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瀟
國慶假期前,帶著廣大市民的熱切關注,我們來到由中鐵十七局承擔土建工程建設的青島地鐵一期工程三號線的中山公園站到太平角公園站區(qū)間的施工現場,用文字和畫面記錄了地鐵建設者的工作與生活。地鐵建設的鐵皮圍欄,將都市的繁華與喧囂阻隔,這里只有機器的轟鳴運轉聲和工人熟練勞作的身影?!白呋鶎印ょR頭傳真情”,本期為您報道地鐵建設工地上揮灑激情與青春的熱血工人。
下井作業(yè):險中有細,有條不紊
天剛蒙蒙亮,第一批下井作業(yè)的工人已經開始工作了,9月29日,這一天的主要任務是繼續(xù)進行主體工程施工,并在深埋隧道進行鉆爆,推進挖掘進程。
我們跟隨施工人員從2號封井下井,進入車站主體施工地點,這里距地面17米。區(qū)間起點位于匯泉廣場站,終點位于中山公園站,左線全長608.519m,右線全長588.093m,為馬蹄形斷面、復合襯砌暗挖結構。本區(qū)間沿文登路向東至香港西路折向南,沿香港西路方向,橫跨武昌路至榮成路和韶關路交匯附近,地面為體育場所和商務樓房。
由于地處人群密集區(qū),施工安全顯得尤為重要。一陣長長的哨聲提示后,緊接著便是幾分鐘的警報聲,提醒周邊的工作人員撤離,確定人員安全后,引爆人員便按下操作器上的爆破按鍵——“轟”的一聲,明顯感覺到大地為之一震,工人對這樣的場景早就習以為常,像這樣的爆破,幾乎每天都要進行兩次。而雷管引爆后,爆破工作并沒有全部完成,“有時候爆破會有盲炮,需要確認后再次排炮,引爆炸藥,這樣就能充分保證工作人員的安全,同時,也需要擱置一段時間,讓豎井內空氣充分流通后方可進入施工?!爆F場工作人員介紹說,“這樣的爆破每次僅僅可以推進2米?!?/p>
工程施工處在市區(qū)繁華地段,周圍建有居民樓、幼兒園、學?!诜涝胍舴勒饎臃矫?,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爆破的時候采用分段爆破,雖然只是一聲悶響,但是60公斤炸藥其實并不是同一時間爆炸?!氨ㄊ欠侄蔚模總€段別是50毫秒,因為間隔短,所以感覺不出來,但是正因為這小小的間隔,就可以減少很多震動和噪音?!爆F場的技術人員向本刊記者介紹道。同時,在爆破之前,也都需要提前認證,經過相關專家的審查通過才可以實施。
工程隊鮮總介紹說,炸藥都是由專門的工作人員運送,運到工地安裝完后,剩余的炸藥就要運回,所有工點使用的炸藥都是統(tǒng)一管理的,工地上不存放,確保百分百安全。每次爆破需要安放60公斤炸藥,分了200多個炮眼。爆破組一共有十七個人組成,他們大多來自湖北十堰,有的負責安裝雷管,有的負責墻面注水作業(yè),還有的負責丈量與安全疏導。為了完成一次井下爆破作業(yè),每個人都是汗流浹背,再加上爆破時漫天飛舞的塵土,一上井,人都變成了“泥人”。其他工人等待隧道內塵埃落定后,就開始繼續(xù)施工,按照一天三班倒的次序,每人每天下井作業(yè)的時間大概六小時左右。
父子三人齊上陣
地鐵三號線的建設工地上,父親王應華帶著兩個兒子王彬和王翔正在焊接作業(yè)。他們父子三人是去年來到青島地鐵建設一線的。
王應華今年48歲,家鄉(xiāng)在貴州遵義。他當電焊工已經20多年了,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這門電焊手藝,一直是家里最主要的經濟支撐,現在又傳給了兩個兒子。
電焊工作對眼睛的傷害很大,開始做電焊的時候,半個小時眼睛就受不了了,接下去兩天眼睛都不敢看亮處。隨著工作的進行,盡管會慢慢適應一些,但是做電焊工終是一件極辛苦的工作,即便是在夏天,王應華也要穿著長袖衣服作為安全保護,一天下來,酷熱難耐,有時候被高溫烘烤的臉部還會脫皮,即便是這樣,他還是堅守在施工現場。老伴勸他別做了,回家養(yǎng)老,王應華說:“都習慣了,我這個歲數現在看報紙都不用花鏡,你看我保護的多好!施工都近半了,我怎么能走!”
