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伊樂
影響人們購書的動因有很多,比如書價、作者、出版社。這些因素跟讀者的情感結合,很容易產(chǎn)生的一個結果就是:這書我很感興趣,值得帶回去。本次讀者調(diào)查集中在時尚廊書店12月18日舉辦的一次畫展開幕酒會的前后時間段里,很容易感受到特定人群買書訴求的關鍵詞:興趣。
書店的讀者定位與畫展的觀者身份疊加之后,購書者的范圍更小,尋書目標更明確。他們的年齡在30~50歲之間,工作事業(yè)在一個穩(wěn)中有升的階段,對生活品質(zhì)有一定要求。有人是某商務咨詢有限公司的董事、有人是某時尚雜志集團的創(chuàng)意設計人員、有人是畫廊的工作人員、有人是畫家、有人是文藝愛好者……他們或西裝革履,或休閑瀟灑,或一襲長裙來參加這個酒會,同時也帶走了各自感興趣的書。
他們的購書行為特點鮮明,極具代表性。商人是第一次來,對書店環(huán)境、圖書品種質(zhì)量、服務態(tài)度都贊不絕口。和大部分男人一樣,他喜歡文史、地理、軍事的書,比如宋明清史、二戰(zhàn)史,有時間絕不錯過央視每晚九點半到十點的國防軍事節(jié)目。他對《包浩斯告訴我們的事》及《抗戰(zhàn)中國國際通訊照片》表現(xiàn)出好感,但他離開時并沒有在這里買書,而是對時尚廊的講座表現(xiàn)出興趣,并詢問了如何獲取相關信息;創(chuàng)意人經(jīng)常來書店,最少每月來一次,多則3、4次,喜歡在這買書,原因之一是公司辦有購書卡,二是工作學習之需。他的品位不僅體現(xiàn)在了他時尚得體的穿著上,也表現(xiàn)在購書的講究上。他對設計書的需求很挑,國內(nèi)作者一般不看,引進版的好書會買,主要興趣還是放在國外和港臺版的圖書上。這次購買的書有《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完成設計》、《達利》;文藝愛好者自己找來長梯子,爬上去挑了200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里邊的《羅馬帝國衰亡史》(上、下)、《法國文明史》(4冊)、《風俗論》(上、中、下),另外還購入了石濤繪的《陶淵明詩意圖冊》;女畫家沒有談她的購書生活或者讀書的感受,她以來參加畫展為由,矜持地避開了,離開書店時夾著一本《藝術家》雜志。
時尚廊的活動區(qū)在書店的最里邊,所以幾乎每一個進來或離開的人都會在書間駐留,翻閱,這次來觀畫展的人也不例外。他們有較好的經(jīng)濟條件,舍得自我投入,對書價不會特別在意,而是關心書的品質(zhì)。他們從架上取下書來,都會認真看上一會兒,憑自己的感覺,判斷對此書的興趣喜好。這種興趣是對紙制書的全面感覺之后,結合自身情況綜合出來的滿意分數(shù),最后的購買行為就是“值”和“藏”的最佳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