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媜
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駢儷文,而夏天,像一首絕句。
已有許久,未曾去關(guān)心蟬聲。耳朵忙著聽車聲、聽綜藝節(jié)目的敲打聲、聽售票小姐不耐煩的聲音、聽朋友附在耳朵旁低低啞啞的秘密聲……應(yīng)該找一條清澈潔凈的河水洗洗我的耳朵,因為我聽不見蟬聲。
于是,夏天什么時候跨了門檻進來我并不知道,直到那天上文學(xué)史課的時候,突然四面楚歌、鳴金擊鼓一般,所有的蟬都同時叫了起來,把我嚇了一跳。我提筆的手勢擱淺在半空中,無法評點眼前這看不見、摸不著的一卷聲音!多驚訝!把我整個心思都吸了過去,就像鐵砂沖向磁鐵那樣。但當(dāng)我屏氣凝神正聽得起勁的時候,又突然,不約而同地全都住了嘴,這蟬,又嚇我一跳!就像一條繩子,蟬聲把我的心扎捆得緊緊的,突然在毫無警告的情況下松了綁,于是我的一顆心就毫無準(zhǔn)備地散了開來,如奮力躍向天空的浪頭,不小心跌向沙灘!
夏天什么時候跨了門檻進來我竟不知道!
是一扇有樹葉的窗,圓圓扁扁的小葉子像門簾上的花鳥畫,當(dāng)然更活潑些。風(fēng)一潑過來,它們就“刷”一聲地晃蕩起來,我似乎還聽見嘻嘻哈哈的笑聲,多像一群小頑童在比賽蕩秋千!風(fēng)是幕后工作者,負(fù)責(zé)把它們推向天空,而蟬是拉拉隊,在枝頭努力叫鬧。沒有裁判。
我不禁想起童年,我的小童年。因為這些愉快的音符太像一卷錄音帶,讓我把童年的聲音又一一撿回來。
首先撿的是蟬聲。
那時,最興奮的事不是聽蟬而是捉蟬。小孩子總喜歡把令他好奇的東西都一一放在手掌中賞玩一番,我也不例外。念小學(xué)時,上課分上下午班,這是一二年級的小朋友才有的優(yōu)勢,可見我那時還小。上學(xué)時有四條路可以走,其中一條沿著河,岸邊高樹濃蔭,常常遮掉半個天空。雖然附近也有田園農(nóng)舍,可是人跡罕至,對我們而言,真是又遠(yuǎn)又幽深,讓人覺得怕怕的。然而一星期總有好幾趟,是從那兒經(jīng)過的,尤其是夏天。輪到下午班的時候,我們總會呼朋引伴地一起走那條路,沒有別的目的,只為了捉蟬。
…………
捉得住蟬,卻捉不住蟬音。
夏乃聲音的季節(jié),有雨打,有雷聲,蛙聲、鳥鳴及蟬唱。蟬聲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絕句。
絕句該吟該誦,或添幾個襯字歌唱一番。蟬是大自然的一隊合唱團;以優(yōu)美的音色,明朗的節(jié)律,吟誦著一首絕句,這絕句不在唐詩選不在宋詩集,不是王維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蟬對季節(jié)的感觸,是它們對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寫成的一首抒情詩。詩中自有其生命情調(diào),有點近乎自然詩派的樸質(zhì),又有些曠達(dá)飄逸,更多的時候,尤其當(dāng)它們不約而同地收住聲音時,我覺得它們胸臆之中,似乎有許多豪情悲壯的故事要講。也許,是一首抒情的邊塞詩。
晨間聽蟬,想其高潔。蟬該是有翅族中的隱士吧!高踞樹梢,餐風(fēng)飲露,不食人間煙火。那蟬聲在晨光朦朧之中分外輕逸,似遠(yuǎn)似近,又似有似無。一段蟬唱之后,自己的心靈也跟著透明澄凈起來,有一種“何處惹塵?!钡牧宋?。蟬亦是禪。
