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華 胡益安
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近代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1921年7月,全國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代表匯集上海,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從此,中國歷史揭開了新的篇章。
1921:中國共產黨上海創(chuàng)建記
○高中華 胡益安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這是后來人們對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情況的一種通俗說法。
中國先進分子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最早渠道是日本。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成員中,李大釗、陳獨秀、李達、董必武、李漢俊、陳望道等,都曾去日本留過學,在那里接觸了馬克思主義的著作,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啟蒙。
法國是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第二條渠道。赴法勤工儉學是當時的一股潮流,1919年和1920年兩年內,赴法勤工儉學的中國學生達到1600人。他們中包括周恩來、趙世炎、蔡和森、蔡暢、向警予、陳毅、鄧小平、李立三、王若飛、李維漢等。他們在法國不但自己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而且通過各種途徑把馬克思主義介紹到國內來。
1920年,中俄交通打通后,中國的先進分子對這個馬克思主義最早試驗成功的國度充滿了向往,決定親眼目睹已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蘇俄的一切。時為《晨報》記者的瞿秋白受報社派遣,于1921年1月到達莫斯科,在蘇俄接受了馬克思主義。
當時馬克思主義是與其他的社會主義思潮一并傳入中國的,因此,中國的先進分子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信仰,有一個比較和選擇的過程。中國先進分子在經過反復比較之后,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即科學社會主義作為自己的信仰。
那么,在眾多的社會主義思潮中,中國先進分子為什么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首先,十月革命為中國先進分子樹立了成功的榜樣。十月革命勝利后,中國先進分子將中俄兩國革命作了對比,看到俄國先進行了兩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05年革命和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統(tǒng)治。又舉行社會主義十月革命,一舉推翻了資產階級統(tǒng)治,取得了勝利,建立了工農政權。人們從十月革命后蘇俄出現(xiàn)的新氣象中,增加了對指導十月革命勝利的馬克思主義的認同。
十月革命爆發(fā)的時候,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還在繼續(xù)。戰(zhàn)爭造成的民生困窘,使人們開始質疑資本主義制度。中國先進分子由此反?。弘y道中國還要步人后塵,沿著這條老路再走一遍嗎?為什么不能改弦易轍,采納世界上更新的學說,創(chuàng)立一種更加合理的社會?
如果說,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使人們對西方世界產生懷疑,那么,戰(zhàn)爭之后在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則直接打消了人們對西方列強抱有的最后一絲幻想。
