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七屆三次會議,最近公布了第三十七次農作物品種審定結果,有7項農作物共計58個新品種通過審定,更名品種1個(富友2號更名為東單20,審定編號川審玉2005025不變,原審定名稱“富友2號”作廢)。從本期起,本刊將連續(xù)刊登這批通過審定的新品種,供各地因地制宜選用。欲購種的讀者,請直接與育種單位或當?shù)胤N子公司聯(lián)系。
1.選育單位 四川農業(yè)大學農學院、宜賓市農業(yè)科學院、四川省綠丹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 用四川省宜賓市農業(yè)科學院選育的不育系宜香1A,與四川農業(yè)大學農學院選育的恢復系雅恢2115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優(yōu)質雜交水稻組合。
3.特征特性 該品種兩年區(qū)試平均全生育期153.5天,比對照岡優(yōu)725短0.1天。株高120.5cm,葉色淡綠,株型適中,劍葉挺直,葉鞘綠色、葉耳淺綠色。分蘗力較強,畝有效穗12.3萬,穗長28.2cm,每穗平均著粒161.2粒,結實率83.6%,千粒重32.8g,谷粒黃色,穎尖稈黃色。品質測定:出糙率79.1%,整精米率56.7%,粒長7.6mm,長寬比2.9,堊白粒率16%,堊白度2.2%,膠稠度74mm,直鏈淀粉含量16.6%、蛋白質含量8.2%,米質達國頒二級優(yōu)米標準。稻瘟病抗性鑒定:2009 年葉瘟 3、2、6、5 級,頸瘟 7、3、1、5 級;2010 年葉瘟 3、4、3、4級,頸瘟 7、5、7、7 級。
4.產量表現(xiàn) 2009年參加四川省水稻中秈遲熟12組區(qū)試,平均畝產534.93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4.93%;2010年中秈遲熟2組續(xù)試,平均畝產503.58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4.13%。兩年區(qū)試平均畝產519.26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4.53%,兩年區(qū)試平均增產點率90%。201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6.25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3.85%。
5.栽培要點 ①適時播種:3月上旬至4月初播種,秧齡40~45天。②合理密植:寬窄行種植,畝栽1.2萬穴左右。③肥水管理:重底、早追,氮、磷、鉀肥配合施用,本田要求前期淺水灌溉,中期夠苗曬田,后期濕潤管理至成熟。④根據(jù)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qū)。
1.選育單位 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2.品種來源 用自育不育系川106A與自育恢復系成恢3203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優(yōu)質雜交水稻組合。
3.特征特性 該品種兩年區(qū)試平均全生育期149.5天,比對照岡優(yōu)725長0.6天。株高114.1cm,株型適中,劍葉直立,葉鞘、葉耳綠色。分蘗力中等,畝有效穗14.8萬,穗長26.5cm,每穗平均著粒166.1粒,結實率82.7%。穗紡錘形,穗層整齊,后期轉色好,易脫粒。谷粒細長、稈黃色,柱頭白色,穎尖淺黃色,部分籽粒有芒,千粒重28.2g。品質測定:出糙率79.1%,整精米率54.4%,粒長7.9mm,長寬比3.6,堊白粒率20%,堊白度2.5%,膠稠度61mm,直鏈淀粉含量18.1%、蛋白質含量10.8%,米質達國頒二級優(yōu)米標準。稻瘟病抗性鑒定:2008年葉瘟 3、3、4、3 級,頸瘟 5、7、1、5 級;2009 年葉瘟 4、4、3、3 級,頸瘟 7、5、1、5級。
4.產量表現(xiàn) 2008年參加四川省水稻中秈遲熟5組區(qū)試,平均畝產561.32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2.31%;2009年中秈遲熟7組續(xù)試,平均畝產552.33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3.51%。兩年區(qū)試平均畝產556.83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2.90%,兩年區(qū)試平均增產點率74%。201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2.56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3.13%。
5.栽培要點 ①適時播種,秧齡40天左右。②合理密植:畝栽1.5萬穴左右,基本苗12萬左右。③肥水管理:中等肥力田塊,氮、磷、鉀配合施用。④根據(jù)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qū)。
1.選育單位 四川省宜賓市農業(yè)科學院。
2.品種來源 用自育不育系宜香1A,與自育恢復系宜恢1108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優(yōu)質雜交水稻組合。
