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杭 東
晚年毛澤東在杭州二、三事
文/杭 東
毛澤東喜歡杭州,他一生多次來杭州。到了晚年,疾病纏身的毛澤東尤其喜歡把對國家命運的思索沉浸在煙雨朦朧的西湖山水之中。毛澤東與杭州人民的故事太多、太多,本文選取了晚年毛澤東在杭州的幾個片斷,再現(xiàn)了毛澤東平易近人的偉人風范!
1958年1月5月,毛澤東在杭州飯店接見外賓后,將離杭赴廣州。中共浙江省委的同志去杭州飯店等候,看主席有什么事要吩咐。當時全國正在推行消滅 “四害”的衛(wèi)生運動。毛澤東突然提出看看杭州市的衛(wèi)生。這時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吳憲說,小營巷的衛(wèi)生搞得最好。毛澤東說去看看。
小營巷居民區(qū)住著200多戶居民,房屋比較陳舊,大多是太平天國時期建筑的,一個不大寬闊的墻門里往往住著十幾戶人家。解放前這里衛(wèi)生條件極差,解放后,小營巷居民擺脫了貧困和傳染病的纏繞,“講衛(wèi)生、愛清潔”蔚然成風,成了杭州市衛(wèi)生先進單位。
車子一到小營巷,毛澤東下車,便走進一戶人家。主人不在,只有一個小孩在,毛澤東說:“我來隨便看看?!毙『㈤_始未反應(yīng)過來,毛澤東順便拿起小孩的課本來翻。這時小孩認了出來,說:“您是毛主席!”毛澤東笑了,反問道:“你看我像嗎?”小孩說:“您是毛主席!”并轉(zhuǎn)身到門外喊:“毛主席來了!”這一下,人群就涌過來了。毛澤東連續(xù)走進了三個墻門,里面是上百戶居民的住宅和無數(shù)群眾。還走進了十戶居民共用的灶頭間和幾家居民的住房,向居民了解日常生活,察看衛(wèi)生工作情況。毛澤東還在一個軍屬家小坐,翻看了一下當日的《杭州日報》,拉了家常。又看了居民俱樂部的墻報和一個菜園子。
此時,小營巷的男女老少都知道主席來了,大家都奔到巷子里來了,把門墻外圍得水泄不通。在這樣的情況下,警衛(wèi)員不免有點著急,催毛澤東趕緊走。毛澤東說:“還早嘛,別急?!泵珴蓶|在人群簇擁下走出大門,大門口的人群響起一片歡呼聲。好幾位膽大的年輕人伸過手來和毛澤東握手,毛澤東立即把手伸過去。有一位白發(fā)老人想擠過來和他握手,毛澤東趕緊走上前去握住老人顫抖的手。那老人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在中外現(xiàn)代史上,找不出第二個國家最高領(lǐng)導(dǎo)人像毛澤東那樣,對文學藝術(shù)有著廣泛濃厚的興趣和很高的修養(yǎng)。在門類繁多的文藝中,除了詩詞、相聲外,毛澤東還愛看戲、會看戲,而且還發(fā)表一些新穎獨特的看法,儼然是一位戲劇“行家”。
1969年仲夏的一天,毛澤東在西子湖畔的汪莊庭院散步,提出要聽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錄音。聽完后,有人對他說:“主席,越劇音調(diào)軟綿綿的不好聽?!泵珴蓶|糾正說:“越劇具有典型的南腔特色。曲調(diào)比較柔婉、細膩,擅長抒情。”然后又說:“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二。我看越劇還可以,不要全盤否定?!碑斈昵锾?,他在杭州觀看文藝演出時詢問了浙江文藝界的情況。演員們反映,現(xiàn)在的越劇,改得京不京,越不越,歌劇又不像歌劇。毛澤東當即聽了老越劇 《紅樓夢》片斷,表示曲調(diào)好聽。隨后又聽了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后說:“這個戲的音樂基調(diào)是好的,只是個別太低沉的地方才需要改一改?!痹诼犃恕案母镌絼 薄都t燈照》唱段后指出:“各個地方劇種就要有自己的特色,不然,要那么多的地方戲干什么?一個劇種就夠了嘛,我不贊成把越劇改成不像越劇?!币粋€器樂演奏員問毛澤東:“聽說越劇要砸爛,這到底對不對呀?”毛澤東聽了皺皺眉頭,嚴肅地指出:“越劇不能砸爛,好的還是要用?!?/p>
1960年3月18日,在杭州接見外賓后,已值深夜,毛澤東卻毫無倦意,興趣盎然地到杭州飯店小禮堂觀看婺劇折子戲《牡丹對課》。《牡丹對課》原名《三戲白牡丹》,周恩來曾三次觀看了演出。劇中的主人公是藥店老板的女兒白牡丹。有一次,神仙呂洞賓聽說牡丹貌美,就假扮凡人來到藥店撮藥。他胡諂幾帖藥名,難為老板。正當老板被弄得目瞪口呆、一籌莫展時,老板女兒白牡丹出來接上話茬,妙語連珠,僅幾個回合,便把風流神仙呂洞賓說得無言以對,只得認輸。婺劇名流鄭蘭香飾演戲中的白牡丹,張荷飾演呂洞賓。演出結(jié)束時,鄭蘭香和全體演員出來謝幕,全場又響起熱烈的掌聲,毛澤東也使勁地鼓掌。在整個演出過程中,毛澤東都非常高興,經(jīng)常帶頭鼓掌,遇到精彩風趣場面及對話時,也開懷大笑。