就在這時,蘇俄向中國直接表示出友好的姿態(tài)。1919年7月和1920年9月,蘇俄政府兩次發(fā)表對外宣言,宣布無條件廢除沙皇政府同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放棄在中國的特權,歸還中東鐵路。消息傳到中國,人們感到,只有社會主義蘇俄才是平等對待中國的真正朋友,這也是中國的先進分子開始傾向于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其次,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是征服中國先進分子的關鍵因素。從當時馬克思主義傳播的主要內容看,有三個重點:在哲學方面,著重傳播了唯物史觀;在政治經濟學方面,主要宣傳了剩余價值論;在科學社會主義方面,主要是宣傳階級斗爭學說。中國先進分子通過傳播唯物史觀,認識到實行社會革命,變革阻礙生產力發(fā)展的生產關系的必要性;通過剩余價值論,認識到剩余價值的來源和它必然導致資本主義崩潰;通過階級斗爭學說,認識到暴力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學說的重大意義。就這樣,中國先進分子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最終明白:只有通過暴力革命和階級斗爭,才能徹底改造社會。
中國先進分子在選擇馬克思主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一些人實現(xiàn)了從激進民主主義者向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者的轉變。具體說來,他們實現(xiàn)這種轉變分為四種類型。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第一種類型,從新文化運動的精神領袖轉變?yōu)轳R克思主義者,代表人物是李大釗和陳獨秀。1914年李大釗到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后,如饑似渴地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由于他長期在圖書館看書,不去聽課,結果被學校除名。李大釗回國后參加了新文化運動,率先信仰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第一個接受并真正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進分子。
第二種類型,是在比較中選擇馬克思主義的五四時期的左翼骨干和青年學生。這些人沒留過學,他們大多來自農村,貼近社會現(xiàn)實,通過大量閱讀革命書籍,在李大釗、陳獨秀的影響和指導下,實現(xiàn)了向共產主義者的轉變。毛澤東是其中的一個突出代表。
第三種類型,五四運動前后出國勤工儉學而選擇馬克思主義的青年知識分子。這種類型的人有留法的趙世炎、周恩來、蔡和森等人,有留日的李達、李漢俊、陳望道、楊匏安等人,有留蘇的瞿秋白、張聞天等人。
第四種類型,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老同盟會員。他們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實踐,最終拋棄舊的主張,實現(xiàn)了思想上的轉變,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如董必武、林伯渠、吳玉章等人。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鴉片戰(zhàn)爭后,外國人開始在中國辦企業(yè),就在這些外國工廠里產生了第一批中國產業(yè)工人。后來,隨著清政府開展洋務運動和一些中國商人在上海等地開辦新式工廠,產業(yè)工人的人數不斷增長。1919年達到200萬人,手工工場工人和店員已增至1200萬人。
五四運動后,學習和研究社會主義,成為當時思想界的主流,馬克思主義得到了更大范圍的傳播,并且成立了一些馬克思主義研究團體,如北京大學成立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上海成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這兩個學會的不少成員后來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研究會其實是中國共產黨的胚胎。
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看到,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在于有一個堅強的革命政黨和領導核心,所以也準備在中國建立一個類似的無產階級政黨。1920年,他們開始了組建中國共產黨的籌備工作。
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早期組織是在上海產生的。她的產生,又與共產國際派出代表的直接指導有一定的關系。
共產國際派往中國的第一位正式代表是維經斯基。1920年4月,維經斯基到北京后,經北京大學一位俄籍教員柏偉烈(又譯為鮑立威)的介紹,見到了李大釗,隨后李大釗又推薦他去上海見陳獨秀。
