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群
運動員心理耗竭的成因與對策分析
萬群
體育運動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會產生積極或消極效應。規(guī)律的體育活動和身體鍛煉能促進身心健康,相反,不科學、不恰當的體育運動,不僅損害身體健康,而且會給心理健康帶來不良影響,甚至使一些運動員退出體育運動。針對運動員不合理的體育運動產生的心理耗竭現象進行探討,分析心理耗竭產生的心理學機制以及原因,并對心理耗竭現象提出對策,以利于運動員在運動中完善訓練,提高運動員比賽成績。
心理耗竭;成因;對策
伴隨著奧運爭光計劃和全民健身計劃的全面實施,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比賽日益激烈化,逐漸傾向于商業(yè)化和職業(yè)化,運動員承受長期的高應激壓力和高強度、單調重復的過渡訓練,導致運動員產生運動性心理疲勞,在訓練中表現出心理耗竭等現象。在運動訓練中,運動員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常常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就是要承受一定的負荷。在體育研究中,通我們所說的負荷有訓練負荷、生理負荷和心理負荷。人們的疲勞通常分為生理疲勞和心理疲勞,生理上的疲勞的直接來源就是訓練負荷和生理負荷,而心理疲勞就是來自于心理負荷。本文針對在運動中產生的心理疲勞中的心理耗竭現象的成因進行闡述,并提出建議性的對策,以避免運動員在運動訓練中產生心理耗竭現象,退出體育運動。
關于心理耗竭的研究,國外學者主要研究服務行業(yè)人群的心理耗竭問題,如工業(yè)、醫(yī)護、教育等行業(yè),用于描述長期處于高壓力工作環(huán)境下所造成的心理資源耗竭現象,[1]漸漸的人們把心理耗竭的定義引入體育運動中,開始研究運動員的心理耗竭問題,通常把運動員的心理耗竭與壓力、過度訓練、疲勞和社會行為等聯系起來,進而國內外學者開始了對運動員心理耗竭的定義,瑞德克把體育運動中的心理耗竭定義為:是一種綜合癥,是體力和情感被耗盡、運動被貶值和運動成成績下降的綜合表現。[2]他主要關注的是身體上和精神上的耗盡、運動員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減少以及欠佳的場上表現。我國學者也對心理耗竭進行了解釋:指在運動中因長時期無法克服運動應激而產生的一種耗竭性心理生理反應,心理耗竭是由于認知因素引起的,如對運動興趣、理想和動機的喪失,表現出消極的自我意識和對工作生活、他人的消極態(tài)度[3]。
1.運動員產生心理耗竭的心理學機制。
運動中的心理耗竭是一個復雜的應激的反應過程,
史密斯的運動心理耗竭認知—情意模式
從史密斯的認知—情意模式的結構上看,一共可以分為4個階段:第1階段稱為“情境要求”階段,當情境的要求大于個體潛在的應付資源時,進而發(fā)展到心理耗竭。第2階段為“認知評估”階段,即個人對情境的解釋和評估,面對同樣的情境,有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將其看作威脅。第3階段稱為“生理反應”階段,當個體評價一個情境為有威脅時,持續(xù)的壓力會使其產生生理上的變化,如緊張、憤怒、疲勞、容易生病或出現睡眠方面的困擾等。第4階段為“行為表現”階段,生理上的反應會導致一些行為表現下降,如運動水平下降、人際交往出現障礙,甚至會從運動中退出。史密斯認為,每個人對運動中壓力的反應都會受人格和動機的調節(jié),也就是說,一個人獨特的人格和內在動機常常會決定這個人是否會產生心理耗竭。
2.運動員心理耗竭的主要表現。
運動員為了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長期從事高強度、單調重復的運動訓練,在這期間會產生一種運動應激現象,但是由于運動員長期無法克服,久而久之,便會產生耗竭性心理生理反應,這樣不僅損害心理健康,而且直接導致退出訓練。[5]那么隨之而來的是運動在生理和心理上發(fā)生變化,張力為在研究中將心理耗竭的主要癥狀歸結為:失去活動的欲望、失眠、軀體和心理上精疲力竭;消極的自我意識、頭痛、心境變化、濫用藥物、價值觀和信念的變化、孤獨感、焦慮等。
運動員在運動中產生的心理耗竭現的原因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主觀因素主要有運動自身因素,如身體因素、缺乏體育興趣、運動年限、個人心里素質等;客觀因素主要來自于教練員、社會支持、訓練、競技體制等。本文就從主客觀兩方面來分析運動員產生心理耗竭的原因。
1.運動員的身體因素。
早期的專項化合和多年的系統(tǒng)訓練是現代培養(yǎng)高水平運動員所遵循的一般途徑,然而,過度訓練會給運動員帶來許多問題,如受傷、長期持續(xù)的疲勞等,大強度、單調重復的訓練使運動員有機體機能發(fā)生生物學改變,會增加引起過度疲勞的可能性,而過度疲勞有時就是導致運動員心理耗竭的重要的潛在因素之一。
2.運動員的體育興趣缺乏。
運動員在體育運動中引起心理耗竭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體育興趣。[6]在青春期,樂趣是年輕人參與體育運動的主要原因,這種現象也是學者在創(chuàng)設運動項目時,必須保證在項目實施時,把樂趣作為他們的最高獎賞。
