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導游作為旅游活動的指導者,要幫助游客去感受景觀之美,因此導游自身的審美能力十分重要。作為導游的主要來源,高校旅游專業(yè)的學生應該加強相關教育。文章以具體課程為例,說明如何運用循序漸進、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因材施教,全面培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和講解技能。
關鍵詞:審美能力 教學創(chuàng)新 行動導向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11-121-02
一、導游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旅游作為求新、求異、求知的生活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作為“游客之師”,知識廣博,技能嫻熟的導游能為旅行生活增光添彩,使景觀在游客面前呈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俗話說“看景不如聽景”,導游的講解主要是指導游客去發(fā)現美,這就要求導游自身具有挖掘美、傳播美的能力,并通過各種方式引起游客的共鳴。
審美能力作為導游必備的技能,和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生活環(huán)境相關,最有效的提高方式是大量的閱讀。優(yōu)秀導游在工作之余會盡可能地搜集素材,反復錘煉自己的語言,向專家型的導游發(fā)展。但是作為導游的最大來源——高校旅游專業(yè)的學生,缺乏工作實踐,閱歷有限,這就需要通過外力推動來實現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為其量身打造相關課程。
近年來,為了保證生源質量,應對旅游市場的需求,筆者所在學校的旅游專業(yè)改成了單獨招生,學生比較活躍,個性突出,水平參差不齊,用刻板、單一的傳統(tǒng)講授方法很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不能達到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所以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用行動導向來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下面,筆者將以《旅游文學作品賞析》這門課來說明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嘗試。
二、《旅游文學作品賞析》的課程特色
1.旅游文學與旅游審美。旅游文學是以旅游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包括所有以旅游行業(yè)的生活、游客的所見所聞所思、風景名勝、風土民情及有關事務為表現對象的文學作品。旅游文學在游客心目中引起的審美感受主要體現以下方面:
(1)典型形象美。韓愈的“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描繪出桂林山水如畫的神韻,人們從文學描寫的典型形象中增加游興,使景觀更富于內涵,強化審美感受。
(2)詩情畫意美?!八鉃囦偾绶胶茫缴諠饔暌嗥妗?,引導游客從不同的角度觀賞西湖美景,西湖的人文性就在于名人名篇和神話傳說,如果沒有相關知識,單看西湖的自然景觀,體會就會膚淺得多。
(3)哲理內涵美?!暗翘┥蕉√煜隆保N含著人對山水的理性思考,同時也是對景觀的隱性宣傳。
(4)歷史滄桑美。在旅游景觀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中,往往因人、因物設景,而最具特色的是因文設景,湖北黃岡的景點赤壁,就是因蘇軾的文章而建。游客在游覽古跡名勝時,思舊懷古、拓展知識,豐富了游覽活動的內容。
文學所具有的超越時空的傳播功能和獨特的審美效果,使人們閱讀文學作品成為自覺的審美行為。{1}游客已經產生了審美感受,導游要做的是加深其體驗,在運用文學知識指導旅游時,應該注意針對不同的對象,做到深入淺出,雅俗共賞,使不同文化層次的游客,可以根據各自不同的閱歷、情趣和審美能力而各得其所。{2}
2.與語文課的區(qū)別。很多人認為漢語是母語,語言文學的學習只要日常交流夠用就行,不需要花費太多的精力,但是實踐證明多數大學生的語文能力差,錯誤的語法、錯別字屢見不鮮,面對文言文更像是看天書,平時沒有閱讀的習慣,就算去了圖書館也多是選擇圖文并茂、消遣類的書籍,很多時候是被動接受信息。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常用的方法是把名篇分解,逐字逐句地分析,注重理性思考,反而造成學生的審美疲勞。近年來有專家推崇傳統(tǒng)的私塾教育,說學生搖頭晃腦地吟誦名篇也是對音律的審美,這話不無道理,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不能孤立地看待某個方面。既然是母語,就應該相信人自身對語言的學習能力。尤其是導游,要從景觀中提煉美,審美能力就要比游客略勝一籌,看到游客沒關注的方面,想到游客沒想到的延伸信息。
