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
——品讀羅中立經典油畫《父親》
您瘦骨嶙峋的脊梁馱負著整座珠穆朗瑪雪峰
您滿臉的皺紋是縱橫交錯的阡陌車轍蹄痕
您沉郁的眼神傳來牛犢走向宰場的揪心哀鳴
您手捧的空碗是為盛蓄自己的汗水和淚水嗎?
父親我是你忤逆的子孫我的罪愆深重
偶得
一只麻雀誤入室內,四面碰壁,不得出路
窗外是空曠的藍天
窗外是如茵的草地
窗外是蓊郁的白楊林
成群的小鳥在林間嬉戲
打開所有的窗子
還有那扇緊閉的門
打開
無題
一陣霹靂從頭頂劈裂而過
是真雷不是偽劣假冒
伴隨疾雷而來的狂飆呢
那摧枯拉朽的狂飆
伴隨疾雷而來的閃電呢
那振聾發(fā)聵的閃電
伴隨疾雷而來的豪雨呢
那滌瑕蕩穢的豪雨
獨鼓之以雷霆唯卻之以暴風雨
怎一個愁字了卻
蜃景記實
那是青山北郭 那不是青山北郭
那是飛閣流丹 那不是飛閣流丹
那是大漠落日 那不是大漠落日
那是白波九道 那不是白波九道
那里鶯歌燕舞 綠肥紅瘦
那里鶯也不歌 燕也不舞
那里綠也不肥 紅也不瘦
那些奇異的迷人的萬千景象
原來是一片空蕩蕩一片白茫茫
如影隨形
他無論走到哪里
我總是跟到哪里
光天化日之下
我亦步亦趨地復制著他的模樣
陰霾的夜晚,一燈如豆
我目不轉睛地守候著他的亡靈
幾千年了,幾千年一貫制
我一貫又習慣地作為他的影子
以他的俯仰為俯仰,我的天職
以他的好惡為好惡,春風得意
你何苦如此緊跟
何不自由自在地逍遙人生
你的恩寵令我一半驚訝
一半興奮
你一定明白
如影隨形的定律,古今認同
逆旅投宿
——1969年山居一隅
依舊是黃昏微雨
依舊是山野小徑
我背負著沉重的背簍
艱難地緩步行進
鳥兒都歸巢了
四野茫無人影
哦,那山坳的林邊
隱隱升起一縷炊煙一星火影
我輕輕地叩響了茅棚的柴門
迎面走來一位老練的獵人
他不無驚訝地朝我打量
我估計他會冷冷地盤問
但他卻讓我在柴火邊烘烤衣服
但他卻端出一碗熱騰騰的紅薯
面對獵人床頭橫掛的長劍
寒光閃耀半出鞘,鞘中孤劍鳴
我猛然想起詩人賈島的吟詠: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野渡塤音
渡口石板小徑布滿斑駁的青苔
孤舟一葉,纜繩蕩漾碧波澄
繽紛落英隨川流消逝得緲無蹤影
迷蒙彼岸的叢林中隱約顯一洞門
這兒不是武陵漁者邂逅的桃源故址
白云深處傳來如塤如箎的吹管之音
這稀世之音來自遠古,遠古人的心聲
是易水河畔為荊軻擊筑訣別的悲壯
是烏江驚濤駭浪中騅鳴劍寒的悲愴
是太史公罹遭宮刑發(fā)憤著述的悲嘯
是嵇康大限前彈奏《廣陵散》的悲憤
噫吁希欷,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暮靄伴隨凄惻的塤音彌漫野渡兩岸
萬里關山蒼莽林不見一只鳥的蹤影
似曾相識的吹塤人,我愛聽你的心音
此去寂寞無驛亭時有熊羆與山魈逞兇
祝禱你一路平安,包括你那心愛的塤
但愿人長久,常聽你悲天憫人的行吟
亦遠亦近
明月灑在窗前
你把窗門半掩
雙手捧起月光
卻又任它從指縫中流走
見面你欲言又止
來信我害怕啟封
你是霧里的一朵百合花
是越看越遠,還是越看越近
盲姑娘的手杖
一位盲姑娘在人行道上行走
她的手杖輕輕地叩動我的心
看上去正是錦瑟年華,
清秀的面容,一派純真。
她穩(wěn)步走路,從容鎮(zhèn)靜,
仿佛眼前是一片光明。
我趕上去和她并肩而行,
我饒有興味地和她談心。
哦,她居然每天上班下班,
擠公共汽車,在每個晨昏。
我送她坐上公交車輛,
我久久地悵望車的背影。
人山車海兩茫茫,熙來攘往。
我還能再見到這位盲姑娘嗎?
還能聽到她手杖叩地的音節(jié)嗎?
我仿佛有所得又有所失,
盲姑娘的手杖輕輕地叩動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