飄逸灑脫。男女各站一邊拉手圈分班唱和,通常有男性帶頭啟唱,歌聲嘹亮而富于穿透力,舞者和著歌聲作“甩手顫踏步”沿圈走動。當唱詞告一段落后,眾人一齊“??!”的一聲吼叫,頓時加快節(jié)奏,撒開雙臂側身擰腰大蹉步跳起,控舞雙袖載歌載舞,奔路跳躍變化動作。男性動作幅度較大,伸展有如雄鷹盤旋奮發(fā)。女性動作幅度較小,點步轉圈有如鳳凰搖翅輕舞。舞群中發(fā)出“啞啞”的呼叫聲,催動舞蹈情緒直線升騰,在狂熱氣氛中盡興而止。

      牧區(qū)鍋莊盛行于藏北羌塘草原及農牧相交的牧場上。遼闊的藏北草原每逢過年過節(jié)、婚嫁志喜、恭迎恭送權貴佳客都要唱歌跳舞。尤其是夏天各地要舉行一年一度的賽馬節(jié)。白天舉行跑馬射箭,表演牦牛舞、熱巴舞等活動,晚上燃起篝火跳鍋莊,通宵達旦。牧區(qū)鍋莊典型的動作有胸前雙繞手(象征卷羊毛圈),腳下踏走跳躍,前頓步按左右翻身,大蹉步,跪拜跳等等。不斷變化組合成令人眼花繚亂的動作。男女動作一樣,但男子動作大,宣泄奔放,而女子動作較小,相比之下含蓄明快。男性起舞往往脫開身上的披袍,雙手伸開緊拉雙袖,邊跳邊繞袖花,因而“繞袖花”成為牧民鍋莊舞的一大特色。

      寺院鍋莊,多出現在寺院內的宗教節(jié)日場合。這種宗教性很濃的民間歌舞,節(jié)奏緩慢,氣氛莊重,充滿強烈的理性意味。其歌詞、曲調、舞蹈以及表現內容,表演時間和場合都是特定的?!肚迨犯濉分尽氛f這種鍋莊是“司舞十人,每兩人相攜舞,一服蟒袍戴翎,掛誅,斜坡黃紫二帶,交如十字……”。這正是僧人表演的禮儀鍋莊。

      2、現代鍋莊的展演

      我們知道,民族舞蹈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本身是其傳衍地原住民文化的共生物;任何一種民族舞蹈的特有風貌,都或多或少、或現或隱地折射出其所置身的文化形態(tài)。跳鍋莊所特有的舞蹈動律特征一方面來源于藏、羌民族的生存環(huán)境、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來自他們特有的人文背景、審美意識和對生命意義的質樸的理解。舞蹈動律形成了反映人文背景、審美意識和對生命意義的質樸的理解,舞蹈動律形成反映人類長期勞動、娛樂、信仰、習俗等多種因素的文化積淀。鍋莊舞的動律特征揭示了藏羌民族在歷史演變中不能用文字和語言表達的民族個性和內在氣質。

      現代文化不斷滲入而引起鍋莊舞的演變,跳鍋莊的傳統(tǒng)和現代氣息有趣地相互交織。并且,這種變化發(fā)展的勢頭在未來數年將可能越來越猛,伴隨著現代化趨勢發(fā)展的結果將是傳統(tǒng)色彩的逐步淡化。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地區(qū)的面貌有很大改變,人民生活改善,商業(yè)網點密布,跳鍋莊已成為居民日常的娛樂休閑方式之一。當人們晚飯后身著現代服飾圍繞在中心廣場隨著廣播悠然起舞時,不由得讓人想起現代城鎮(zhèn)中特有的中老年休閑方式:老年迪斯科。在這里,跳鍋莊的大都是中老年人,年輕人多數只能模仿幾下動作,唱詞基本不會。跳鍋莊傳統(tǒng)的祭祀意義和禁忌早已煙消云散,跳鍋莊和老年迪斯科一樣,都經簡化改造成為適合城鎮(zhèn)居民生活特點的娛樂休閑方式。

      就傳統(tǒng)民族舞蹈的生存環(huán)境而言,跳鍋莊在落后的農村與偏遠的高山牧區(qū)比在城市更具有生命力。由于封閉的環(huán)境難以同外域進行經濟往來、文化交流,相對限制了其民族舞蹈文化的發(fā)展,但一定程度地保持了跳鍋莊的傳統(tǒng)和典型性。不過,時代因素的滲透也不可避免。跳鍋莊圍成的圓圈中央不再是傳統(tǒng)的火塘、鍋莊石或其他代表祭祀信仰的物品,人們也不再是邊唱邊跳,而是選用現代藏區(qū)流行的歌曲,有舒緩的,也有緊湊的快節(jié)奏,以四拍節(jié)奏為主。