維經斯基到上海后,向陳獨秀介紹了共產國際、俄共以及十月革命后的蘇俄情況,與陳獨秀一起起草了黨綱草案。在維經斯基的推動下,陳獨秀開始籌劃建立黨的早期組織。
1920年6月,陳獨秀同李漢俊、俞秀松、施存統(tǒng)和陳公培等人開會,決定成立共產黨組織。在陳獨秀看來,“研究馬克思主義現(xiàn)在已經不是最主要的工作,現(xiàn)在需要立即組織一個共產黨”。至于這個組織是叫“社會黨”好,還是叫“共產黨”好,他一時拿不定主意,就寫信給北京的李大釗、張申府,征求他們的意見。李、張一致認為,新組織叫“共產黨”好,陳獨秀對此表示完全同意。
8月底,在陳獨秀家里正式成立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在場的李漢俊、沈玄廬、陳望道、俞秀松、施存統(tǒng)、楊明齋和李達等人,明確表示正式參加中國共產黨。當時只有一個人表示不加入共產黨,此人叫戴季陶,后來成為國民黨內有名的右派。會議推舉陳獨秀為書記,并寫信推動各地成立黨組織。在建黨過程中,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實際上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發(fā)起組,成為各地共產主義者進行建黨活動的聯(lián)絡中心。
1920年10月,李大釗、張申府、張國燾在北京成立共產黨小組,后成立支部,李大釗任書記。11月,張申府去法國留學,他先后介紹劉清揚、周恩來加入共產黨,并與后來到法國的黨員趙世炎、陳公培在巴黎成立了歐洲第一個中國共產黨小組——巴黎共產主義小組。此后,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先后建立起來。
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后,迅速組建一個全國性的無產階級政黨,成了中國共產主義者的共同愿望。
從1920年下半年起,陳獨秀、李漢俊便通過各種關系,與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聯(lián)系。1920年,當時擔任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的陳炯明,標榜進步,邀請陳獨秀任廣東教育委員會委員長。陳獨秀接受了邀請,于12月中旬從上海到廣州。他的上海小組書記的職務,交由李漢俊擔任。
陳獨秀到廣州后,一面處理廣東政府的教育工作,并幫助廣州的共產主義小組整頓組織;一面把較多的精力用于籌備召開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1年2月,陳獨秀起草了黨章,寄給上海的李漢俊。李漢俊看到黨章草案上主張黨的組織采取中央集權制,對此極為不滿,說陳獨秀要黨員擁護他個人獨裁。于是李漢俊也寫了一個黨章,主張地方分權,中央只不過是一個有職無權的機關,主張參加議會去宣傳無產階級的政見。
李漢俊起草的黨章寄到了廣州,陳獨秀看后大發(fā)雷霆,寫信責備李達,說上海的黨員反對他,其實李達根本不知道這回事。不過陳獨秀在黨內也確有些家長制作風,他原本與李漢俊就有一些分歧,這件事更加深了他們倆的矛盾。李達夾在中間,擔心由此造成組織的分裂,只得調停于兩者之間。但是,李漢俊的脾氣倔犟,不肯接受調停,甚至放下書記不做,負責的《新青年》也不編了,還把黨組織的名冊和一些文件交給了李達,要李達擔任書記。李達出于黨組織內部團結的需要,只好接受了。就這樣,李達負責起上海小組的工作,并籌備召開黨的一大。
1921年6月初,為了幫助中國共產黨成立,共產國際派荷蘭人馬林作為駐中國的代表來到中國。幾乎與此同時,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和赤色職工國際派到中國的代表俄國人尼克爾斯基也到了上海。
馬林和尼克爾斯基到上海后,在與李達、李漢俊的接觸中了解到,自維經斯基來華后一年多的時間里,上海、北京、武漢、長沙、濟南、廣州等地已建立了黨的組織,并開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和工人運動。兩人據此認為,中國建立統(tǒng)一的無產階級政黨的條件已經成熟,建議及早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宣告黨的成立。
根據共產國際代表的建議,李達分別與廣州的陳獨秀和北京的李大釗進行聯(lián)系,并確定在上海召開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接著,李達和李漢俊分別寫信給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及日本留學生中的黨組織或黨員,通知各地派代表到上海開會。同時,從馬林帶來的共產國際給中國革命的經費中,給每位代表寄了100元路費。
北京小組接到上海小組的通知后,張國燾、劉仁靜、羅章龍、李梅羹、鄧中夏等幾個黨員開會,研究推選出席一大的代表。李大釗沒有參加會議。
