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說,三十而立。當時光的腳步匆匆邁進2011年,《飛碟探索》雜志也將迎來自己創(chuàng)刊30周年的紀念日。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夢想和神話。20世紀中后葉,當人類的身影頻繁出現(xiàn)在太空,深空探測器飛出太陽系,很多人發(fā)出疑問,宇宙中會不會也有其他智能生命在尋求同類,甚至它們已經來到我們居住的星球。外星生命以及外星文明探索也開始由民間熱潮轉向嚴肅的科學研究領域,出于各種安全角度的考慮,美、蘇、英、法等空間技術大國也開始了國家層面的關注。由此,掀起了一個持續(xù)時間長、涉及范圍廣、影響面大的外星文明探索熱潮。
在科學研究與書籍、影視等傳媒的相互激蕩下,外星文明探索已然成為太空時代最大的夢想和神話。
20世紀80年代初,伴隨著經濟領域的改革開放,歐風美雨東漸,飛碟探索熱潮也在中國落地生根。甘肅人民出版社的前輩編輯們審時度勢,經過幾番籌劃,《飛碟探索》雜志應運而生?!讹w碟探索》伴著中國科普大環(huán)境的枯榮,幾經調整、組合、優(yōu)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鮮明的特色獲得讀者的厚愛,一步一個腳印,走向三十而立。
30歲,對一個人來說,意味著年富力強和成熟;30年,對于一本雜志來說,則意味著對于特色長久的堅守,更意味著對于自身品質和內涵不懈的開發(fā)。
30年來,數(shù)百位作者、幾百萬讀者和幾代編輯共同打造了“普及科普,探索未知”的平臺,《飛碟探索》30年的發(fā)展成長和所有榮光,與所有作者、讀者一如既往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感謝他們對《飛碟探索》雜志恒久的關注和支持。在《飛碟探索》雜志30歲之際,雜志社籌辦“絲路之旅,感恩同行”活動,邀請您到《飛碟探索》進行聯(lián)誼、考察活動。
參會者在蘭州與作者、編輯互動交流,之后沿絲綢之路進行考察活動,沿途參觀眾多文化名城。在古代中原和西域文化的交會點,領略“大漠孤煙,長夜落日、古道西風”,親歷大唐域外文明交融的文化遺存。
春華秋實者,子也。30年的《飛碟探索》是一本老刊物,因為她已經承載了幾代飛碟愛好者的厚望;30年的《飛碟探索》更是一本新刊物,因為她還將寄托更多科普讀者的期望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