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寶
清朝有一位叫陳廷敬的大官,是一代重臣,還曾做過康熙的老師。陳廷敬老家在山西皇城村,陳氏莊園深受朝廷庇佑,一連幾代,都是紫氣繚繞,人丁興旺。
轉(zhuǎn)眼到了乾隆這一朝,這年八月十六,乾隆從江南回京,在路上,忽然想起已故的陳廷敬,尋思道:“這陳廷敬是一代名相,但是陳氏莊園到底是什么模樣,倒還未曾見過?!庇谑?,他吩咐隨從,轉(zhuǎn)道去山西皇城村。
到了陳氏莊園,乾隆怎么也想不到,帶頭出來迎接他的竟是一個不滿二十的少年,那少年跪伏在地,朗聲說道:“陳氏莊園莊主陳春秋恭候皇帝大駕,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聲音中稚氣未脫。
乾隆又好奇又納悶,一下子沒回過神來,便問道:“你再說一遍,叫什么名字?你今年多大了?你真是陳氏莊園的莊主?”
那少年恭恭敬敬地回稟說:“臣姓陳名春秋,今年17歲,過了今年臘月二十就滿18歲了,擔(dān)任莊主一職已經(jīng)4年了?!?/p>
乾隆覺得很有意思,想考考這個年幼的孩子,便問道:“陳氏莊園現(xiàn)有多少口人?”
那少年胸有成竹地回答:“莊園現(xiàn)有男丁1488名,女眷1109名,合計2597人。”
陳春秋一邊答話,一邊陪著乾隆一行來到相府。乾隆只覺得陳氏莊園接駕禮節(jié)莊重氣派,食宿安排細(xì)密周到,乾隆不由得暗暗稱奇,他暗中猜測:這是不是有人在暗中輔助他呢?為了進一步考察陳春秋的治家才能,乾隆決定臨時出個難題,看看陳春秋的應(yīng)變能力。
乾隆吩咐隨從取出兩個鴨梨和兩個柿子,端到陳春秋跟前,說:“這是江南呈上的貢品,今天賜陳氏莊園御梨、御柿各兩枚,希望你不要辜負(fù)皇恩,讓陳氏莊園2597口男女老幼都能領(lǐng)受朝廷的恩澤。”
陳春秋看看盤里的鴨梨和柿子,想了想,拿起兩個鴨梨,交給莊丁,說:“速速找兩個大缸抬到相府門前,把鴨梨搗成梨汁倒進缸里,再把大缸打滿水。”下人按照陳春秋的吩咐,有條不紊地辦事去了。
陳春秋又吩咐值班莊丁通知每家每戶,讓他們到相府門前品嘗皇帝賞賜的御梨。不一會兒,相府門口就排起了兩行長長的隊伍,男左女右,秩序井然,每人都走到大缸前領(lǐng)取一盅梨水。最后統(tǒng)計結(jié)果,來領(lǐng)取梨水的共計2589人,沒有前來的8人都是臥病在床的老弱病殘,陳春秋把缸里剩下的梨水分成8盅,分派人手送到他們家里去。乾隆見陳春秋辦事忙而不亂,不偏不倚,不由得連連點頭,但他看到盤里還有兩個柿子,便不解地問道:“這兩個柿子你怎么處置?”
陳春秋不慌不忙地拿過柿子,凝視了片刻,說:“謝皇恩浩蕩!”說完,自己一口一口把柿子慢慢吃進肚里。
乾隆見了,臉上露出了不悅之色,問道:“你為什么把鴨梨分給莊園里所有人,這兩個柿子卻自己獨享呢?”
陳春秋不卑不亢地說:“這兩個鴨梨是熟透的,我要讓陳氏莊園的每一個人都分享到圣上的恩澤。至于這兩個柿子,它們是從本地柿子樹上剛采摘下來的,還沒有經(jīng)過烘烤,苦澀難當(dāng),我不能讓莊園里的人嘗了苦澀的柿子后對朝廷有一絲絲抱怨??酀淖涛吨挥凶约撼惺埽@叫吃不得澀柿子,當(dāng)不了莊園主!”
乾隆聽后,擊掌叫好:“小小年紀(jì),天資聰穎,又知道擔(dān)當(dāng),可喜可敬,不愧是皇城村相府走出來的后人!”
回京后,一晃年關(guān)已過。這天夜里,乾隆忽然想起陳春秋,他感慨萬千地對皇后說:“山西陳氏莊園莊主陳春秋真是一個少年老成的人才,偌大一個莊園,41位貢生、19位舉人,9人中進士,6人入翰林,人才輩出,卻讓一個少年管理得頭頭是道。就是偌大一個皇宮,恐怕也找不出一個像陳春秋這樣能齊家治國的人才。”
皇后聽后,沉思良久,說道:“小小年紀(jì),就有那么高的才能,要是再長幾歲,那還了得?山西歷來是出反賊的地界,皇帝要是不早想辦法,到時候只怕養(yǎng)虎為患,后果就不堪設(shè)想了?!?/p>
一句話提醒了乾隆,他恍然大悟,默默想道:“是呀,看他處事決斷的本事,讓我都大吃一驚,等他長大成人,說不定會超過我?!?/p>
皇后察言觀色,敲著邊鼓說:“皇帝何不找個借口,除掉一患?”
乾隆說:“這個容易,上次御賜的柿子,他自己吃了,那就是罪證?!?/p>
皇帝準(zhǔn)備御駕親臨的圣旨很快傳到了山西。這天,乾隆一行又來到了陳氏莊園,老遠就望見莊園門前有兩排人員接駕,到了莊園門口,只見為首一人跪地接駕:“陳氏莊園莊主陳國棟恭迎皇帝大駕,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乾隆大吃一驚:“去年秋天,朕記得莊主不是你……”
陳國棟朗聲答道:“回萬歲,前莊主陳春秋今年年滿18周歲,已經(jīng)娶妻,早已退位。我們陳氏一門有祖訓(xùn)相傳,凡族中男子,一旦成婚,即一律不得擔(dān)任莊主一職。”
乾隆饒有興趣地問:“還有這樣的祖訓(xùn)?這是為何?”
陳國棟一字一頓地說:“回萬歲,結(jié)婚是人生大事,人一結(jié)婚,妻子兒女就可能成為他處理公務(wù)的羈絆,再理智的人有時候也會聽信親人的讒言,這樣對莊園的決策就會產(chǎn)生影響,處理事情就會有失公允?!?/p>
一席話驚醒夢中人,乾隆急忙啟程回京。從此以后,他吸取教訓(xùn),家國分明,并且規(guī)定后妃不準(zhǔn)參與國事,否則一律廢黜,也正因為如此,乾隆成了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