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霞 石瑞珊
瘢痕子宮常見于剖宮產術、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畸形矯治術等手術后,以剖宮產最為常見。隨著剖宮產率的提高,瘢痕子宮引產人數相對增多。本研究對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的適宜方法?,F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因死胎、胎兒畸形、嚴重妊娠并發(fā)癥在我院婦產科引產的13至24周瘢痕子宮孕婦81例。81例孕婦均有一次子宮手術史,均除外中央型前置胎盤、宮內感染及全身急慢性疾病不能耐受引產的孕婦。術后至本次妊娠時間1~13年,年齡21~40歲,平均29歲。引產前常規(guī)檢查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血型、血凝分析、肝功能、腎功能,B超檢查原子宮切口愈合情況、胎盤及羊水情況。
1.2 方法 依據依沙吖啶過敏情況、有無米索前列醇應用禁忌、孕周數、肝、腎功能、患者意愿分別采用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或米索前列醇片引產。共有43例孕婦采用依沙吖啶引產,38例孕婦采用米前列醇片引產。依沙吖啶組引產方法:第1天早晚空腹口服米非司酮50 mg,第2天上午空腹口服米非司酮50 mg,同時羊膜腔內注射依沙吖啶針100 mg。米索前列醇片引產方法:第1、2天早晚各空腹口服米非司酮,50 mg,第3天早上空腹口服米非司酮50 mg一小時后,給予米索前列醇片600 μg口服。觀察6 h無有效宮縮,給予米索前列醇片200 μg陰道后穹窿放置,每間隔6 h根據宮縮情況決定是否再次方藥,24 h總量不超過1600 μg。
1.3 觀察指標 觀察用藥后宮縮發(fā)動時間、用藥后胎兒娩出時間、不全流產率、產后出血量;胎盤早剝、子宮破裂、產后出血等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用藥后72 h無有效宮縮視為引產失敗改用其他方法。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孕婦引產結局比較,兩組孕婦引產成功率及產后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米索前列醇組用藥后宮縮發(fā)動時間及分娩時間明顯短于依沙吖啶組,米索前列醇組24 h分娩率79%明顯高于依沙吖啶組1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孕產婦引產結局比較(例,%)
兩組孕婦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米索前列醇組孕婦胎盤滯留率18%(6/34),高于依沙吖啶組7%(3/41);依沙吖啶組胎盤胎膜殘留率39%(16/41),高于米索前列醇組24%(8/34),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總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中米索前列醇組發(fā)生1例胎盤早剝行剖宮產術;發(fā)生1例產后出血為胎盤植入產前未能診斷,胎兒娩出后胎盤滯留行人工剝離胎盤時發(fā)現胎盤植入并經B超證實患者拒絕手術,經保守治療后3周胎盤剝離性流產手術。依沙吖啶組發(fā)生1例產后出血為胎盤低置,胎兒胎盤娩出后陰道大量出血,后經手術縫扎胎盤剝離面出血部位,術后情況良好。
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方法探討:國內外大量文獻報導認為,瘢痕子宮妊娠在嚴密觀察下引產是可行的,尤其中期妊娠引產其安全性較為肯定[1]。依沙吖啶作為一種常用的引產藥物,引產效果較為肯定,但有時可引起子宮體部收縮過強而宮口擴張相對緩慢患者宮縮疼痛較劇烈,與米非司酮配伍應用,可提高子宮肌組織對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同時可軟化宮頸,縮短引產時間。兩者聯合應用可提高引產成功率,明顯縮短產程,有實驗證實[2],瘢痕子宮孕婦孕中期應用依沙吖啶引產,相對比較安全。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E1類藥物,具有PGE的藥理活性,對妊娠各期子宮平滑肌均有收縮作用[3]。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產,用藥后宮縮發(fā)動的時間及分娩時間明顯短于依沙吖啶組,兩組引產成功率相似,均相對較為安全。在一些因素不能應用依沙吖啶或米索前列醇時,兩種引產方法可以互相補充。本研究中雖未出現子宮破裂,但風險還是存在的。引產時應充分了解上次手術情況及子宮切口愈合情況,應做好充分術前準備及與患者做好充分溝通,一旦出現先兆子宮破裂或子宮破裂隨時手術。產后隨時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必要時及時清宮。檢查子宮是否完整,子宮切口有無裂傷,盡量降低瘢痕子宮的引產風險。
[1]劉杰,王敬云.瘢痕子宮妊娠的引產與催產.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2,18(5):268-270.
[2]姜小予.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方法探討.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5(7):50.
[3]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2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