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晉生
清漣河又名二道河,是朱家川河的一級支流,發(fā)源于五寨縣荷葉坪南麓,至前所鄉(xiāng)舊堡村進入五寨盆地,有岐道河支流分流經前所鄉(xiāng)廣益渠又匯入清漣河。清漣河(二道河)流經五寨縣硯城鎮(zhèn)、前所、胡會、小河頭、新寨5個鄉(xiāng)鎮(zhèn)至三岔鎮(zhèn)小劉家灣村匯入朱家川河。該河縱貫五寨縣南部山地和中部平川區(qū),河流長68.5 km,流域面積 856 km2,流域平均寬度約 16.7 km,流域形狀系數為0.334,河床糙率為0.035,為季節(jié)性河流。
在五寨縣東南4.5 km的清漣河上,建有南峰水庫,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31 m2,流域長度28.5 km,流域平均寬度4.6 km,平均比降11.32‰。流域上游植被較好,有森林面積49 km2,占總控制面積的37.4%,有耕地面積7%左右,其余55.6%為灌木草坡。
清漣河從南峰水庫起算,到西雞兒洼村段河道全長6.90 km,總落差79.2 m,平均比降為11.48‰。其間由銀果溝右岸支溝(流域面積0.62 km2)、村后溝右岸支溝(流域面積0.37 km2)、小口子左岸支溝(流域面積0.53 km2)、輻子溝右岸支溝(流域面積5.6 km2)匯入。
工程區(qū)在地形地貌上同處清漣河出水口沖出錐與洪積扇的過渡地帶,地形地貌類型變化較大,兩岸均發(fā)育有河流階地,但兩岸不對稱,右岸規(guī)模大而左岸小,工程區(qū)內河谷類型呈寬谷型,河谷寬50 m~60 m,河谷內漫灘亦較為發(fā)育,河床兩岸發(fā)育有階地,右岸較為明顯,臺面高程1 452.3 m~1 459.5 m,面寬50 m~100 m間。堆積有二元物質,左岸階地已不太明顯,已建成公園臺面,上部堆積人工雜土,階地后緣為基巖山丘,為中低山。
工程區(qū)內裸露地層主要為古生界寒武系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層。其巖性從老至新簡述如下:
古生界寒武系,包括上統(tǒng)(∈3)巖性為中厚層灰?guī)r,竹葉狀灰?guī)r、白云質灰?guī)r及頁巖等,層厚在50 m以上。
新生界地層主要為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風成黃土層(Qeal3),其次有坡積土(Qdl3)和洪積亞砂土層及砂卵石層(Qpl3)。其次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洪積層(Qa+pl4),巖性以砂卵石為主,主要分布于現代河床,據南峰水庫勘探孔EK05-1-2孔,河床砂卵石層厚為10.45 m和7.2 m,據此推斷此段,砂卵層厚亦有10 m~12 m。
除此,在左岸公園場地內分布有人工堆積土,為碎石土,估計厚度亦有1 m~2 m,為坡洪積物。
本區(qū)水文地質條件比較簡單,地下水類型比較單一,主要為新生界松散層中孔隙潛水,賦存于第四系上新統(tǒng)堆積的砂及砂卵石層中,地下水埋深在南峰水庫壩基為2.5 m~2.8 m,推測本區(qū)地下水埋深1 m~2 m,河床接近于地表,河床兩岸高,河床低,兩岸補給河床。
各巖層的滲透性:
河床砂卵石層,據南峰水庫壩基勘探孔資料,ZK05-2孔,K=49.78 m/d;
上更新統(tǒng)黃土層,滲透系數經驗值1.0 m/d;
上更新統(tǒng)洪積砂卵石層,據南峰水庫勘探資料為1.17 m/d。
