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吉
看過電視劇《還珠格格》的人都知道,劇中的五阿哥永琪是一個文武雙全、才貌出眾、風度翩翩的皇子。他生性純良、感情專一,最終選擇與小燕子離開皇宮,去過幸福簡樸的平民生活。五阿哥在歷史上實有其人,即和碩榮親王。那么歷史上真實的五阿哥究竟是什么樣子,又給后世留下了哪些遺產(chǎn)呢?
愛新覺羅·永琪(1741-1766),字筠亭,號藤琴居士,是乾隆皇帝的第五子。他生于乾隆六年(1741年),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享年僅25歲。據(jù)乾隆年間出使中國的朝鮮學者樸趾源記述,永琪母家先祖本是朝鮮義州人,后“入大國”為清室臣仆。永琪的生母是珂里葉特氏,又稱海氏、海佳氏,是員外郎額爾吉圖之女、戶部尚書金簡之妹,雍正時入侍寶親王弘歷藩邸,乾隆初年封為海貴人。生皇五子永琪,晉升為愉嬪,四年后晉為愉妃。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愉妃薨,享年79歲,次年葬入裕陵妃園寢,喪事按照皇貴妃的規(guī)格辦理。雖然永琪逝世后,愉妃即逐漸失寵,但有幸得以善終并享高壽。
永琪在乾隆的眾多皇子中是十分出色的一位,深受皇帝賞識。他自幼聰慧好學,少年時即精通騎射、意氣風發(fā),具備了尚武的滿洲后人的基本素質(zhì)。但他不是“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武人,文采、風騷也不遜色。他繼承了祖父康熙帝的基因,求知欲強,學識廣博,通曉漢、滿、蒙等多種語言,并曾深入研究過天文歷算之學,尤其是他所作的《八線法》手卷,除用“甲乙丙丁”代現(xiàn)代幾何學中的ABCD以外,其計算精度,也為當時所罕見。傳世的詩集《蕉桐幐稿》反映了他的文學才能。至今山海關(guān)的姜女廟墻壁上還保留有他以“藤琴居士”的“筆名”所寫的一首詩:
松老頹垣見古祠,崩城姜女事堪悲。藁砧望斷成奇節(jié),環(huán)佩空余識舊姿。
石灑浪痕當日恨,水流嗚咽后人思。振衣亭畔凄涼甚,猶憶凝眸睩曼滋。
樸趾源對這首詩的評價是詩意“酸寒”,詩筆“敏妙”、“削弱”,并說他“才則有之,乏皇王家富貴氣象”??磥?,電視劇中寫他對平民生活的向往也不是完全沒有歷史根據(jù)的。此外,他還擅長書畫、琴藝,其書法在皇宮中與皇十一子成親王永瑆齊名,作品有《純王行書中堂》和《純王金書小楷摺扇子》傳世??梢?,永琪是一位文武雙全的皇子,史書稱贊他剛健、篤實、恭儉,他之所以深受乾隆皇帝喜愛也就不難理解了。
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初五,圓明園九洲清宴殿突然發(fā)生火災,乾隆皇帝被困火海之中,五阿哥只身闖入火海將其背出。此事之后,乾隆對永琪喜愛有加,有意考慮將其作為儲君人選,當然這在秘密建儲制度下是不能公開表示出來的。因為鑒于康熙晚年“九子奪嫡”,延續(xù)至雍正朝,皇室內(nèi)斗殘忍無比,對皇室造成巨大震動的教訓,所以自雍正皇帝起,為免骨肉至親相殘的局面再次出現(xiàn),不再冊立太子,而將儲君冊立詔書藏于錦匣之中,置于“正大光明”匾額之后,待皇帝駕崩之時方取出公布即位人選。所以,儲君在即位之前一般是親王稱號,例如雍正即位之前是雍親王,乾隆即位之前即是寶親王。乾隆共有十七個兒子,被封為親王的只有三人,即皇五子永琪(封榮親王)、皇十一子永瑆(封成親王)、皇十五子永琰(封嘉親王,即嘉慶帝,易名颙琰),而永琪是最早受此殊榮的皇子。
