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評論員 荊 平
每年的教師節(jié)前后,教育領域都會有不該發(fā)生的事情被媒體披露,令人慨嘆;也有更多新人、新事、新氣象昭示光明,令人欣慰。然而,自前年教師節(jié)以來,特別是今年的教師節(jié),討伐教師收禮卻成了一些媒體的主流報道,無論是報道的數(shù)量、篇幅,還是留言條數(shù),都遠遠超過教育部倡導的“感念師恩”主題活動。一些教師無奈地說:“教師節(jié)怎變成了伐師節(jié)!”
截至2010 年年底,全國有大、中、小、幼學校近50 萬所,教職工1460 多萬,學生近2.6 億。以各個國家的總人口數(shù)做比,中國學生人數(shù)只少于中國、印度、美國三國人口數(shù),可以排在世界第四位。這樣龐大的教育規(guī)模,面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尚不能滿足公眾需要的巨大矛盾,學校也好、教師也罷,出現(xiàn)一些失德、違規(guī)甚至違法的事情并不奇怪,不出才是怪現(xiàn)象。出了種種問題,媒體采取適當方式予以批評、建議,不但是應有的權利,更是對教育的愛護。但是,如果一葉障目,對學校、教師的主流視而不見,而借家長之名抓住一些問題進行炒作,搞得教師灰頭土臉、尊嚴掃地,損害的就不僅僅是學校和教師,可能還有學生、家庭乃至民族的未來。
教師中確有個別人少德失德、違紀違法,但不能借此否定教師隊伍總體上是一支最為敬業(yè)、值得尊敬的隊伍。且不說斯霞、孫維剛、霍懋征、黃靜華、盤振玉、林崇德、孟二冬……把全部的愛獻給了教育、獻給了學生,讓愛的陽光照亮了學生的心田;就是普通教師,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也是披星戴月、兢兢業(yè)業(yè)、令人起敬的。就是收禮,占教師人數(shù)大頭兒的農(nóng)村教師幾個有禮可收?城市中的農(nóng)民工學校、“普通?!苯處熡钟卸嗌俣Y可收?可那些沒有明確指向和真實事例且欲言又止、云遮霧蓋的泛泛批評,看似批評丑惡現(xiàn)象,實則會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傷害所有教師,難免讓那些無辜的教師感到心寒。教師心灰意冷,誰受傷害就不言而喻了。
教師中出現(xiàn)收禮現(xiàn)象原因是復雜的,既有學校和教師的原因,也有社會和家長原因,單單譴責教師顯失公平。不能否認,確有個別教師利欲熏心,利用家長愛子之心索賄受禮,逼得家長“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頭”;也確有個別家長,或出于真心感謝教師或希望為孩子謀取利益而送禮。同樣不能否認,學校不是真空,社會上存在的種種“潛規(guī)則”,對教師、對家長不可能沒有任何觸動和影響。事實上,正是受社會的影響,家長與教師的關系才平添了一個“怕”字:家長怕教師對孩子有薄有厚,自己的孩子得不到公正的待遇;教師怕不收家長送的禮,會使家長不理解而產(chǎn)生看法。所以,既有家長坦言給教師送禮是圖個“安心、踏實”,也有教師呼吁“求求您,別給我送禮”。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yè)。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教師頭頂“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人類靈魂工程師”等道道光環(huán),在一座座花園般的學校里,與花一樣的青少年朝夕相處,享受著明明白白的公休和假期,是多么高雅和愜意??捎钟卸嗌偃酥溃阂粋€個光環(huán)換個角度看何嘗不是一座座高山,教師要用超出想象的愛心和汗水去攀登;花一樣的青少年有的也是“問題青少年”,教師要以非凡的耐心和智慧去教育;明明白白的公休日、節(jié)假日并不全部由教師支配,而是在默默地備課、補課、家訪中度過的;更不必說教師要承受來自社會、家長的種種壓力,經(jīng)歷升學競爭的殘酷。四川師范大學的一項課題研究結果顯示,教師大多是在超負荷工作:以每周法定工作時間40 小時為標準,教師工作時間不超過法定時間的僅占10%,每天工作10 小時以上的占到56.2%,每周超過70 小時的占27.1%。上海市中小學教師幸福感狀況調查顯示,26.2%的中小學教師感覺壓力非常大,60.4%的教師覺得壓力比較大,僅有5.8%的教師覺得壓力不大。
最可怕的是這種批評如果繼續(xù)泛濫,教師節(jié)在民間真會變成“伐師節(jié)”。如果因少數(shù)教師師德敗壞而導致全體教師“被悲劇”,誰能保證不會造成教師隊伍的混亂?另一方面,這種批評的效果也值得懷疑,很可能對那些收禮的教師作用不大,而宣傳的負面作用不小,使家長誤以為這是教育的“潛規(guī)則”,無奈地加入到送禮者的行列,助推送禮之風的泛濫。所以,媒體批評教師最好“是誰的事說誰的事”,慎用家長、教師等籠統(tǒng)概念,以免以偏概全、傷及無辜。
當然,形象從來都是自塑的,教師也要自尊、自愛、自律。一個人可以沒有榮譽和鮮花,沒有人崇拜和景仰,但絕不能沒有自尊和自愛。教師尤其如此。被利益蒙住眼睛,為蠅頭小利而丟掉自己的人格,或者因羨慕富有而自賤,或者為顯示師尊而失德,終究會走上邪路、陷入泥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