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妙強,吳立源,湯群峰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江蘇無錫 214023)
腦血管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身心健康甚至會導致人類死亡和致殘的疾病,早期及時、準確地診斷短暫性缺血是現在臨床面臨的重要問題。通過給患者進行磁共振彌散成像檢查,能夠對短暫性腦缺血患者的治療提供快速、準確的診斷依據?,F對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人民醫(yī)院6年來采用磁共振掃描儀對短暫性腦缺血病進行磁共振彌散成像檢查的210位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
1.1 臨床資料 2005年1月至2011年2月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人民醫(yī)院共選擇入院治療的210例短暫性腦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進行磁共振彌散成像檢查,其中男168例,女42例,年齡39~82歲,中位年齡61歲。其中臨床癥狀表現為眼位異位的患者有116例,半身感覺麻木者10例,有嚴重意識障礙的45例,語言表達不清的27例,面部痙攣者12例。
1.2 方法 檢查設備:采用3.0T西門子磁共振掃描儀進行掃描。梯度場40 mT/m,切換率200 T/(m·s)。使用彌散敏感單次激發(fā)回波平面成像序列進行軸位掃描。掃描參數:TR/TE 6400 ms/103 ms,FOV 230 mm×230 mm,在相位編碼方向上重復取樣率為100%,矩陣 256×256,層厚3.5 mm,無間隔,體素大小1.5 mm ×1.2 mm ×3.5 mm。采用AC-PC定位線總計獲取40層圖像,覆蓋整個大腦半球和腦干;使用2個彌散權重,b值分別為0和1500 s/mm2,在12個方向上分別施加彌散敏感梯度,信號3次平均,采集時間4 min 56s。圖像分析:磁共振W2T1像超早期正常,DWI表現為高信號的為陽性,等信號為陰性。臨床評價:采用1996年中華醫(yī)學會腦血管病分類標準,判斷腦血栓和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觀察時間為24 h。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5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0 例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中,有119例患者的磁共振彌散成像檢查顯示腦缺血性異常表現,顯示陽性率(56.7%,119/210);有68例患者的常規(guī)磁共振檢查顯示腦缺血性異常表現,顯示陽性率(32.4%,68/210),兩 者 比 較 差 異 有 統 計 學 意義(χ2=20.61,P<0.01)。
119 例磁共振彌散成像陽性患者中有11例(9.2%,11/119)經過治療后神經系統缺損沒有明顯的變化,其余的108例(90.8%,108/119)患者經過溶栓后,神經系統癥狀都有不同程度的減輕,并且有的已經完全恢復正常。
短暫性腦缺血是由于人的大腦局部暫時血液供應不上導致神經功能的缺損。據調查,現在全世界每年的新發(fā)病患者超過160萬例,而且目前的發(fā)病率依然處于不斷上升的趨勢中。這類疾病中有75%的患者屬于短暫性腦缺血[1,2]。多數情況下這種疾病來得突然,去得也突然,過后又不留任何征兆,所以很容易被忽視。實際上,短暫性腦缺血癥狀雖輕,但后果卻非常嚴重,如果不及時治療,其中有1/2~3/4的患者在3年內還有可能會發(fā)展成腦梗死,嚴重威脅到人的生命[3,4]。因此,只要一旦確診短暫性腦缺血,就一定要立即進行治療,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把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盡快調整到最佳程度,另外,平時還要把血壓嚴格控制和維持在正常范圍內,以防其再次引起短暫性腦缺血病的復發(fā)。
在臨床上突然發(fā)病,有的在數分鐘至數十分鐘,有的甚至就在數秒之間,有的則可以持續(xù)幾個小時的身體局部性神經功能缺失,但是癥狀在24 h內又會完全消失。如果平時稍微不注意,以后還極有可能再次發(fā)作。雖然,醫(yī)學界有許多研究都提示腦血流量的變化可能對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持續(xù)時間及其轉歸具有重要影響,不過其相關性仍然未能明確。面對這一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該如何及時、準確地早期診斷和治療已是臨床關鍵問題。
磁共振彌散成像是近些年在醫(yī)學上發(fā)展起來的唯一準確地反映出水分子彌散特性的磁共振成像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也經過醫(yī)學的實踐證明,這項技術亦已被醫(yī)學界一致認可。這項技術最大的優(yōu)點是診斷時不直接接觸患者的身體,一方面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還可以快速、準確地獲得其身體內部結構的高精確度立體圖像。
[1]董淼偉.急性腦缺血綜合征診斷的建立與老年短暫腦缺血發(fā)作的防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7(4):395-397.
[2]徐萍,張文秋.短暫腦缺血發(fā)作與磁共振彌散成像[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07,15(2):200-201.
[3]陳振松,萬志方,李新春.磁共振彌散成像與血管成像在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中的應用[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8,24(10):1324-1327.
[4]孟虹媛.短暫腦缺血發(fā)作的臨床新進展[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0,13(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