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國之諍臣:胡適的自我定位

      2011-11-14 03:09:48張珊珊
      群文天地 2011年19期
      關鍵詞:胡適祖國政治

      1891年,胡適出生于安徽績溪的一個小村莊。1910年,他考取“庚子賠款”第二期官費生,遠赴美國留學。1917年,歸國任教北大,加盟《新青年》,其《文學改良芻議》一文石破天驚,深深扣擊世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迷戀。從此,胡適二字便烙印在人們關于“新文化”的追憶中。風華正茂之時即暴得大名的胡適雖屢次強調(diào)“但開風氣不為師”,但在探尋中國出路的漫漫長夜中,很多人相信他為喚醒中國點亮了一簇星火,于是“國之導師”成為人們對他的普遍期許。在他悲喜參半的一生中,其自我定位始終離不開“國”這個讓他愛恨交加的字眼,這是他生存的母體,更是他為之奮斗一生的坐標原點,“諍臣”則是他在坐標中選擇的一個立足點。在國之山河亟待重整而各種思想激烈碰撞的背景下,于社會期許的目光中,于自我內(nèi)心的拷問下,胡適努力詮釋著自己這“國之諍臣”的社會角色。

      隔岸遙望: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早在留美期間,胡適對祖國現(xiàn)狀和國家改革的認識就初具雛形,他從不諱言中國衰敗的現(xiàn)實和種種弊端。在他看來,祖國猶如重病纏身的病人,積重難返,因此單純的武力或者是激進的革命反而會使病人病情加重,只有采取漸進的療養(yǎng)方式才能真正起到治本的作用。中國的發(fā)展需要“造新因”,沒有捷徑可循,需要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信心和耐心。他認為祖國如果有不足以滅亡的因素就絕不會滅亡,所以當務之急是從根本著眼,為祖國創(chuàng)造新的元素。正是出于這種考慮,胡適才認為慷慨悲歌的愛國呼號,建議條陳只是紙上談兵,進行民族反省,找到病因,造就新因,才是當務之急?!巴饣纪鰢嗖蛔銘]”一語即是基于這種分析所得的結(jié)論,如果不了解胡適的分析思路和設定的前提就斷章取義,很容易對胡適產(chǎn)生誤解。

      對于祖國,他固然怒其不爭,但卻從來沒有放棄對她的改造努力,而是選擇臥薪嘗膽之計。1915年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遠渡重洋的留學生為此義憤填膺,決定回國為對日一戰(zhàn)以血洗恥辱而獻身。在群情激昂的氛圍中,胡適表現(xiàn)得卻異常冷靜,他告訴他的同學,作為遠渡重洋的留學生我們的責任就是讀書學習,不能因為外界的紛擾而耽誤這項神圣的使命,要嚴肅、冷靜、不驚、不慌地繼續(xù)我們的學業(yè),充實自己才能為祖國力爭上游。胡適的言論讓其他同學嗤之以鼻,攻擊他在國難面前“裝聾作啞”,鐵石心腸。胡適的冷靜源于他對祖國積弊叢生的徹骨體驗和復興發(fā)展的信心,源于他對“造新因”的追求和期盼,他認為只有人人各司其事,做好本職工作才是救國的良方。但胡適的忍絕對不是沒有限度的,正如近二十年后的另一場中日戰(zhàn)爭,胡適起初主張認清自身的弱勢,對日和談,但當清楚地明白日本的欲望是無止盡的,和比戰(zhàn)難,他毅然主張對日一戰(zhàn),并承擔駐美大使的職責,為祖國抗戰(zhàn)尋求外援。

      重踏故土:從整理國故到再造文明

      1917年夏,重新踏上闊別七年的國土,胡適感受著久違的故土親切氣息,但心頭籠罩的更多的是一層揮之不去的凝重,以及油然而生的革故鼎新的鴻鵠之志。這個志向不是金戈鐵馬馳騁疆場,不是廟堂之上指點江山,以胡適的話說,這是思想文化的改革,“替中國政治建筑一個革新的基礎”。他提倡新文化運動,主張文學改良,著手嘗試白話詩創(chuàng)作,探尋研究問題和輸入學理相結(jié)合的文明再造之路。

