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2011-12-31 00:00:00李全海
      經濟師 2011年11期


        摘 要:美國實行了兩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來救助本國經濟。但由于美元既是美國貨幣又是國際貨幣的特殊性,其政策效應通過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利率和匯率的波動,影響國際資本流動和進出口貿易,溢出到與之有經濟往來的國家,使得國際流動性過剩及輸入性通脹,全球大宗物品物價紛紛上揚,給羸弱的世界經濟復蘇蒙上了陰影。由于全球經濟的聯(lián)動性,作為率先走出經濟危機的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中國也最多受到了美國兩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影響。這些影響對我國經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帶來了嚴重挑戰(zhàn),我們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政策進行應對。
        關鍵詞:量化寬松 貨幣政策 中國經濟 影響
        中圖分類號:F8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11-069-02
        
        一、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實施
        量化寬松(QE:Quantitative Easing)一詞是日本央行2001年提出的,所謂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通過刻意向銀行體系注入超額資金,包括大量印鈔或者買入政府、企業(yè)債券等讓基準利率維持在零的途徑,為經濟體系創(chuàng)造新的流動性,以鼓勵開支和借貸的貨幣政策。2008年11月25日,美聯(lián)儲推出了第一輪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QE1),通過這項政策美聯(lián)儲購買政府支持企業(yè)房利美、房地美、聯(lián)邦住房貸款銀行與房地產有關的直接債務,還將購買由“兩房”、聯(lián)邦政府國民抵押貸款協(xié)會所擔保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到2010年3月第一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結束的時候,美國聯(lián)邦儲備系統(tǒng)已經購買了1250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3000億美元的美國政府證券和1750億美元的機構證券,累計投放了17250億美元左右的基礎貨幣。2010年11月3日,美國聯(lián)邦儲備委員會宣布繼續(xù)實行第二輪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QE2),在2011年中期以前以購買美國國債的方式投放6000億美元的基礎貨幣,平均每月投放750億美元的基礎貨幣,并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0.25%的低水平上。
        二、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造成我國外匯儲備額大增、國際熱錢數(shù)量急劇增加。
        美國實行了兩輪量化寬松政策后,我國外匯儲備急劇增加,從2009年1月份的19134.56億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31974.91億美元,增加了12840.35億美元,增長率達到了67%,季度增長量達1280多億美元。我國外匯儲備的增加主要有兩個渠道:一個是國際貿易中的的貿易順差,另一個就是境外資金凈流入,包括:直接投資凈流入、境外投資收益、境外上市融資和所謂的“熱錢”,據(jù)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分析小組《2010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jiān)測報告》分析,國際“熱錢”在經過2009年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短暫調整后,在2010年開始大舉進入率先經濟復蘇的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尤其是中國,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僅2010年一年經過測算就有755億美元熱錢流入中國境內,比2009年增加464億美元,增長率達到約160%。
        2.造成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美元供給數(shù)量增加,造成美元貶值,其他貨幣相應的被動增值。從有關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從去年4月份開始人民幣經歷了約3個月的匯率穩(wěn)定后,終于經受不住美元泛濫的沖擊開始了持續(xù)貶值的過程,到2011年7月30日,已經變成了6.4371。僅僅1年多的時間,就升值了約0.4,升值幅度和速度都超過了人們的預期。如果美聯(lián)儲繼續(xù)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這種升值趨勢,如果政府不加干預還會繼續(xù)下去。
