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農村大量勞動力進城務工,現代農業(yè)也逐步在朝著現代化、規(guī)?;I(yè)化、科學化的生產方式轉變。為順應現代農業(yè)發(fā)展的要求,本刊2012年開始推出《規(guī)模種植》專欄,希望通過對規(guī)模種植項目的詳細介紹,為有志在農村發(fā)展規(guī)模種植的讀者朋友提供借鑒和幫助!
引言
蔬菜生產是一項投資小、見效快、效益高的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筆者獨立運作新建了一個城郊蔬菜基地示范項目,熟知蔬菜基地從籌備到正常運營的所有過程。希望這篇總結性的文章能對準備或正在投資城郊蔬菜生產基地的投資者有一定的借鑒作用。蔬菜基地建園實施方案
一,基地選址
蔬菜基地建設的選址要符合以下要求:
1.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要求?;蚣{入基本農田管理。
2.自然條件適宜,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土地集中連片,土質肥沃,地勢平坦開闊,地下水位在0.8米以下。
3.生態(tài)條件良好,基地空氣、灌溉水中各項污染物含量不能超標,具有可持續(xù)生產能力。
4.選擇在相對平緩的地塊上建設,地塊的坡度控制在250以內。早春蔬菜基地應建在海拔300米以下,高山反季節(jié)蔬菜基地應建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區(qū),
5.緊鄰公路或已經規(guī)劃農村公路建設的通達區(qū)域。
6.基地水源有保證,伏旱季節(jié)40天無雨能保灌溉,其他季節(jié)70天無雨能保灌溉:雨季能排漬,防洪有保障。排水有出路,日降雨量150毫米不受淹,特大洪水有對策。
二、檢驗檢測
基地選址確認后,要進行土壤中農藥殘留量和重金屬含量等項目的檢測,抽樣取土壤表層向下10厘米左右的土樣:水源抽樣按國家灌溉用水相關標準檢測。
三、土地流轉
蔬菜基地的土地使用權采用流轉租賃種植(自培基地)和契約種植(委培基地)兩種形式。規(guī)范的土地流轉是在依法、自愿、有償、引導、有序的原則下,采取轉讓、轉包、出租、互換、入股或其他符合法律和國家政策規(guī)定的方式流轉:必須與農戶簽訂合同。并明確責任和義務,期限應為10~30年。要依靠政府及相關部門在農村土地流轉中的指導、協調、服務職能,協助解決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四、投資概算
按投資蔬菜園總面積13.3公頃(200畝)、其中大棚設施面積2.7公頃(40畝)計算:
1.總投資144.87萬元:
?、俟潭ㄙY產投入103A5萬元。其中:土地平整、園田化、土壤改良等約為38.2萬元,大棚設備總投資38.98萬元,農機設備設施6.25萬元。水、電、路配套設施費用總計10.02萬元,生產管理用房預算10萬元。
?、诹鲃淤Y金投入29.42萬元。土地租金6萬元。
③其他不可預計費用含試驗性生產損失6萬元。
2.效益分析:穩(wěn)定年可產蔬菜170.5萬公斤,年收入約176.56萬元。年純收入可達69萬元,利潤率37.63%,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五、基礎建設
1.道路建設:園區(qū)內實行園田化,進行土地整理,由主干道、支干道和機耕道組成,環(huán)基地主道路硬化,以利雨雪天氣運輸自如。
按照節(jié)約用地、方便生產、適度超前、降低投入的原則,因地形地貌特點規(guī)劃建設,并與土地整治和排灌設施結合緊密。平壩區(qū)要突出地塊大,方便機械耕作運輸,建設重點應以機耕道為主:丘陵區(qū)要以板車道為重點。根據蔬菜基地規(guī)劃設計:
?、偬镩g便道:路基面寬1.5米,鋪設沙石1.2米寬,每100米(與田成方的溝渠系統配套)安置加厚涵管,直徑0.3米,主排水溝面涵管直徑要在0.8米以上。
?、诎遘嚨溃郝坊鎸?~2.5米,鋪墊和涵管同上。
③機耕道:采用泥結石路面,路基面寬4.5~6米,鋪面連沙石料寬3~4.5米,厚0.05米:涵管設置同上。直徑至少0.5米。