李大釗作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北京小組的創(chuàng)始人,各地黨員自然都希望他能出席一大。但是,李大釗這時擔任北京大學的圖書館主任兼北大教授,同時還兼任北京八校教職員代表聯(lián)席會主席,此時正值兩個學年交替時間,公務繁忙,抽不開身。李大釗又是全國名人,行蹤為各方所關注,南下上海也有諸多不便。根據這種情況,會議沒有推舉李大釗作為一大代表。
在這幾個人中,張國燾頗為活躍,他既參與了北京小組的創(chuàng)建,又到長辛店開展過工人運動,所以被一致推舉為一大代表。在推舉另一位代表時,有人叫鄧中夏去,鄧中夏說有事不能去,羅章龍也說不能去,于是便決定由劉仁靜去。
張國燾作為北京小組的代表,需要參加大會的籌備工作,在這次會后不久,即動身前往上海,成為代表中最先到達上海的代表。
劉仁靜在6月底才從北京動身,先到南京參加少年中國學會的年會,然后于7月上旬到達上海。
長沙小組的代表是毛澤東和何叔衡,7月4日抵達上海。
武漢小組的代表是董必武和陳潭秋,于7月15日左右動身,到上海時為20日左右。
濟南小組的代表為王盡美、鄧恩銘。張國燾赴上海途中,曾在濟南逗留了一天,在大明湖的游船上同王盡美和鄧恩銘談了即將召開一大的情況。在張國燾離開濟南不久,他們倆也乘車南下,于6月底到了上海。
陳獨秀既是上海小組的發(fā)起人,也是廣州小組的實際負責人,加上他在新文化運動中的巨大影響,各地代表都希望他能出席黨的成立大會??墒?,在接到上海方面的來信時,正值他為兼任校長的預科大學爭取到了一筆款子,一旦他離開廣州,這筆款項就可能泡湯,便表示此時不便赴上海開會。陳獨秀提議,派陳公博作為廣州小組的代表,又委派包惠僧代表自己前往上海出席一大。
包惠僧和陳公博于7月15日動身,乘海船于7月20日到了上海。陳公博還把新婚的妻子也帶來了。
上海小組還向日本的留學生黨員發(fā)了通知。當時,留日學生中只有在鹿兒島的周佛海和在東京的施存統(tǒng)是黨員。施存統(tǒng)到日本的時間不長,功課又緊,便推周佛海作為代表。周佛海等課程結束放暑假后才動身,加之途中耗費了一些時日,到上海時已是7月下旬了。
上海小組的代表是李達和李漢俊。一大召開的地點在上海,李達和李漢俊也就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了會議的籌備和會務工作。
各地的代表大多是教師或學生,收入有限,李達便讓夫人王會悟出面,以接待北京大學師生暑假旅行團的名義,租了法租界的博文女子學校作為外地代表的住所。除了陳公博外,其余的外地代表都住在這里。陳公博是廣東法政專門學校的教授、廣東宣傳員養(yǎng)成所的所長、《廣州日報》總編輯,加之又是新婚宴爾,便下榻在大東旅社。
大會正式召開之前,各地代表曾在博文女校舉行了一次簡短的預備會議,相互交換意見,確定大會馬上召開。
中共一大的會址是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yè)路76號),這是一棟兩層的樓房,為李漢俊的胞兄李書城所有。
1921年7月23日晚8時,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代表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陳公博、張國燾、劉仁靜、周佛海、包惠僧,以及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來到會場。會場的陳設十分簡單,一張長方形的餐桌旁放著十幾把椅子,代表們圍坐在四周,大會就這樣正式開始了。
會議原定由陳獨秀主持,因陳獨秀未能到會,臨時改由張國燾主持。
大會開始后,先由張國燾報告會議的籌備情況,介紹這次會議的意義,提出要討論和解決的問題,主要是制訂黨的綱領和工作計劃。
會前,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等曾就黨綱和政綱進行過幾次商討。李漢俊指出,世界上有俄國的十月革命,還有德國的社會黨革命,中國共產黨采取何種黨綱和政綱,應先派人到俄、德兩國去考察,在國內成立一個機構如馬克思主義大學等,在從事精深的研究后,才能作出決定。
李漢俊的觀點遭到了劉仁靜的反對。劉仁靜主張中國共產黨應信仰革命的馬克思主義,以武裝暴動奪取政權,實現(xiàn)共產主義為最高原則,因此,反對西歐社會民主黨的議會政策及一切改良派的思想,中國共產黨不應該只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團體,也不應對國民黨和議會活動存在幻想,應積極從事工人運動,為共產革命做準備。
由于起草人之間的意見分歧,黨綱和政綱的草案實際并沒有起草好。
張國燾講完話后,由共產國際代表馬林致辭,李漢俊和劉仁靜翻譯。尼克爾斯基也講了話。盡管尼克爾斯基講話很短,但由于馬林先前講話時間長,此時時間已不早了,當天的會議便告結束。
