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吉林省四平市社會精神病院 吉林 四平 136001)
“以人為本”就是一切應以調動人的積極性,做好人的工作為根本,現(xiàn)代護理管理中,強調運用“人本”原理,重視調動病人的積極性,充分調動病人的正性心理,以提高治療的有效率,改善不良的心態(tài)及負性心理、治療環(huán)境,以滿足病人身體、心理、精神、社會、文化等方面的需要,護理的中心變成了人及其健康,護理活動更加注重了人的整體性及自主性。
現(xiàn)代護理理念的要求即人、環(huán)境、健康及護理4個要素:
(1)人是護理服務對象,是實施各種護理的中心。服務對象可以是個人、家庭、社區(qū)、團體或整個社會,可以是健康人,也可以是病人,人在自己的生命過程中有健康生活的權利。
(2)環(huán)境或社會,環(huán)境是護理的場所及影響護理的因素,它包括社會、物理、人文等環(huán)境。個人、家庭、團體及社會組成一個社會系統(tǒng),人通過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而產生自己的生活行為模式,與他人及環(huán)境保持協(xié)調一致,人會受環(huán)境影響,同時環(huán)境也受人的影響。
(3)健康,護理服務的中心是人的健康。即如何維護人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情感及精神的需要。人與環(huán)境的互動會影響其生理、心理、社會及精神方面的健康,每個人都有維持自己生命健康及幸福的能力。
(4)護理是一門專業(yè),有滿足社會對健康需求的特殊責任,護理人員必須不斷學習和努力,才能保證社會對護理人員的要求,保證高質量護理服務。護理的目標是促進、維持、保護健康,預防疾病、恢復健康及減輕痛苦,或讓病人安全有尊嚴的離開人世。讓護理學不斷地發(fā)展及完善,以適應人的健康及社會需求,并隨著社會不斷的發(fā)展而調整護理人員的角色功能。
現(xiàn)代護理模式擺脫了單純技術服務內容,進入了參與共同責任范疇,護理的內容、任務、要求更加擴大與明確。進入整體模式促進護理從局部及軀體護理走向了人性護理。“以人為本”護理理念促進護理向著生物、心理、行為環(huán)境、社會方面邁進,拓寬了整體護理內容。
現(xiàn)代護理及護理實踐中需要生物醫(yī)學,心理學、美學、倫理學,行為護理學及心身醫(yī)學交叉科學及相鄰科學的參與,這對護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要求護士四新即(新思維、新理論、新方法、新理念指導臨床工作);用四心即(細心、愛心、誠心、關心),與病人溝通,發(fā)現(xiàn)病人內心的負性思想,勸導鼓勵說服病人調動其積極因素,滿足其心理、精神、軀體的需要,以達到最佳護理效果。
(1)精神科護士要有七心:熱心、耐心、細心、誠心、高度責任心、同情心、事業(yè)心。有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為社會、為精神病人的奉獻,做為自己的道德價值取向,更要具有慎獨的醫(yī)德境界。
(2)尊重精神病人的人格,維護其權益,保守醫(yī)密,周密監(jiān)護,防止意外。護理人員應同情精神病人,適時開展心理疏導,對其病態(tài)行為切忌嘲弄、辱罵、虐待,即使自身受到精神病人的病理性攻擊傷害,也應克制忍讓,避免不良言行給病人造成惡性刺激。
(3)做好精神病人身心整體護理,首先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分析病人的心理活動,有針對性地采用安慰、疏導、解釋、暗示、鼓勵、勸導等心理護理。護士用親切、善良、美好的語言舉止給病人以溫暖、慰藉,使病人處于接受治療及維護健康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
(4)刻苦鉆研業(yè)務技術,不斷提高護理技能,學習新知識,掌握現(xiàn)代科學,更好為患者服務。
“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提出,說明了病人在醫(yī)療過程中,心理、行為需求是護理工作中心內容,以人為本是整體護理的理論和導向,整體護理則是“以人為本”具體的實踐和應用。我們應該把“以人為本”的護理觀念貫徹應用整個護理工作中,能有效地促進整體護理的健康發(fā)展,并不斷研究總結,相信“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中心理念將在醫(yī)護實踐工作中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