午后也有蟬,但喧囂了點。像一群吟游詩人,不期然地相遇在樹蔭下,閑散地歇它們的腳。拉拉雜雜地,它們談天探詢、問候季節(jié),倒沒有人想作詩,于是聲浪陣陣,缺乏韻律也沒有押韻。它們也交換流浪的方向,但并不熱心,因為“流浪”,其實并沒有方向。
我喜歡一面聽蟬一面散步,在黃昏。走進蟬聲的世界里,正如欣賞一場音樂演唱會一般,如果懂得去聽的話。有時候我們也抱怨世界愈來愈丑了,現(xiàn)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其實在一灘濁流之中,何嘗沒有一潭清泉?在機器聲交織的音圖里,也有所謂的“天籟”。我們只是太忙罷了,忙得與美的事物擦身而過都不知不覺。也太專注于自己,生活的鏡頭只攝取自我喜怒哀樂的大特寫,其他種種,都是一派模糊的背景。如果能退后一步看看四周,也許我們會發(fā)覺整個圖案都變了。變的不是圖案本身,而是我們的視野。所以,偶爾放慢腳步,讓眼眸以最大的可能性把天地隨意瀏覽一番,我們將恍然大悟;世界還是時時在裝扮著自己的。而有什么比一面散步一面聽蟬更讓人心曠神怡?聽聽親朋好友的傾訴,這是我們常有的經(jīng)驗。聆聽萬物的傾訴,對我們而言,亦非難事,不是嗎?
聆聽,也是藝術(shù)。大自然的寬闊是最佳的音響設(shè)備。想象那一隊一隊的雄蟬斂翅踞在不同的樹梢端,像交響樂團的團員各自站在舞臺上一般。只要有只蟬起個音,接著聲音就紛紛出了籠。它們各以最美的音色獻給你,字字都是真心話,句句來自丹田。它們有鮮明的節(jié)奏感,不同的韻律表示不同的心情。它們有時合唱有時齊唱,也有獨唱,包括和音,高低分明。它們不需要指揮也無需歌譜,它們是天生的歌者。歌聲如行云如流水,讓人了卻憂慮,悠游其中。又如澎濤又如駭浪,拍打著你心底沉淀的情緒,頃刻間,你便覺得那蟬聲宛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你緊緊扯在手里的輕愁。蟬聲的急促,在最高漲的音符處突地戛然而止,更像一篇錦繡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鏗鏘字句,擲地如金石聲,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斷簡殘編,徒留給人一些悵惘、一些感傷。何嘗不是生命之歌?蟬聲。
而每年每年,蟬聲依舊,依舊像一首絕句,平平仄仄平。
點讀
簡,臺灣女作家。著有《水問》《只緣身在此山中》《私房書》《胭脂盆地》等十余種散文集。
“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駢儷文,而夏天,像一首絕句?!遍_篇突如其來的一個比喻,蓄足了題意撩起了閱讀的急切。
原來是蟬聲。原來是我們感覺聒噪煩人的蟬聲啊。可是一點也不失望,因為作者的妙筆:“四面楚歌”“鳴金擊鼓”,“蟬聲把我的心扎捆得緊緊的”…… 正面?zhèn)让骐p管齊下,想象放縱,卻又趣味無窮。接著撿起回憶——童年捉蟬的天真快樂,那里有無限樂趣。接著一句“捉得住蟬,卻捉不住蟬音”結(jié)束童稚,轉(zhuǎn)回到開頭“夏天,像一首絕句”的詮釋。
蟬音代表夏天,作者用邊塞抒情詩詮釋蟬聲,用晨間午后黃昏一日三聽詮釋蟬聲,用藝術(shù)聆聽詮釋蟬聲,而每種對蟬聲的不同發(fā)現(xiàn)里,都沉淀著作者以自然之美的生命探索。
原來, 大自然的美無處不在,只是缺少善于發(fā)現(xiàn)與關(guān)注的眼睛。“蟬亦是禪”。生命是一種堅守,捆綁束縛不了生命的自由和自在。
原來,夏天的絕句,又不僅僅是蟬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