      二、鍋莊的變遷

      (一)變遷的內容

      1、從娛神到娛人

      藏族鍋莊舞是藏族先民宣泄悲歡之思、哀樂之情,敬神娛神,鎮(zhèn)鬼祈福的重要表達方式。在原始宗教信仰中,鍋莊、火塘是神靈集聚之地,在人們眼中,火塘已不再是那幾縷飄動的火焰或幾塊沉默的鍋莊石,而是一個濃縮了的神靈世界。因此,對火塘與鍋莊的祭祀便是對祖先的祭祀,祭祀在節(jié)日、收獲季節(jié)或人們生病、生育之時;祈禱先祖神靈保佑子孫平安、昌盛之意,也盡在祭拜火塘與鍋莊中表露出來。鍋莊、火塘是維系個人和家庭命運的所在,因此,人們通過祭祀等取悅鬼神的形式來自我安慰和取得信心。

      先人的聰慧才智及藝術創(chuàng)造力的結晶被子孫后代繼承、保存、發(fā)展,代代相傳、永不泯滅。自娛性的鍋莊舞被廣大群眾普遍接受、繼承與創(chuàng)新。它是廣大群眾直接參與、自娛自樂的、人人自由的、盡情地抒發(fā)內心感情而自我陶醉、自我表現、自我滿足的群體娛樂行為。

      2、多重融合

      伴隨著物質文化的進步,藏族鍋莊逐步融入到世界民族藝術之林,它既吸收了中國其他民族舞蹈的特色,亦與西方現代舞完美融合。藏族鍋莊無論是在題材還是在內容上,都已經沖破了長期存在的禁區(qū),并且越來越向豐富多彩的社會和人生逼近,同時,在表現形式和手法上也已經突破了傳統(tǒng)的樊籬模式,越來越顯示出全方位的審美多維探索的趨勢。藏族鍋莊將繼續(xù)置身多重的選擇,從而歷經多重傳承,多重棄揚,寬松、兼容、自然、率真,最終以民族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和獨特的藝術個性走向世界。

      (二)變遷原因

      第一,隨著中國社會在經濟上的全面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的進一步解放,藏族人民的生活有了空前的提高。

      第二,當代色彩紛呈的科學文化知識豐富了藏族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并正在改變著他們的思維方式、生產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第三,由于傳統(tǒng)文化因素和現代文化因素的摩擦,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撞擊,文化娛樂形式的多樣性和普遍性,價值觀念的轉變等因素,使古老的藏族民間舞蹈文化正在發(fā)生著不同程度的變化,這一變化呈多元化、多樣性、復雜性的發(fā)展態(tài)勢。

      通過對藏區(qū)跳鍋莊的溯源及其傳統(tǒng)社會到現代社會的變遷的探討,可以看到:任何民族文化的適應都是在傳統(tǒng)文化基礎上的選擇、吸收和包容。外來文化不可能被全部吸收,傳統(tǒng)文化更不可能被徹底拋棄,人們在艱難的對比、探索中選擇,逐漸將外來文化吸收納入原有的文化概念中。傳統(tǒng)文化在適應中不斷更新,出現了一些與高科技相伴的藝術樣式;而一些古老的藝術樣式則隨著人類社會對高科技的膜拜與依賴,正在逐步淡化乃至消失。因此,在國家大力倡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深入地研究、探討,以保護好傳統(tǒng)的民族民間舞蹈文化遺產,從而推動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全面發(fā)展和更大的繁榮。

