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仁富,汪麗華
(浙江傳媒學院生命學與生命教育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
身心靈全人生命教育的探索
——浙江傳媒學院推動生命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何仁富,汪麗華
(浙江傳媒學院生命學與生命教育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
浙江傳媒學院的生命教育實踐探索起于2005年。最初,主要是何仁富教授個人的思索、追問、呼吁、介紹。這一階段的基本想法是:我們在大學教育中應該積極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進行生命教育;這種生命教育又應該基于比較綜合性的生命學理論構建;生命學不僅僅是生命哲學,而是包括現(xiàn)代科學的生命觀、傳統(tǒng)宗教的生命觀、哲學理論的生命觀的一種整合,是一種包括形而上、形而中、形而下多層次的生命思考。
2007年10月,邀請著名生死哲學專家鄭曉江教授到浙江傳媒學院做生命教育的演講,標志著我校生命教育的開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由于鄭曉江教授的演講帶來的影響,我們乘勢開始全方位啟動我校生命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2008年1月,在國內高校中率先建立了專門的生命教育研究機構,即浙江傳媒學院“生命學與生命教育研究所”,以從事系統(tǒng)的生命學與生命教育理論研究和生命教育教學實踐。2008年3月,為進一步推動和落實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在國內高校建立了第一家融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心理咨詢與生命輔導為一體的實踐性機構——浙江傳媒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生命教育中心”。該中心歸口學工部,屬于學校行政科級單位?!把芯克焙汀爸行摹备饔袀戎?,相互配合?!把芯克敝攸c在于生命學基本理論及生命教育的學理研究,同時開展融入式、專題式生命教育教學實踐;“中心”重點是結合心理輔導開展面對學生的生命輔導,同時進行實證性研究,開發(fā)相關課程、教學資源及教學活動。經過兩年的實踐,“研究所”與“中心”發(fā)揮各自的長處,對于推動生命教育事業(yè)做出了明顯的成績。
2008年春,我們開設了全校公共選修課《生命學與生命教育》。本門課程基于我們對生命教育的學理理解,開設了以下六個專題:生命起源學——敬畏生命;生命誕生學——感恩生命;生命成長學——實現(xiàn)生命;生命意義學——提升生命;生命境遇學——承擔生命;生命死亡學——超越生命。由于課程效果好,2009年秋季,該門課程進一步開設為杭州市下沙高教園區(qū)校際公選課,每學期有來自于大學城的13所高校的近百名學生選修了本門課程。與此同時,我們還組織其他老師結合自己的專業(yè)開設了生命教育的相關課程:《論語生命學》、《人格心理學》、《情商及其培育》、《中醫(yī)養(yǎng)生與傳統(tǒng)文化》、《心理電影賞析》等。
從2008年秋季開始,我們開始嘗試在大學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教學改革。《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融入生命教育的主要做法包括:以“育人為本”為理念,以促進學生生命健康和諧成長為基本宗旨,整合教材內容重新進行符合大學生生命狀況的專題設置,引入《弟子規(guī)》進行德行教育,以手語歌曲開發(fā)生命性情,等等。
“心理健康與生命教育中心”從建立開始就一直結合心理咨詢進行生命輔導,既有在5.12地震后面對特定學生團隊的團體輔導,也有日常的個案輔導;既有專門針對貧困以及內向學生的系列團體輔導,也有專門針對特殊個體學生比如自殺未遂者的持續(xù)性輔導。這些個案輔導和團體輔導,不僅幫助了相當一部分面臨心理困惑和生命困頓的學生,而且也化解了許多生命危機事件。
我們還指導學生成立了旨在“學經典、悟生命”的學生社團“國學社”。社團每周集中一次讀書活動,先后研讀了《大學》、《論語》、《弟子規(guī)》等傳統(tǒng)經典。2009年春季,組織學生聯(lián)合創(chuàng)辦了《生命》報,宗旨是:傳播生命教育理念,提升生命品質;關注當下生命事件,凝聚生命意識;閱讀經典生命文本,充盈生命能量。
從2008年秋季開始,為了配合新生入學教育,“心理健康與生命教育中心”和“生命學與生命教育研究所”聯(lián)合編輯印刷《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生命教育輔導手冊》。該手冊經過幾次修訂,目前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導論:大學,如何經營我們自己的生命;第一章:安身,經營我們的自然生理生命;第二章:修心,經營我們的個性心智生命;第三章:立命,經營我們的靈性精神生命。
進入2010年,伴隨中國生命教育事業(yè)的大力推進,尤其是云南省“三生教育”的普遍推行,特別是2010年7月“生命教育”被正式寫入國家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我校的生命教育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也開始邁入一個新的階段。