大兒子王彬今年26歲,已經結婚了,但是一直在外打工始終沒要孩子。小兒子王翔才21歲,卻已經肩負起養(yǎng)家賺錢娶媳婦的責任。他們每天工作9個小時,平均每天焊接十幾米長的鋼條十五根,他們齊心協力,想著早點建設好青島地鐵,也想著再奮斗幾年衣錦還鄉(xiāng)。
夫妻雙雙“奮戰(zhàn)”在一線
在中鐵十七局的工地上,李偉和吳歡是最年輕的夫妻檔。李偉1985年出生,湖北人,參加工作已經五年,現在是一期工程三號線中山公園站到太平角公園站區(qū)間段的技術主管,帶領著一個小團隊每天忙碌在施工一線。妻子吳歡是江西人,1988年出生,2009年來到工地。他們在一個辦公室辦公,從相識到相戀,終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吳歡去年臘月回老家生下了兒子,李偉回家探親不到一周就又趕回了工地,那一天是臘月二十八,他甚至沒有在家里跟剛出生的兒子團聚過年,李偉說,工程實在是太趕了,離不開。吳歡沒有任何埋怨,支持丈夫回到了工作崗位。
吳歡剛出了“月子”就帶著兒子回到青島,一家三口在工地不足18平方米的樣板房里其樂融融。為了不影響工作,幾天前,兒子剛剛九個月,吳歡決定給孩子斷奶送到爸媽身邊。送走兒子之后,李偉和吳歡很默契,不提孩子,因為一提起來李偉就很心疼,吳歡就要落淚。在他們的小宿舍里,現在還擺滿了兒子的小玩具,每每想兒子,他們就看看兒子的“百歲”寫真照片。
在那本相冊的最后一頁,是一家三口的合影,也是他們唯一的合影。問起緣由,李偉說:“太忙了!這套照片是吳歡帶孩子去拍的,我沒有去。合影是后來補的,我抽了個中午午休時間出去的?!眳菤g在一旁補充說:“兒子很聽話,拍照的時候都沒有哭,他很少哭……”這句話,吳歡一定重復過很多遍給丈夫聽,可是聽到這句話,兩個人都沉默了。
李偉和吳歡的工地距離八大關一步之遙,可是兩人從戀愛到結婚,從來沒到這些中外聞名的浪漫小徑上散散步,吹吹海風。李偉說:“等有時間真正可以休息了,一定好好睡一覺,說實話,實在是累?!彼麄兡敲茨贻p,卻一心撲在地鐵建設上,然而在這最浪漫的地方,他們度過了充滿激情與奮進的青春。
李偉和吳歡的兒子取名李鵬澤,是吳歡的一個親戚給取的。鵬澤,高遠志向,潤澤人生之意。過年的時候,李偉和吳歡決定請幾天假回去看兒子,實在太想念他了,吳歡微笑著說,鵬澤很聰明,過年回去,一定就會喊爸爸媽媽了……
一家人,一桌菜
在這個工地上,有兩個食堂。因為地域差異,配置了兩個“廚師班子”。做大鍋飯的大姐,大多是工人的家屬,他們舉家來到工地,不僅陪伴了家人,也多了一份營生。
為了省錢,也為了新鮮,她們每隔一天就到撫順路批發(fā)市場買菜。江西來的林大姐說:“菜真貴,我們都是五點起來去批發(fā)市場買菜,去一次就買回兩三天的菜?!惫と藗兊幕锸尺€是不錯的,每個人每天14元的標準,基本上每頓飯三菜一湯,葷素搭配。工地上以山西和湖南人居多,山西人做菜放很多醋,湖南人卻少不了辣椒。中午吃飯的時候,工友們像一家人一般圍坐在一起,吃著家鄉(xiāng)菜,說著濃濃的鄉(xiāng)音,幾個四五歲的小朋友來回“串門”,大人們常笑著說,吃百家飯定會長的高,壽命長!
說是這樣說,許多舉家來到青島地鐵建設第一線的工人家庭,也表現出幾分無奈。比如這些孩子們,大人們都忙碌的工作著,他們怎么辦?為了青島地鐵建設,建設者們奉獻的何止是體力和汗水!
這一頓飯,也許可以揮去一天的疲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