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農業(yè)工程學報》2011年10月報道,近年來,制種玉米及雙壟溝播商品玉米在西北大面積推廣種植,改善了種植結構,提高了經濟效益。為了實現(xiàn)精量播種,針對玉米籽粒形狀特點設計了一種適用于穴播輪的新型勺匙式玉米取種器。
此研究報告刊登于《農業(yè)工程學報》2011年第10期,題為“勺匙式玉米精量取種器的設計與試驗,第一作者為甘肅農業(yè)大學工學院孫偉講師。通信作者為吳建民教授。該研究為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資助項目。
我國玉米產量約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 1/4, 玉米主產區(qū)集中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qū),推廣先進技術,提高玉米產量,對我國玉米生產乃至整個糧食生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玉米機械化播種水平相對較高,但精量播種面積所占比例并不高。以甘肅省為例,2011年,玉米種植面積達1300萬畝,而玉米精量、半精量播種面積不足 50%,種子嚴重浪費。精量播種用種量在 22.5 公斤每公頃左右, 較傳統(tǒng)播種節(jié)省種子22.5~30.0公斤每公頃。 同時, 機械播種可省工 45~75 個/公頃,節(jié)本 300 元/公頃,增產100公斤每公頃,玉米精量播種技術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玉米精量播種栽培技術具有節(jié)省工時、節(jié)省種子、增產、增收等特點,實現(xiàn)機械化玉米精量播種的重點是玉米播種機的研制,影響玉米播種機性能的關鍵部件是取種器。
國內學者對穴播機取種器已進行了一些研究,主要類型有3種。第1種是盒式取種器(又稱取種盒),其結構參數(shù)對排種量影響較大,不易調整,單粒率低,播量不穩(wěn)定。第2種是內側充種排種器,通過更換排種盤可實現(xiàn)多種作物的精量播種,但復合型孔對種子的尺寸適應性差,充種極限速度限制了播種效率;第3種是夾持自鎖式精量排種器,主要適用于棉花籽粒,實現(xiàn)了棉花精量播種。
研究者結合已有取種器的特點,設計了勺匙式玉米精量取種器。通過分析種子在型孔內3種就位方式,確定了種勺的尺寸和形狀,即長、寬、高分別在9.80、9.40、6.07毫米左右取值,且端部與兩側圓弧過渡,兩側高度取4.86毫米,導種管彎角取90度,直徑取11.30毫米。通過對勺匙式玉米精量取種器的工作原理和過程分析,得出了影響勺匙式取種器性能主要因素和臨界條件。以導種管彎角、容種高度和機組行走速度為因素,以單粒率、空穴率為指標進行了正交試驗,通過試驗數(shù)據分析可知,使勺匙式取種器性能最佳的參數(shù)組合是:導種管彎角90度、容種高度為穴播輪半徑的2/3、速度0.86米每秒。試驗結果表明,勺匙式取種器滿足玉米精量播種的要求。
本文刊載于《農業(yè)工程學報》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