在高校里,旅游專業(yè)重視導游考試的通過率,關注學生實際的就業(yè)技能,因此很多課程處于尷尬的境地。就拿《旅游文學作品賞析》這門課來說,不是認為和語文課差不多,沒必要開,就是作為選修課,不受重視。其實游客評價導游時常說:“江山美不美,全憑導游一張嘴”,說明導游的審美能力和語言能力恰恰是從事工作的基礎能力。
《旅游文學作品賞析》不等同于語文課,從內容和形式上都不一樣,不能僅停留在讀懂的階段,而要和工作實踐相關。比如內容的選擇:楹聯(lián)就像國畫中的題款,對景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對游客起到引導的作用,蘇州滄浪亭“清風明月本無價,遠水近山皆有情”簡單直白,但是意境深遠,是對江南私家園林的很好詮釋?,F當代旅游文學題材更廣泛,內容更豐富,情感更復雜。結伴同游的朱自清和俞平伯,分別寫出了自己眼中的秦淮河,夜游秦淮河也據此成為經典的旅游項目。
神話傳說雖為虛構,但表達了人類的理想和追求,是旅游中特定的審美對象。把神秘的氣息灌注到景物中,讓游客在似與不似之間關照景物的形象和感悟傳說的內涵。在相關的導游詞中,最忌諱導游灌輸給游客“這像什么”的幼稚化觀念和穿鑿附會的庸俗化講解。
在篇章的選取上,古今中外,對聯(lián)游記都要能體現旅游的特色,也便于學生接受。在有限的閱讀量中引導學生的興趣,啟發(fā)學生明白文章在旅游活動中的意義,并以課程為窗口來了解旅游活動、旅游工作,達到由點及面,舉一反三的專業(yè)學習效果。
三、課程的方法實踐
1.故事介紹。在導游詞中,講故事是游客喜聞樂見的方式,同樣也可以用來激發(fā)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興趣,不過要用貼近學生生活的詞匯,用現代的描述方法來展示作者的情況,作品產生的背景。比如講三峽相關的文學作品,可以介紹舒婷的《神女峰》,先講巫山神女的浪漫故事,再講妻子盼望丈夫打漁歸來,矗立山頭等待,最后變成石人的悲情傳說。指導學生把握舒婷的創(chuàng)作風格,并對景觀蘊含的文化進行深入思考。教師要善于表達,但是不能為了嘩眾取寵而把野史當正史來講,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辨別能力。
2.望文生義。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整體的把握能力,不糾結于細枝末節(jié),學生根據自身的文化功底,能夠清楚文言作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而現代作品又傳達了哪些信息,形成自己的體會,絕不生搬硬套。
3.意境表現。在授課之初,大部分內容靠學生自己去琢磨是不現實的,學生能力達不到,如果不加深他們的認識,加以總結,學生會很快喪失學習的興趣。所以作品中的關鍵詞,特別是能表現作者感情,有利于營造意境的,都需要教師提煉出來,勾勒一個整體的輪廓,相關的典故也可以作為素材,以此來開啟學生的思路,鼓勵他們把聯(lián)想到的內容說出來,看看還有哪些欠缺,是否能與教師的描述產生共鳴。
教師通過對導游講解技巧的研究,在課堂教學中加以靈活運用,就會使學生感到課堂學習如同旅游參觀一樣生動有趣。{3}
4.情境模擬。課堂需要學生動起來,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跟進情況,提供機會讓學生展示語言才能??梢越o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在課堂上模擬景點的講解員,由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延伸開去,向其他同學進行展示。這時要鼓勵學生說,不一定就作品論作品,他想到的越多,越生動,大家都能集中注意力來分享,效果越好。而且不能聽過、笑過就算,教師的評價至關重要,能潛移默化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5.自己創(chuàng)作。讀書是樂事,談感受也還輕松,還要善于思索,勤于動筆。好的思路需要學生能條分縷析地寫出來,這是導游自學能力的體現,要善于在導游詞創(chuàng)作中融注自己的特色,而不是東拼西湊導游詞。在今年河北省“名導進校園”的活動中,一個資深導游的歡迎詞贏得了滿堂喝彩,他所用的詞匯、句子既體現了傳統(tǒng)文化,又有時尚神韻,可以說人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真正做到了貼近游客的心理,這就是導游詞創(chuàng)作所要追求的目標。
