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華
(福建兒童發(fā)展職業(yè)學院藝術系,福建福州350007)
高師鋼琴集體課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吳金華
(福建兒童發(fā)展職業(yè)學院藝術系,福建福州350007)
高師院校鋼琴集體課教學改革已經走過近二十年的歷程,取得了許多可貴的經驗,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諸如師資、設備、教材等依然是改革的瓶頸,尤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組織與實施辦法。從師資準備、硬件設施、教材建設、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四個方面闡述鋼琴集體課教學的有效組織與實施辦法。
鋼琴集體課教學; 師資準備; 硬件設施; 教材建設; 多元化
鋼琴集體課是一種集鋼琴演奏基本技巧、讀譜訓練、基本樂理知識、節(jié)奏、視奏、移調、轉調、即興、創(chuàng)造于一體的綜合課。鋼琴集體課于20世紀初起源美國,當時全美除了各種管弦樂器的教學外,鋼琴班級教學從1913年起也逐漸成為學校教學的熱點,而且發(fā)生在小學。[1](P29)起初,所謂鋼琴班級教學,多為全班小學生在一、兩臺鋼琴上輪流彈奏。學生都配有一個紙做的鍵盤,以供練習。[1](P29)鋼琴集體課剛出現(xiàn)時既無設備也無教材,只是個別教師的實驗課,到20世紀70、80年代發(fā)展成為全美各大學音樂專業(yè)的必修課。在我國,20世紀90年代,隨著高師音樂教育改革的推進,高校全面擴招,鋼琴教育進入了一個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型的時期,在這樣的背景下,鋼琴課“一對一”的授課模式也隨之轉變,鋼琴集體課應運而生。[2](P40)90年代初,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陸續(xù)選派了部分專業(yè)教師前往美國對鋼琴集體課教學進行考察學習,1992年,中國音協(xié)有關部門邀請美籍專家李·吳·罕娜教授在上海舉辦了“美國鍵盤教學講習班”,從而掀起了一場鋼琴教學改革的新浪潮。如今,鋼琴集體課教學在我國部分高師院校已經走過近二十年的歷程,取得了許多可貴的經驗,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諸如師資、設備、教材等依然是改革的瓶頸,尤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組織與實施辦法。本文筆者結合筆者所在院校多年來鋼琴教改的情況,闡述鋼琴集體課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師資準備是教學改革的先導條件,鋼琴集體課教師是一種集鋼琴演奏技術、伴奏編配與彈奏、鋼琴教學法、教育心理學知識及大量的相關理論知識于一體的新型師資?,F(xiàn)行的師資力量與“新型師資”的要求無論是知識結構還是教學能力都存在較大差距。要縮短乃至徹底解決這一差距的辦法就是引導鋼琴教師改變觀念、加強培訓,努力提高綜合能力。眾所周知,目前所有高師院校鋼琴教師都是音樂院校的鋼琴專業(yè)或高師院校鋼琴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他們在校均未接觸過鋼琴集體課,從未修過鋼琴集體課教學法,因此,他們離鋼琴集體課這種“新型教師”標準相距甚遠。因此,要想在高師院校推進鋼琴教學改革,有效地組織開展鋼琴集體課教學,其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師資問題。
人類支配行為的主觀意識稱為觀念。觀念是人的大腦對客觀環(huán)境的正確反映。人類的行為均受行為執(zhí)行者的觀念所支配,觀念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行為的結果。
鋼琴集體課是將過去“一對一”的傳統(tǒng)授課模式變?yōu)椤耙粚Χ嗳说募w授課”模式;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由單一性向多元化轉化,這就要求授課教師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授課觀念。首先,我們必須對全體授課教師進行通識教育,全面了解鋼琴集體課開設的價值,在觀念上接受它。其次,組織教師外出考察學習,拓寬視野,在方法上掌握它。例如筆者所在學院先后派出教師參加了1995年11月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在河南省鄭州幼兒師范學校組織的面向全國各級師范教師舉辦的《鋼琴集體課教法》培訓班(由天津音樂學院留美教師朱珍教授主講)、1999年5月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在湛江師院舉辦的全國鍵盤教師《鋼琴集體課教法》培訓班(由美國的李吳翰娜教授主講)、2000年11月、2002年12月分別在華東師大學前教育系舉辦的兩場相關培訓等。教師們通過這些培訓,提高了認識,展開研究,為開設鋼琴集體課創(chuàng)造先決條件。
鋼琴集體課對授課教師提出較高要求,除了具備鋼琴演奏需要的能力外還要求教師同時掌握音樂理論基礎知識、鍵盤和聲與鋼琴伴奏能力,掌握即興伴奏的原則和規(guī)律,能夠根據(jù)鋼琴集體課的內在規(guī)律與班級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及集體課的特性,系統(tǒng)科學地制定出授課方案。針對這些要求:
