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文學批評和翻譯領域建樹頗豐,李健吾在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也卓有成就。他曾公開發(fā)表短篇小說三十余篇,先后出版過四部短篇小說集,中篇、長篇各一部。短篇小說《終條山的傳說》,被魯迅收入《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稱其文采“絢爛”①。中篇《一個兵和他的老婆》出版單行本時,朱自清欣然為之作序,贊譽甚高,小說出版后也廣受好評。長篇《心病》在葉圣陶編輯的《婦女雜志》上連載,后出版單行本,成為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部運用意識流藝術手法而創(chuàng)制的長篇佳作。然而,學界對李健吾的文學批評十分關注,卻很少有人關注和研究其小說。本文通過分析具體文本以闡明我國古典文學對李健吾的小說藝術所產(chǎn)生的影響及得失。
李健吾從小接受傳統(tǒng)私塾教育,其父酷愛古典詩文,受其潛移默化的熏陶,對于古典詩文和歷史小說很感興趣。自幼好學的李健吾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中文系,其國文和古詩詞寫作都得到過古文學功底深厚的老師朱自清的親自指點和教誨。②作為一個有深厚古典文學修養(yǎng)的作家,他廣泛地擇取古典文學的各種長處,并加入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運用精湛的民族文學積淀從事創(chuàng)作,其小說無論是在精神意旨、創(chuàng)作手法還是形式藝術上都自覺不自覺地向古典文學取法,成績斐然。
李健吾是一位有著深厚古典文學藝術修養(yǎng)的作家,對古典小說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認識和見解。從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到通俗小說《隱俠記》、《繡像飛陀全傳》,再到《紅樓夢》、《儒林外史》、《金瓶梅》等明清小說,都是他所喜愛并津津樂道的。對于這些小說,他或有專門的批評,研究文章行世,或在文中屢次提及、品評。他對我國古典小說(李稱之為“舊小說”)的態(tài)度在《舊小說的歧途》一文中基本可窺見。該文指出:“教訓或者道學的情調(diào)是中國舊小說家一種普遍的應用。這與其全然歸于一種士大夫的道德氣質,倒不如分開看作一種作者的權變,一種引人入彀的食餌,或者自欺欺人的障眼法。他們差不多都不脫最初評話,或者說書人的影響,總想把正文(小說)看作閑情,而前后硬嵌上的閑文(教訓)看作正意。這也就是為什么,舊小說難以得到一種完美的發(fā)展,往往離藝術較遠,離儒道更近?!边@里,李健吾表達了對中國舊小說的總體藝術評價——“離藝術較遠,離儒道更近”。作者還分析道:“中國舊小說,往往倒是社會最忠實的呈現(xiàn),最能提供給社會學者一個歷史的現(xiàn)實。但是,這只是一種材料,一種方便,卻不能因之評判一部小說的價值?!雹劾罱∥釋χ袊诺湫≌f的社會學價值的認識也是在理的,并不是全部否定古典小說的藝術價值。他認為,“《紅樓夢》、《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儒林外史》等少數(shù)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他對我國的古典文學不曾作籠統(tǒng)的肯定或簡單的否定,而是基本貫穿著一種批判精神和實事求是的分析態(tài)度。對于那些優(yōu)秀的文學傳統(tǒng),作者予以足夠的重視和尊重。也正是這種態(tài)度使得李健吾在進行小說創(chuàng)作時繼承和化用了我國古典小說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繼承和發(fā)揚古典小說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和戰(zhàn)斗精神
現(xiàn)實主義是我國古典小說的主潮,是取得最高藝術成就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正如每種文藝的傳統(tǒng)都有兩面性,必須具體分析。我國的情況也不例外,就有優(yōu)秀的現(xiàn)實主義和蹩腳的“團圓主義”兩種傳統(tǒng)。④李健吾的小說對前者和后者都有繼承,然而,對前者的繼承和發(fā)揚是主要的。從《李娃傳》到《儒林外史》,再到《紅樓夢》,可以看出現(xiàn)實主義是貫穿我國古代文學史的一條主線,同時發(fā)揮著揭露社會黑暗、諷刺時政、針砭時弊等戰(zhàn)斗作用。諳熟古典文學的李健吾很好地發(fā)揚了這一傳統(tǒng),他的創(chuàng)作或是對生活于黑暗社會中下層平民苦難生活的描?。ā豆と恕?、《母親》、《母親的夢》等),或是對封建社會不合理制度對人性的吞噬的揭露(《死的影子》、《青春》等),或是對封建思想所造成的病態(tài)人格的嘲諷(《以身作則》和《新學究》),或是對軍閥統(tǒng)治下士兵生活的書寫(《使命》等),無不處處在繼承和發(fā)揚古典小說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和戰(zhàn)斗精神。