3.特征特性 該品種兩年區(qū)試平均全生育期152.9天,比對照岡優(yōu)725長1.0天。株高122.5cm,葉色淡綠,株型適中,劍葉挺直,葉鞘、葉緣綠色、葉8耳淺綠色。分蘗力較強,畝有效穗14.3萬,穗長27.0cm,每穗平均著粒182.8粒,結實率82.8%,后期轉色好,易脫粒。谷粒黃色,稃尖稈黃色,柱頭白色,少數(shù)籽粒有短頂芒,千粒重28.9g。品質測定:出糙率79.0%,整精米率55.4%,粒長7.3mm,長寬比2.9,堊白粒率16%,堊白度3.4%,膠稠度82mm,直鏈淀粉含量16.1%、蛋白質含量8.0%,米質達國頒三級優(yōu)米標準。稻瘟病抗性鑒定:2009年葉瘟 4、7、6、8 級,頸瘟 7、7、3、7 級;2010 年葉瘟 4、8、7、7 級,頸瘟 5、7、7、7級。
4.產量表現(xiàn) 2009年參加四川省水稻中秈遲熟3組區(qū)試,平均畝產541.84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5.07%;2010年中秈遲熟10組續(xù)試,平均畝產531.25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5.90%。兩年區(qū)試平均畝產536.55 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5.48%,兩年區(qū)試平均增產點率95%。201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4.41kg,比對照岡優(yōu) 725增產6.30%。
5.栽培要點 ①適時播種:3月上旬至4月初播種,秧齡40~45天。②合理密植:畝栽1.2萬穴左右。③肥水管理:重底、早追,氮、磷、鉀肥配合施用,本田要求前期淺水灌溉,中期夠苗曬田,后期濕潤管理至成熟。④根據(jù)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qū)。
1.選育單位 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核技術研究所。
2.品種來源 用自育不育系花香A與自育恢復系川恢1618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優(yōu)質雜交水稻組合。
3.特征特性 該品種兩年區(qū)試平均全生育期153.5天,與對照岡優(yōu)725相當。株高124.3cm,株型適中,劍葉直立,葉片、葉鞘綠色,柱頭白色。分蘗力中等,畝有效穗12.9萬,穗長26.5cm,每穗平均著粒172.2粒,結實率76.9%,千粒重29.7g,谷粒稈黃色,長粒型,穎尖淺黃色。品質測定:出糙率79.1%,整精米率55.7%,長寬比2.9,堊白粒率24%,堊白度5.0%,膠稠度82mm,直鏈淀粉含量15.6%、蛋白質含量8.6%。米質達國頒三級優(yōu)米標準。稻瘟病抗性鑒定:2009 年葉瘟 5、8、5、6 級,頸瘟 7、5、5、5級;2010 年葉瘟 5、9、8、6 級,頸瘟 5、7、7、7級。
4.產量表現(xiàn) 2009年參加四川省水稻中秈遲熟6組區(qū)試,平均畝產503.07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4.75%;2010年中秈遲熟6組續(xù)試,平均畝產496.07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2.69%。兩年區(qū)試平均畝產499.75 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3.77%,兩年區(qū)試平均增產點率84%。201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 525.53kg,比對照岡優(yōu) 725增產1.77%。
5.栽培要點 ①適時播種:3月底至4月上旬播種,秧齡40天左右。②合理密植:栽雙粒谷,畝栽1.2萬穴左右。③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施用。④根據(jù)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qū)。
1.選育單位 四川農業(yè)大學水稻研究所、四川高地種業(yè)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 用四川農業(yè)大學水稻研究所選育的不育系川谷A與成都高新區(qū)寶華農作物研究所選育的恢復系寶恢918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水稻組合。
3.特征特性 該品種兩年區(qū)試平均全生育期154.9天,比對照岡優(yōu)725長2.4天。株高123.0cm,葉色深綠,株型適中,劍葉直立,葉耳紫色。畝有效穗13.1萬,穗長26.8cm,每穗平均著粒172.3粒,結實率84.0%,千粒重31.8g,柱頭、穎尖紫色,谷粒稈黃色。品質測定:出糙率80.7%,整精米率51.4%,粒長7.4mm,長寬比2.8,堊白粒率54%,堊白度11.9%,膠稠度74mm,直鏈淀粉含量23.8%、蛋白質含量7.5%。稻瘟病抗性鑒定:2009 年葉瘟 3、2、4、2 級,頸瘟 7、5、1、5 級;2010 年葉瘟 3、3、3、5 級,頸瘟5、5、7、7 級。
4.產量表現(xiàn) 2009年參加四川省水稻中秈遲熟2組區(qū)試,平均畝產559.97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8.81%;2010年中秈遲熟10組續(xù)試,平均畝產530.95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5.84%。兩年區(qū)試平均畝產545.46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7.34%。兩年區(qū)試平均增產點率95%。201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8.57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4.30%。
