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5/0110/2GPmY5sgtksGL8K6YgYTf3.webp)
透過這種戲劇化的大時代中的人物命運,我們大概能夠想到,黎元洪非通常所理解的那么簡單。他絕不是一個投機分子,也不是一個任人宰割的弱者。通觀黎元洪一生,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情感豐富、有人格尊嚴的中國人。他自己承認,辛亥革命以后,“我雖然三度因緣際會,有兩戴總統(tǒng)桂冠的風(fēng)光,但更多的是交瘁的身心和夢魘般的回憶。”袁世凱稱帝前,黎元洪對國家大事沒有決策權(quán),每天唯有讀書練字,修身養(yǎng)性。據(jù)他的副官回憶,黎元洪會突然掩卷,大放悲聲。這是何等的動心忍性。
他就像孔子稱道的儒,“懦懦若無能”。然而他一生數(shù)次被逼,都能夠有所成全?!叭逵锌捎H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其剛毅有如此者。”以孔子列數(shù)的儒行,對照黎元洪,多有中的。
張之洞被清廷調(diào)到北京后,湖北官場走馬燈一樣地變換。有一任湖廣總督叫陳夔龍,因女兒病死大辦喪事,張彪送喪儀費十幾萬元,而黎元洪僅送了5元錢。時隔不久,湖北地區(qū)遭受洪澇災(zāi)害,黎元洪一捐就是3000元,是其半年的薪水?!叭逵胁粚毥鹩瘢倚乓詾閷?;不祈土地,立義以為土地;不祈多積,多文以為富?!?br/> 黎元洪吃得了苦,他在任上以廉潔自律著稱,為士兵慷慨解囊的故事極多。武昌起義之初,他與軍政府的職員一樣,每月只支20元的生活費。這與他效命清廷時500元大洋的待遇不啻天壤之別?!叭逵芯犹廄R難,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途不爭險易之利,冬夏不爭陰陽之和;愛其死以有待也,養(yǎng)其身以有為也。其備豫有如此者。”
退出政壇后的黎元洪投入實業(yè),當時即有影響。他的很多資金最后都投向了教育及社會事業(yè)。他一生不斷地捐資助學(xué),先后創(chuàng)辦多所學(xué)校。他還一直想在武昌創(chuàng)辦一所江漢大學(xué),可惜直至其去世,都未能如愿。
黎元洪寓居天津時,常帶家人一起看電影。一次看完回家,發(fā)現(xiàn)黎夫人的鉆戒被偷了,小偷還留了一張字條:“貴夫人的鉆石戒指本人想借用一下,明晚放在門口右角處。”黎元洪大笑說:“有飯大家吃是我多年的宗旨,有鉆戒大家戴又何妨?”
黎元洪被稱為“泥菩薩”,有人說他后來也像一個裱糊匠,希望撐住民國的大舞臺。某年“雙十節(jié)”,他發(fā)布授勛令,頒給孫中山、各派軍閥,乃至皇室遺老載濤,幾乎囊括了各方勢力。由此可見黎元洪的為人。
他知道別人說他傻,但他不以為意。他流露的真情也令人感動,1925年孫中山不幸病逝,黎元洪甚感悲傷,在私宅中設(shè)立靈堂,親自祭奠。
1928年6月1日,黎元洪的生命到了最后關(guān)頭,他找來秘書起草遺囑:“元洪遭逢時會,得與創(chuàng)建民國之役,德薄位尊……不意十七年來,民生疾苦愈甚。所幸南北宗旨,既已相同,此則深望我同志相策勵者也……”兩天之后,黎元洪去世,享年64歲。
他在遺囑中說自己“德薄”,但他的功德在當時人心中已經(jīng)顯示出重量。他的老師嚴復(fù)說,“黎公大德,天下所信”。人們稱他是“共和磐石”!
遺憾的是,直至今天,人們再難理解黎元洪的意義。當代的革命者信奉:“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但在黎元洪那里,革命就是請客吃飯,革命不是要人死而是要人活,因此,他才有那句名言:“有飯大家吃?!边@在今天的中國和文明社會,都不啻一種文明理性,值得記取。(全文完)
編輯:王晶晶 美編:陳思璐 編審:張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