李健吾借鑒過西方小說的某些表現(xiàn)手法,也運用過我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某些敘事傳統(tǒng)和技法。如喜歡平鋪直敘、愛用白描;注重小說的故事性和傳奇性。我國古典小說,不似西方小說那樣多心理刻畫和“橫斷面”式的結構方式,而是非常注重故事性和傳奇性。這主要是因為古典小說不被認為是“正統(tǒng)文藝”,讀者多為市井平民,也大都靠說書而流傳,所以得靠故事性和傳奇性來吸引讀者。與此相聯(lián)系,我國讀者對故事性的要求也是很強烈的。李健吾深諳此理:沒有一個民族不喜歡故事的,尤其是中華民族。從很久以來,說故事和聽故事已經(jīng)成為我們一種特殊的習好。我們不僅有文人把它們寫在紙上,更有民間用種種的方式或者藝術表演。章回小說是說書的一種發(fā)展,戲劇也未嘗不是它的一種演進:它們的興趣不在人物性格的創(chuàng)造,而在故事的錯落有致,引人入勝。傳奇小說便是一個說明。⑤李健吾的《一個兵和他的老婆》、《私情》、《末一個女人》、《陷阱》等小說就十分看重故事性和傳奇性。這些小說故事跌宕起伏,敘事有頭有尾,傳奇性很強?!端角椤菲m短,但基本上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文中基本沒有心理描寫,靠的是人物的對話和動作完成了一個富有意趣的俏皮故事。其他反映士兵生活和下層普通人民生活的小說也大都有著很強的故事性和可讀性。因此,這些小說能在當時引起廣泛關注,但由于與主流文學趣味迥異而導致文學史的評價不高。不僅如此,李健吾的這部分小說類似我國話本、評書,因過分注重故事性和戲劇性而相對忽視了對生活的深入開掘,敘述技巧雖純熟但主題流于平庸化,沒有新意,缺乏深度。盡管如此,李氏小說對故事性和戲劇性的追求有助于糾偏“五四”新小說思想藝術水平高但可讀性不強的傾向,可惜后來者對此并未有充分的認識。
我們不能簡單地給中國古典小說的“團圓主義”戴上“反現(xiàn)實主義”的帽子,這類小說所反映的內(nèi)容有一定的生活基礎,比如“才子佳人”小說有對封建家長反對子女婚姻自由,包辦子女婚姻及子女生活的真實描寫;“歷史演義”小說也有某些歷史真實的成分包含其中……就表現(xiàn)方式和敘事藝術而言,“大團圓”式的小說顯然有現(xiàn)實主義藝術的成分。因而不得不承認,“團圓主義”也屬于現(xiàn)實主義藝術的范疇。我想指出的是,《一個兵和他的老婆》、《私情》等小說也明顯帶有“團圓主義”的色彩。古典“大團圓”式的小說主要是表現(xiàn)在男女愛情和婚姻的描寫上。這些作品一般是男女主人公歷經(jīng)波折和磨難甚至是生死考驗,最后終落得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大團圓”結局?!兑粋€兵和他的老婆》、《私情》等小說的敘事模式類似于此?!兑粋€兵和他的老婆》的主人公王有德的愛情遭到封建等級觀念尤為嚴重的家長的強烈反對,但他們憑借自己的智慧,經(jīng)過艱辛的反抗,終于結合。這部中篇小說受古典小說的影響甚濃,故事雖然俗套,但在敘事藝術方面的探索是值得重視的,也是值得肯定的?!端角椤返闹魅斯膼矍殡m沒有遭到家長的抵制,但也經(jīng)歷了波折才取得“團圓”。盡管李氏這些小說在敘事模式上明顯有“團圓主義”的痕跡,但是又與“團圓主義”的古典小說有本質的不同?!皥F圓主義”的小說男女主人公之所以愛情婚姻的完滿多數(shù)是靠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施舍,以顯示統(tǒng)治階級的開明、寬容,達到麻痹人民,維護統(tǒng)治的政治目的?;蛘咦髡咧饔^上沒有這樣明確的意識,純粹是為了吸引聽眾和讀者,但客觀上依然起到了類似的作用。比如《喻世明言》中的《金小玉棒打薄情郎》、《警世通言》中的《宋小官團圓破氈笠》……這類小說并不是沒有一點現(xiàn)實意義,但或多或少散發(fā)著庸俗的氣味。或許團圓的結局曾有嘲弄壞人,大快人心,帶來短暫閱讀快感的作用,卻從根本上起著調(diào)和社會矛盾的消極意義。李健吾《一個兵和他的老婆》等小說則不然,主人公愛情的完滿結局或是靠個人富有智慧的堅決反抗,或是靠彼此間的愛情力量,基本沒有借助外力。這與“五四”新文學的強調(diào)個性解放和婚姻自由的主旨一脈相承,因而其所起社會意義也是積極的。
對中國古典小說形式藝術的吸納
