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水果,我通常是下班后從小街順路帶回去。有一家熟悉的攤位,攤主是個中年女人,看得出在農(nóng)村干過多年農(nóng)活,臉上有鄉(xiāng)間婦女常見的粗糙和紅暈。我平時上下班都從小街路過,她見了我會熱情地打聲招呼。但她僅是和熟客這樣,并不過于殷勤地招攬陌生的路人。閑時,她就坐在那兒料理水果,葡萄、桂圓之類,她會小心地用剪刀剪去腐爛了的;像蘋果、柑橘、梨子……則用一方軟布仔細擦拭。因為路邊多風沙,水果上常蒙上少許灰塵。我也知道一些攤主會用化學藥水浸泡來保鮮,那樣的水果看上去也潔凈可鑒,但她決不,寧肯爛掉折本也不賺那黑心錢。日久見人心,到她這兒買水果的都會感到踏實,故而像我這樣的常客就不少。
我曾在小城一所中學教過書,同事中有位姓曹的數(shù)學老師,當年他40多歲,瘦高個,平時不修邊幅,抽煙很厲害。他說這輩子恐怕戒不掉了,這條命將來也要送在這煙上。但他在教室和辦公室從不抽煙,絕不影響別人。他還有一個習慣,每次批改完學生的作業(yè)本,總是用一只布袋裝了,到班級逐個分發(fā),而不是像有的老師,叫課代表把作業(yè)本搬到教室,摞在講臺上,學生各自翻啊抽的,一片狼藉。他說,講臺上粉筆灰多,弄臟了作業(yè)本多不好。時隔十多年,我至今仍記得他有句曹氏名言——“師者父母心”。
我現(xiàn)在一家公司上班,公司辦公樓臨街,站在玻璃窗前,能看到路邊的一只郵政信筒。信筒每天由郵遞員打開兩次取信,時間是上午11點左右和下午5點左右。那郵遞員是個年約30歲的女子,穿一身綠衣——雨雪天穿的雨衣也是綠的,騎的電動自行車還是綠的。我注意到,除了雨天,女郵遞員取信之后,總會拿一條抹布將郵筒周身上下抹一遍。有一次與傳達室老孫頭閑聊,老孫頭說,郵遞員最怕的就是寫錯地址的郵件,這個郵遞員可真是好人,她說一封信千斤重,碰到難送的信一定要想盡一切法子。人家寄了信,就有了盼頭,還有對郵遞員的一份信賴呢。那郵筒立在路邊至少十年了,但看上去并不陳舊。街上車水馬龍,人聲喧雜,而綠衣綠車綠郵筒,卻是一道我愛看的清新的風景。
清明前的一天,我到城南五條嶺陵園去祭掃烈士墓。這個陵園里安葬著兩千多名在解放戰(zhàn)爭中犧牲的烈士。戰(zhàn)爭歲月,人力物力有限,烈士遺體只能數(shù)以百計地合葬于一個墓坑,由此形成了高約1米、長約50米的五條土嶺。時近傍晚,陵園里莊嚴肅穆,我看到一位蒼顏白發(fā)而精神矍鑠的老者。老人在每條土嶺前都要駐足好一會,用潔白的手絹一一拂拭土嶺上的墓帽。陵園的工作人員告訴我,老人是當年城南阻擊戰(zhàn)中的戰(zhàn)斗英雄,這里安息的烈士都是他的戰(zhàn)友。老人家在千里之外,但每年都不辭辛勞來這里,祭奠一杯酒,禱祝幾句話,還要輕輕為戰(zhàn)友們撣去征塵。
天地之間,紅塵滾滾。萬物皆應(yīng)“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心靈亦是如此。平凡人生里,有一份誠意、慈懷、善念、真情,即足以讓內(nèi)心世界明亮清澈、一塵不染。
?。ê蝿偪∷]自《雜文報》)
責編:kats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