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在老年人中非常多見,它常常導致老年人發(fā)生腦卒中和冠心病。但是,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如果它在其他器官造成供血障礙,還可以出現多種多樣的并發(fā)癥。如:腸系膜動脈缺血可引起以急性腹痛為表現的腸壞死;腎動脈缺血可引起腎梗死,脾動脈缺血可引起脾梗死,等等。
這里談談表現為間歇性跛行的兩種動脈粥樣硬化的并發(fā)癥——閉塞性脈管炎和脊髓缺血。
什么叫間歇性跛行
間歇性跛行是指在行走一段路程后,發(fā)生行走無力或者行走不能,還可有下肢不適感覺,但是休息片刻后又能行走,但走多后上述癥狀又會出現,周而復始,并且漸漸加重。
兩種不同的間歇性跛行的病變部位不同
閉塞性脈管炎是下肢動脈供血障礙引起,而脊髓缺血是因為腰骶部脊髓動脈缺血引起的。
閉塞性脈管炎
它是因為下肢股淺動脈的動脈粥樣硬化,引起了動脈狹窄,進而導致缺血的發(fā)生,從而出現相應的癥狀。當股淺動脈閉塞超過60%以上時,雖然在休息情況下一切正常,但是行走后下肢組織能量代謝增加,而下肢組織的血液供應又無法滿足能量代謝的需要,于是就出現了間歇性跛行,同時小腿肚的肌肉還可發(fā)生抽筋。雖然功能受限,但肌肉組織對疼痛刺激的反應完全正常,其缺氧時可出現下肢刺痛、銳痛,平時會有病側肢體遠端發(fā)涼和麻木的skQ2teL7Qlpirho1Z5X0s2PuYpacLiEFpfq72HOK+WI=感覺,皮膚溫度低于健康的另一個下肢?;贾惚硠用}搏動減弱,如將病側肢體抬高45度以上時,足底皮膚會變得蒼白。
脊髓缺血
腰骶部脊髓動脈的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脊髓動脈供血不足時,其血液供應只能低水平地維持靜息或者輕運動時脊髓血液需要,不然就會發(fā)生脊髓的神經功能障礙,出現運動功能異常。脊髓缺血引起間歇性跛行的同時時,可伴有感覺障礙,表現為感覺過敏,感覺異常,感覺減退以及麻木。在跛行時,還可以出現下肢肌群肌腱反射亢進,病理征陽性,針刺時疼痛感覺減弱。但是,沒有跛行時,也沒有這些表現。
治療的相同與不同
這兩種間歇性跛行都是由動脈硬化所引起的,因此治療上主要是針對動脈硬化,也就是說這兩者在治療上基本是一致的。治療時,首先要干預引起動脈硬化的原因,如戒煙,杜絕酗酒,加強運動,改變不科學的生活方式,治療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給予擴血管、抗凝血及抗血小板治療,以改善動脈硬化的血液循環(huán)功能。
兩者治療的不同點在于對不同部位的缺血采用不同的方法。脊髓性間歇性跛行強調用腹部束帶,使分配到脊髓的血流量有所增加,并要避免任何原因引起的短暫性低血壓,因為它會導致脊髓供血進一步減少。而閉塞性脈管炎強調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環(huán),可通過循序漸進的適宜的運動訓練,促進下肢的側支供血增多以改善癥狀。閉塞性脈管炎應高度重視保護患肢免受壓迫及外傷,常用溫水洗腳,必要時可以熱敷以促進患肢血液循環(huán);冬季對患肢的保暖不能掉以輕心,否則會引起足趾的頑固性潰瘍或壞疽。當出現潰瘍或壞疽時,可根據情況進行血管外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