(1)以崗代訓,全面提升集體課教學專業(yè)能力??梢圆扇∫岳蠋隆㈦S堂聽課、專題研究等形式。
(2)加強教研,引導教師在訓練學生鋼琴彈奏能力的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上下功夫。幫助教師安排和設計好每節(jié)課。
(3)促進教師在鋼琴彈奏技術、教學方法、知識講解等方面取得突破,著實提高綜合教學能力。
鋼琴集體課教學的實施為高師鋼琴大眾化教育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加強對鋼琴集體課教學的理論研究具有現(xiàn)實性意義。首先,有助于鋼琴集體課教材、教法科學化與系統(tǒng)化的形成。其次,有助于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因此,我們必須以課題申報為抓手,通過抓科研立項來全面提升教師隊伍學術水平,促使教師在鋼琴集體課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從而為鋼琴集體課的組織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我院在全面開設鋼琴集體課后于2001年11月筆者根據(jù)福建省教育廳《關于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課題(第一期)申報工作的通知》向省教科所申報《鋼琴集體課教法研究》課題,該課題通過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綜合學科專家評審,被列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課題項目;2011年4月申報的《以鋼琴集體課教學為主體構建高師鋼琴教學多元化體系》課題獲福建省教育廳社會科學項目A類課題立項(項目編號:JA11399S),這些都為建立一支強有力的鋼琴集體課教師團隊,為教師教研及師資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利平臺。
在這里,硬件設施是指集體課教室建設。集體課教室分簡易與完善兩種。簡易的教室是指教室內除了20-25臺數(shù)碼鋼琴(若無數(shù)碼鋼琴可以用電子琴代替)外沒有其他設備。完善的教室配置是指除了數(shù)碼鋼琴外還相應地配置網(wǎng)絡系統(tǒng)、投影、計算機等——即數(shù)碼鋼琴集體課教學系統(tǒng)。
數(shù)碼鋼琴集體課教學系統(tǒng)是指由一架教學用琴(主琴)帶動數(shù)十架學生用琴(副琴)的教學系統(tǒng),它包括多媒體技術、音頻遠程教育技術、光電技術和數(shù)字處理技術等現(xiàn)代化技術,它可以充分利各種軟件設備進行現(xiàn)代化教學。在這樣的教室上課學生可以戴上耳機,彈奏時互不干擾,學生通過視頻能夠視聽到教師的講解、彈奏與示范等。網(wǎng)絡系統(tǒng)可以將學生進行編組,組內的學生可以進行重奏練習。教師可以在教室中巡視,也可以在講臺上觀察學生彈奏情況,通過耳麥與學生進行交流實現(xiàn)個別輔導。
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曾指出:“關鍵是教材。教材要反映出現(xiàn)代科學文化的先進水平”、“教書非教最先進的東西不可”[3]。目前國內鋼琴集體課教材極少,一本是中央音樂學院多媒體音樂教材編創(chuàng)中心周海宏、徐冬編著的中音鋼琴集體課教材《鋼琴之路》,另外一本是華東師大學前教育系李和平編寫的《鋼琴集體課教程》。前一本教材知識講解過于復雜,理論性太強難以操作,即興與創(chuàng)編的內容太少,各高校鮮有選用。李和平的《鋼琴集體課教程》,在內容上,該教程將讀譜、節(jié)奏、音樂基礎知識、彈奏基本技能、鍵盤和聲、伴奏等知識融為一體,強調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其彈唱曲目的設定更加凸顯其師范性。但在思路上,主要是美國人的思路,不太符合國情,不便于推廣,可操作性較難,未經專門培訓教師不會教,學生不會用。
沒有一套科學、系統(tǒng)和成熟的教材,完全依靠教師個人的努力去選擇和補學充教材,很難保證集體課的教學效果[4](P18)。要全面有效地組織實施鋼琴集體課教學,各高師就務必要抓教材建設,為此,筆者經過近十年的教學實踐總結,汲取了國內外大量的先進教材經驗,經過教學的反復實踐撰寫了一本鋼琴入門教材《C·F·G鋼琴(入門)基礎教程》。教材從黑鍵入手,緊緊圍繞著C、F、G三個關鍵音,以讀譜為核心(方向性音程讀譜法),將彈奏的基本方法與節(jié)奏訓練融為一體,以一種全新的視野構建鋼琴入門學習新體系,教材中適當加入彈唱內容使得教材更具有師范性特征。該教材為組織實施鋼琴集體課提供了重要的組織保障。
鋼琴集體課教學將各類知識有機地滲透在整個鋼琴教學過程中,從而使得學生在聽覺、視覺、讀譜、視奏、即興等音樂素養(yǎng)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它是鋼琴演奏與音樂基礎知識學習的有機融合、集體學習與個體學習的有機結合、教師教授與學生學習的有機互動,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方面體現(xiàn)出極其多元化的特征。
