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蔣娟 陳先知 徐堅
松花菜(青梗松花型花椰菜)花球松散、梗青花白、生脆可口、煮而不爛、味道鮮美,植株適應性和抗逆性比普通花菜強,在福建、浙南等地區(qū)推廣速度極快。松花菜因其品質好、口味佳,近年來已逐漸獲得我國南方地區(qū)消費者的青睞,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并逐漸代替緊花菜,成為消費主力。同時,由于高山松花菜的較快發(fā)展,基本保證了松花菜一年四季的市場供應。目前松花菜消費、種植范圍已向浙中、浙北地區(qū)及北方發(fā)展,向北發(fā)展的趨勢越來越快,可能將逐漸成為我國今后花椰菜消費的主要類型之一。
選擇適應能力較強,適宜地方栽種的品種。目前市場上大面積種植品種主要是臺灣慶農(nóng)公司選育的慶農(nóng)系列。但是隨著育種目標逐漸由緊花向松花的轉變,浙江省農(nóng)科院花椰菜課題組、浙江神良種業(yè)等花椰菜育種研究單位已選育出了浙農(nóng)系列、慶松系列、雪麗系列等早、中、晚熟配套新品種。
平原地區(qū)早中熟品種栽培,一般在7~8月播種,10~12月收獲;晚熟品種在8~9月播種,翌年元旦至春節(jié)期間收獲。高山地區(qū)栽培,以不同海拔高度和品種生育期確定不同播種期:海拔在600~900 m的地區(qū),播種期可安排在春播3月上旬至4月中旬,秋播5月下旬至6月下旬;海拔在900 m以上的地區(qū),播種期可安排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海拔越高,春播越遲,秋播則適當提前;生育期越早,播種越遲。這樣可避免由于低溫造成毛花、青花、花球帶小葉等現(xiàn)象發(fā)生,影響產(chǎn)量和品質。
由于花椰菜育苗期間在南方經(jīng)常遭遇臺風暴雨襲擊,若使用土床育苗,秧苗損失率較大、風險較高;近幾年來,穴盤育苗技術被廣泛采用。育苗基質采用泥炭、蛭石混合自配,用惡霉靈進行土壤消毒,防細菌性病害;也可采用杭州錦大綠公司生產(chǎn)的園藝商品基質,只需添加農(nóng)藥惡霉靈。松花菜宜選用72孔穴盤,每667 m2需50張左右。
預先將配好的育苗基質適度澆水至濕度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用手緊抓有水滴,落地散開即可。裝滿穴盤,盤面用刮板刮平,將孔深壓至1 cm左右。種子用風選法去掉秕籽,將種子點播于孔中,每孔播1粒,播后蓋約0.5 cm厚的蛭石或基質。
排盤后蓋遮陽網(wǎng)降溫保濕,用細噴頭灑水壺在網(wǎng)上適量灑水,3天左右80%種子萌芽后,及時揭去遮陽網(wǎng)。出苗后至第3片真葉出現(xiàn)前,要嚴格控制澆水,1天或隔天澆1次;苗齡3葉以上,可根據(jù)秧苗大小逐步加大澆水量,一般早晚各1次,過干可在傍晚溫度下降后再澆1次小水。同時,加強預防苗期猝倒病、立枯病,防治甜菜夜蛾、斜紋夜蛾、小菜蛾、蚜蟲等。如出現(xiàn)缺肥現(xiàn)象,苗齡在20天左右時可用0.5%復合肥液噴施作提苗肥。一般苗齡25~30天,在定植前要進行高溫煉苗,起苗前3~4 h澆透水,利于拔苗。
用旋耕機深翻30~35 cm后整地作畦,一般畦高30 cm以上、畦面寬1.5 m(含溝)。在作畦時每667 m2施有機肥500 kg、45%三元復合肥20 kg及硼砂1 kg,同時畦面用33%施田補 (二甲戊樂靈)100~150 mL或50%乙草胺100 mL對水50 kg噴霧防草。開穴移栽,穴內放少量毒死蜱顆粒,栽后澆足定根水,每畦種2行,行距60 cm,株距55 cm,每667 m2種植1 500~2 000株,密度大小可根據(jù)品種、成熟期適當調整。
定植后遇晴天,早晚各澆1次水,促進成活;成活后的生長前期,在晴天每天澆水1次。在蓮座期和花球膨大期,植株需水量大,要求土壤保持濕潤,如遇干旱天氣,應灌跑馬水,切忌浸灌、漫灌。并做好開溝排水,防止雨天田間積水。
早熟品種由于栽植后生長期短,一般在定植后60天左右即可采收,因此,特別要促進植株前期的營養(yǎng)生長,一定要保證在20片外葉前長成健壯高大的株型,要求追肥以促為主,一促到底。緩苗后667 m2用碳酸氫銨10 kg或尿素7 kg進行追肥;蓮座期667 m2用氯化鉀10 kg、尿素10 kg或碳酸氫銨15 kg、硼砂0.75 kg,隨水澆施;在花芽分化期,即心葉交心時,再重施追肥,現(xiàn)蕾前按每3株進行穴施,667 m2用45%三元復合肥20~30 kg;花球膨大期再追肥1次,每667 m2施尿素20 kg。適時噴施葉面肥,現(xiàn)蕾后用0.05%~0.1%硼砂液、0.1%鉬肥加0.2%磷酸二氫鉀液混合噴施1~2次,可使花球膨大、潔白。
一般在大雨或灌水后結合施肥進行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結或雜草滋生,在現(xiàn)蕾期按照“深鋤溝、淺鋤背”的原則中耕鋤草、清溝培土,培土高度掌握在葉柄基部下2 cm,這樣植株不易倒伏,可促進根莖部萌發(fā)不定根,培養(yǎng)強大根系,使主莖粗壯、花球增大而提高產(chǎn)量。培土后進行畦面蓋草,可以有效地降低高溫時期的土壤溫度,保持土壤水分,減輕水土流失和雜草生長,還有疏松土壤和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含量的作用。
定植后,采用殺蟲燈、性誘劑等設施誘殺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蟲。在現(xiàn)蕾期、花球形成期用5%除盡(溴蟲腈)乳油1 500倍液、甲維鹽1 500倍液、52.25%農(nóng)地樂(氯氰·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交替使用,防治斜紋葉蛾、小菜蛾、蚜蟲等害蟲。分別在苗期、現(xiàn)蕾期、花球期用80%大生(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或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各1次,防治黑腐病等病害。
現(xiàn)花球后15~18天可采收。當花球充分發(fā)育長大,表面開始松散時采收。為了便于運輸,防止在運輸途中擦傷花球造成腐爛,采收時花球基部保留2~3片葉,花球表面用軟質紙張包裹,裝箱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