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子在體育課中可有效幫助體育教師下達各種指令,為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有的人也稱哨子為“小體育老師”。然而,如果哨子在體育課中運用合理會收到上述效果,反之,就會適得其反,學生不知所云,從而影響教育教學的效果。在平時的學習、聽課中發(fā)現(xiàn)如下六種錯誤的用哨方法。
第一:音量太大,成噪音
現(xiàn)狀分析:少數(shù)教師特別是剛剛畢業(yè)的年輕教師,他們不管學生所處的位置、人數(shù)多少,只要有需要,哨子就吹得特別響亮,不但本班的每一個學生都嫌音量大,就連操場其他同時上課的老師、學生都嫌聲音大。這時候哨聲給學生的不是各種指令、信號,而更多的是一種噪音,影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改進辦法:體育教師在課堂上選擇哨子音量的大小,必須從學生與自己的距離、學生數(shù)量、外界強加于課堂的雜音、事情的輕重等多方面結(jié)合起來進行選擇。在實際操作中不是每一次用哨都要進行分析、比較,往往來自于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與總結(jié)。
第二:用的次數(shù)太多,成濫用
現(xiàn)狀分析:哨聲在體育課中以它特有的聲音,時而強烈時而緩和,給學生以暗示,達到下達各種指令的目的。然而,一節(jié)課中,如果體育教師除了講解,哨子幾乎含在嘴里,哨聲不斷,久而久之,哨聲對學生的刺激就會越來越小,失去哨子應有的作用,導致哨聲的浪費。在使用哨子時要達到“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效果。
改進辦法:哨子在體育課中一定要用,但不是什么時候都可以用。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上的情況而定。如需要集中,學生離自己比較近,而且處于安靜的狀態(tài),這時教師完全可以以用語言和手勢來完成。同樣情況如果用大的哨聲指揮會增加學生的心理壓力。
第三:哨聲變化雜亂,成無規(guī)律狀
現(xiàn)狀分析:哨聲是由短哨、長哨或者由長短哨經(jīng)過編排,結(jié)合起來使用。在特定的情況下不同的用哨方法,下達不同的指令。然而,在一些體育課中發(fā)現(xiàn),同樣是起跑指令,教師的哨聲卻一會兒是短哨,一會兒又是長哨。整節(jié)課或一個單元下來,學生對老師發(fā)出的哨聲指令一頭霧水,不知所措,從而使學生對哨聲的內(nèi)在含義不能掌握,難以達到體育課中運用哨聲的預期效果。
改進辦法:首先教師要做好備課工作,備好哨子的各種吹法,哪種情況用哪種哨聲,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告知學生,讓他們也知道具體哨聲的作用,在實際操作中達成共識,形成默契。
第四:哨聲不清晰,成無效
現(xiàn)狀分析:有少部分教師,特別是兼教體育老師,由于沒有掌握哨子的正確用法,用口腔氣流吹哨子,導致哨聲不清晰或聲音很小。在下達指令時,哨聲響了、指令下了,但還是有大部分學生沒有聽到哨聲,從而難以集中或立刻讓學生從激烈的活動中停止下來,也就是說這種哨聲是無效的。
改進辦法:學會哨子的吹法。具體用法:鳴哨時,首先將哨嘴放入口中,用上、下切牙咬住哨嘴上下凸緣的內(nèi)側(cè),松緊度以鳴哨時哨子不被氣流從上下牙齒間吹脫為宜,舌尖稍用力堵住哨口,上下嘴唇包緊哨的頸部,謹防漏氣,胸腹部肌肉用力收縮,使胸腔內(nèi)的壓力增大,同時,鼻腔閉氣,口腔兩側(cè)的肌肉緊收,形成向外吹氣之勢;然后,舌尖突然后縮打開哨口,使氣流進入哨中,吹響哨子,音量的大小、強弱由吹氣力量而定。如要終止鳴哨時,舌尖再次堵住哨口;如要間斷性鳴哨,吹氣時舌尖只要反復堵住和打開哨口即可。
第五:有哨無聲,成擺設
現(xiàn)狀分析:哨子是特有的體育課教具,但是在少部分體育課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從課的開始到結(jié)束,沒有聽到一聲哨聲,聽到的是老師用沙啞的聲音下達各種指令以及老師忙碌的身影。明明是一個哨聲就可以解決的簡單問題,卻費了好大的力氣也沒有解決好,哨子完全成為一種擺設。
改進辦法:哨聲在體育課中以其特有的聲音刺激學生,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從而為教師下一步任務服務,同時老師的嗓子也受到很好的保護,所以,應該用哨代替嗓子,使之成為體育課中優(yōu)美的旋律。
第六:哨聲與手勢語言不搭配,成過去時
現(xiàn)狀分析:哨子響了以后,是集合還是停止,學生是無法知道的。這時候,老師以集合、停止手勢告知學生,哨子響了以后下面該干什么,可以有效地節(jié)約課堂時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與練習的機會。然而,在少數(shù)體育課中只聽到老師的哨聲卻不見老師的手勢,幾分鐘后老師才下達下一步意圖的手勢與聲音。這樣就形成了時差,既容易造成老師嗓子的疲勞,又浪費了學生課堂時間,這種哨聲完全是一種過去時。
改進辦法:哨聲有一個作用是讓學生從運動狀態(tài)停下來,停下后干什么,需要教師以手勢或語言告知學生。實際操作中應將哨聲與對應的手勢同時顯示出來,從而使學生清楚老師的哨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