鋼琴集體課是一種綜合性的基礎課,它涉及到視唱練耳、基本樂理、和聲學、曲式學、即興伴奏、合奏、彈唱等多學科知識。教學中既要注意相關學科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又要注意鋼琴學科的主體性,明確相關學科知識是服務于鋼琴學科的學習,同時又要利用鋼琴學科對相關學科知識進行深入淺出的學習。教學中注重把握各相關學科知識的有機協(xié)調,主次分明,充分利用鋼琴來學習各類基礎知識,為各學科學習做好直觀準備。例如教學“大五調指音型”時先教學大調五指音型的結構,即起音全全半全,如C大調五指音型即C全(D)全(E)半(F)全(G),A大調五指音型即A全(B)全(#C)半(D)全E,學生根據(jù)這個結構按一定程序找出所有大調五指音型并彈奏,邊彈邊讀調名,隨后教學大三和弦,告訴學生只要將大調五指音型中的1、3、5指同時彈下或分別彈出即為大三和弦,然后彈奏所有的大三和弦,邊彈邊讀出和弦名稱。顯而易見,學生不僅學會了五指音型的彈奏,同時也直觀學習了調式、調性、和弦,為樂理、和聲等學科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由此可見,每課的基本教學內容為鋼琴彈奏與音樂基礎知識、相關樂曲學習、節(jié)奏練習、視奏練習、視唱練習、移調轉調練習與創(chuàng)造性練習等,其原則是少量多元,通過鍵盤教學手段實現(xiàn)綜合訓練的目的,為學生的可發(fā)展性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教師按照事先擬定的教學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講授演奏理論和技巧方法以及拓展相關的音樂知識[4](P5)。它包括講解、示范、練習、分組指導、巡視、互動等六個環(huán)節(jié)。需要強調的是每節(jié)課要對教學過程進行總結評價,明晰知識要點、點評學生表現(xiàn)、布置課后作業(yè),對新學習的樂曲要闡明重點和難點并做示范性演奏。
它包括學生齊奏、輪奏、獨奏、接力、分組競賽等,其目的在于強化集體課的群體效應,調動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綜上所述,要想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鋼琴集體課教學的組織與實施辦法,首先要轉變教師觀念,要加大師資培訓力度,推進教改,提升教研能力形成教學團隊;其次要增加投入,努力建成一流的鋼琴集體課教室;再者要豐富教材內容、改變教學方式,形成一套科學、系統(tǒng)成熟的教材等等。
[1]劉沛.美國音樂教育概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0).
[2]沈茜.鋼琴集體課的細化教學[J].中國教師,2010,(7).
[3]總編:鐘啟泉音樂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邵紅紅.普通高校鋼琴集體課教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6).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iano Group Teaching in Teachers'Colleges
WU Jin-hua
(Art Department,Fuj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hildren Education,Fuzhou,Fujian 350007)
Piano group teaching reform has happenedfor nearly twenty years in teachers'colleges.It has had many experience,while it still exists a lot of problems.Such as,teachers,equipment and teaching material are still the key points of the reform.Especially,there are no effective methodsof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This paper setsforth some effective methodsof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in piano group teaching surroundingfour parts—teachers preparation,hardware equipment,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piano group teaching; teachers preparation; hardware equipment;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 diversity
G64210
A
1671-9743(2011)11-0120-02
2011-10-22
福建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研究項目A類課題“以鋼琴集體課教學為主體構建高師鋼琴教學多元化體系”,項目編號:JA11399S。
吳金華(1963-),男,福建福州人,福建兒童發(fā)展職業(yè)學院藝術系副教授,從事鋼琴教育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