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及專業(yè)素質的提升

      2011-08-15 00:48:34張曉玲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1年4期
      關鍵詞:新課程新課改素質

      張曉玲

      (渭南師范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及專業(yè)素質的提升

      張曉玲

      (渭南師范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新課程改革給教師提供了新的環(huán)境,新的發(fā)展空間,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嚴峻的挑戰(zhàn)。教師作為新課程改革的主體和關鍵,能否深入地實施新課程,將直接關系到新課程改革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地位、學生地位、教學評價、教學策略等因素決定了新課改中教師角色轉換的必要性,教師角色必須轉變,在教學活動中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

      新課改;角色轉變;工作策略

      一、新課程改革中發(fā)生的變化

      (一)教師地位的轉變

      傳統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占主體地位。新課改實施后,教師由知識的傳播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和發(fā)展的促進者。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堂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記”,這種教學模式只注重教師的課堂講授,忽略對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導致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缺乏創(chuàng)新。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老師應盡可能地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同時教師為學生提供幫助和支持,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獲得新的知識經驗。

      (二)學生地位的轉變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是被動學習;實施新課程后,學生的地位有所改變,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汲取,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相應地,教師傳統的一些做法就需要隨之而改變。通過課改,教師的觀念與教學方法得到了相應的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因此,新課程突出了學生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升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教學評價體系的轉變

      過去傳統的教學評價是單一的以“考試”分數為評價手段,表現出來的弊端越來越明顯,不適應目前的素質教育,而新課改背景下,新型的教學評價體系應該是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和促進課程不斷發(fā)展,建立一種全方位、多角度、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并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發(fā)展和改進教學。新課程提倡對學生的評價應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期末評價與平時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相結合、不同評價方式相互補充的評價體系,這樣既能減輕學生的期末考試的負擔,又有助于通過不斷的日常評價更好地促進學生發(fā)展和改進教學。

      (四)教學策略的變化

      在新課程的推行中,教學策略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教學過程中要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fā)展轉變,由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強調統一向注重差異轉變。

      首先,應從注重知識傳授轉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當代教學應致力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即通過知識、技能的掌握,過程、方法的訓練,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體驗,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課程潛能,實現育人的功效。新課程改革突出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以及交流協作的能力,發(fā)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1]。

      其次,應從“以教師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學為中心”。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漸漸喪失。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是不利學生的潛能開發(fā)和身心發(fā)展的。

      再次,應從注重教學的結果轉向注重教學的過程。傳統教學十分明顯的弊端就是“重結果,輕過程”。重過程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把重點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過程上,暴露知識的思維過程,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fā)現真理,掌握規(guī)律,使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得到訓練,既增長知識,又發(fā)展能力[2]。

      二、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發(fā)生的轉變

      (一)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是課堂的主宰者。新課程要求教師不要做擁有知識的權威者,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應該由書本知識的復制者轉變?yōu)閷W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者,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學活動和研究活動是彼此分離的。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研究被認為是專家們的專利。新課程改革后,要求教師從專門的教學活動的束縛中脫離出來,成為科研與教學型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及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研究,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探索出符合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教學模式,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研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guī)律性的認識。它是教師由“教書匠”轉變?yōu)椤敖逃摇钡那疤釛l件,是教師可持續(xù)進步的基礎,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是創(chuàng)造性實施新課程的保證[3]。

      (三)教師應該是課程建設者和開發(fā)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與課程是彼此分離的。教師被排斥于課程之外,教師的任務就是教學。教師作為課程的開發(fā)者就意味著教師要為課程的開發(fā)和改進獻策獻力,要參與課程決策的過程。教師最了解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況,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最有發(fā)言權,這是教師參與課程開發(fā)的權責,變消極的課程實施者為積極的課程開發(fā)者。新課程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同時確立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課程管理政策。

      三、提升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對策建議

      (一)樹立嶄新的教育理念

      首先,教師應該在自己的教學思想中摒棄傳統教育中殘留的如“頭懸梁,錐刺股”的陳舊觀念,和學生一道探討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掌握自主學習法、反思學習法、聯想學習法、條件反射學習法、快捷學習法、網絡學習法、發(fā)現式學習法、程序學習法、迂回式學習法、綱要挈領學習法、循環(huán)學習法等[4]。其次,教育也是服務,教育服務的核心是“愛”,一切都基于“愛”,又由“愛”升華。再次,在教育教學中,除了正常的教學,還需要管理,管理可以出效益。人所共知,傳統的管理猶如“官本位”,“誰大誰說了算”,學校如此,班級也如此。新形勢下,教師既要學會與同行合作,又要學會與學生合作,還要讓同學們學會合作。最后,教師要發(fā)展,只有向“科研”要力量,這中間唯一的途徑就是學習。參加科研更是學習的提升,也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業(yè)務,提升價值品位,在教育的高速路上勇往直前。