        3.造成國際油價攀升傳導到國內石油市場,油價高位運行。
        2008年底,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國際原油價格下降到低點40.26美元/桶。在各國實施政策救助經濟后,國際原油價格開始持續(xù)攀升,到2010年4月份達到了85.84美元/桶,到2011年上半年,受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及全球經濟開始復蘇影響,石油價格重新回到100美元/桶,并且有持續(xù)上漲趨勢。受國際油價上漲影響,我國汽油價格也在持續(xù)上升,截至2011年7月份,我國93#汽油價格達到歷史高位7.49元/升,大大增加了我國交通運輸業(yè)及相關行業(yè)的成本。
        4.造成中國CPI、PPI持續(xù)上漲。從上圖可以看出:從2009年11月份,我國CPI、PPI超過零點以后,持續(xù)攀升,到2011年5月份CPI同比上漲5.5%創(chuàng)年內新高,PPI也上漲6.8%,專家預計這種上漲趨勢還將在下半年持續(xù)下去。
        三、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中國經濟的傳導機制
        1.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傳導。國際上大宗商品如石油、農產品、有色金屬等都是以美元計價的。美元供給的增加將從兩個方面對大宗商品價格產生影響:一方面美元供給增加導致美元匯率的貶值,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將會上升。另一方面美元供給增加將帶動對大宗商品的投機,從而導致大宗商品價格的上升。對于我國來講價格傳導主要是通過國際原油和資源類產品來實現(xiàn)的,我國的工業(yè)、農業(yè)和服務業(yè)對交通運輸都有很大的依賴,國際原油價格飆升首先導致運輸成本的增加。2008年底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從每桶40.26美元飆升到2010年的接近90美元,直至2011年突破100美元,并有持續(xù)上升趨勢。中國農產品的價格構成中,運輸成本、動力成本和化肥農藥的成本最大,因此,對國際燃油價格的變化最敏感。這就使得中國農副產品的價格隨著運輸成本和農產品的價格一起飆升,直接導致生活成本和勞動力成本的上漲,透過工資影響其他產業(yè),特別是建筑業(yè)和服務業(yè)的成本,產生連鎖反應,造成價格總水平的上漲。給中國帶來輸入型的通貨膨脹。
        2.利率傳導。美國金融危機導致世界各國經濟衰退后,新興市場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先于發(fā)達國家經濟復蘇,并在2010年出現(xiàn)通貨膨脹風險,這使得它們不得不收縮貨幣供給量以壓抑通貨膨脹。例如,進入2010年以后,中國已經多次提高法定準備金比率和基準利率,這一措施使得中國不僅利率高于美國,而且投機和投資機會多于美國。在這種情況下,充足的美元供給和很低的美元利率使國際投機資本泛濫,它們大規(guī)模流進中國投機房地產和金融資產,催化資產泡沫,對我國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3.匯率傳導。在當今這種國際貨幣體制之下,美元數(shù)量的大幅度增加將導致美元匯率貶值,相應地其他國家貨幣就會面臨升值壓力。對于中國來說,除了受到這個原因導致的本幣貨幣升值壓力以外,還受到國際投機資本流進導致的本幣升值壓力。這是因為,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使得美元繼續(xù)保持極低的利率和貶值的趨勢,迫使美元持有者采取行動規(guī)避匯率風險,經濟增長顯著而且具有人民幣升值預期的中國首當其沖,最容易成為熱錢沖擊的對象。國際投機資本流入將帶來外匯市場上美元供給增加或這些國家貨幣需求的增加,使得中國貨幣匯率升值。為平衡匯率,中國政府不得不賣出本幣買進美元,從而導致本幣供給增加。這樣,美元供給的增加通過外匯交易傳遞著通貨膨脹。
        四、應對之策
        1.嚴密監(jiān)控國際投機資本,多措并舉,化解風險,引導投向實體經濟。為防范和化解“熱錢”流動的沖擊,外匯管理部門要密切監(jiān)控跨境資本流動。一是繼續(xù)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jiān)測,對“熱錢”可能違規(guī)流入的重點渠道、重點主體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項檢查,保持對違規(guī)資金流入的高壓打擊態(tài)勢。二是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的合規(guī)性監(jiān)管。結合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監(jiān)管漏洞,及時研究加以完善。同時督促市場主體增強風險意識,提高依法合規(guī)經營的自覺性。三是綜合運用宏觀審慎和資本管制等調控政策,通過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套利資金流入成本。四是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jiān)測預警并完善應急預案,研究對過度流入的領域予以適當控制或采取一些非常規(guī)的應急措施。五是加強政策協(xié)調,發(fā)揮部門監(jiān)管合力,提高跨境資金流動監(jiān)管的有效性。六是繼續(xù)大力培育和發(fā)展外匯市場,不斷豐富人民幣外幣避險產品。七是采用稅收、資本控制等政策引導其投向實體經濟。
        
