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包含著大量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促使這種交流更加順利、通暢。除此之外,最有效的增進師生雙向互動的方法就是課堂提問。課堂提問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對疑點進行討論,對學生的狀態(tài)即時評價反饋,對課堂教學的成敗起到關鍵的作用,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縱觀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低效的課堂提問似乎依然“枝繁葉茂”:機械提問,疑點膚淺,缺乏深度,缺乏提問技巧,甚至教師包辦回答;教師為了教學而教學,對某些可喜的生成性資源視而不見,完全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關于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這一問題的探討,隨著語文教學的發(fā)展從未停止過,雖然有些問題尚未定論,但是大家對于課堂提問的重要性已經達成共識。下面,筆者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經驗,結合教學實際,對這一問題舉例談三點做法,謹以拋磚引玉。
一、善于捕捉“問點”,及時發(fā)問
課堂提問的切入點我們稱之為“問點”。要想取得最佳的提問效果,必須在最佳時機找準“問點”進行提問,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尤其活躍,這種提問的最佳時機需要教師巧于創(chuàng)設生成,善于引發(fā)捕捉。所以,這一前提就要求教師必須對學生和教材非常熟悉且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善于準確把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切準教學難點及時發(fā)問。也就是說,對于“學生在哪些地方可能會產生疑問?為什么會產生疑問?如何解答這些疑問?”這三個問題,教師要有一個超前的預設。
如《天游峰的掃路人》一文,緊緊扣住課文的中心句是學習本文的關鍵,在教師介紹完武夷山的概況及指導朗讀課題之后,學生對天游峰充滿了好奇和神往,我及時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提問。
師:這掃路人是誰?他為什么要在天游峰掃路?這個掃路人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作者為什么要寫這個掃路人?
?。◣е@些問題進入課文的學習效果會更好。其中有一句話描寫老人的掃路工作:“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保?br/> 師:這是一句含義深刻的話,老人已經年屆七十了,為什么連說“不累,不累”?
生1:因為他“早晨”上山,“傍晚”下山,時間歷時一天,“掃一程,歇一程”,所以他連說不累不累。
生2:特別是“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
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文本,使學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時抓住關鍵語句,把握課文的中心,體會到老人的心境:天游峰固然山高路險,但是老人熱愛山水,天天掃天天看,掃不夠,看不夠,樂在其中!
二、及時扣緊“問點”,窮“問”不舍
對于某一疑問的解釋或許需要學生綜合理解幾個層面的內容才能消化,那么這種解釋應該像剝筍一樣“層層撕開”。在師生的交流過程中,教師應迅速有效地處理來自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這種課堂教學應變能力是一種高超的教學藝術,是衡量一個教師教學機智的重要標準。教師在追問的過程中尤其注意語言要簡潔、準確,有明顯的針對性,如有必要,可及時調換成預設的教學設計,這樣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對文本及主旨的把握。上一層疑問緊扣下一層疑問,層層相扣,窮“問”不舍,直到“豁然開朗”。
如教學《半截蠟燭》一文,在講到三個德國軍官進屋檢查緊張的情節(jié)時,我這樣設計:
師:“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边@句話意味著什么?
生1:伯諾德夫人和孩子們的危險越來越近。
生2:情況非常緊急。
師:情勢如此緊迫,在這關鍵的時刻,是誰挺身而出?
生3:大兒子杰克。
師:杰克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ㄉ首x課文,找出相關句子,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師生交流)
生4:“快步趕上前”,“厲聲喝道”,“一把奪回”這三個詞語說明德國強盜毫無人性。
師:大兒子杰克在這時又是如何表現(xiàn)的呢?說明了什么?
……
引導學生抓住表現(xiàn)人物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活動的語句,通過層層相扣的提問,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描繪的情境中,仿佛身臨其境。
三、敢于放大“問點”,擴展延伸
當某些疑問的條件或結論不確定時,就包含了多種可能,這時如果教師勇于放大“問點”,可以促使學生思考,啟發(fā)學生從多角度尋求答案,能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時又培養(yǎng)他們思考的習慣。
如《夜晚的實驗》一課,這是一篇關于科學實驗的小故事,講述了意大利科學家斯帕拉捷在夜晚進行的關于蝙蝠夜間飛行的實驗,啟示學生學習這種持之以恒,不斷探索的精神。
師:斯帕拉捷通過不懈的努力,終于發(fā)現(xiàn)了蝙蝠在夜里飛行的奧秘,故事講到這里,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呢?
生1:雖然文中沒有用很多文字記述他的辛苦,但是我們可以想象,他每做一個實驗,都是非常的不容易呀。
生2:斯帕拉捷非常善于思考,文中多次講到他在觀察一個現(xiàn)象之后就會提出問題,比如:這個現(xiàn)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憑什么特殊的本領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行呢?
生3:我同意。斯帕拉捷不但善于思考,而且具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每次實驗失敗后,他總是毫不氣餒?!?br/> ……
這種開放性提問,既做到了“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又做到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與簡單灌輸、生硬說教相比,其教學自然就大相徑庭。
課堂提問藝術的最高境界是:想學生所想,問學生所問。要想達到這種境界,除了上文中闡述的要點之外,還得注意課堂提問的針對性、啟發(fā)性、均等性等問題。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