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賦予了美國總統(tǒng)榮譽和權(quán)勢,但是總統(tǒng)們對它的抱怨從來沒有停止過。英國媒體近日報道,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芝加哥的一場政治募捐宴會上抱怨,白宮的工作環(huán)境缺乏科技含量,無法給他提供“酷炫手機”及高科技產(chǎn)品。時至今日,奧巴馬不得不使用一部在市面上已經(jīng)很難見到的老式黑莓手機,這部手機還是他費盡心思才保住的。
奧巴馬對此頗有怨言:“拜托,我是美國總統(tǒng)啊,那些華麗的按鈕、碩大的屏幕在哪里,事實上它們并不存在,白宮在這方面落后30年。”
這不是奧巴馬第一次抱怨白宮,他曾對媒體說,自從住進白宮后就沒了隱私,也失去了很多人生樂趣。
白宮“囚徒”
當上總統(tǒng)后,奧巴馬卻“想念自己寂寂無名的日子”,他希望能像以前一樣,每周六的早上“從床上爬起來,不刮胡須就和妻子女兒鉆進車子,開到超市,捏捏水果,洗洗車子,散散步?!?br/> 這樣的日子一去不復(fù)返了,他現(xiàn)在連步都不能散了。所以,“穿過中央公園,看看來往的行人……就這樣過上一天”,成為奧巴馬的夢想。
盡管奧巴馬一再表示喜歡在白宮生活,但是住在這里實在有太多限制。
布什上任后曾經(jīng)向媒體抱怨,由于擔心電子郵件內(nèi)容會被公開,他從來不用此方式給兩個女兒寫信。因為按照規(guī)定,白宮的所有電子郵件都會被存檔,并最終向公眾開放。
事實上,總統(tǒng)在白宮非機密性質(zhì)的紀錄,在他們離任之后,絕大部分都會被公諸于眾。比如卡特總統(tǒng)圖書館網(wǎng)站就列出了卡特在白宮的每日細節(jié),其中包括他起床和睡眠的時間、與官員們的會見紀錄、電話紀錄,甚至包括他和家人在圣誕節(jié)所觀看電影的名字。
所以,住進白宮,就意味著沒有隱私權(quán)。出門有成群的保鏢,進門是無處不在的警衛(wèi),這點曾讓總統(tǒng)們普遍感到壓抑。
布什在任上時曾私下對一位朋友說,“15年前,我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住進白宮,但現(xiàn)在我的感覺就像是住在博物館中,供人們參觀?!苯莒尺d更直接,他稱白宮為“華麗的痛苦天堂”,哈定則用“地獄”來形容白宮,杜魯門干脆以“白色大監(jiān)獄”來稱呼它。
奧巴馬的朋友曾對媒體表示,白宮生活的某些層面令奧巴馬感到不適應(yīng)。他辛辛苦苦競選了18個月才進入白宮,但面對的卻是令人窒息的限制,“大家不知道困在白宮里是什么感覺……他很容易成為白宮的囚徒,與外界徹底斷絕聯(lián)系”。
奧巴馬當選總統(tǒng)后,他的朋友多數(shù)進入“休眠期”。雖然他把新的手機號碼告訴了朋友們,但要求他們保密的同時,盡量不要撥打。
哈佛大學(xué)法學(xué)教授查爾斯奧·格爾特里是奧巴馬的顧問,他說奧巴馬當上總統(tǒng)后,“不可能再像當總統(tǒng)之前那樣坦率而親密地與朋友和支持者交往。有些郵件我不會發(fā)了。有些名字不會再提。廢話也要少點?!?br/> 奧巴馬的密友特里林克對此也有同感,“我想我們都非常懷念昔日的美好時光,但我不會頻繁地給他打電話,商定聚會時間或者去看比賽。他的生活已經(jīng)不是那種狀態(tài)了。”
逃避不容易
所有的總統(tǒng)都在努力尋找一個隱私空間,但是只要還呆在白宮,還當著總統(tǒng),這種想法都是奢望。
幾乎每一位任上的總統(tǒng)都有“逃離”白宮的想法。
小布什在任前四年,至少有300天“逃到”了在得克薩斯州的克勞福德農(nóng)場,為的是放松心情,避開公眾視線。他說這是少數(shù)幾個他可以失蹤的地方之一。
小布什不是唯一“不務(wù)正業(yè)”的總統(tǒng)。尼克松在1973年也說,寧愿少一些安全保護也要多一些隱私,他經(jīng)常擺脫工作人員,躲進間別人找不到他的房間里。