2010年1月,我們主編的“生命學與生命教育叢書”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開始出版。最先面世的是《生命教育引論》。該套叢書初步計劃5年內出版10本。該套叢書的出版,標志著我校生命教育的理論研究進入一個系統(tǒng)產出成果的階段。2010年7月,由“生命學與生命教育研究所”推出的生命教育論文專欄在《南昌大學學報》刊出。5位作者的5篇文章對我校生命教育理論研究的初步成果做了比較系統(tǒng)的匯報,對生命教育的目標、價值、使命、開展方式等基本問題做了初步的比較系統(tǒng)的回答。
經過幾年的理論研究,我們初步形成了以“身心靈全人生命教育”為基本理念的關于生命教育的相對系統(tǒng)的理論框架:
第一,生命學。“生命學”按照生命自身的“歷史邏輯”大體應該包括:生命起源學、生命誕生學、生命成長學、生命意義學、生命境遇學、生命死亡學。
第二,生命教育的三重目標。1)“身”層面的目標:健康地活著、快樂地活著、希望地活著。2)“心”層面的目標:實現(xiàn)自我同一、實現(xiàn)自我價值、實現(xiàn)人我和諧。3)“靈”層面的目標:學會賦予生命意義、建構正向價值系統(tǒng)、確立人生信念信仰。
第三,生命教育的四重使命。1)學會生死,延展生命的長度。包括在宇宙視域中領會生死、在親緣視域中領會生死、在生死視域中領會生死。2)拓展人文,擴展生命的寬度。包括人文學習以文化人、社會學習以人化人。3)提升人格,增加生命的高度。包括心理人格的健全和諧、道德人格的塑造提升。4)開發(fā)性情,增強生命的亮度。包括洞察人性守住仁心、明察人道守住中庸、體察人倫守住孝悌。
第四,生命教育的六項任務。1)人生教育。包括出生教育、養(yǎng)生教育和生死教育。2)人倫教育。包括親情教育、友情教育、愛情教育、人際教育。3)人性教育。包括信仰教育、善惡教育、真?zhèn)谓逃?、美丑教育、利害教育?)人格教育。包括心理教育、個性教育、品格教育。5)人文教育。包括歷史傳統(tǒng)教育、哲學反思教育、社會關懷教育。6)人道教育。包括尊重生命的教育、愛護環(huán)境的教育、敬畏宇宙的教育。
經過幾年的思考與實踐,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門學生必修課中開展融入式生命教育,不管是在理念還是在模式上,在方法還是在內容上,目前都已經趨于成熟,并得到越來越多的業(yè)內人士認同。2010年7月,“思化、德化、生命化——《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啟發(fā)式育人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教改項目被批準立項為“浙江省新世紀教改項目”。該項目明確提出了如下理念:“育人為本”,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著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的創(chuàng)新精神、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社會規(guī)范的實踐能力。該項目以《中長期國家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為指導,確立了如下改革思路:“思化:自主學習——啟發(fā)創(chuàng)新思想力”、“德化:行為考核——啟發(fā)恒常行動力”、“生命化:生命教育——啟發(fā)整全生命力”。該項目提出了如下改革目標:通過“思化、德化、生命化”的教學模式實踐,幫助學生以生命觀、生活觀的建構為基礎,逐步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倫理觀及法治觀,促進學生思考自覺、德性增長、生命成長,使之成為自我做主、自我負責、健康成長的人。
2010年4月開始,“生命學與生命教育研究所”和“心理健康與生命教育中心”組織團隊聯(lián)合精心研究和開發(fā),決定將原來個人分別開設的《生命學與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兩門課程進行整合與升華,開設融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于一體的通識教育課程“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生命成長”,由5位老師組成的課程組,同時開設5個教學班。
該課程以增進大學生全人生命健康成長為目標,針對大學生的身、心、靈生命狀態(tài)以及相應的心理困惑和生命困頓,諸如生活方式、戀愛、人際關系、學習問題、生命意義探尋,等等,在學習、體驗和分享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身體、心理、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并積極自主地成為一個身心靈全面健康的大學生。該門課程的教學目的和要求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和生活觀;幫助學生認知心理困惑與主要心理疾病;幫助學生克服和化解一般心理困惑和生命困頓;幫助學生認識生死,拓展生命的維度;幫助學生正確認知挫折、失落、哀傷等人生負面事件,并積極形成愛、寬容、寬恕等正性品質。
該門課程依據(jù)身心靈統(tǒng)一的整體生命觀以及知情意行統(tǒng)一的原則,設定4大板塊13個教學專題。四大板塊分別是知、情、意、行;13個教學專題分別為:領會生命:身心靈全人生命;做我真好:探索自我的秘密;情義人生:拓展生命的寬度;愛情花開:點燃生命的激情;喜怒哀樂:把握生命的脈搏;人生三業(yè):尋找生命的支點;理解失落:直面人生的命限;靈性自覺:挺立生命的尊嚴;性情開發(fā):提升生命的情操;死亡鬧鐘:完善生命的智慧;心理疾病:跨越生命的隱憂;生命困頓:拒絕生命的誘惑;自殺反思:追問生命的意義。
生命教育已經獲得國家“準生證”,作為追問生命意義、彰顯生命價值的教育活動,生命教育理當成為全民終身教育。對此,我們還有很多事情可做、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