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少萍
梨園戲《朱弁》是小梨園流派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劇目之一。它主要講述的是南宋朝廷派遣朱弁以“通問副使”的身份出使金國,被金國扣留在云中(今山西大同)十六年,一直持節(jié)不屈,將使者名節(jié)保全完整。在傳統(tǒng)劇本中,它共有十一個戲文,其中最著名的有“中狀元”、“過西樓”、“裁衣”、“公主別”等。但傳統(tǒng)劇本線條、枝節(jié)過多,又有虛構(gòu)的人物傳奇事件,導致戲劇跳躍性過大。林任生先生對劇本進行了整理,忍痛去掉了“過西樓”和“裁衣”等唱做并重、感人極深的折戲,將朱弁入金后的事跡作為主線,并把“公主別”的戲文風格提升為全戲的風格,這樣就使朱弁的愛國形象更為突出。
《宋史·朱弁傳》中記載:“正使王倫將歸,朱弁請日:‘古之使者有節(jié)以為信,今無節(jié)有印,印亦信也。愿留印,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矣?!睆闹形覀兛梢钥闯鲋燠鸵恍兄谐止?jié)的為通問使王倫,朱弁代表南宋出使金國時的身份僅是“通問副使”,根本沒有持節(jié)的資格。然而,梨園戲《朱弁》在舞臺上展示的形象卻是持節(jié)的,戲劇借“節(jié)”這一特定信物來塑造朱弁的形象,展示他的忠義精神和愛國氣節(jié)。戲一開場,朱弁就手持漢節(jié)隨軍士從后臺走上,使這種愛國英雄形象一開始就深入觀眾心田。而當留金十六年后朱弁手持漢節(jié)上冷山的那一瞬間,則天地動容,堪比蘇武。看到朱弁手中那根節(jié)旄脫落的漢節(jié)時,我們仿佛看到了他返宋時,城外百姓迎接其歸來時集體痛哭的情景,這時朱弁早已與漢節(jié)融為一體,不知是朱弁似漢節(jié),還是漢節(jié)似朱弁!
梨園戲《朱弁》中“上冷山”一出戲文是朱弁留金十六年后抒發(fā)心中悲憤的一出重戲?!端问贰分杏涊d,當時被金國流放到冷山的是另一位使者,名為洪皓,而非朱弁本人。但是在傳統(tǒng)折戲“花嬌報”中有提及到朱弁在冷山上吟詩哀怨的場景,后金國大王見狀,倍感朱弁的愛國之情,遂決定放他回到南宋。此外,在南音中也有描述朱弁上冷山后的曲子,分別為“遠望鄉(xiāng)里”和“冷山上”。林任生先生正是根據(jù)“花嬌報”、“遠望鄉(xiāng)里”和“冷山上”等線索,將“上冷山”這出經(jīng)典戲文編入整理本《朱弁》中。不管怎樣,借用洪皓的“牧馬冷山”,將其轉(zhuǎn)化為朱弁的“上冷山”,是對朱弁愛國之情的肯定和贊許。“上冷山”戲文中開場一句“漢節(jié)凋零士節(jié)留”,使其愛國氣節(jié)令人震撼?!耙皇?,切切思思,全都是悲憤情緒”更唱出了朱弁十六年來悲憤孤寂、思親思國的情切,令觀眾聲淚俱下。
“公主別”是梨園戲《朱弁》中最精彩的一出戲,其精致細膩的生旦戲,也是梨園戲的一大特色。在“公主別”中觀眾一邊感慨朱弁與雪花公主這對“苦命鴛鴦”的悲苦情感,一邊又為朱弁與雪花公主的愛國之情所折服。金國一舉滅掉遼國與北宋,作為兩國的遺民忠臣,朱弁與雪花公主一樣,對金國都心懷家仇國恨。在這特殊的歷史時期,雪花公主愿將終身托付給朱弁,而朱弁在感慨雪花公主“隱藏血海深仇”、“娘子身份不忍聞”悲慘命運的同時,卻無法面對自己的愛國之心。無論雪花公主是遼國貴族也好,金國公主也罷,但讓自己與敵對國家的公主結(jié)為金蘭之好,是對自己誓死保持的愛國士大夫形象的巨大嘲諷。偏如此,在金國大王粘罕威逼利誘下,兩人結(jié)為“夫妻”,而對外實際上是假夫妻,對內(nèi)則以兄妹相稱。然而,兩人在一起生活了十六年,有著同樣的家仇國恨,又同命相憐,很難不產(chǎn)生出一點愛情火花。但是,對于朱弁而言,他會因為自己的漢家氣節(jié)而不去接受雪花公主的愛,雪花公主也明白朱弁不會因為自己的愛而去舍棄他的愛國氣節(jié)。這出“公主別”深刻表現(xiàn)出了朱弁對雪花公主的愛,也正是朱弁的愛,更加折射出了朱弁對宋朝的愛國氣節(jié)。雪花公主也是如此。這出戲中的愛國之情與男女之情相互交織,感人肺腑。雪花公主追出送別朱弁時,兩人相視無語,朱弁隱忍轉(zhuǎn)身,雪花牽衣不舍,兩人在這無聲的舞臺上,在相愛不能愛的情感猶豫中,給予觀眾深深的震撼。而后在雪花公主一聲“啊咦”的悲情嘆聲中,讓觀眾深刻體會到了戲文中“心肝跋碎”的悲痛,十六年的愛恨情仇,通過“啊咦”兩字宣泄出來了。朱弁與雪花公主的愛情由此在愛國氣節(jié)中得到了升華。
梨園戲《朱弁》在舞臺上的演繹令人動容,朱弁“書生誓死守漢節(jié)”的愛國之情的確令人折服,不愧為“丹心一片照汗青”!
[1](元)脫脫等.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
[2]張建偉,范婷婷.論金初“南冠詩人”的忠義精神 [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3]林任生.梨園戲《朱弁》[J].福建藝術(shù),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