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鋒
(南昌大學科技學院,江西南昌330000)
人生最有意義的課堂
——大學生生命教育課程教學的探索
黃德鋒
(南昌大學科技學院,江西南昌330000)
大學是大學生人生觀定型的關(guān)鍵時期,由于大學課業(yè)與管理的相對放松,再加上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問題,在相當多的大學生中出現(xiàn)了諸多的人生困惑,這些困惑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的壓力、情感的糾葛、人際關(guān)系的緊張和就業(yè)的壓力等,這些人生困惑如果長時期得不到解決,就會影響到學生的生活品質(zhì),甚至可能引起許多本可以避免的人生悲劇。
近幾年來,時??梢钥吹揭恍┯嘘P(guān)大學生自殺和殺人的報道,一幕幕慘劇令人觸目驚心?,F(xiàn)在的大學生普遍都是在順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其中部分學生缺少責任心,缺乏責任感,缺少報恩之心。他們抗挫折普遍比較薄弱,面臨的就業(yè)壓力又非常大,而家長和社會的期望值很高,因而很可能會影響自身的生活品質(zhì),甚至會出現(xiàn)一些漠視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行為。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得大學生不能正確認識生死、正確對待生死,并導致嚴重的自殺問題。因此,在大學實施生命教育實在是刻不容緩。
生命教育課程的最大特點是其內(nèi)容新穎性。當前生命教育在大陸還剛剛起步,生命教育的知識還在不斷地總結(jié)和充實當中,其新穎性對學生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因此,筆者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根據(jù)大學生對生命教育了解的現(xiàn)狀,采用了由實踐及理論、由淺出到深入的內(nèi)容安排。從大學生實際生活中存在的有關(guān)生命的問題現(xiàn)象出發(fā),以我國著名生命教育專家鄭曉江教授的有關(guān)生死哲學五大原理和“人之生命的二維四重性”為中心,通過身邊的案例,給學生進行深刻而簡練的分析與解讀,一步步地引導大家正確地看待與對待生活與生命,教育他們珍惜生命,認識生命的可貴,獲取生命的智慧,使大學生重新認識并利用自身有限生命來實現(xiàn)自身價值。
把社會上有關(guān)生命教育的熱點問題和最新的素材及時引入課堂,增加信息量和時效性,提高教學的說服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憑借多媒體課件的聲像手段創(chuàng)造教學意境,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形象性,直觀性較強。生命教育課程從理論上來說是比較枯燥的,如果采用直接講授的方式,許多問題無法講清楚,學生關(guān)注力下降,特別是一些具有強烈震撼力的圖片無法展示出來,很難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同時生命教育課程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學的直觀性、具體性和形象性是在教學當中必須注意的。筆者在鉆研和編寫課件、準備相關(guān)素材和內(nèi)容熟悉的基礎(chǔ)上,主要采用了鄭曉江教授在全國各地演講的課件。由于課件本身理論系統(tǒng)、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取材合理,具有很強的震撼力,同時筆者自己也制作和下載一些動畫、歌曲、文學作品和經(jīng)典案例,使學生能夠全心投入,教學效果很好。
生命教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相當強的課程,在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時,筆者非常注重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fā),有針對性地選擇了發(fā)生在本校園、本地和他們同齡人的鮮活案例,利用自身掌握的生命教育理論知識,把理論與大學生生活的現(xiàn)狀結(jié)合起來,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在教學的同時,筆者有意識地與學生就某些問題進行探討,要求學生寫課后感,從內(nèi)心深處感受生命,同時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參與。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掌握學生對課堂學習和課后活動的第一手資料,還要求他們利用課后與假期到醫(yī)院、殯葬場所去感受生活與生命,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加深了學生對生命的認識,更加懂得了生活的道理,獲得了更多的人生智慧。
生命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重在學生能否真正從內(nèi)心對生命產(chǎn)生正確的認識,從而在實際生活中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zhì),還有教師上課是否能夠適應學生的要求,他們有些什么意見與想法等等,這些都需要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才能實現(xiàn)。筆者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一是課堂上的互動;二是郵件與信箱交流;三是要求學生寫課后感和對課堂教學的建議。與學生的溝通,使筆者對學生的想法和對自己的要求更加了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大有裨益。
案例教學是一種通過模擬或者重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讓學生把自己納入案例場景,通過討論或者研討來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學中既可以通過分析、比較,研究各種各樣成功的和失敗的經(jīng)驗,從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結(jié)論或原理,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來拓寬自己的視野,從而豐富自己的知識。生命教育課程所采用的案例要盡可能來自學生本身,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得他們在這些案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和想象空間,通過這些生動而熟悉的案例,觸及他們的靈魂,從心靈的層面來感受生命的尊嚴與價值。
案例教學方法的另一個重要內(nèi)容就是學生的課堂體驗。真正的生命教育是觸及心靈的教育,是感染靈魂的教育,而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所以必須通過體驗教學來實施。體驗教學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戲劇角色的扮演、模擬情景等各種方式的體驗活動,讓學生直接參與情感體驗,分別感受“真實情景”中人物的各種情緒,進而學會關(guān)心自己和他人,學會與人共處。
生命教育課的最大的特點就是貼近學生思想和生活實際,貼近社會現(xiàn)實。因此,生命教育不能靠簡單的說教、理論的灌輸來實施,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回到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更深切地領(lǐng)悟和體驗生命的真諦。社會實踐活動能觸動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是最生動的生命教育。從生命教育開展的實效性來說,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更大、更直接,也更有說服力。由于當前大陸生命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理論研究雖已獲得較大的進展,但實踐研究相對不足,實踐的方式方法還要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因此,開設(shè)生命教育課要充分認識到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積極探討如何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方法、步驟,提高生命教育的效果。
專業(yè)生命教育教材的編寫和影視資料的拍攝是開展生命教育課程教學的重要前提之一。生命教育教學需要有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深刻的哲學內(nèi)涵和直觀的表現(xiàn)方式。近年來,生命教育理論研究得到較大進展,教材的編寫也有一定的起步,反映生命教育內(nèi)涵的電影也在積極籌劃當中,但數(shù)量偏少、魚龍混雜。希望相關(guān)專家為生命教育事業(yè)的開展寫出或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使得生命教育產(chǎn)生更深遠、更廣泛的社會影響。
生命教育知識是一個系統(tǒng),生命教育的實踐也很豐富,單靠一個人的力量肯定是力不從心的,因此,生命教育教學需要各個專家組成團隊,充分發(fā)揮自身所長,分工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實效。
學習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能夠解決當下大學生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如鄭曉江教授所說,學習生死才能學會生死,學習是手段,學會才是目的。因此,要使學生能夠應用生命教育的原理來解決實際問題,必須要有可操作的具體手段才行。很多學習生命教育的同學認為,生命教育知識雖然很有道理,哲理性強,但一旦真的碰到實際的問題,應用起來感覺很棘手,不知道如何辦才好,缺乏必要的具體的操作手段。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的脫節(jié)使得生命教育容易受到空泛的質(zhì)疑,因此,筆者認為,生命教育要得到更大的宣傳和普及,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方法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