      三、鍋莊的功能

      (一)宗教功能

      任何一種藝術都源于生活,反映生活,鍋莊舞也是如此。宗教在西部各民族的生活中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全民信仰的力量使宗教文化在廣大的西部得以全面地發(fā)展和弘揚,而宗教在宣傳教義以圖廣泛傳播時,總要利用一種生動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來象征、暗示,說明抽象的神理,來感受、觀照,領悟‘不克見知’的神性”。④因此,被人們所喜聞樂見的西部歌舞也成為傳播宗教義理的最佳方式,肩負起了黑格爾所說的“對宗教觀念的形象翻譯”這一使命。于是,宗教的思想、觀念、感情也融注到了歌舞中,并借這種形象生動的藝術形式加以體現。同樣,一個民族的藝術創(chuàng)造本身也要受到不同文化背景、政治、經濟條件的影響,彌漫著深厚宗教意識的社會環(huán)境本身也有力地影響著一個民族的精神世界和審美心理。宗教意識也就不可分割地表現在藝術創(chuàng)造的方方面面。史書記載,公元七世紀桑耶寺建成的開光大典上,百戲雜藝紛紛獻技表演,其中舞蹈最多,這已透露出藏族舞蹈與宗教必將產生關聯的信息。鍋莊有其特殊社會歷史發(fā)展中形成的世俗生活與宗教生活相結合的特殊內容,使它所呈現的意境是人神鬼獸聯袂狂舞,現實與幻想不同場景時空、不同人生境界相互聯通混融的神圣殊異的世界。單從動作上看,如順時針方向轉圈,雙手合掌于胸前等,已與信仰心理和佛教儀規(guī)相契合,甚至有類似于金鋼舞的動作;其他還有反映原始耕作、狩獵以及圖騰崇拜意味的動作??梢哉f,鍋莊的韻味是古老的。這是一種古老的藝術,藝術中滲透著古樸的美,也滲透了藏族人的思想感情、宗教信仰和對神靈的崇拜。他們的先祖、神靈、飛禽走獸,都像鮮活的生命,在唱歌和舞蹈中達到永恒。

      (二)凝聚功能

      “鍋莊”舞是一種集體性的民間舞蹈,在舞場上沒有主客之分,也沒有舞者和觀眾之別,主人、客人、男女老少全都參加,跳舞的人越多,場面就越壯觀。在強烈的民眾氣氛感染下,不會跳的人也不會甘心只當觀眾,人人都會躍躍欲試。這種包容性很強的舞蹈,同時也具有廣泛傳播的特性。不同民族、不同階層、不同職業(yè)的人都能夠接受。

      為什么“鍋莊”舞會深受人們的喜愛呢?因為這種舞蹈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它強調的是共同協(xié)作、共同感受、注重和諧、營造團體氣氛。這些優(yōu)秀品質是現代化所贊頌、所鼓勵的,它能培養(yǎng)人們克服困難、樂觀向上、健康高雅的生活態(tài)度。藏族世居在高海拔地區(qū),環(huán)境的艱險磨練了他們的意志,高山的氣勢、草原的遼闊,賦予了藏民族寬廣的心境;多變的氣候、不便的交通,使人們養(yǎng)成了相互幫助、共同勞作的性格。反映在舞蹈中,則能夠感染他人積極參與、相互照應。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在鋼筋水泥的建筑物中忙碌了一天的都市人,渴望大自然、渴望輕松愉快的生活,并渴望活動一下因伏案工作而僵硬的身體?!板伹f”舞正迎合了現代城市人的需求,因此它流傳得很快,發(fā)展得也很快。人們抱著各自的目的從四面八方參加鍋莊舞會,在舞場上,一些中年人是抱著減肥的目的來的,老年人是抱著健身的目的來的,更多的人是把舞場當社交場所,約朋友一起來玩的。

      (三)健身功能

      研究數據表明,長期堅持藏族鍋莊健身舞鍛煉的老年女性心率,比鍛煉前有明顯的降低,體重指數較鍛煉前也有明顯下降。說明在身高沒有變化時經過練習體重明顯減輕,對減肥塑形有良好的作用。鍋莊舞的練習對中老年婦女有著許多影響,鍛煉者食欲明顯增加,睡眠有改善,記憶增強,精力較前旺盛,耐疲勞能力和高原習服能力提高,經過練習后自覺癥狀改善率超過40%以上。說明藏族鍋莊健身舞練習對老年女性的健康體適能有積極的影響。

      從測試結果看,藏族鍋莊健身舞練習后測得即刻心率大部分在120次/分鐘以內,說明藏族鍋莊舞鍛煉屬于有氧運動,又符合老年運動處方中所控制的運動強度。有氧運動其消耗的能量主要來自脂肪和糖的氧化分解。許多研究表明有氧運動對老年人有增強體質、延緩衰老,增強心血管功能、防止肥胖、預防疾病的作用。而這對長期生活在高原環(huán)境中的老年女性,在延緩一些重要臟器老化、預防“早衰”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高原居民由于地理環(huán)境、飲食習慣的因素,在膳食結構中往往是高熱量、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較多,所以高原居民的血清膽固醇比平原人高。又因高原地區(qū)低氧,人體內氧運輸能力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都受到很大的影響。而藏族鍋莊舞鍛煉對老年女性的飲食、睡眠、記憶力、精力、耐疲勞能力會有明顯的改善。所以,經常參加藏族鍋莊健身舞鍛煉,不失為一項廣大老年人尤其是世居高原的老年女性,在強身健體、愉悅心情、調適情感、改善人際關系等方面難得的鍛煉項目。