整個工程處于鄂爾多斯臺地東緣,為祁呂臺賀蘭“山”字形構造脊柱和反射弧之間的穩(wěn)定地塊的一部分,其構造形跡很不明顯,據《1∶20萬山西省河、保、偏電場供水區(qū)域地質圖》,區(qū)內無大的褶曲或斷裂構造通過,僅是推測沿硯城鎮(zhèn)有一條北西—南東向隱伏斷層通過,距工程有一定的距離,對工程影響不大。區(qū)內地層平穩(wěn),巖層總的方向向北西傾斜,傾角18°左右??偟膩砜矗刭|構造比較簡單,處于構造相對穩(wěn)定區(qū)內。
本段工程位于清漣河上游段,處于清漣河洪積扇上游。堤防工程布置在河床上,其地層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洪積層(Qa+pl4),巖性以砂卵石為主,主要分布于現代河床,據南峰水庫勘探孔,EK05-1-2孔,河床砂卵石層厚為10.45 m和7.2 m,據此推斷兩閘基下,砂卵層厚亦有10 m~12 m。其工程地質條件尚好,采用工程類別法,考慮“山西省坪上水庫應急引水工程初步設計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提供的砂卵石層力學性質指標,抗壓強度可取160 kPa~220 kPa,開挖邊坡可取1∶0.75。挖剪強度摩擦角可取28°,能滿足工程要求。
天然建筑材料,當地石料儲量豐富,質量優(yōu)良。塊石和碎石可以從西紫寨、嶠嶼、孤山3個石料廠購買,西紫寨石料廠位于五寨縣硯城鎮(zhèn)東南15 km處,李家坪鄉(xiāng)西紫寨村的大洼山,石料巖性為灰?guī)r;嶠嶼石料廠位于五寨縣硯城鎮(zhèn)西南10 km處,孫家坪鄉(xiāng)嶠嶼村的南山,石料巖性為灰?guī)r;孤山石料廠位于五寨縣硯城鎮(zhèn)東南15 km處,前所鄉(xiāng)孤山村的孤山,石料巖性為灰?guī)r。砂從位于五寨縣硯城鎮(zhèn)北30 km處的新寨鄉(xiāng)石廟村附近的朱家川河的砂場購買。
據山西省地震局科研所地震資料,山西省歷史上大部分地震幾乎全部發(fā)生在盆地中,據全國三百萬分之一地震烈度區(qū)劃圖,本區(qū)屬于6度~7度區(qū)。
1)清漣河南峰水庫以下至西雞兒洼村段設計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洪水,堤防工程級別為4級。2)工程總體布置方案。3)本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防洪堤;舊堤加高;鉛絲籠護底防沖坎;堤防工程防沖護腳;農用橋梁;河道疏浚;支流入河口工程、支溝及交叉建筑物;堤頂道路。4)新建防洪堤工程設計。新建防洪堤采用漿砌石重力墻結構形式,頂部采用20 cm厚C20現澆混凝土壓頂,基礎深1.2 m,總長6 920 m。實施前進一步復核河道的過流能力和堤頂高程。5)舊堤加高工程設計。對左岸1+342~1+600段、3+135~4+600段和右岸1+302~1+645段、3+037~4+600段原堤頂采用C20現澆混凝土加高0.5 m~1.05 m,頂寬0.5 m,總長3 629 m。實施前進一步復核河道的過流能力和堤頂高程。6)鉛絲籠護底防沖坎工程設計。沿河道每隔500 m設一道10 m寬、0.5 m厚鉛絲籠護底防沖坎,在河底縱坡突變處增設一道結構形式相同的防沖坎,共設14道防沖坎。7)堤防工程防沖護腳工程設計。堤防彎道凹岸堤腳鋪設上層寬3 m,下層寬2 m的鉛絲籠護腳,其余堤防堤腳鋪設上層寬2 m,下層寬1 m的鉛絲籠護腳。8)農用橋梁工程設計。在小口子村河道樁號0+782處建農用橋一座,采用預制鋼筋混凝土橋板簡支結構,寬4 m,長60 m。9)河道疏浚工程設計。10)支流入河口工程、支溝及其他工程交叉建筑物設計。輻子溝連接段新建堤防為漿砌石重力墻結構形式,長229 m;小口子溝連接段新建堤防為漿砌石重力墻結構形式,長81 m;銀果溝和村后溝各新建涵洞1座。