5.栽培要點 ①適時早播,培育壯秧,秧齡35~40天。②合理密植:畝栽1.3~1.5萬穴,雙株栽插。③肥水管理:底追并重,平衡施肥,本田要求平水移栽活棵、掌水護秧保苗、薄露發(fā)根促蘗、夠苗輕曬控蘗、淺水孕穗揚花、干濕交替壯籽、排水落干促熟。④根據(jù)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qū)。
1.選育單位 成都龍子生物技術研究所。
2.品種來源 用自育不育系龍1A與自育恢復系R6688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水稻組合。
3.特征特性 該品種兩年區(qū)試平均全生育期155.1天,比對照岡優(yōu)725長2.3天。株高122.4cm,劍葉直立,株型適中。畝有效穗13.3萬,穗長24.7cm,每穗平均著粒171.8粒,結實率80.5%,千粒重30.4g,穎尖、谷粒稈黃色。品質測定:出糙率80.0%,整精米率59.4%,長寬比2.6,堊白粒率54%,堊白度11.7%,膠稠度80mm,直鏈淀粉含量14.4%、蛋白質含量8.5%。稻瘟病抗性鑒定:2009年葉瘟 6、7、7、4 級,頸瘟 7、5、5、5 級;2010 年葉瘟 5、7、6、7 級,頸瘟 5、5、7、7級。
4.產量表現(xiàn) 2009年參加四川省水稻中秈遲熟1組區(qū)試,平均畝產556.69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7.88%;2010年中秈遲熟3組續(xù)試,平均畝產514.58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6.43%。兩年區(qū)試平均畝產535.64 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7.14%。兩年區(qū)試平均增產點率95%。201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 533.16kg,比對照岡優(yōu) 725增產6.05%。
5.栽培要點 ①適時播種,培育壯秧,秧齡35~45天。②合理密植:畝栽1.3~1.5萬穴。③肥水管理:采用“前促、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氮、磷、鉀肥合理搭配,本田前期淺水分蘗,中期夠苗曬田,后期薄水或濕潤灌溉至成熟。④根據(jù)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qū)。
1.選育單位 四川農業(yè)大學水稻研究所、成都科瑞農業(yè)研究中心。
2.品種來源 成都科瑞農業(yè)研究中心用四川農業(yè)大學水稻研究所選育的不育系川谷A,與四川科瑞種業(yè)有限公司選育的恢復系瑞恢399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水稻組合。
3.特征特性 該品種兩年區(qū)試平均全生育期153.4天,比對照岡優(yōu)725長1.9天。株高116.7cm,葉色深綠,株型適中,劍葉直立,葉耳紫色。畝有效穗14.6萬,穗長25.9cm,每穗平均著粒173.1粒,結實率82.1%,千粒重27.4g。品質測定:出糙率81.1%,整精米率59.2%,粒長7.1mm,長寬比2.8,堊白粒率33%,堊白度5.3%,膠稠度50mm,直鏈淀粉含量24.3%、蛋白質含量8.0%。稻瘟病抗性鑒定:2009 年葉瘟 7、5、3、5級,頸瘟 7、1、3、7 級;2010 年葉瘟 4、3、6、4 級,頸瘟 7、5、7、7 級。
4.產量表現(xiàn) 2009年參加四川省水稻中秈遲熟7組區(qū)試,平均畝產585.13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9.65%;2010年中秈遲熟6組續(xù)試,平均畝產500.44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3.60%。兩年區(qū)試平均畝產542.79 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6.78%,兩年區(qū)試平均增產點率89%。201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 527.30kg,比對照岡優(yōu) 725增產2.12%。
5.栽培要點 ①適時播種:3月底至4月初播種,秧齡35天左右。②合理密植:畝栽1.5萬穴左右,畝基本苗12萬左右,畝有效穗15~17萬。③肥水管理:中等肥力田塊,氮、磷、鉀肥配合施用,本田要求前期淺水灌溉,中期夠苗曬田,后期濕潤管理至成熟。④根據(jù)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qū)。
1.選育單位 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qū)祥禾作物研究所、四川省宜賓市農業(yè)科學院。
2.品種來源 用宜賓市農業(yè)科學院選育的不育系宜香1A與眉山市東坡區(qū)祥禾作物研究所選育的恢復系祥恢800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水稻組合。