演出結(jié)束后,毛澤東接見了演職員,他握住鄭蘭香的手風趣地說:“小牡丹,你今天勝利了。你們這出戲改得好。呂洞賓三戲白牡丹,我看起來七戲、八戲都不止了,改得好嘛。這一改,真是改成了斗智,反映了老不如少,神仙不如凡人,人定勝天的深刻主題?!?/p>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飛鳳亭邊樹,桃花嶺上風。
熱來尋扇子,冷去對佳人。
一片飄飖下,歡迎有晚鷹。
這是毛澤東1955年在杭州寫的一首詩《五律·看山》。20世紀80年代公開發(fā)表后,大家都說毛澤東這首詩是對杭州的湖光山色的贊美。這種說法如果光從字面上看,是無可非議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其實不然,毛澤東寫這首詩并非是對杭州湖光山色的贊美,而是借此批評身邊的警衛(wèi)人員。毛澤東對于身邊在警衛(wèi)工作中脫離群眾的做法十分不滿,用寫詩詞的方式對警衛(wèi)人員提出了嚴肅的批評。
毛澤東為什么對北高峰特別感興趣,連去3次?筆者通過實地考察分析是因為北高峰乃杭州近郊最高的山峰,毛澤東喜歡登高望遠,站在北高峰頂,放眼遠眺,湖光瀲滟、山色空朦,滔滔錢江、煙波浩渺。毛澤東詩人氣質(zhì),對這景色的感受肯定和常人是不大一樣的。
毛澤東第二次登北高峰,是從玉泉經(jīng)鳳來亭過桃花嶺上山的。往留下方向下來時,天色已晚,只見門戶緊閉,不見一人。毛澤東和隨行人員站在農(nóng)舍旁的幾棵大松樹下休息。松樹長得高大挺拔,樹冠大,冬天不落葉,春天長新葉、掉老葉,風一吹,樹葉紛紛落下。毛澤東站在樹下悶聲不響,似在思考什么問題。這時,忽然從房后跳出一只大公雞,它見人也不害怕,迎面向毛澤東走過去,毛澤東看著它,笑著說:“廳長(指當時隨行的浙江省公安廳廳長),廳長,你把群眾管住了,卻沒有把大公雞管住。是這只大公雞不聽你管,還是你管不住它?沒有群眾歡迎我們,還有大公雞歡迎我們呢!”毛澤東用這種風趣的方式,委婉地批評了對警衛(wèi)工作脫離群眾的不滿。
毛澤東第三次上北高峰,是從留下老東岳上去的。那條路是石板鋪成的,年代久遠,多有破損,路面長滿雜草,但相當陡,兩旁沒有樹木。已是3月中旬,那日天氣晴好,空氣有些悶熱。登山時身上微微出汗,毛澤東敞開衣裳,手里拿了把扇子。由于當時國內(nèi)階級斗爭十分尖銳復(fù)雜,浙江又是蔣介石的老巢,敵人的破壞活動很頻繁。中央指示公安機關(guān)要提高警惕,嚴防階級敵人破壞、搗亂。因此,對毛澤東的警衛(wèi)工作也特別小心。為保萬無一失,在毛澤東活動經(jīng)過的地方,警衛(wèi)人員都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那天上山前,警衛(wèi)人員事先派人對游人做了疏散和布控。毛澤東一路上見不到群眾很不高興,但沒有吭聲。那首 《五律·看山》,我分析就是那天打的腹稿。
毛澤東在詩中寫的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指的是他3次登上北高峰,遠望杭州不見杭州老百姓。在北高峰上,他只看到 “飛鳳亭邊樹,”吹到 “桃花嶺上風”。鳳來亭、桃花嶺,原名飛鳳亭、桃花嶺,毛澤東在詩中把名稱改了。這些地方本來是人們來往休息的地方,但此時卻見不到群眾。 “熱來尋扇子,冷去對佳人”兩句,意思是無論寒暑,杭州西湖都是那么吸引人。他記得二上北高峰時,在大松樹下休息,春風吹來, “一片飄飖下,歡迎有晚鷹”,在門戶緊閉的農(nóng)舍旁,只有一只大公雞來歡迎他。毛澤東由此想到,一個領(lǐng)袖人物、一個黨的領(lǐng)導(dǎo)干部,在思想上、感情上,如果不能和群眾緊緊在一起,以致脫離群眾、遠離群眾,會造成什么樣的結(jié)果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毛澤東是全國人民無比愛戴和敬仰的領(lǐng)袖,而他卻把自己當作人民群眾中的普通一員。
1975年2月8日,毛澤東再次來到杭州,入住劉莊一號樓。這次來杭州,主要是檢查和診斷眼病。聽了專家的匯報后,毛澤東只同意先治右眼,留出病狀較輕的左眼堅持閱讀和工作。
由于身體原因,毛澤東這次在杭停止了外事活動。但對于身邊及全國發(fā)生的政治動向,仍每日過問,從未松懈。2月10日,毛澤東批準 《中共中央批轉(zhuǎn)一九七五年國民經(jīng)濟計劃通知》及其附件 《一九七五年國民經(jīng)濟計劃主要指標》。
祖國統(tǒng)一是他這段時間思考最多的問題。經(jīng)過三次臺海危機,毛澤東已將對臺方針從武裝解放轉(zhuǎn)變?yōu)闋幦崿F(xiàn)第三次國共合作,和平解放臺灣。
這時,從海峽彼岸傳來一條消息:4月5日午夜,蔣介石因心臟病在臺北士林寓所去世。毛澤東起床后,警衛(wèi)人員便將這個消息告訴了他。出乎大家的意料,毛澤東聽后一臉凝重,只說了句:“知道了?!?/p>
4月13日毛澤東決定要回北京會見金日成。他沒認為此次是他最后一次到杭州。汪東興交代:主席走后,一號樓要組織檢查維修好,主席下次來杭州還要住這里。一號樓在毛澤東走后就進行了維修,卻永遠無法再等來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