綜觀李氏小說,在形式藝術方面直接或間接受到西方文學的影響較大。然而,中國古典小說的形式藝術對李健吾小說的影響隨著創(chuàng)作的持續(xù),痕跡越來越明顯,以致到了《一個兵和他的老婆》,如果不是主旨、意趣與中國古典小說有著本質區(qū)別,幾乎可斷定這是一部舊小說?!兑粋€兵和他的老婆》最初兩章刊于1928年8月《北京文學》第二期。1929年由岐山書店出版單行本。朱自清對其贊譽甚高。事實上,《一個兵和他的老婆》是李健吾這一時期寫得最好的小說。李健吾的傳記作者韓石山認為,此書“可說是現(xiàn)代小說史上的一朵奇葩。全篇用晉方言寫成,所有常人用‘的’的地方,全用了‘得’,看似拗口,實則十分通暢,不,簡直是歡暢”⑥?!兑粋€兵和他的老婆》不僅“奇”在語言和故事上,而且也奇在形式上。
《一個兵和他的老婆》情節(jié)敘述完整,人物關系交代清楚,有很強的故事性和傳奇性,讀來引人入勝。有時作者還用了懸念和伏筆的手法,民族特色甚濃。但是《一個兵和他的老婆》卻不同于“舊小說”,主要體現(xiàn)在小說高揚“五四”新文學追求個性解放和婚姻自由的時代精神,卻沒有任何說教成分。在這篇小說里,作者塑造了一個具有初步自由意識、敢于反抗封建式家長的女性形象——張玉姐。她不滿封建家長的婚姻安排,在出嫁前三天大膽逃離,經(jīng)歷了一場災難后與解救自己的排長王有德相識、相愛。在遭到封建式家長的阻撓后,經(jīng)過抗爭,有情人終成眷屬。同時,小說也不無幽默地嘲諷思想腐朽、死板和愚鈍的封建遺老。這部中篇小說的形式十分別致,明顯采用了我國古典小說的章回形式,但做了革新。章回體小說每章總以兩句對仗句概括內(nèi)容,每章總是敘述兩個主要事件,這是所謂“話分兩頭”。這種形式為國人喜聞樂見?!兑粋€兵和他的老婆》形式是“章”,但與古典小說的章不同:小說共分六章,每章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nèi)容,主要講述一個發(fā)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事件。事件相繼的發(fā)生連成情節(jié),故事有頭有尾,波瀾起伏。李健吾保留了古典小說表現(xiàn)形式的優(yōu)點,但又沒有拘泥于舊有的形式。
更為新穎的是小說采用第一人稱敘事,吸取了我國古代話本或平話小說的優(yōu)長。中國古典白話小說因帶有口述文學的特征而與文言小說在敘述形式上有明顯區(qū)別,故稱作“話本”或“平話”。這些作品大多是口頭文學的記錄本,或是為口頭文學創(chuàng)作的腳本。一般來說,“話本”是說話藝術的底本,供說書人使用而不是供讀者閱讀,但是刊印之后也同樣變成可供閱讀的本子,其敘述者帶有明顯說書人的特征,說書人毫不掩飾自己的存在?!兑粋€兵和他的老婆》自始至終都是由主人公王有德在向他的兄弟講述他自己和他老婆從相識到相愛再到歷經(jīng)波折后以身相許的經(jīng)過。王有德既是講述者也是主人公,而且講述人通篇采用白話口語。如果把敘述者換成一個不是作為主人公的說書人,《一個兵和他的老婆》簡直就是一“話本”。此外,《陷阱》也采用了類似的表現(xiàn)方式:主人公在向巡警講述發(fā)生在她和鄰居一對夫妻之間的故事時,以極力澄清自己被誣陷的事實。這種敘事方式除保留了話本藝術的現(xiàn)場感和口語敘事的流暢感,再加上把主人公設置為“說書人”,更增加了幾分真實感和親切感,讀來給人別樣的聽覺享受和藝術享受。這種第一人稱加通篇采用說書人講述口吻的敘述方式是李健吾的創(chuàng)造,作者的探索顯然是有益的,只是后來不曾有人跟上,他本人也只是淺嘗輒止。
總體而論,李氏小說對古典小說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繼承和創(chuàng)造性化用不能算是十分成功的。雖有過分倚重古典小說套路之嫌,這突出表現(xiàn)在《一個兵和他的老婆》和《私情》等篇什中,但他的藝術努力對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絕對是大有裨益的。(本文為安康學院高層次人才科研項目,項目編號:AYQDRW200930)
注 釋:
①魯迅:《導言[A]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趧⑽魑迹骸杜f小說的歧途》,《大公報·文藝副刊》,1934年10月6日。
?、邰揄n石山:《李健吾傳》,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
?、茉S懷中:《魯迅小說創(chuàng)作與中國古典小說》,《魯迅與中外文化比較研究》,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6年版。
?、堇罱∥幔骸段拿鲬颉罚独罱∥釕騽≡u論選》,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年版。
?。ㄗ髡邽榘部祵W院中文系助教,文學碩士)
編校:董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