?、芤?guī)劃建設1個寬2米、高1.8米的產地集散點(上車臺)。
2.排灌系統:建成“路相連、渠(管)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的排灌系統,南灌水系統與排水系統組成,原則上實行排灌分開。能夠自然灌溉的土地主干道兩側為灌水渠,支干道兩側為灌水溝。根據自己的實力,酌情實行噴灌、滴灌系統。
充分開發(fā)地下水資源,合理布局和修建灌排水溝和動力提灌,提高抗災能力。地面排水工程按十年一遇標準設計,三日暴雨不淹田,一日內排除積水。因地制宜明確排灌重點,平壩區(qū)的地塊要突出防洪、排濕,排灌溝渠應寬、深,并配建機井或者提灌設施:丘陵梯田和旱地要突出保水抗旱,排灌溝渠應相對窄、淺,并配建儲(蓄、發(fā)酵)水池和機井或提灌設施。
?、倥殴嘀鳒希簩?.6~0.8米,深1~1.2米,集中的主排水溝宜放寬加深。
?、谂殴嘀希簩?.5~0.7米,深0.5~0.7米。
?、厶飭柷溃簩?.3~0.4米,深0.2~0.4米。
?、苄钏?發(fā)酵)池:平均每667平方米(1畝)配建10~20立方米蓄水(發(fā)酵)池,池深2米,因地形確定長、寬度,供園區(qū)植株殘體堆漚發(fā)酵和儲肥等。
?、輽C井和提灌設施:按照能基本滿足蔬菜抗旱需水要求,根據地形和水源出水量進行規(guī)劃建沒。
?、薰┧芫W建設:老基地利用上述自然供排水溝渠進行自然漫灌,但效率低且浪費水。目前大多數新建基地都采用結合蓄水池、灌溉水井和電排設施,新鋪設PVC管道到田間地頭進行噴灌或者滴灌,保證蔬菜生長用水需要。為了降低管網的配水壓力,減少管網的漏損率,管網宜按自然分區(qū)和地形高差進行分區(qū)、分壓供水,加壓站按遠期規(guī)模進行設置。
3.隔離帶:在村莊旁和公路主千遭旁要設立隔離帶,有機食品生產要求隔離帶在8~10米以上。隔離帶起到與常規(guī)農業(yè)隔離的作用,避免在常規(guī)農田種植管理中施用的化肥和噴灑的農藥滲入或漂移至蔬菜地塊。
4.土地平整:耕作田塊的大小應綜合考慮地形起伏情況、田間工程難易程度、是否便于耕作和排灌等方面的情況,方田的大小和形狀受田間渠系和道路的走向控制。必須保持一定的田面坡降,縱向(灌水方向)坡降應小于1/500,橫向以水平為宜。土地平整挖、填土方量要基本相等。填方地段和挖方合槽地段均需留有一定虛高,一般虛高應為回填厚度的20%~25%。
土地平整時應盡量保留耕層熟土,保蓄底墑。打碎土塊,深耕細作。要重施有機肥,巧施速效肥,挖方部位的施肥量至少應為填方部位的2倍。
5.土質改良,稻田改種蔬菜要特別注意排濕,提高土壤的通透性能:旱地要以提高保水、保肥能力為重點。
用石灰或石膏調整土壤pH值至6.5~7.5,耕層厚度≥20厘米,土體厚度60~80厘米。培肥措施:一是建立合理的輪作制度。各種蔬菜進行輪作,用地與養(yǎng)地相結合,增加植被覆蓋土壤的時間;二是實施秸稈還田和冬季種植綠肥或其他豆科作物,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三是每年667平方米增施有機肥料1500~2000公斤,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四是根據土壤的成分和缺素情況,實施配方施肥,連續(xù)3~5年進行補充施肥:五是早地連續(xù)3~5年采用聚土壟作。每年深耕一次以上,每年每667平方米摻油沙、黏土、渣肥5噸,增厚活土層,改善土壤質地狀況。
6.保護地設施:按總面積10%~30%的標準建設保護地。南方新建蔬菜基地應引進裝配式鍍鋅鋼管大棚,以抵御自然災害風險,生產反季節(jié)優(yōu)質蔬菜,緩解“春淡”“伏缺”的市場供應矛盾。
裝配式鍍鋅鋼管塑料薄膜大棚用22~25毫米(直徑)×1.2~1.5毫米(壁厚)的薄壁鋼管制作拱桿、拉桿、立桿,大棚用卡具、套管連接棚桿組裝成棚體,覆蓋塑料薄膜用卡膜槽固定,這樣的設施可使用10年以上。
?、俅笈锏膱鲋窇x在向陽、避風、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質良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塊,周圍應無高大樹木和建筑物遮擋陽光。在建大棚群時,棚間距離宜保持2~2.5米,棚頭間距離5~6米,以利于通風換氣和運輸。
