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亂象的原因
楊東平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
導致北京市小升初亂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三個比較確定的主要原因。一是資源不公,變相的重點學校制度,導致學校之間差距過大,從而造成家長不得不擇校的倒逼機制。二是規(guī)則不公,以權擇校、以錢擇校、以優(yōu)擇校的多元擇校政策顛覆了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基本原則。三是“政府失靈”,政府和主管部門缺乏正確的政績觀,在很大程度上放棄了市場監(jiān)管的職責,對重點高中恢復舉辦初中,重點學校舉辦“坑班”、舉行選拔考試,大規(guī)模收取擇校費、贊助費,不接受或只接受佷小比例的就近入學的“片內(nèi)生”,超標準建設“豪華學?!?,教師進行有償家教等各種違規(guī)違法行為,采取眼開眼閉、放任自流的態(tài)度,甚至與重點學校、培訓機構結為利益共同體,尋租漁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471c80102dri2.html
從“千校一面”到“千校一服”
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從校服產(chǎn)生的歷史看,確實有防止學生攀比的意味。而這主要是防止同一學校的同學,家庭富裕的穿著漂亮,讓那些家庭貧困的感到自卑。除此之外,校服還被賦予了代表學校形象的特殊意義,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學校的榮譽感。
海南省的調(diào)研,把攀比“上升”到另一個層次——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攀比,客觀上說,這種情況確實存在。在同一市縣內(nèi),有重點學校、好學校,也有一般學校、薄弱學校。好學校的學生會高興地穿著本校校服,而一般學校的學生卻可能覺得臉上無光。但是,讓全市縣甚至全省的學生穿著一個款式的服裝,就能解決學校間實質上的不均衡,能消除一般學校、薄弱學校學生存在的自卑感嗎?
姑且不論海南省統(tǒng)一市縣校服款式的做法。存在借機斂財?shù)南右伞袑W校一個款式,就將是從一個廠家訂貨,教育部門就可以從大筆訂單中牟利——僅從校服的價值來看,也存在兩方面問題。其一,校服由此將不再是校服,而變成“教服”——由一市縣教育局確定的該地區(qū)學生的服裝,這樣的校服,也就失去了代表學校形象的意義。其二,同一市縣內(nèi),不同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差異客觀存在,家庭平均收入水平各不相同。每所學校訂制校服,在聽取家長的意見時,對服裝的質地、基本價格都難統(tǒng)一,放在全縣、全市層面,就更難一致。很有可能的結果是,農(nóng)村學校的孩子覺得校服太昂貴了,而城鎮(zhèn)學校的孩子卻覺得校服太寒酸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cf47710102dsrb.html
我為什么拒絕錄用北大畢業(yè)生
林格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近六年來,一直承擔單位的選人工作。曾經(jīng)面試過無數(shù)的大學畢業(yè)生,當然是用我的方法和獨特的面試題目,至少拒絕了接近百位北京大學畢業(yè)生的懇切申請,到目前為止,我沒有錄用過一名北大的學生。
因為我發(fā)現(xiàn),他們錯枉了北大的未名湖。大多數(shù)我面試過的北大學生,一般都是:還沒成氣候,已經(jīng)有了很多成氣候以后才有的孤傲、妄念和固執(zhí)。更加嚴重的是:永遠都不能把自己的身段放下來(嘴里說可以,但實際上不行)。
北大,是多少家長和學生向往的圣殿啊,可等我們的家長把他們送到那里,走出來后,竟然如此……,北大如此,那何況其余。