      胡適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很深入的了解,正是因為了解的深入,他才能更清楚地看到傳統(tǒng)文化的痼疾,對傳統(tǒng)文化做出客觀的評價,并對再造文明抱有極高的期望。他主張用“客觀冷靜的態(tài)度”和“科學分析的方法”對中國文化進行整理,“從亂七八糟里面尋出一個條理脈絡來;從無頭無腦里面尋出一個前因后果來;從胡說謬解里面尋出一個真意義來;從武斷迷信里面尋出一個真價值來”,他告訴論爭對手只有如此進行國故整理,弄清楚國故所以然,才有資格高談“保存國粹”。也正是本著這種態(tài)度,胡適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可謂毫不留情,針針見血。他想向人們說明盲目的民族文化優(yōu)越感只會使中國停滯不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足以使中國傲視群芳,相反,它充斥著太多千年沉淀下來的渣滓,正視中國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保持“評判的態(tài)度”,吸收借鑒西方文明,才能使中國文化走向現(xiàn)代。

      靜坐書齋中,對著青燈黃卷,在重新評判傳統(tǒng)文化價值,正視傳統(tǒng)文化中的糟粕,引入西方文化的過程中,胡適已然在詮釋著“國之諍臣”的角色。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和一群迷戀于傳統(tǒng)文化的知識人是他需要去面對的敵手,在“諍臣”角色的扮演中,他處理著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關系,思索著中國文化的現(xiàn)代化之路。

      政治關懷:不感興趣的興趣

      當與闊別七年的故土再相見時,胡適眼中的中國滿目蒼夷,他敏銳地感受到文化界的死寂,萬馬齊喑。他認為文化建設是現(xiàn)代中國建設的基礎,希望在文化界大展拳腳,以文化界的星星之火點亮通向現(xiàn)代中國的道路,為此立下二十年不談政治的誓言。然而很多事情往往事與愿違,社會的期待,“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胡適素有的精英報國意識和率直的秉性,讓他不可能安坐于書齋,沉醉于萬卷詩書中任憑窗外雨打風吹。他時不時地被推向風口浪尖,于政治改革、政治走向的論爭中激揚文字。問題與主義之爭可以看作是他談政治的導言,此后更一發(fā)不可收拾,好政府主義的宣揚,《獨立評論》的創(chuàng)辦,出任駐美大使,胡適的政治關懷構(gòu)成了他學術(shù)之外的另一條生命主線。

      學術(shù)是胡適一生的追求,而對于政治他始終保持一種“不感興趣的興趣”,因為他認為這是“一個知識分子對社會應有的責任”。他的社會責任感在他對現(xiàn)存政治的批判、對新的政治走向的構(gòu)想中展現(xiàn)得淋淋盡致。在政論舞臺上,胡適以一個自由主義者的形象出現(xiàn),他對民主憲政的鼓吹不遺余力,對民主憲政的信仰也不因響應者的寥寥無幾而退縮。胡適認為民主政治是一種常識政治,一種幼稚的政治,民主政治最適合的對象是缺乏人才的國家、缺乏政治經(jīng)驗的民族,憲政也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理想,它只是一種可以學習的政治生活習慣,就如同下棋、打網(wǎng)球、賽跑等一樣簡單易行。生活習慣如果不親身嘗試永遠不會融會貫通,就如同站在岸邊僅僅做個觀望者是永遠不會學會游泳的。胡適不厭其煩地闡述著他對民主憲政的認識和中國實行民主憲政的可行性,雖然他對民主憲政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多強調(diào)其功用而非價值,但在自由聲音微弱的時代背景下,胡適試圖通過這種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贏得較多的應和者。

      置身于政治漩渦中,他需要權(quán)衡的不僅僅是理想和現(xiàn)實的關系,更要處理國家與政府的關系,自己與政府的關系。作為一個漸進的改良主義者,胡適明白自己的政治主張并不是空喊口號就能實現(xiàn),它需要民眾的覺悟,需要政府的配合。在危如累卵的局勢下,他需要將政府作為實現(xiàn)自己政治理念的載體,以既維護又批判的態(tài)度視之。欲以國之諍臣的身份鋪展書生議政之路,胡適需要謹慎地處理和政府之間的關系,把握一個度,這個度就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應有的獨立精神:不倚傍任何黨派,不迷信任何成見,用負責任的言論來發(fā)表我們個人思考的結(jié)果。