?、吣戏酱笈镆话阋蚤L30~50米、寬6~12米為宜。太長兩頭溫差大,運輸管理也不方便;太寬通風換氣不良,也增加設計和建造的難度。中高以2.2~3.2米為宜,大棚越高承受風荷越大,但大棚太低,棚面弧度小,易受風害,雨大時還會形成水兜,造成塌棚。南方大棚高跨比值以0.3~0.4為好。大棚的方向很重要,南北延長的大棚受光均勻,適于春秋生產:東西延長的大棚冬季光照條件好。
③大棚頂膜與裙膜必須分開覆蓋,不能一膜到底,即一幅頂棚膜和左右兩邊二幅裙膜,這樣有利于通風換氣。頂棚膜寬9~12米,裙膜寬0.8~1.2米,先將兩側的裙膜裝上,再將頂膜蓋上。四周用卡膜簧固定,每個拱架之間用壓膜線(帶)壓住,在頂膜與裙膜交接處應重疊20~30厘米,將頂膜壓在裙膜外面,裙膜著地部分要用泥土封壓,大棚膜覆蓋時應選擇無風天氣進行,以免風吹不利于蓋膜或撕破棚膜。大棚頂膜最好采用長壽無滴膜。
?、艽笈锝ê煤?,在大棚四周必須開挖深溝,溝深比棚內畦溝低20~30厘米,以降低地下水位,有利于棚內蔬菜生長。
蔬菜基地營運管理
一、生產布局
城郊蔬菜布局應是一個速生型布局,多品種、小批量、多茬次、高復種、高效益,可有效規(guī)避大起大落的市場風險。在現在大流通格局的情況下,城郊蔬菜的出路在于如何避開外菜沖擊。通過市場調研,對布局要進行合理定位。應采用速生品種為主體的布局模式,少種或不種耐儲耐運的大路蔬菜,也可尋求大物流供應間隙,結合設施大棚栽培,做到栽培類型結構合理,保障周年均衡生產供應。
二、良種選擇
蔬菜品種的選擇,要根據不同消費群體、不同消費習慣、不同消費區(qū)域對產品的不同要求,準確地做好市場的調查和定位。并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蔬菜種類的選擇:要依據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用途(鮮食、加工、專用)、區(qū)域布局、不同蔬菜種類的生長季節(jié)性、保護地的特點來選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去的“當家菜”在消費中的比重不斷下降,而“新、奇、特菜”在消費中的比重卻在不斷增加,生產時需適量引進。
2.優(yōu)良品種:要注意選擇商品性狀好、營養(yǎng)價值高甚至有一定保健作用的新品種。必須根據市場和生產的要求,不斷更新栽培品種。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
3.抗病品種:選擇品種時應注意選擇能抵抗當地主要蔬菜病害的新品種。從生態(tài)差別很大的地區(qū)引進新品種時更應注意抗病性問題。同時,也不能長期使用同一抗病品種,否則品種的抗病性能易喪失。
4.保護地:適于保護地栽培的品種應有以下特點:葉量不能太大,株型有利于密植和通風透光,抗當地保護地栽培中的主要病害,產量高,品質好,耐低溫和弱光。番茄、彩椒等品種要易于著色,且著色均勻、色正。空間較大的溫室,生長期較長,栽培番茄、黃瓜等品種一般應選擇無限生長型:在大棚栽培番茄等??蛇x擇有限或無限生長型,適度控制高度和生長期。
5.栽培季節(jié):有些蔬菜在不同季節(jié)栽培對品種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如早春反季節(jié)栽培大白菜、蘿卜等,應選擇早熟、抗抽薹能力強、抗病性強、前期耐低溫、后期耐高溫的春白菜、春蘿卜類型:夏季栽培的大白菜、蘿卜,應選擇耐熱、抗病能力強的專用品種,而且應注意控制播種期。早春栽培花椰菜,應選擇中熟或晚熟的春季生態(tài)型品種,如果選擇早熟品種,就會出現“早花”現象:秋季宜選擇早熟的秋生態(tài)型品種,如果選擇春生態(tài)品種,就會造成花球出現晚甚至不出現花球。
6.耕作制度:適當調整蔬菜生產的種類,合理輪作,在同一塊地上按照一定年限輪換栽培幾種性質不同的蔬菜品種,是合理利用土壤肥力、減輕病蟲害、改善品質、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有效措施。
三、集約化育苗