做導游的人多,但是能讓游客滿意的少,原因之一是把這個工作作為自己的短期目標,只要熟悉了工作程序就停滯不前了,普遍心態(tài)比較浮躁,能夠投入熱情去把工作作出特色、作出專業(yè)的很少。
所以讓學生能寫是旅游專業(yè)培養(yǎng)人才的基本方法,一定要對學生嚴格要求,不管教學方法如何多樣,如果學生只會重復別人的東西,那還是達不到職業(yè)要求。
6.綜合講解。學習到一定階段,就不能讓學生只是對某個景點、某個作品講解了。需要教師指定景區(qū),學生結合導游詞創(chuàng)作,模擬帶團過程。從景區(qū)的概況,相關背景,主要景點,涉及到的文學作品等進行全方位地講解,主次分明,起承轉合自然,選取的內容恰當,表達方式符合聽眾的需要,這是作為課程考核的重點。
任務實施的過程可以由教師選取景區(qū)圖片,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做好準備,邊看邊講,也可以學生選取典型景區(qū),自己制作課件來講解。注意師生共同營造現場模擬,移步換景的效果。
7.拓展想象?!耙磺€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游客對景區(qū)的關注不一樣,導游對景區(qū)講解的深度也不一樣。需要打破思路局限去搜集信息,比如去華清池,可以講西安事變的政治題材,唐朝的政權交替,皇家的愛情故事,《長恨歌》的文學表現,浴池的建筑文化,甚至中外的洗浴文化等。思路有多遠,決定了素材有多少。所以提升導游的審美能力需要多閱讀,多交流,培養(yǎng)敏銳的感知。
師生間的交流,行業(yè)內領先者的展示,學生間的討論創(chuàng)意,都可以迸發(fā)靈感的火花,不過需要教師掌控好課堂,收放自如,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四、課程的工學結合
旅游本身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不能總是讓學生在課堂上紙上談兵,需要給他們提供真正的工作環(huán)境,展示才華的平臺。我校非常注重實訓基地的建設,在校外,學生可以利用節(jié)假日去旅行社、景區(qū)兼職,完成帶團任務,這也是作為學生實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適時給學生提供交流經驗的機會,實踐證明,要以行動為導向,學生才能真正把課程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在校內,旅游專業(yè)開設有正式的旅行社,從營銷、計調、接受客人咨詢到出團,所有的工作流程都由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從大一開始就讓學生了解旅行社的運作,結合課程學習導游的帶團技巧,用工學結合的形式幫助學生很快適應旅游市場的需要。
五、結語
旅游文學作品已成為風景促銷的重要載體,其創(chuàng)作和傳播本身就是對旅游資源的抽象開發(fā)。④導游的審美能力既是講解的需要,也是景觀文化內涵的展示輔助,必須加以重視,有效地培養(yǎng)。作為導游的預備力量,高校旅游專業(yè)的學生應該利用網絡、報刊等途徑,多視角地查找相關知識,培養(yǎng)一定的自學能力,在課堂上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的工作場景中的模擬訓練,讓學生體會實際的工作狀態(tài),鍛煉學生的臨場心理,測試其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保持學生的興趣,循序漸進地提高審美能力。
注釋:
①盤曉愚.論文學的旅游價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9)
②熊娟.淺論旅游文學對發(fā)展旅游業(yè)的作用.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6(4)
③李固.高校旅游管理教學法探討.徐州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4)
④周志永.旅游與旅游文學的關系思考.河南社會科學,2003(6)
(作者簡介:唐艷,陜西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學在讀研究生,同時為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中級導游;孫根年,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huán)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ㄘ熅帲喝艏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