      (二)具備廣博的專業(yè)素質

      新課程改革對于課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重新構建,對于教師來說,要成為課堂的引領者,自己首先應該具備廣博的專業(yè)素質,包括深厚的專業(yè)積淀及堅實的教育專業(yè)知識,以扎實的課程知識和先進的教育理論知識為知識結構主體。課程作為一種資源,也不再是傳統的、簡單的文本教材,它包括教科書、教學資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境與教學環(huán)境等。合理開發(fā)課程資源,充分利用課程資源,是當前課程改革的重頭戲[5]。同時,教師應該運用自己所掌握的專業(yè)知識,注重學生學習策略的運用,給學生提供知識平臺,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指導和幫助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培養(yǎng)出對社會有用的綜合素質的人才。

      (三)實現教學行為的轉變,提升教師的創(chuàng)新素質

      江澤民同志指出,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創(chuàng)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自身必須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素質的人才。傳統教學中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授,當代教育致力于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的提高,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進行創(chuàng)新,不但對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而且要對課程教學活動進行創(chuàng)新,為此教師要發(fā)揮自己在課程建設中的能動作用,要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要變“經師”為“人師”,要變“教書”為“教書鑄魂并重”,通過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新課程,在知識、技能的講解過程中實現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實現育人的功效。

      (四)樹立以學生為本,提升教師的職業(yè)素質

      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要求教師應該具備相應的職業(yè)素質,要求教師不但要愛崗敬業(yè),而且還要體現教書育人的重要使命,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要變“傳聲筒”為“對話者”,變知識權威為平等的首席。創(chuàng)設師生之間的互動的教學關系,是每個教師新課改下的重要任務;傳統教學中,教師重視知識的結論,忽略對知識來龍去脈的了解,壓縮了學生的思維過程,看似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實際上卻造成了學生們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這是教學行為重結果的弊端。重過程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把重點放在提示知識生成的過程上,讓學生在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中,去發(fā)現真理,掌握規(guī)律[6];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多元化、個性化、創(chuàng)新性的人才,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因材施教。因為讓學生全面發(fā)展,并不是讓每個學生及其每個方面都統一規(guī)格、平均發(fā)展。學校不是工廠,學生不是“統一規(guī)格”下的產品。教師更多的時間應去關注、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適合每個學生發(fā)展的個性化教育方法。為此,要努力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程運行體系。變“教案”為“教育詩”,變“計劃性課堂”為“計劃性與生成性相結合的課堂”。

      總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教師提出了 21世紀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實質性內容和具體的要求。課程改革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促成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學習為目的。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教師在積極地參與這場課程改革的同時,應及時地對教育觀念,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重新審視自身的教師角色,做到教與學,主導與主體的合理結合,同時注重教師自身的素質提升,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

      [1]陳黎.新課改下教師教學角色的轉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22:32.

      [2]李精鋒.新課改對教師的發(fā)展要求 [J].教書育人,2005,(4):12.

      [3]陳德源,李萬金.教師應如何面對新課改 [J].教學研究 ,2009,4(13):4.

      [4]齊雪英.新課程改對教師的角色要求[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09,(18):77-78.

      [5]尹海蓮.教師應對新課改的基本策略思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12):10.

      [6]蔣正明.新課程下的教師觀念和角色的轉變[J].內江科技 ,2009,(3):208.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s Role and Promo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in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ZHANG Xiao-ling
      (Weinan Teachers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 m provides the teachers a new setting and a new developing space,but it brings the teachers a higher demand and a more serious challenge.The teachers as the subject and focus of the new curriculum to implement it or no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necessity of teachers’role transformation,the working strategy of teachers’role transfor mation construction,based on the changes of the teachers’role,the students’role and teaching strategy in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in order to make the student-oriented teaching come into reality,and innovate and break through the educational ideology.

      new curriculum reform;role transfor mation;working strategy

      G655

      A

      1009—5128(2011)04—0073—03

      2011—01—11

      張曉玲 (1965—),女,陜西華縣人,渭南師范學院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 王炳社】

      猜你喜歡
      新課程新課改素質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新課改下關于學生減負的幾點思考
      甘肅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38
      高鐵乘務員的素質要求及其養(yǎng)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新課改下的幼兒教育策略初探
      新課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09
      素質是一場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質
      發(fā)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我區(qū)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
      新課改對立德樹人的思考與實踐
      也談新課改下的課外活動
      體育師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50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4期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的其它文章
      體育教學中滲透美育
      仁布县| 汝阳县| 霞浦县| 沾益县| 德化县| 三河市| 山西省| 定陶县| 洪泽县| 香格里拉县| 岳阳市| 陇南市| 新晃| 天长市| 都江堰市| 阜康市| 靖宇县| 肥西县| 宁陵县| 金溪县| 涞水县| 建瓯市| 延津县| 武功县| 宝清县| 建宁县| 仁化县| 白玉县| 会昌县| 通江县| 仙居县| 乐清市| 温州市| 宣化县| 澜沧| 客服| 本溪| 长葛市| 轮台县| 苏州市| 沙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