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於清
(湖南省道縣第二中學,湖南道縣 425300)
任何理論都是時代的產物,任何理論的發(fā)展都是時代推動的結果。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是馬克思主義生命力的關鍵所在,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把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作為重大戰(zhàn)略任務提到全黨面前,首次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重要命題,[1]這是黨的又一重要理論創(chuàng)新。江澤民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過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命題,但他實際上對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作出了重要貢獻。筆者認為,江澤民對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貢獻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與時代特征結合起來,使之能夠適應時代需要、把握時代脈搏、回答時代課題。在江澤民看來,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具有必然性。
第一,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決定的。1895年恩格斯就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xiàn)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盵2]列寧指出:“我們決不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看成某種一成不變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東西;恰恰相反,我們深信:它只是給一種科學奠定了基礎”,共產黨人“如果不愿意落后于實際生活,就應當在各方面把這門科學推向前進”。[3]江澤民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盵4]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江澤民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概括為“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奧秘,就在于它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這一論斷,第一次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集中體現(xiàn)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新認識,強調了馬克思主義是伴隨著時代、形勢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新概括。
第二,時代的變遷決定著馬克思主義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誕生的,它必然帶著時代的烙印。正如恩格斯所說:“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進行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么程度,我們便認識到什么程度。”[5]“每一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盵6]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與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所處的時代有很大差異,絕不能要求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為解決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幾百年所產生的問題提供現(xiàn)成答案。江澤民在 2001年國防大學軍隊高級干部理論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一定要看到《共產黨宣言》發(fā)表一百五十多年來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發(fā)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看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fā)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看到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工作、生活條件和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的重大變化。要充分估計這些變化帶來的影響。離開了活生生的現(xiàn)實,還用幾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的老觀點來套現(xiàn)實社會的發(fā)展,是絕對行不通的。”[7]這就要求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去分析解決時代提出的新課題。
第三,實踐的發(fā)展決定著馬克思主義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始終嚴格地以客觀事實為根據(jù),而實際生活總是處于不停的變動之中。因此馬克思主義必然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不可能一成不變。江澤民強調:“理論是什么?理論就是對實踐的總結。一切科學的理論,總是從實踐中來,又回到實踐中去,去接受檢驗,指導實踐,同時在實踐中豐富和發(fā)展自己,馬克思主義是這樣,毛澤東思想是這樣,鄧小平理論也是這樣。”[8]我們正在進行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必將不斷地產生豐富的新鮮經驗,這就要求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把這些經驗上升為理論。
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首先必須認清當今世界和中國的時代特征。江澤民對當今世界和中國的時代特征作了科學判斷,為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打下了基礎。
首先,對當今國際形勢進行了科學判斷。列寧指出,只有“首先考慮到各個時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個別國家的個別歷史事件),我們才能正確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時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這一基礎上去考察這一個國家或那一個國家的更具體的特點”。[9]江澤民認為,“總體和平、局部戰(zhàn)爭,總體緩和、局部緊張,總體穩(wěn)定、局部動蕩是當前國際形勢的基本特征”。[10]2002年,他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和平與發(fā)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維護和平,促進發(fā)展,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其次,對中國的時代特征進行了科學判斷。1987年黨的十三大明確提出:一方面我國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另一方面,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fā),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時間。江澤民強調,中國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國情;中國社會主義正處在并將長期處在初級階段,這也是國情。必須把社會主義和初級階段這八個字統(tǒng)一起來認識和把握。1997年他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2002年,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進一步指出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平,還需要進行長時期的艱苦奮斗。
這里的馬克思主義指的是廣義馬克思主義,它既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又包括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江澤民堅持與時俱進,根據(jù)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一些基本觀點時代化,提出了新的思想觀點,推進了馬克思主義時代化。
第一,提出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個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11]他們預言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人的全面發(fā)展才會變成現(xiàn)實。江澤民認為,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要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強調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yè)、我們進行的一切工作,既要著眼于人民現(xiàn)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時又要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2001年,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進一步指出:推進人的發(fā)展,同推進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和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是互為前提和基礎的。人越全面發(fā)展,社會的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chuàng)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又越能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11]。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文化的發(fā)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人的全面發(fā)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這兩個歷史過程應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地向前發(fā)展。
第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在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1994年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把黨的建設提到了“新的偉大工程”的高度。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為推進“新的偉大工程”進行了積極探索,提出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要把黨建設成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提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提出要適應經濟社會關系的變化,不斷鞏固擴大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提出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水平,不斷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
第三,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視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江澤民第一次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視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他指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盵13]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的重大發(fā)展。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內容,是 21世紀我們黨的一項重要戰(zhàn)略任務,“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與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fā)展要求和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一起,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zhí)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江澤民認為,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應遵循以下路徑。第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就是要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堅持實事求是,就要不斷探索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堅持與時俱進,就要使黨的理論和全部工作體現(xiàn)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第二,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江澤民指出,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拔覀冞M行理論創(chuàng)新,就是要使我們黨的基本理論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吸取新的實踐經驗、新的思想而向前發(fā)展?!盵12]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關鍵就在于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世界在變化,我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在前進,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在發(fā)展,迫切要求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總結實踐的新經驗,在理論上不斷擴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實踐沒有止境,創(chuàng)新也沒有止境。我們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會突破我們。這是社會前進的必然規(guī)律。我們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要譜寫新的理論篇章。第三,尊重實踐、勇于實踐。江澤民多次強調要大力發(fā)揚求真務實、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只有正確運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必須以實踐為基礎,在今天就是要以改革開放的實踐為基礎。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為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理論成果的形成和發(fā)展提供了認識來源;同時,改革開放的實踐又為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理論成果提供了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正是由于江澤民善于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的成果,才順利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時代化,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
[2][5][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337,284.
[3]列寧選集:第 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
[4][7][10][12]江澤民文選:第 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2,339,520,66.
[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專題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23.
[9]列寧全集:第 26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43.
[1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2.
[13]江澤民文選:第 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