里根在加利福尼亞的農(nóng)場被他看作心中的“天堂”,他在1985年感慨說:“當你到達這里時,整個世界就消失了?!痹?年的總統(tǒng)任期中,里根在這里度過了345天“幸福又簡單”的生活。
老布什任職期間,也喜歡到位于緬困州肯尼本克港的莊園里居住。這里是布什“最好的避難場所”,也是最好的“避暑勝地”。
克林頓在白宮居住期間,雖然在外面一直沒有自己的家,但是有很多朋友和支持者愿意為他提供居所用以休養(yǎng)生息。比如位于馬莎的葡萄園,他在任職的八年里,有六年的暑期假日是在這里度過的。正是在這里,他向希拉里承認了與菜溫斯基的緋聞。
同樣的,華盛頓、杰斐遜每隔幾周就要回到他們的種植園,而林肯在任期內(nèi),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居住在紐約附近的“士兵之家”,富林克蘭·羅斯福在任職的12年中,曾經(jīng)134次回到他在紐約海德公園的老家,并在那里度過了500多天的時間。
這些隱居地,才是總統(tǒng)們心中真正的家,而且是沒人打擾的家。而住在白宮,除了強大的工作壓力及密不透風(fēng)的安保措施外,他們還要面對記者無孔不入的報道。
“該死的報界”
曾拷問過九任總統(tǒng)的白宮記者海倫·托馬斯回憶,她當記者的年代,除了白宮二樓的總統(tǒng)臥室外,記者可以近距離接觸到總統(tǒng)及其家人,“我們?nèi)绱私咏晃换钌目偨y(tǒng),看著他的一舉一動”。
哪怕是總統(tǒng)和夫人在散步,他們也可以隨時跟上去,“把一個個問題扔過去”。而總統(tǒng)雖然“并非心甘情愿地忍受”,卻也要“容忍有加”。
很多總統(tǒng)對這種“貼身監(jiān)視”的方式感到不滿。約翰遜曾把自己比作一只被獵人追殺的鹿,被“該死的報界”攪得不得安睡,克利夫蘭在美國總統(tǒng)中是有名的痛恨記者的總統(tǒng),他稱記者為“一群動物和令人討厭的東西”,即使從媒體受益頗多的肯尼迪,對記者也有不滿,稱他們?yōu)椤稗Z轟作響的獸群”。
如今,由于網(wǎng)絡(luò)等新興媒體的興起新聞傳播速度加快的同時,各式各樣的評論也是滿天飛。總統(tǒng)和第一夫人不僅飽受新聞甚至是謠言的困擾,還要遭受各式各樣的毒舌。
白宮裝修就是個雷區(qū)。第一夫人花錢多了,哪怕多出的部分是由個人承擔,也會被批評為“敗家”;花錢少了,又會被批評為沒品位。
第一夫人的著裝,也經(jīng)常遭到譏諷和非議。
希拉里曾多次榮登“年度最差著裝”排行榜,被斥為“老土”、“小丑”。在小布什第一個任期內(nèi),第一夫人勞拉也被時尚界看不起。2001年布什的就職典禮上,她的著裝被從頭批到腳。
第一夫人米歇爾的穿衣品位向來受到追捧,但是,時尚有時也是“罪”。她參加慈善時因為穿了一雙540美元的設(shè)計師球鞋,被媒體批評為“不知人間疾苦”。她從法國定制兩雙靴子,又被批評為“浪費”。
2010年,米歇爾帶著兩個女兒自費到西班牙旅游,也被媒體戴上“現(xiàn)代版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的帽子。這可不是個好名聲?,旣愂菉W地利帝國公主,1770年嫁紿法國王儲路易十六,因熱衷于舞會、時裝、玩樂和慶宴,奢侈無度,有“赤字夫人”之稱。
這大概就是白宮生活的諷刺意味之一:總統(tǒng)大權(quán)在握,卻要放棄很多。原因正如杜魯門在卸任演講中所說:“不論你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你的命運都與你在這間屋子里的所作所為牽系在一起?!弊鳛榈谝环蛉?,自然也難以逃脫被“監(jiān)視”的命運。
?。ê纬幩]自《翻閱日歷》)
責(zé)編:小側(c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