中國這個文明古國之所以比其他三大文明古國長壽,其核心因素就是,教育的傳統(tǒng)。這是根,把根都斷了……未來是讓人擔心的。
http://blog.qq.com/qzone/622005038/1200554238.htm
高考作文題目的本質
王大績北京市教育學會語文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學語文特級教師
曾經(jīng)認為,高考作文題目是劃定一個范圍。這說法不能說不對,但是容易被誤解,似乎越過范圍界限就是跑題。其實,很多優(yōu)秀作文的價值恰恰在于對范圍的突破。也曾經(jīng)說,高考作文題目是面向生活的窗口,這說法也觸及到了本質,但因比喻形式的表述,往往給人無非是一種文學想象的印象。
今天,我可以清楚地、負責任地說,高考作文題目的本質是提供給考生一個構思、謀篇、成文的原點——作文題目,是寫作的原點??紙鲎魑氖菍@原點的演繹,是由原點出發(fā)向廣闊生活的輻射。
我們曾經(jīng)在標題作文、話題作文的形式間斟酌,其實,只是在給定寫作原點的半徑大小中游移轉換,而原點所能輻射的空間,在無限中是全等的。材料作文,是把原點泛化為若干子原點,每個子原點所能輻射的空間,在無限中也是全等的。用材料作文的形式泛化原點,卻又試圖區(qū)分出“最佳角度”、“沾邊角度”,正是對作文題目膚淺認識的表現(xià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a236b0102dvvc.html?tj=1
秋天里(北京關停打工子弟學校版)
邵留生 廣東省茂名市中學語文教師 教育時評家
我不是歌者,可是我好想唱出自己下面改寫歌曲《春天里》的歌詞……
還記得一年多前的秋天/那時的我還背著大書包/沒有大人陪也沒有哭/更沒有奔馳寶馬來接送/可當初的我是那么快樂/雖然只有一個破書包/在街上在橋下在田野中/背著那永刻于心的課文/如果這秋天我學無定所/請把我留在那時光里/如果這一天我轉身離去/該把我留在哪里
不再想那些逝去的秋天/那時的我有多么快樂/只有一學校只要有課桌/只有我形影不離的小伙伴/我覺得一切那么美/雖然我同樣向往那名校/在清晨在夜晚在夢中/唱著那不讓爸爸知道的歌謠
也許這一天我學無定所/我不怪爸爸只是打工者/如果有一天我終于離去/請把我夢想埋在秋天里/凝視著此刻豐盛的秋天/依然像那時溫暖的模樣/我丟棄書包收拾了行李/曾經(jīng)的快樂都隨夢而去/可我感覺卻是那么輕松/拆遷留給我更深的感動/在這陽光明媚的秋天里/我的眼淚再為爸爸流淌
如果這秋天我學無定所/請把我留在那時光里/如果這一天我轉身離去/該把我留在哪里/也許這一天我學無定所/我不怪爸爸只是打工者/如果有一天我終于離去/請把我夢想埋在秋天里/秋天里
http://user.qzone.qq.com/622005061/profile
誰偷走了孩子的童真
“成功媽媽”劉曼輝
現(xiàn)在,兒童不會說童話,學生作文不會說真話,就連日記都要按照規(guī)定的模式。前不久,復旦附中黃玉峰老師在復旦大學的講演《“人”是怎么不見的?》引發(fā)了教育界語文教育改革的思考。他在講演中引用了一篇小學生作文:星期天,我們?nèi)ブ猩搅炅?。中山陵上有三個孫中山,后面一個是站著的,再到里面,看見一個是躺著的。三個孫中山的臉都不一樣,不知道為什么?我玩了一會兒,覺得沒勁,后來小了一泡便,就回家了。
黃老師說:你看,多么有靈氣!多么有童真童趣!真可謂是天籟之音!將來一定是研究問題的高手??墒抢蠋熣f,要寫有意義的事,要有思想性,不能看到什么寫什么,想到什么寫什么,不能胡思亂想,對偉人不尊敬。因為科學主義告訴我們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寫健康的東西,什么能寫什么不能寫,應該開頭寫什么,中間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就這樣,可憐我們孩子的思想幼苗被掐斷了。孩子的靈氣也被掐斷了,孩子的童真也被掐沒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56dd4e0100te2a.html?tj=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