      在政論闡述和爭辯中,胡適向來直言不諱,政治論爭中也少不了胡適的身影,對于“談政治”他躍躍欲試,而對于“干政治”卻慎之又慎,謹守著“友”與“臣”的界限。他認為保持在野身份并不是愛惜羽毛,而是為了更好地為國家效力,可以在緊要的關頭為國家說幾句公道話。國家需要這種人,這種人越多,社會的基礎越健全,政府也直接間接地蒙受其利。所以他愿意在政府之外,為國家做一個諍臣,為政府做一個諍友。胡適心中國家、政府,臣、友的區(qū)分清晰可見,臣、友的區(qū)分除了地位的高低外,在胡適看來更為重要的還是“友”的獨立精神?!氨3盅哉摰臎_動”且“不倚靠任何黨派”,這是胡適為自己選擇的一條表達政治關懷的道路,也是踐行“國之諍臣”的最好途徑。

      “國”和“民”的關系可以有多種,愛國的方式也可以多樣,無論是從事文化藝術(shù)還是經(jīng)濟政治事業(yè)都可以表達對國家的熱愛。贊美祖國燦爛悠久的文明,壯麗迤邐的河山是一種愛國方式;批判傳統(tǒng)文化中不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因素,政治體制的痼疾,提倡民族反省也是一種愛國方式。

      因為遠渡重洋,親身感受到了外國人是如何看待中國和中國人的,并深刻認識了中西差距及其原因,因為急切盼望現(xiàn)代中國的誕生,所以不惜大張旗鼓地鞭撻國民性和文化政治上的痼疾,這就是胡適的愛國方式。在“國”和“民”的關系坐標中,胡適選擇“諍臣”這個立足點,表達他對中國文化、政治走向的判斷和關懷。無論是作為學者的胡適,還是不時涉足政壇的胡適,他始終保持著那份難得的冷靜、理智和率真的秉性。胡適曾對自己的選擇做過一段詮釋:“我們提倡自責的人并非不愛國,也并非反民族主義者,我們只不是狹義的民族主義者而已,我們正因為愛國太深,故決心為她做諍臣,做諍友,而不敢也不忍為她諱疾忌醫(yī),做她的佞臣損友?!边@種認識源自于他對民族主義的理解,他認為“民族主義有三個方面,最淺的是排外,其次是擁護本國固有的文化,最高又最艱難的是努力建立一個民族國家?!焙m“諍臣”的自我定位正是建設民族國家理想下的人生選擇,終其一生,他所樹立的民族反省形象也完滿地詮釋了“諍臣”的角色定位。多少年后,胡適的聲音仍在祖國大地回蕩,“認清我們的地位,要學到‘能弱要承認我們今日不中用,要打倒一切虛驕夸大的狂妄心理,要養(yǎng)成虛懷愿學的雅量……”

      參考文獻:

      [1]曹伯言.胡適日記全編卷 2[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2]我的歧路[A].歐陽哲生編.胡適文集(3)[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3]新思潮的意義[A].白吉庵、劉燕云編.胡適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唐德剛譯.胡適口述自傳[M]. 華文出版社.1992.

      [5]獨立評論引言[A].歐陽哲生編.胡適文集(11)[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6]致陶希圣[A].耿云志、歐陽哲生編.胡適書信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7]個人自由與社會進步[A].歐陽哲生.胡適文集(11)[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8]全國震驚以后[A].歐陽哲生編.胡適文集(11)[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張珊珊(1988.5-)女,安徽宣城人, 南京大學民國史研究中心碩士。)

      猜你喜歡
      胡適祖國政治
      《胡適論紅樓夢》
      紅樓夢學刊(2021年2期)2021-07-28 06:47:22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我和我的祖國
      金橋(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30
      “政治攀附”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對祖國唱出愛
      我和我的祖國
      華人時刊(2019年21期)2019-05-21 03:30:46
      “政治不純”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當代陜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瞻仰胡適故居 見其未知一面
      華人時刊(2016年17期)2016-04-05 05:50:37
      尊經(jīng)或貶經(jīng)?——胡適等人對“六經(jīng)皆史”的不同解讀
      永州市| 始兴县| 德清县| 天门市| 云龙县| 连江县| 措美县| 图们市| 醴陵市| 天峻县| 海原县| 岳池县| 乌海市| 洛宁县| 青海省| 平湖市| 平舆县| 中江县| 隆德县| 周至县| 唐山市| 汾西县| 沛县| 屏南县| 深圳市| 封开县| 武宣县| 浠水县| 武陟县| 辽源市| 绩溪县| 锡林郭勒盟| 龙井市| 清水县| 日土县| 盐津县| 博罗县| 白沙| 独山县| 衡山县| 庄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