3.特征特性 該品種兩年區(qū)試平均全生育期153.0天,比對照岡優(yōu)725長2.1天。株高125.5cm,葉色、葉鞘綠色,劍葉直立,株型適中。畝有效穗14.0萬,穗長28.4cm,每穗平均著粒181.3粒,結實率75.2%。谷粒稈黃色,柱頭白色,穎尖稈黃色,千粒重31.8g。品質測定:出糙率79.8%,整精米率59.6%,粒長7.2mm,長寬比2.7,堊白粒率36%,堊白度7.4%,膠稠度82mm,直鏈淀粉含量15.8%、蛋白質含量8.5%。稻瘟病抗性鑒定:2009 年葉瘟 4、7、7、5 級,頸瘟 5、7、1、5 級;2010 年葉瘟 3、5、3、4級,頸瘟 5、3、7、7 級。
4.產量表現(xiàn) 2009年參加四川省水稻中秈遲熟7組區(qū)試,平均畝產573.02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7.39%;2010年中秈遲熟3組續(xù)試,平均畝產511.73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5.81%。兩年區(qū)試平均畝產542.38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6.60%,兩年區(qū)試平均增產點率100%。201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1.46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4.86%。
5.栽培要點 ①適時播種:3月中下旬播種,秧齡40~45天。②合理密植:雙株栽植,畝栽1.2~1.3萬穴。③肥水管理:重底早追,氮、磷、鉀肥合理搭配,需肥量中等;本田前期淺水分蘗,中期夠苗曬田,后期薄水或濕潤灌溉至成熟。④根據(jù)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qū)。
1.選育單位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作物研究所、仲衍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 用成都市農林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選育的不育系蓉18A,與成都天府農作物研究所選育的恢復系蓉恢918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水稻組合。
3.特征特性 該品種兩年區(qū)試平均全生育期151.6天,比對照岡優(yōu)725短1.6天。株高124.7cm,葉色深綠,葉耳、葉鞘紫色,劍葉直立,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畝有效穗12.0萬,穗長26.0cm,每穗平均著粒153.0粒,結實率77.5%,穗紡錘形。谷粒稈黃色,柱頭、穎尖紫色,千粒重30.1g。品質測定:出糙率80.5%,整精米率58.2%,粒長6.8mm,長寬比2.6,堊白粒率30%,堊白度7.6%,膠稠度86mm,直鏈淀粉含量13.8%、蛋白質含量8.0%。稻瘟病抗性鑒定:2009年葉瘟 4、3、2、4 級,頸瘟 7、7、5、7 級;2010 年葉瘟 4、4、6、4 級,頸瘟 7、7、7、7 級。
4.產量表現(xiàn) 2009年參加四川省水稻中秈遲熟1組區(qū)試,平均畝產555.49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7.65%;2010年中秈遲熟7組續(xù)試,平均畝產502.94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4.35%。兩年區(qū)試平均畝產529.22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6.00%,兩年區(qū)試平均增產點率94%。201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8.22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5.07%。
5.栽培要點 ①適時播種: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種,秧齡35~45天。②合理密植:寬窄行栽植,畝栽1.3~1.5萬穴,雙株栽插,畝有效穗16~20萬。③肥水管理:重底早追,看苗補施穗粒肥,需肥量中等;本田前期淺水分蘗,中期夠苗曬田,后期薄水或濕潤灌溉至成熟。④根據(jù)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qū)。
1.選育單位 仲衍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2.品種來源 用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選育的不育系川香29A,與成都市種子總公司選育的恢復系蓉恢506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水稻組合。
3.特征特性 該品種兩年區(qū)試平均全生育期153.4天,比對照岡優(yōu)725長3.1天。株高121.2cm,株型適中。分蘗力較強,畝有效穗14.6萬,穗長25.5cm,每穗平均著粒174.1粒,結實率82.9%,穗紡錘形。谷粒稈黃色,部分籽粒短芒,穎尖紫色,千粒重28.3g。品質測定:出糙率79.3%,整精米率63.0%,粒長6.5mm,長寬比2.6,堊白粒率18%,堊白度4.4%,膠稠度52mm,直鏈淀粉含量22.1%、蛋白質含量8.1%。稻瘟病抗性鑒定:2008 年葉瘟 4、4、3、2 級,頸瘟 5、5、5、5 級;2009 年葉瘟 4、4、5、5 級,頸瘟7、5、7、5 級。