7月24日,大會舉行第二次會議,主要是由代表們匯報各小組成立的經過,開展的主要活動,進行工作的方法和經驗。由于各地小組成立的時間不長,黨員人數不多,開展的活動也有限,所以各小組的報告都不很長。這天的會議馬林和尼克爾斯基都沒有出席。
7月25日、26日,大會休會兩天。由于李漢俊和劉仁靜之間的分歧,會前沒有起草好黨的綱領和工作計劃,馬林建議由董必武、張國燾、李達組成一個起草委員會,起草這些文件。
7月27日至29日,大會繼續(xù)進行,討論起草委員會擬就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和《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與會代表對黨綱和決議進行了認真的討論。會議確定以中國共產黨作為黨名,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政黨,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神經中樞。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偕夫人何連芝重訪南湖合影。
大會在討論黨員是否可以到現(xiàn)政府做官和做國會議員的問題時,發(fā)生了激烈的辯論。一種意見認為,“采納國會制會把我們的黨變成黃色的黨”,黨員不應當參加國會,而應當在國會外進行斗爭。另一種意見主張,“必須把公開的和秘密的工作結合起來。如果我們不相信在二十四小時內可以把國家消滅掉……那么政治活動就是必要的。起義的機會不會常有,它很少到來,可是我們在平時要做準備。我們應該改善工作的狀況,擴大他們的眼界,引導他們參加革命斗爭和爭取出版自由、集會自由的斗爭”。
陳公博和李漢俊認為可以到資產階級政府做官或做國會議員。這與他們倆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有關。陳公博從北京大學畢業(yè)后,憑借陳獨秀的關系,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廣東法政專門學校教授、廣東宣傳員養(yǎng)成所的所長,可謂少年得志,官場前景看好。李漢俊是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畢業(yè)生,哥哥李書城又是當時軍界和政界有影響的人物。憑借這個關系,要在官場中求得個一官半職也不是難事。所以,他們對黨章中規(guī)定不得做官或議員這一條不但很敏感,而且反對態(tài)度也很堅決。
另一個爭議的問題是共產黨對于其他政黨的態(tài)度。一種意見認為,“不論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無產階級應當永遠與其他黨派進行斗爭”。另一種意見主張,黨“在行動上要與其他黨派合作反對共同的敵人,同時,我們不能失掉原則,在我們的報紙上要批評他們”。應當說,第二種觀點是有可取之處的,但由于黨剛剛成立,不懂得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重要性,結果大會采納了第一種建議。
大會決定,黨在當前的基本任務是成立產業(yè)工會,在工會里灌輸階級斗爭精神,派黨員去工會工作。作為無產階級政黨,一成立就注意到要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還應注意密切同本階級的聯(lián)系,這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大優(yōu)點。
7月30日晚,大會繼續(xù)舉行第六次會議,欲通過《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和《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
晚飯后,代表們陸續(xù)來到會場。晚8點多,代表到齊了,正要宣布開會的時候,突然闖進一個陌生人,打斷了會議進程。馬林十分機警,說:“我建議會議立即停止,所有的人分途走開。”李漢俊聲言他是屋主,不能離開,陳公博表示自愿留下來陪李漢俊。
代表們離開會場不久,一個法國巡捕帶了一批便衣密探圍住了李家,先將李漢俊和陳公博監(jiān)視,并問房子的主人是誰,李漢俊很鎮(zhèn)定地承認自己是房主。然后,密探們在房間搜查,搜了一個鐘頭,也沒有找到什么可疑之物。其實桌子的抽屜里有一份黨章草案,可能是因為黨綱寫在一張薄紙上,又被改得一塌糊涂,密探們便認為只不過是一張無關緊要的廢紙,沒引起注意。
搜查過后,這些人便問李漢俊家里藏有什么書,李略懂法語,便回答說,自己是學校的教員,藏書是用來供教學和研究參考的。又問為什么有許多社會主義書籍,李漢俊說他兼任商務印書館的編輯,什么書都看。又問兩個外國人是什么人,李說,是英國人,北京大學的教授,這次暑假來滬常常來敘談。
接著便訊問陳公博??赡苁顷惞┮豢趶V東話,巡捕便以為他是日本人。陳公博說,自己是百分之百的中國人。又問從哪里來,到上海干什么。陳公博答稱,從廣東來,是廣東法專的教授,暑假來上海玩的。
