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聰 李艾霖 徐煉 陳思佳 曾偉
1978年12月,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從此中國經濟走上了快車道。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據數(shù)據統(tǒng)計。2009年中國GDP總量是49100億美元,比起1978年3624億元翻了20倍有余 。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也決定了人們的觀念。隨著生活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出現(xiàn)了變化,曾經遙不可及的汽車,也開進了尋常百姓家。
據公安部交管局統(tǒng)計,截至2009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為186580658輛。其中,汽車76193055輛,摩托車94530658輛,掛車1201519輛,上道路行駛的拖拉機14633456輛,其他機動車21970輛。到目前為止國內汽車總數(shù)應該在8000萬輛以上。
海量的汽車,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們的出行,提高了城市運作的效率。但是隨著汽車數(shù)量的增多,城市基礎建設的遲滯(相對于車輛增速),據無論如何的基礎建設速度都無法匹敵這增長的汽車數(shù)量。城市建設與汽車消費矛盾的逐漸深化,造成了各式各樣的社會問題,如交通擁堵,交通事故等。 接下來就著眼筆者的家鄉(xiāng)----成都,以小見大淺顯的談談交通和汽車的問題。
自2000年西部大開發(fā)以來,成都作為西南地區(qū)的大城市,發(fā)展速度首屈一指。自然汽車數(shù)量也突飛猛進。
截至2010年3月末,四川省機動車保有量已達878萬余輛,其中,汽車307萬余輛。而成都機動車保有量240萬兩,居全國第三。
片段1:上班,路上有點擠和亂
26日上午8時40分,紅星路二段公交車站,筆者乘公交8路車前往南二環(huán)路調查。第一輛8路車到站時,站臺上10多名乘客一擁而上,但只上去了兩位,因為車廂已經塞得滿滿的。第二、三輛車同樣如此,20分鐘后,又來了第四輛,筆者才勉強擠上去。
此刻,按專業(yè)人士的說法是“早高峰過去了”,然而途中經過華西醫(yī)院大門前時,門前的道路上車流一片混亂,停滯有10分鐘左右,司機“機智”地違章超車,終于提前沖出了亂車陣。
片段二:下班,1417米的隧道花了半小時
“要是有地鐵就好了?!?7日,筆者GF下午5時50分左右坐車駛到天府隧道出城方向路口,過完全長1417米的隧道,整整花了近半個小時。下班高峰,成都各條隧道都擁堵不堪。
“晚高峰的1小時內,路口車輛通行流量高達3000輛!”
片段三:周末,開車購物不易
市民楊紹杰上個星期開車到成都人民商場購物,結果,“從天府廣場附近,沿大業(yè)路、學道街、青石橋、青年路,繞了至少半個小時才在離商場幾百米外找到停車位?!?/p>
據成都市交委的統(tǒng)計數(shù)據,截至2007年底,成都市區(qū)汽車保有量84萬輛;但是主城區(qū)內僅有各類停車場3000余個,總停車泊位不足25萬。市區(qū)內停車難,導致汽車亂停亂放現(xiàn)象嚴重。亂停亂放現(xiàn)象,反過來又對成都脆弱的交通,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無可否認的是汽車帶給了我們方便和快捷,提高了城市運作的效率。但是城市交通基建和車輛數(shù)量的矛盾造成了堵車,交通事故等社會問題,嚴重的影響了城市的效率,過多的汽車也對城市造成了不可忽視的環(huán)境問題和公害。例如在2011年8月23日下午3點過,成都市區(qū)室外溫度達到了驚人的32.6℃,潮熱的氣浪將戶外的行人裹了個嚴嚴實實,如此桑拿天讓所有人都感到酷暑難耐。并且大量堵塞在成都大街小巷的私家車,是否也是一種資源和能源的浪費?
治堵
在堵車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政府也拿出了各種的治堵方案。比如有名的北京單雙號制度。上海的14條措施,等等。這些措施對于成都的交通擁堵問題
對于成都的堵車問題以上方法有的可以借鑒,有的則要因地制宜的進行取舍。,“單雙號”這樣的限行措施,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很大,不是說說那么容易的。而對此,西南交大張錦教授也認為:限車不能以犧牲普通百姓的生活質量為代價,而應該鼓勵選擇合理的出行方式。
筆者以為,治理堵車問題不能單從政府出手,必須政府和人民兩方面雙管齊下。
增強現(xiàn)有交通工具
而對于城市而言健康的交通方式,因該是市內常規(guī)出行以公交出租為主,周邊出行以私家車為主。所以加大公交車、出租車的投放數(shù)量和質量(加長公交車、空調車)等,是當務之急,也是解燃眉之急的方法。在此同時增加成都公交車的每日運營時間也是必要的,在成都不少公交車在晚上八點就已經收車了,造成市民出行和回家的不便。
合理規(guī)劃
再者在解決燃眉之急后城市應該盡可能多的對十字路口,交通要道的管理進行動態(tài)的管理。通過調查不同時間段的車流量和對紅燈的時間分配進行優(yōu)化。進一步加強公交車在道路的優(yōu)先級。例如以下是技術上可行的一些方法
設置公共汽車專用道。在道路狹窄而不能劃分多條車道的情況下,將有些公共汽車線路較多的道路辟為公共汽車專用道。交通擁擠主要發(fā)生在上下班的早晚高峰時間,完全有可能在高峰時間內,將一些交通特別擁擠的街道辟為公共汽車專用道,禁止其他機動車通行。
設置公共汽車優(yōu)先信號。在交叉路口前設置一個專門用來檢測公共交通車輛的車輛監(jiān)測器,使交通信號機很快改變信號燈色,而讓公共交通車輛優(yōu)先通過交叉路口。
設置公共汽車定位系統(tǒng)。公共汽車定位系統(tǒng)是一種高級控制方式。它具有一個采用電子計算機的控制中心。在這個控制中心,設有交通狀況顯示板和可與各公共汽車直接聯(lián)系的通訊系統(tǒng),交通管理人員隨時可以知道每個公共汽車的位置,以及每個公共汽車候車站上乘客的多少,因而可以有效地調動車輛,提高公共汽車的運營效率。
開發(fā)新興公共交通工具
城市應該著手建設立體先進環(huán)保的公共交通,例如輕軌,地鐵(在建)
從左圖可以看出,相比傳統(tǒng)交通工具,輕軌和地鐵具有,快捷,經濟,運力巨大,可靠性優(yōu)秀,舒適程度高,環(huán)境友好等特點。
我國城市化發(fā)展趨勢可能要比其他國家速度快。市場經濟體制的發(fā)展加速了我國城市化的進程,刺激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涌人城市。作為四川首府的成都尤其如此,城市中增加一個人,對交通的需求也就多了一分。在如此可怕的發(fā)展速度下,為了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發(fā)展新型的交通工具和方法,變成了必然趨勢。
市民的配合
作為市民的我們,在政府的合理疏導后,也應該轉變傳統(tǒng)觀念,也應該選擇更加環(huán)保和健康的有效率出行方式,正如上文提到的。市內出行盡量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周邊出行選擇私家車。在油價高漲城市交通日益擁堵的今天,與其堵在路上糾結,還不如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相比之下后者更加環(huán)保和效率。或者在天氣適宜的情況下選擇更加健康的出行方式如:自行車,電瓶車。即使在市內行車時也要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減少不必要的交通擁堵和交通事故風險。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