        2.進行產業(yè)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實現(xiàn)產業(yè)升級消化掉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壓力。熱錢大量涌進之后,人民幣升值壓力超過以往,一方面人民幣升值會降低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使利潤薄的出口企業(yè)破產。為了保護出口,需要采取人民幣貶值或者至少不能升值的選擇。但另一方面,美元貶值導致國際原油價格和大宗商品價格高漲,中國現(xiàn)在對進口原油和進口農產品已經有了很大的依賴,為了降低進口成本和克服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就需要加快人民幣的對外升值。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靠中國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實現(xiàn)經濟增長向經濟發(fā)展轉變。
        一是調整出口結構,要主動轉移或淘汰低附加值出口加工產品,鼓勵發(fā)展高端出口產品,使中國的出口商品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具有足夠的競爭力,并為美國及主要發(fā)達國家經濟復蘇后,能夠在新一輪的出口高漲中順利實現(xiàn)出口升級做好準備。
        二是加快能源戰(zhàn)略調整,節(jié)約能源消耗,增加自給供應,同時淘汰落后產能,加快低碳新能源的發(fā)展,鼓勵節(jié)能環(huán)保和高科技產業(yè)發(fā)展。一方面新興產業(yè)代表了經濟發(fā)展方向,另一方面這種調整也能消化掉大宗能源產品帶來的輸入性通貨膨脹。
        3.將物價作為重點管理對象,加大菜籃子建設,保證人民的基本生活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并對資本類產品加大行政調節(jié)力度。
        一是改變目前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現(xiàn)狀,不斷提高勞動者收入水平,抵消通貨膨脹帶來的生活壓力。當前,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行業(yè)分配差距過大,與當?shù)亟洕M水平嚴重脫節(jié),國家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收入分配政策調整。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切好蛋糕,不斷提高勞動者的生活幸福指數(shù),防止因通貨膨脹,財富流失、生活質量下降現(xiàn)象的發(fā)生。
        二是抓好居民菜籃子建設,加大日用品生產供給。物價上升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供給不足。為此,必須加大人民生活用品的生產供給,在稅收、物流等方面加大對日用品生產供給企業(yè)的政策優(yōu)惠措施,及時進行補貼,消化掉不斷上升的成本壓力,多為居民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
        三是多種措施并舉,綜合運用貨幣、財政及其他經濟政策,防止資本類產品的經濟泡沫。例如在住房建設方面:一方面利用經濟手段調節(jié)資金的流向,同時也要利用行政手段加對國家限購政策的執(zhí)行;另一方面加大保障房和公租房建設力度,保障低收入者和剛就業(yè)者有房住、有房租。
        4.加快人民幣走出去步伐,消化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隨著我國外匯儲備數(shù)額不斷膨脹,外匯資產的貨幣風險和匯率風險,以及外匯管理的道德風險都會隨之加大。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美元貶值,帶動其他國家儲備貨幣相繼貶值,中國外匯儲備的折價損失也在不斷增大。
        一是控制美國國債規(guī)模,外匯儲備要多元化。中國要更關注中國外匯儲備的結構管理,鑒于美元的相對貶值,應嚴格控制美元資產的存量規(guī)模,適時調整。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幣升值,可以加大對海外資產,如石油、煤炭等資源以及高科技產品的購買,并擴大直接投資及增持美國優(yōu)質跨國大企業(yè)和國際組織的股票。
        二是人民幣匯率要更加有靈活性。盡管人民幣具有長期升值趨勢,但是短期內我國應該防止出現(xiàn)人民幣對美元的單向大幅升值。必須完善人民幣外匯市場的做市商制度,增加市場敏感度以及人民幣雙向波動的頻率,不給國際熱錢無風險套利機會,通過運用市場手段來遏制國際熱錢的流入。
        三是倡導國際貨幣制度安排,創(chuàng)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并能保持幣值長期穩(wěn)定的國際儲備貨幣,以解決金融危機暴露出的現(xiàn)行國際貨幣體系的一系列問題。倡議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發(fā)展為超主權儲備貨幣,并逐步替換現(xiàn)有儲備貨幣即美元。
        四是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使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和中國經濟、中國貿易的國際地位相匹配,保障巨額財富不因匯率變動流失。一要擴展貨幣互換的范圍和增大貨幣互換的金額。以此,擴大人民幣的實際使用范圍和實際需求,擴大人民幣在國際金融中的影響力。二要加快跨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試點工作。利用中國作為全球貿易大國的地位,在國際貿易中選擇使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擴大人民幣的實際使用范圍,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為人民幣成為國際通用貨幣奠定堅實的基礎。三要加大對金融危機中發(fā)生經濟困難國家的支援和幫助??赏ㄟ^政策性銀行和一些商業(yè)銀行,向困境中國家的企業(yè)發(fā)放人民幣貸款,鼓勵他們用人民幣購買我國中小企業(yè)產品。逐步擴大人民幣在國際流通中的使用量。同時,消化掉我國企業(yè)生產能力過剩帶來的挑戰(zhàn)。
        5.加快行政事業(yè)單位改革,壓縮“三公”經費,留出財政政策調整的空間。面對當前國際熱錢的沖擊和輸入型的通貨膨脹,僅僅通過貨幣政策的調節(jié)每次只能產生短暫的效果,長期來看已是難以奏效。為克服通貨膨脹和阻擋國際熱錢沖擊,根本的還是要解決長期的社會經濟問題,通過對政府和事業(yè)單位的改革,壓縮“三公”經費,留出財政政策調整的空間,來提高應對國際環(huán)境變化的政府決策能力。在目前的條件下,中國運用緊縮財政的方法克服貨幣政策的不足,沒有政府改革的配套,不僅可能毫無效果,而且還會導致不斷增加的社會矛盾。
        
        參考文獻:
        1.

      六盘水市| 乌兰浩特市| 迁西县| 东平县| 历史| 安丘市| 乌鲁木齐市| 松江区| 茂名市| 乌鲁木齐县| 北川| 常山县| 宜昌市| 肇庆市| 景德镇市| 诸城市| 和林格尔县| 远安县| 衢州市| 济阳县| 浠水县| 邛崃市| 射洪县| 饶阳县| 顺平县| 海原县| 同仁县| 石屏县| 武宣县| 区。| 邛崃市| 东辽县| 夏河县| 临澧县| 修文县| 招远市| 本溪| 道孚县| 黑龙江省| 阳城县| 龙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