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傳祿
有事速辦
■ 文/張傳祿
辦任何事情,都要辦得明明白白,不能辦得稀里糊涂;要雷厲風行,不能拖拖拉拉;要嚴謹細致,不能粗枝大葉;要有始有終,不能虎頭蛇尾;要嚴格有序,不能雜亂無章。
機關工作多是程序性的工作,有些事情只有大致階段劃分,沒有嚴格的時間要求,早一天完成晚一天完成關系不大。有的人因此就放慢了節(jié)奏,領導不過問不去干,不到最后期限不去干。有的因為事情不急,一拖再拖,最后竟然把它給拖忘了,時間過去一年半年還沒有辦。
我國自古就有“今日事今日畢”的格言。劉伯承元帥曾提出,機關人員要“案無積卷”、“事不過夜”,他還把快速辦事的要求具體化:第一,了解情況要快。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情況,以最簡潔的方法提出報告。報告要盡量使用圖表,做到一目了然;第二,研究情況要快。參謀人員研究情況,不能慢條斯理,而應是生活在情況變化之中,隨時隨地進行研究,重要情況要及時上報;第三,計劃、部署要快。要熟練而迅速地進行戰(zhàn)役、戰(zhàn)術計算,擬制出簡明的戰(zhàn)斗文書;第四,傳達命令要快。要善于使用快速通信手段和現(xiàn)代化的指揮器材;第五,總結經驗、捕捉戰(zhàn)機要快。必須及時總結每一次戰(zhàn)斗經驗,研究敵情變化及其行動規(guī)律。當然,這些是針對軍事機關的,但對其他機關,同樣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
提倡有事速辦,是節(jié)約時間或爭取時間的有效方法。對于機關干部來說,存在著兩類時間,一類是屬于自己能夠控制的時間,稱作“自主時間”,另一類是屬于對他人或事的反應時間,不能自由支配,稱作“應對時間”。兩類時間作為客觀存在,都是必要的。沒有“自主時間”,完全處于被動應付狀態(tài),成天忙忙碌碌,就會疲憊不堪,對工作和身心都沒有好處。實際上,機關干部作為公務人員,其自主時間大都是從“有事速辦”中擠出來的。此外,“有事速辦”也能培養(yǎng)一種好習慣。許多人在大事上緊張不起來,在關鍵時刻利索不上去,大多是因為在小事上拖拉習慣了,突然需要進入緊張狀態(tài),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大凡會辦事的人,都能做到越是不急的事情,越是抓緊時間辦。一方面,早辦完早見成效;另一方面,早晚都得辦,早辦完早解脫出來,把精力轉到其他工作或學習上。
拖延是浪費時間最大的壞習慣,比方說,有的人一上廁所就一二十分鐘,一侃大山就是一個多小時,一打電話就是兩個小時,一張報紙就看半天。浪費這么多時間,一點意義都沒有。要醫(yī)治拖延的習慣,惟一的方法就是,一事當前,立刻去做,毫不猶豫。對今天要辦好的事情,要抓緊落實,決不拖到明天;對有時限要求的工作,正常時間完不成的,要加班加點,堅決按時完成任務;對那些時限要求寬松一點的工作,也要快節(jié)奏進行,以爭取主動。要努力做到:信息不在我手里梗塞,文件不在我手里積壓,事情不在我手里延誤,工作不在我手里中斷。
做到有事快辦,說到底是強化時間觀念。在當今的高科技時代,時間,哪怕是一分一秒,都關系到某些重大事件的成敗。如在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以地對空導彈攔截對方導彈,此時一分一秒都可能關系到戰(zhàn)爭的勝負,關系到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危。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力量”、“時間就是成敗”的觀念,是時代的產物,同時又是時間自身的特點。認真分析就發(fā)現(xiàn),時間有這樣三個特點:一是不可逆性??臻g具有三維性,但時間只有一維性,即不可逆性。時間以其一維性向前運動,不可復回?!皩ふ沂湃サ臅r間”或“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之類的話,不是意在使時間倒轉,而是說在今后的日子里抓緊時間,有效地利用時間。二是可節(jié)約性。所謂時間的可節(jié)約性,是指同一時間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量,一個人在同一時間可以比別人走更多的路程。即以較少的時間完成更多的工作,或“事半功倍”,或有效地利用時間。三是隨機性。隨著時間的推移,事物時刻都在發(fā)生變化。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時間變了,事物的境況也變了,人們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也要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因此時間伴隨著機遇、條件和變化。抓住了時間,就抓住了機遇;失去了時間,就失去了機會。機遇和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它不會等待某個人,也不會躲避某個人,它同“及時”相連。因此,人們必須有及時觀念?!岸嗌偈拢瑥膩砑?,天地轉,光陰追。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p>
(編輯/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