3.教練員原因。
Price&Weiss研究發(fā)現,由于教練員與運動員長期在一起訓練和比賽,二者的關系密切,因此,教練員的行為對運動員的心理包括自信、動機、焦慮、滿意度和耗竭都有影響。而教練員的行為主要是對訓練的指導、問題解決、社會支持、積極的反饋以及運動員的關心與幫助,教練員因素對運動員問題的影響是最大的,教練員是否積極指導運動員,對運動員表示關心,會嚴重的影響運動員的信心和訓練的熱情。
此外,引起心理耗竭還有其他的因素,如家長和同伴過多的壓力,過于強調在比賽中的獲勝或者沒有得到足夠的上場機會;我國的競技體育體制,運動員退役以后,以前取得的成績不被社會人士的認可,得不到社會各界的支持,都會成為運動員產生心理耗竭的重要原因。
1.人的行為活動能力是有基本規(guī)律的,運動員過度訓練后,活動規(guī)律會被破壞,很容易引起心理耗竭。[7]所以在運動員大強度運動后,要根據心理耗竭的表現特點進行心理恢復,如用心里誘導放松訓練。
2.對運動員心理耗竭的成因進行了分析,根據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我們在創(chuàng)設運動項目時,要從運動員的興趣出發(fā),充分尊重運動員的個性發(fā)展。
3.運動員必須保持與教練員的不斷溝通,使相互之間可以及時得到信息反饋,保持心理溝通的良好運作。[8]相互了解彼此真實的心理感受,使教練員了解到運動員的發(fā)展需求以及相應的對運動員的希望與要求,達到雙方需求的協調統(tǒng)一與默契。
引起運動員心理耗竭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也是容易被忽略的環(huán)節(jié),其實負面影響是非常大的。在運動訓練中,教練員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要有選擇的進行運動訓練,盡可能的減少運動員心理耗竭的產生,以完善運動訓練,提高訓練效果,增進運動員的心理健康。
[1]張力為.毛志雄運動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美]考克斯.運動心理學—概念與應用[M].張力為,等,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3]邵義強.體育鍛煉的消極心理效應及其應對措施[J].韶關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9,30(9):104.
[4]蔡理,季瀏.運動中疲勞與心理疲勞若干問題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5,12(3):55.
[5]解繽,姚家新.專業(yè)運動員心理疲勞和心理耗竭的社會學成因分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0,25(3):234.
[6][美]勒恩斯,等.運動心理學導論[M].姚家新,等,譯.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7]張力為,任未多.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王偉.山西省運動員心理耗竭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06.
Causes and Measures of the Athletes Psychological Depletion
Wan Qun
Sports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 on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But unscientific and inappropriate athletic sports not only damages to body but also to psychological health.And the inappropriate athletic sports even make some athletes out of sports industry.This article tries to discuss the phenomenon of psychological depletion for athletes unreasonable sports activity,and to explain reasons of the phenomenon.The paper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depletion.
athletes;psychological depletion;reasons and measures
G804.82
A
1672-6758(2011)07-0149-2
萬群,在讀碩士,漳州師范學院體育系,福建·漳州。研究方向:體育課程與教學論。郵政編碼:363000
Class No.:G804.82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蔡雪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