4.產量表現(xiàn) 2008年參加四川省水稻中秈遲熟4組區(qū)試,平均畝產580.11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4.87%;2009年中秈遲熟2組續(xù)試,平均畝產533.67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3.70%。兩年區(qū)試平均畝產556.89 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4.30%,兩年區(qū)試平均增產點率89%。200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 555.07kg,比對照岡優(yōu) 725增產3.03%。
5.栽培要點 ①適時早播。②合理密植:畝栽1.5萬穴左右,基本苗12萬左右。③肥水管理:需肥量中等,重底早追。④根據(jù)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qū)。
1.選育單位 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核技術研究所、四川豐禾種業(yè)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 用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核技術研究所選育的不育系花香A,與恢復系川恢907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水稻組合。
3.特征特性 該品種兩年區(qū)試平均全生育期150.7天,比對照岡優(yōu)725長0.1天。株高117.5cm,株型適中,劍葉直立,葉片、葉鞘綠色,柱頭白色。分蘗力中等,畝有效穗14.4萬,穗長27.0cm,每穗平均著粒174.8粒,結實率79.7%,千粒重30.7g,谷粒稈黃色,穎尖淺黃色。品質測定:出糙率80.4%,整精米率56.2%,粒長7.2mm,長寬比2.8,堊白粒率44%,堊白度10.1%,膠稠度75mm,直鏈淀粉含量15.7%、蛋白質含量8.2%。稻瘟病抗性鑒定:2008年葉瘟5、5、4、3 級,頸瘟 7、7、5、5 級;2009 年葉瘟 4、7、7、4 級,頸瘟 5、5、7、5 級。
4.產量表現(xiàn) 2008年參加四川省水稻中秈遲熟9組區(qū)試,平均畝產589.84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7.83%;2009年中秈遲熟4組續(xù)試,平均畝產547.80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6.06%。兩年區(qū)試平均畝產568.82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6.97%,兩年區(qū)試平均增產點率100%。200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1.32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7.88%。
5.栽培要點 ①適時播種:3月底至4月上旬播種,秧齡40天左右。②合理密植:栽雙粒谷,畝栽1.2萬穴左右。③肥水管理:氮、磷、鉀配合施用。④根據(jù)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qū)。
1.選育單位 四川谷滿成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四川農業(yè)大學水稻研究所。
2.品種來源 用四川農業(yè)大學水稻研究所選育的不育系岡46A,與四川長江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選育的恢復系長恢169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水稻組合。
3.特征特性 該品種兩年區(qū)試平均全生育期153.6天,比對照岡優(yōu)725長1.6天。株高122.5cm,葉耳、葉鞘紫色,劍葉直立,株型適中。分蘗力強,畝有效穗13.4萬,穗長26.5cm,每穗平均著粒189.6粒,結實率80.0%。谷粒稈黃色,柱頭、穎尖紫色,千粒重29.3g。品質測定:出糙率80.4%,整精米率64.7%,粒長6.2mm,長寬比2.2,堊白粒率46%,堊白度8.0%,膠稠度40mm,直鏈淀粉含量25.2%、蛋白質含量11.9%。稻瘟病抗性鑒定:2008 年葉瘟 4、4、2、2 級,頸瘟 5、3、3、5 級,2010 年葉瘟 4、7、7、4 級,頸瘟 7、5、7、7 級。
4.產量表現(xiàn) 2008年參加四川省水稻中秈遲熟3組區(qū)試,平均畝產564.45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3.13%;2010年中秈遲熟8組續(xù)試,平均畝產514.56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5.53%。兩年區(qū)試平均畝產539.51 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4.26%,兩年區(qū)試平均增產點率89%;201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8.48kg,比對照岡優(yōu)725增產4.28%。
5.栽培要點 ①適時播種:3月中下旬播種,秧齡40~45天。②合理密植:畝栽1.1~1.3萬穴。③肥水管理:重底早追,氮、磷、鉀肥合理搭配;本田前期淺水分蘗,中期夠苗曬田,后期薄水或濕潤灌溉至成熟。④根據(jù)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