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湯達去世后,人們遵照他的遺囑,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了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jié):“亨利·貝爾,米蘭人,寫過、愛過、生活過?!焙嗬へ悹柺撬緶_的本名,因此出現(xiàn)在這個墓志銘中并不令人奇怪。同時,這位多情、奮進的大作家,在59年的生命歷程中也的確“寫過”、“愛過”和轟轟烈烈地“生活過”,所以他對自己的生命歷程所做的概括也完全是實事求是。唯一讓人不解的是,司湯達明明出生在法國的格勒諾布爾市,可是他為什么將自己稱為意大利的“米蘭人”呢?原因在于,在司湯達的精神深處,有一種無法割舍的“意大利情結(jié)”。司湯達“意大利情結(jié)”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時代。在7歲的時候,司湯達的母親不幸辭世,司湯達在回憶中說:“在母親去世的一刻,童年時代的一切歡樂都結(jié)束了?!彼母赣H不久便娶了母親的妹妹,司湯達對此非常反感,對母親的緬懷和依戀也與日俱增,乃至形成了“戀母情結(jié)”,而他的母親正是意大利米蘭人,一個生性活潑,思想自由,能夠用意大利文閱讀但丁作品的賢妻良母。可以說,母親是司湯達想象意大利、向往意大利和迷戀意大利的第一個心靈導(dǎo)師。
造就司湯達意大利情結(jié)的第二個心靈導(dǎo)師便是拿破侖。在司湯達的青少年時代,拿破侖是法國的全民偶像。如同《巴馬修道院》的開頭所寫的,“1796年5月15日,波拿巴將軍帶領(lǐng)的那支軍隊剛好通過洛狄橋,正向世界宣告,經(jīng)歷了這么些世紀以后,愷撒大帝和亞歷山大大帝有了一個承繼人?!?800年,年僅]7歲的司湯達在表兄,也是拿破侖最年輕的行政官達祿的引薦下,參加了拿破侖第二次遠征意大利的戰(zhàn)斗。越過陡峭的阿爾卑斯山,戰(zhàn)勝了死馬、死人和滾落的石塊所帶來的恐懼之后,司湯達終于以“征服者”和“解放者”的身份踏上了米蘭的土地。他沒有想到,他的靈魂反過來被米蘭所征服,他的心靈反過來被米蘭所解放。
當然,意大利讓司湯達著迷的遠不止他母親的故鄉(xiāng)——米蘭這一個地方。意大利是文藝復(fù)興的發(fā)源地,古典文化的遺址遍布全國,藝術(shù)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在喬托的壁畫前,卡拉奇的油畫前,在米開朗琪羅、馬基雅維里、阿爾菲耶里的墓前,他跨越時間和空間,與大師們進行靈魂的溝通。在日內(nèi)瓦的郊外,他瞻仰了盧梭誕生的小屋,沿著《新愛洛伊斯》中盧梭所鐘愛的湖畔漫步,突然,他聽到教堂的莊嚴鐘聲,鐘聲來自位于他上方大約一里之遙的一座小山上,他向教堂攀去,看到了美麗的湖水在腳下流淌。不久后,在意大利的一座邊境小城,他體味了一種非凡的幸福——聆聽了真正的意大利嗓音歌唱的歌劇。
造就司湯達意大利情結(jié)的第三個心靈導(dǎo)師便是美麗的意大利女子吉娜。在米蘭城中,多情的意EPOS1v8+YPJYEuxry2I79Q+xMY7JTQF67cTqtvmr5WQ=大利女孩兒因為與瀟灑的法國軍官們的接觸而自豪。在司湯達的身邊,年輕的表兄擁著城中最美麗的女子,而在他自己周圍,也同樣美女如云。但他的心只屬于A,就是擁有一雙大眼睛和“莊重外表”的安焦拉·博羅尼·彼得拉格魯阿——司湯達稱呼她為吉娜??上緶_因自己破舊的制服而缺乏表達仰慕之情的勇氣。這一猶疑,時光便過去了十年。再見心愛的女人時,司湯達已經(jīng)是拿破侖手下的審計官,良好的事業(yè)終于讓他勇敢地表達了愛意。幸運的是,他得到了熱烈的回應(yīng),終于擁有了純真的意大利愛情。
吉娜要背著丈夫和司湯達約會,因此他們每一次見面都充滿障礙和驚險,當然也充滿神秘和刺激:吉娜有時會戴著面罩或者面紗,司湯達則穿著一套可以掩藏他外表的服裝,然后像甩掉特務(wù)一樣,更換幾次馬車,再在某條昏暗的街道上乃至偏僻的鄉(xiāng)下和她相會。吉娜的感情激烈又反復(fù)無常,簡直像夏天的閃電和暴雨,這讓司湯達感到“被~股巨大的感情風暴撕裂了”,既覺得危險重重,又覺得狂熱而甜蜜。有一次,吉娜安排好了一次鄉(xiāng)下私會,未料到暴風雨不期而至。司湯達只好雇傭一頂轎子前往目的地。但由于轎夫的失誤,轎子居然從吉娜家的門前堂而皇之地經(jīng)過。早已知曉內(nèi)情的吉娜的丈夫?qū)⑥I子截住,這個暴怒的男人要用決斗來捍衛(wèi)他作為男人的尊嚴。最后決斗雖然流產(chǎn)了,但司湯達的“冒失”和“魯莽”深深打動了吉娜,她覺得和司湯達的戀愛“就像是一部小說”,她喜歡這種在斗篷與刺刀的世界談戀愛的感覺,當然這種感覺也讓司湯達感到很享受。
就這樣,意大利漸漸成為司湯達心中的圣地,也漸漸走進他的作品。1833-1839年,在做一個小城領(lǐng)事期間,司湯達發(fā)現(xiàn)和收集了許多意大利16世紀和17世紀的手抄本,這些手抄本大都記錄的是歷代口頭相傳的故事。后來司湯達以此為基礎(chǔ),改編出一系列以意大利生活為題材的中短篇小說,其中就有著名的《巴馬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