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湯時,湯面上會漂浮很多泡沫。有人總要在湯剛開始沸騰時,就不停地把那層泡沫撇掉,但有人卻說湯上漂浮的泡沫其實是湯里的精華。我們到底應該聽誰的呢?
切勿過早撇凈湯上浮油
湯上的泡沫究竟是“精華”還是“糟粕”?不可一言蔽之,這與煲湯的材料密切相關(guān)。 煲湯時,原料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加熱后,湯的表面會漂起一層淡黃色的浮油,這是從原料中溶解出來的油脂。煲湯過程中,原料中的蛋白質(zhì)不斷受熱力作用,產(chǎn)生具有鮮味的含氮物質(zhì);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無機鹽、維生素也會受熱分解,散于湯中。因此,如果湯面上的浮油撇得過早或過凈,前面提到這些營養(yǎng)成分、香味和鮮味就會隨水蒸氣“溜走”,湯味淡清薄,不夠香濃。可見,湯面上保留一層浮油,對養(yǎng)分和香味的散失能起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浮油本身還含有一定的香味成分,可使湯色乳白而富有膠性,故煲湯過程中,不宜過早將浮油撇除。
湯“渣”原來是精華
有人不喜歡湯上的浮油,認為是“渣”;還有人不喜歡吃煲過湯的湯渣,認為湯的精華都已經(jīng)溶在湯里。其實,這些認知都是錯誤的。
相關(guān)研究發(fā)現(xiàn),湯的許多營養(yǎng)成分往往留在湯渣里或是浮在湯面上的。至于沉浮與否,則與煲湯材料的成分有很大關(guān)系。如果煲出來的營養(yǎng)成分密度比水大,就會沉積在湯底;反之,則浮在表面。一般干貨,如干棗、干蓮子等,煲出的成分都會浮在湯面;最明顯的就是浮油,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排骨湯、雞湯都能看到上面浮著一層油。如果你擔心脂肪攝入太多,可在飲湯前將浮油去掉??捎脺字苯悠驳簦部蓪糜诒?,待其凝固后再輕松刮去凝固的浮油即可。
此外,湯面上難免會浮著纖維組織的殘存雜質(zhì),或是動物肉中的血的成分,但這些成分并非完全沒有營養(yǎng)。至于吃不吃這些浮物,完全可根據(jù)各人的喜好決定。
“假沸”豆?jié){喝不得
既然湯“渣”這么好,那是不是所有的湯上泡沫都對人體有好處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有些浮在湯上的泡沫是不能食用的。例如豆?jié){是大家喜愛的食品,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zhì)和礦物質(zhì)等,所以很多人喜歡在家自制豆?jié){,但在煮豆?jié){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當加熱到80℃左右時,豆?jié){液面上會出現(xiàn)大量的泡沫,誤認為已經(jīng)煮沸。其實,這是豆?jié){中的皂苷素受熱膨脹后形成的“假沸”現(xiàn)象。由于豆?jié){中的皂苷素及抗胰蛋白酶等多種酶成分未經(jīng)高溫破壞,如果飲用之,會刺激胃腸黏膜,易發(fā)生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所以,正確的煮法是“假沸”后繼續(xù)煮3~5分鐘,使泡沫完全消失,才能安全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