清朝冊立儲君,生母的出身是極為看重的因素。清軍入關(guān)之前,皇位繼承人選為福臨而非大皇子豪格,即有豪格之母烏拉那拉氏出身平平的原因;康熙朝的八阿哥胤禩即使有群臣共舉也無法奪得皇位,原因之一也是其生母良妃乃辛者庫賤婢出身。而永琪的生母同樣出身一般,乾隆卻冊封他為親王,可見他的才華和能力得到了乾隆帝的高度認可。
然而,榮親王的早逝,使乾隆帝的這種考慮很快失去意義。乾隆三十年(1765),永琪患上了“附骨瘡”(即附骨疽)。此病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中骨結(jié)核的一種,生于大腿外側(cè),系因寒邪侵入股骨而形成,在中醫(yī)里是“調(diào)治可愈之癥”。但是,永琪的病經(jīng)太醫(yī)多加診治卻仍未見效,且有愈演愈烈之狀。是年十一月,永琪的病情持續(xù)已近十個月,乾隆帝下詔加封他為親王,以為慰撫,是為“和碩榮親王”。最終他沒有敵過疾病的侵害,在次年三月病逝。乾隆賜其謚號為“純”,巧合的是,乾隆逝世后也獲得了同樣的謚號。
對榮親王的死,屢次建儲不成的乾隆帝后來一再公開表達遺憾、痛惜之情。乾隆晚年曾在上諭等公開場合稱:“其時朕視皇五子于諸子中更覺貴重,且漢文、滿洲、蒙古語、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嫻習,頗屬意于彼,而未明言,乃復因病旋逝?!庇终f:“論長當及于皇長子,論賢當及于皇五子……朕在諸皇子中,頗覺皇五子人品貴重……然未及明示亦早夭……”這些話表明,永琪確曾是乾隆皇帝心中儲君的不二人選。
永琪一生短暫,無所謂大功大過,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才華在清室中是比較突出的,而且其后代中也不斷有人表現(xiàn)出卓越的才華。永琪共有妻妾三人,正福晉西林覺羅氏,是鄂爾泰孫女,側(cè)室索綽羅氏為左都御史觀保之女,此外還娶漢人之女胡氏為小妾?!哆€珠格格》中將永琪的正室杜撰為出身卑微的小燕子,將側(cè)室描述為受盡冷落的知畫,這些都是藝術(shù)的虛構(gòu)。三人都為永琪生有兒子,不過六子中活下來并繼承家業(yè)的只有側(cè)室所生第五子綿億。綿億,字鏡軒,號南韻齋,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乾隆四十九年(1784)晉封為貝勒,嘉慶四年(1799)晉升為榮郡王。綿億充分繼承了他父親的才華,天性聰敏,不僅琴棋書畫、騎馬射步,皆能精通,尤其是他在書法方面的造詣,頗得王維、吳道子的遺風,為當時的士人所推崇。綿億于嘉慶二十年(1815)逝世,享年51歲,謚號為“恪”,是為榮恪郡王。
綿億的兒子奕繪亦頗具文雅之風,是當時聞名的宗室詩人。奕繪的妻妾也皆是才女,尤以西林覺羅·太清為最,代表著作有《紅樓夢影》。奕繪一生只鐘愛于太清一人,側(cè)室也只太清一人。自其正室去世之后,綿億并未續(xù)娶,太清成為實際上的正室。盡管太清是罪臣之后,但是因為她才華橫溢,與奕繪時常互相唱和,心有靈犀,所以奕繪不顧世俗和政治的影響,將太清更名為顧太清,以榮王府護衛(wèi)顧文星之女的名義上報宗人府,成為他唯一的側(cè)室夫人。
其后,永琪的傳人都受到家族傳統(tǒng)的影響,傾向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研究。主要生活于民國時期的榮親王六世孫愛新覺羅·恒煦(1898-1966)和其子愛新覺羅·啟孮(后易名金啟孮,1918-2004)一生都致力于與滿族和女真有關(guān)的民族歷史文化的研究。不知道當時金啟孮先生看到《還珠格格》中刻畫的五阿哥時,會有怎樣的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