      (四)美學教育功能

      2007年教育部規(guī)定了在全國中小學推廣第一套中小學校園集體舞時,蘭州師大附中將“鍋莊”舞作為課間集體舞,大力推廣,舞蹈的審美功能和運動功能被校方認可,深受廣大師生和家長的歡迎。同樣,“鍋莊”舞成為蘭州大學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課程?!板伹f”舞的“慢板”能夠協(xié)調人的動作,“快板”能夠鍛煉人的心肺功能,優(yōu)美的藏族音樂,又是對大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教材,它可以與引進的西方健美操相媲美。

      舞蹈藝術教育是美育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能夠鍛煉學生的鑒賞力和審美力,同時又能激發(fā)青年學生的活力和魅力。由于對美的體會、感受和震撼,點燃人的心靈,形成對美好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從而開啟人的智慧和善性,使學生的人格達到全面優(yōu)化。通過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養(yǎng),具有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我們應該把各民族優(yōu)秀的舞蹈列入大學傳統(tǒng)體育舞蹈的教學計劃中,使學生在學習美學和藝術學知識、欣賞大量經典作品的同時,身體力行,學習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積累藝術審美經驗,提高藝術審美修養(yǎng),陶冶情操,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五)娛樂功能

      藏族人天性豪放灑脫,這與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生產方式有關,也與他們的宗教信仰有關。鍋莊同樣表現了快樂向上的民族個性,娛樂仍是它的主要目的。如其中有表現生活情趣的兔子鍋莊(模仿兔子跳的動作);還有醉酒鍋莊(模仿醉漢神態(tài),顯示身體靈巧的嬉戲動作);啞巴鍋莊(快板歌舞段無音樂旋律,以“嘿、嘿、嘿”的呼叫聲當節(jié)奏配合舞步)等等。正因為如此,鍋莊的總體特征也正是藝術綜合性、豐富熱鬧的娛樂性。在藏族地區(qū),隨便一個場地,人可多可少,隨時可以跳起鍋莊。一對唱完一對接上,循環(huán)往復、通宵達旦。唱詞有問有答,從天上的日月星辰唱到地上的草原牛羊,彼此不分上下,竟有三天三夜不結束的。

      鍋莊這種健康、活潑、高雅的娛樂功能以及激烈歡快的旋律,健美有力的、鮮明的節(jié)奏,迥異的風格,令人耳目一新。

      注釋:

      ①紀蘭慰.青藏高原東部地區(qū)藏物文化概述[J].舞蹈藝術,1993年第4輯.

      ②周瑾.四川藏區(qū)“跳鍋莊”的發(fā)展演變[J].中國藏學,2002年第4期.

      ③李加才讓.藏族果卓舞文化審美特征淺論[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

      ④朱堂錦.民族宗教藝術論[J].轉引自文學理論研究,90年第2期.

      [1]謝熱.藏族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演進及其現代變遷模式[M].甘肅民族出版社,2005年.

      [2]呂霞.西部民族歌舞的審美風韻[J].青海社會科學,2001年第3期.

      [3]李菲.遺產名錄與族群整合[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5月,第28卷第3期.

      [4]西寧跳起鍋莊舞[J].中國西藏信息中心網,2008-01-21.

      [5]李健英.藏族鍋莊舞對西寧地區(qū)老年女性健康體適能的影響[J].高原醫(yī)學雜志,2007年第17卷4期.

      [6]陶立璠.民俗學概論[M].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7年.

      [7]韓英.原始宗教與原始藝術[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

      [8]崗措.論藏族民間“鍋莊”舞的文化特性和教育功能[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

      [9]孫俏.藏族舞蹈創(chuàng)作的傳承與發(fā)展[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猜你喜歡
      鍋莊藏族舞蹈
      口述史視域下的鄉(xiāng)城鍋莊研究
      “鍋莊”與“達爾尕”:他者話語與民間表述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對茶葉情有獨鐘
      創(chuàng)造(2020年5期)2020-09-10 09:19:22
      學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冰上舞蹈搭檔
      舞蹈課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演變》《藏族少女》
      青年生活(2019年14期)2019-10-21 02:04:56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討
      鍋莊舞與學校體育文化融合研究
      百色市| 麻城市| 筠连县| 红安县| 富平县| 常宁市| 通城县| 华坪县| 吕梁市| 柳河县| 乌海市| 镇坪县| 大名县| 台中县| 天峨县| 安宁市| 开封市| 襄垣县| 南昌市| 盐池县| 连南| 临汾市| 东光县| 黄山市| 合江县| 大冶市| 扶余县| 同江市| 巴彦淖尔市| 普兰店市| 招远市| 报价| 锡林郭勒盟| 奉新县| 碌曲县| 祁东县| 灵石县| 双柏县| 定州市| 丰县| 金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