工程任務:提高治理段防洪標準,保護兩岸居民生命財產及農田的安全。
本次工程治理范圍為南峰水庫以下至西雞兒洼村,治理段長度6.9 km。
五寨縣位于晉西北黃土高原,介于東經111°28′~112°,北緯38°44′~ 39°17′之間,南北長 60 km,東西寬 25 km,總面積1 391 km2。東、東北與神池緊鄰,南、東南與寧武接壤,西、西南與岢嵐交界,北、西北與偏關、河曲相接,地勢東南高,西部低。東南為石山區(qū),主峰蘆芽山海拔2 736 m,為縣境最高峰。中部為“丁”字形盆地,以三岔為最低海拔1 300 m。北部與西北部為黃土丘陵。境內主要河流是朱家川河及其支流清漣河。
五寨縣轄3個鎮(zhèn)、9個鄉(xiāng),全縣總人口11.46萬,其中農業(yè)人口8.1萬,糧食總產量9.75萬t。2011年財政收入3.1億萬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2 660元。
全縣總耕地面積54.36萬畝,其中,灌溉面積5.0萬畝。主要糧食作物有馬鈴薯、莜麥、玉米、糜谷、豆類等小雜糧;主要經濟作物有葵花、胡麻、藥材、蘿卜、蔥頭等。
五寨縣交通條件較為便利,境內有陽岢公路、五三公路、五東公路和寧岢鐵路、神河神朔鐵路,高壓線路村村通。
清漣河雖經多年的治理,完成砌石護岸近8 000 m,但防洪標準不高,特別是4+600以下堤防坍塌嚴重,失去其應有的功能,不能抗御較大洪水。
清漣河兩岸有駐軍、機場、硯城鎮(zhèn)、機關及上萬畝良田,加之沿河居民點分布集中,又有陽岢公路及朔岢鐵路穿河而過,所以它與人民的生命財產、糧食基地以及交通動脈息息相關。清漣河是一條有相當長歷史的河道,由于其河床比硯城鎮(zhèn)高達數十米,歷史上曾多次發(fā)生過全城被淹的災害。據記載:“清光緒十八年,清漣河洪水沖毀了城南周家村”。1923年晴天一聲雷、大雨只降1 h,南山洪水暴發(fā),直沖城內,水深四尺余。1933年清漣河發(fā)大水,水過樹頭,城區(qū)房屋均受損失。1939年夏天,一場暴雨,右所、前所均受清漣河洪水之害,沖毀房屋百余間,沖走牲畜250余頭,死亡多人,毀壞土地1 300畝,損失慘重。
解放后,黨和政府對清漣河的防洪曾多次投資治理。1958年在上游修建了南峰水庫,使洪水得到一定控制。就目前來看,清漣河雖經幾年來的治理,完成砌石護岸僅8 000余米,占河道總長的8%,且防洪標準不高,河道兩岸城鎮(zhèn)、村莊受著洪水的威脅,故為保證城鎮(zhèn)、機關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清漣河急需進行防洪治理。
根據城鎮(zhèn)農村建設發(fā)展的要求和河道現狀,確定本工程建設的主要任務是防洪,即保護河流兩岸城鎮(zhèn)、農村人民生命財產及兩岸沿河村莊、農田的安全,并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目標是對清漣河南峰水庫至西雞兒洼村段6 900 m河段進行系統(tǒng)治理,采取兩岸堤路一體林帶環(huán)繞,分段鉛絲籠護底防沖坎穩(wěn)定河勢。
為保護兩岸居民生命財產及農田的安全,對清漣河南峰水庫至西雞兒洼村段6 900 m河段進行系統(tǒng)治理是必要的。工程實施后,可提高治理段防洪能力,滿足防洪要求,改善河道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
[1]張 波,劉麗嘉,李應賓.深水槽城市河道生態(tài)型改造策略探析[J].山西建筑,2011,37(12):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