巡捕見此,就用法語嘰里咕嚕地向李漢俊說了一番,說畢,一干人悻悻地走了。
代表們意識到會議已引起了租界當局的注意,不宜再在上海繼續(xù)舉行了。當李達、張國燾等人商量另找會址時,李達的夫人王會悟提出,如果上海找不到合適的地點,可到她的家鄉(xiāng)去,利用游湖的名義繼續(xù)開會。于是,代表們決定大會在嘉興繼續(xù)舉行。
當天晚上,李達就讓王會悟到上海北站了解去嘉興的火車班次。第二天一早,代表們便分兩批出發(fā),到嘉興已是上午8點多鐘。先在張家弄的鴛鴦旅館落腳,開了兩個房間休息,洗臉吃早飯,并叫旅館賬房雇船。
共產國際的代表沒有去嘉興,廣州代表陳公博也沒有去。所以南湖上的會議只有12人參加。
代表們到嘉興后,原本打算租一艘大船,但旅館賬房說,要雇大船須提前一天預訂,現(xiàn)在只有中號船了。于是,王會悟便雇了一艘中號船,船費4元5角,中午飯一桌3元,連小費總共8元。
到了南湖,王會悟陪部分代表先到煙雨樓看了看,主要目的是觀察哪里停船比較合適。代表們上船開會時,已是11點多鐘了。據王會悟回憶:
開會那天游客并不多,據記憶開會時,停放湖中的船連我們的一條一共五條船。內中一只據船大娘說是城內某商戶為兒子辦滿月酒雇的,另一只是鄉(xiāng)下土財攜眷進城游玩的,到下午三點鐘以后,小游艇逐漸增多,有些小游艇漆得很漂亮,據說是城內士紳自備的。五點鐘左右,湖中游船已有五只了,并有一只小汽艇(是城內葛姓士紳私有的),當時看到疑為政府巡邏,曾引起警惕,臨時休會,后來知道是私艇才放心。到這時候,到處留聲機唱京戲,湖中已熱鬧非常,到六點多鐘,我們就離開南湖準備回上海了。
代表們在船上討論了些什么呢?據包惠僧回憶,午飯之前,通過了黨綱和勞動運動計劃,一致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和《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飯后討論大會的宣言。討論過程中,圍繞對孫中山的評價,代表們的意見不一致。經過討論,多數代表認為孫中山的政府與北洋政府相比是進步的。
紅日西沉的時候,會議進行最后一項議程,選舉黨的中央機構。會議決議成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為委員,由三人組成中央局。由于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中的巨大影響和在黨的創(chuàng)立過程中起的重要作用,被代表們一致推舉為中央局書記,在陳獨秀返回上海前,由周佛海暫代。同時推選李達為宣傳主任,張國燾為組織主任。
在出席黨的一大的代表中,后來的結局各不相同。毛澤東成為黨和人民的偉大領袖,為黨和人民軍隊的發(fā)展壯大、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勛。董必武一直是黨的重要領導人,去世前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代主席。王盡美因積極為黨工作,積勞成疾,1925年英年早逝。鄧恩銘、何叔衡、陳潭秋在不同時期為革命事業(yè)遭反動派殺害。李漢俊、李達在黨成立后不久,因與陳獨秀意見不合退黨。他們離開黨后,仍為黨和革命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李漢俊1927年在武漢被桂系軍閥殺害。李達長期擔任大學教師并積極譯介馬克思主義著作,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學、武漢大學校長等職,1949年重新入黨。包惠僧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退黨。劉仁靜在大革命失敗后脫黨,后參加過托派組織的活動。陳公博、周佛海本來就不是真正的共產主義者,黨成立后不久就被清除出黨,后來追隨汪精衛(wèi)成了可恥的漢奸。張國燾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一直在黨內擔任要職,為革命也做過一些工作,但1935年紅軍長征途中個人野心膨脹,企圖分裂黨和紅軍,1938年春逃到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成為國民黨特務。一大代表的分化,是不足為奇的。黨剛成立之時,難免魚龍混雜,但隨著黨的發(fā)展,無數堅定的革命分子加入到黨的隊伍,并成為黨的主體。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自此,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有了光芒四射的指路明燈,中國革命的面貌也由此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