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紅雨
很多理科老師在講解某例題后,常常再用一些同類的題目來鞏固,以便學生熟練掌握解題方法,“舉一反三”在理科教學中被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語文卻因為存在語言情境的差異,很少被“歸類”青睞。實際上,“教是為了不教”的指導思想同樣適用于語文,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同樣是語文學科的教學任務。語文也是可以歸類學習的。
詞類活用作為文言文教學的重難點。它是指某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具有某種新的語法功能。判斷時要參照現(xiàn)代漢語的一般用法推斷。而這種語法功能與現(xiàn)代漢語相比具有明顯的不同,因此,在復習時有必要將以往新授課中建立的感性的、零散的印象通過理性分析整理為系統(tǒng)的知識,這樣才能從容應對高考文言文考查中:“主要考查常見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的要求。我們在復習文言文詞類活用時,教學生將歸類法運用于其中,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下面僅以教學名詞的活用為例,談歸類學習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字并按提示歸類。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買五人之頭而函之。
(3)左右欲刃相如。
(4)吾得兄事之。
(5)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南取漢中,西舉巴蜀……
(8)吾從而師之。
(9)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10)邑人奇之,稍稍賓客
學生討論歸類,教師根據(jù)學生做題情況引導歸類:
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1)、(2)、(3)、(6)、(9)
名詞活用為狀語:(4)、(7)、
名詞活用為使動詞:(10)
名詞活用為意動詞:(5)、(8)
1.分析上文中例句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水:游泳)活用為動詞的“水”,放在能愿動詞“能”后面,能愿動詞與及物動詞組成合成謂語,名詞前面放上能愿動詞,等于名詞處在動詞的位置上。因此,名詞放在“能”“可”“足”“欲”等后面,便活用為動詞。
學生總結(jié)規(guī)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愿動詞后面的名詞活用為動詞。)
2.分析例句②買五人之脰而函之。(函:用盒子裝)“函”活用為動詞時的組成結(jié)構(gòu)為________ (名詞+代詞),名詞后面如果是代詞,往往構(gòu)成動賓關系,而因為名詞不能修飾代詞,所以,那個名詞也就活用為動詞了。
學生總結(jié)規(guī)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詞前面的名詞活用為動詞。)
3.分析例句③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殺)活用為動詞的“刃”與名詞“相如”連用,名詞與名詞連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斷等關系,而是主謂關系、動賓關系或動補關系,那么其中必有一個名詞活用為動詞。
學生總結(jié)規(guī)律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詞與名詞連用,如果不是并列關系或偏正關系,那就要考慮是否主謂關系和動賓關系,其中一個名詞必然活用為動詞。)
4.分析例句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稱王)活用為動詞的“王”,剛在否定副詞“不”的后面,名詞本來不能前加副詞。如果前邊是副詞,這個名詞也就活用為動詞。
學生總結(jié)規(guī)律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副詞特別是否定副詞后面的名詞活用為動詞。)
5.分析例句⑨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用魚網(wǎng)捕)“罾”活用時的組成結(jié)構(gòu)為(所+名詞)所字后面一般是動詞,如果是名詞就活用為動詞。
學生總結(jié)規(guī)律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后的名詞活用為動詞。)
6.分析例句④吾得兄事之。(兄:像兄弟一樣),⑦南取漢中,西舉巴蜀……(南:向南,西:向西)名詞一般不能直接修飾謂語動詞,凡謂語前面的名詞如果不能看作主語,則這個名詞必然用作狀語,
學生總結(jié)規(guī)律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一般情況說,凡動詞前面的名詞在意思上不能認為是用作主語的,就是用作狀語。)
教師補充:在古漢語中,狀語同樣起修飾后面中心詞的作用,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學生解釋下列加點字并分析作用: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草行露宿。
(3)其一犬坐于前。
(4)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5)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引導分析這些句中的名詞活用為狀語分別表時間、處所、狀態(tài)、工具、動作的趨向。
7.分析例句⑤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臣:使……為臣),⑩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賓客:以……為賓客)。名詞本不能賓語,不能帶賓語的名詞帶有賓語,活用為使動或意動詞。
學生總結(jié)規(guī)律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帶賓語的名詞帶有賓語,活用為使動或意動詞。)
結(jié)合歷年考試中,將詞類活用與翻譯結(jié)合起來考查的習慣,也為引導學生運用規(guī)律解決疑難的能力,我設計了相應的課堂練習:
翻譯句子,注意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用法:
(1)子謂公冶長:“可妻也。 ”
(2)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3)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4)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5)范增數(shù)目項王。
(6)深入不毛。
(7)糞土當年萬戶侯。
(8)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1.以《鴻門宴》為例,找出文章中的名詞活用現(xiàn)象。
2.按照本課的做法自己總結(jié)歸納其他詞類活用的規(guī)律。
新課標強調(diào)“應該讓學生在廣泛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逐步掌握語言文字的規(guī)律”。正是點出了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知識與經(jīng)驗的建構(gòu)的要害。歸類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不斷地學習實踐中形成新的知識與經(jīng)驗,讓學生由不知到知,由只知一點到知之多元,從而使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因此課外延伸的設計正是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促進歸類學習能力的有效補充。
經(jīng)過長期實踐,我認為歸類教學需注意一些原則:
將課內(nèi)的內(nèi)容作為訓練素材,將課堂內(nèi)學習探究的方法運用于課外才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根本目標。因此,歸類學習也應以典型的學習任務來幫助學生積累歸類學習所獲取的知識,教師從歸類的角度、方法、途徑等方面予以指導,使學生掌握歸類學習的方法,從而訓練學生的總結(jié)概括能力。
如本課中的練習點很多,如果一味學生做,教師對答案,必然使課堂枯燥,學生厭學,我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合理分工后交流展示,教師予以合理的課堂評價,適當給小組加分。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生不僅積累了知識,鍛煉了探索信息、合作學習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了歸類學習的意識。
我們有理由相信,經(jīng)過長期的指導、訓練,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進入自主的歸類學習中,最終一定會像理科學習那樣,舉一反三地攫取更多的知識,形成自己探究的能力。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為學生終身學習服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