集約化育苗與傳統的育苗方式相比,具有用種量少、占地面積小的特點,能夠縮短苗齡,節(jié)省育苗時間:能夠盡可能減少病蟲害發(fā)生:可提高育苗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有利于統一管理,推廣新技術,可以做到周年連續(xù)生產。
四、標準化種植
1.制定蔬菜基地主打品種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guī)程,重點使用蔬菜集約化育苗,培育壯苗。
2.建立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藥,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合理配方施用有機肥料,減少化肥施用量甚至不施用化肥。
3.合理問作套種,推進耕作模式創(chuàng)新,挖掘地力出高效。
4.采用蔬菜栽培設施和配套技術。薄膜應采用功能性膜,新膜透光率在90%以上:冬季用無紡布、雙層無滴膜覆蓋保溫,夏季采用遮陽網降溫;在種植茄果類、瓜類蔬菜時,推廣使用二氧化碳施肥技術;采用微灌技術。
5.完善全程質量管理制度:一是投入品管理制度,確保不購買、不使用禁限用投入品,科學安全使用投入品,實行病蟲害專業(yè)化統防統治:二是建立田間生產檔案,對蔬菜產品實施質量追溯制。形成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長效機制:三是嚴格控制農藥使用量和采收安全間隔期,適時采收,確保安全期采收:四是確保不合格的產品不采收、不出售,嚴把準出關。
五、水肥管理
根據各類蔬菜作物需肥特點,以土壤養(yǎng)分收支平衡為原則,增施有機肥和生物菌肥,合理施用化肥。常用的有機肥有綠肥、作物秸稈、人糞尿、廄肥、堆肥、漚肥、沼氣肥以及商品有機肥等。自制有機肥腐熟時堆溫要達50~55℃以上,持續(xù)5~7天高溫發(fā)酵,肥堆的體積比剛堆積時塌陷1/3~1/2,堆肥的秸稈變成黑褐色,有氨臭味,手握秸稈濕時柔軟、干時易碎,堆肥發(fā)酵后,過12毫米的篩。除去堆肥中的雜物。有機肥一般用作基肥,可根據不同土壤肥力、不同蔬菜作物、不同肥料質量來確定施肥量。達到無害化要求的沼氣肥水、人畜糞尿可作追肥。嚴禁在蔬菜作物上使用未腐熟的人糞尿,在葉菜類蔬菜上即使腐熟的人糞尿也禁用。
蔬菜基地用水應盡量使用深層井水,以免污染蔬菜或導致病害。
六、病蟲草害防治
1.農業(yè)防治:一是選擇抗病蟲品種。二是合理輪作,清潔田園;提倡水旱輪作:適時清除田間雜草、農資廢棄物及前茬作物殘枝敗葉,將病殘體、病果全部帶到園外,或進入發(fā)酵池進行腐熟漚肥,以減少病蟲害基數。三是適時播種,培育壯苗。四是增施有機肥,使蔬菜生育健壯,增強蔬菜抗病力。從而增加產量和提高品質。五是實行深溝高畦栽培,畦面上地膜或稻(茅)草覆蓋。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量。增強土壤透氣性,保墑防板結,抑制蔬菜病蟲草害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防止土傳病菌的傳播。
2.物理防治:一是曬種、溫湯浸種、用1%硫酸銅溶液浸種15分鐘或用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5分鐘進行種子消毒。藥液浸種后要進行種子清洗,再進行催芽播種。二是在夏秋季節(jié)進行高溫悶棚消毒,或者在田塊內灌水浸泡20~25天,若灑施適量生石灰溶液,則殺滅病蟲害效果更好。待棚內水分落干后進行翻耕整地再種蔬菜。在冬季休耕期,可深耕凍垡,以殺死病蟲害。三是園區(qū)采用黃色板誘殺害蟲,設施蔬菜還可利用防蟲網擋避害蟲。特別是夏秋葉菜生產應結合防雨、防風赫培,在小拱棚、大棚等設施上覆蓋防蟲網、遮陽網、薄膜機械以阻隔害蟲侵入和產卵。四是利用太陽能頻振式滅蟲燈或性引誘劑誘殺害蟲。
3.調控生態(tài)環(huán)境防治:一是科學地調控好大棚內的溫、濕度。夏秋季節(jié)要努力實現大棚的遮陰、降溫、弱光、保溫的調控目標:冬春季節(jié)要努力實現大棚內增溫保溫、增加光照、換氣、降濕的調控目標。大棚內的溫度一般不高于30℃,相對濕度不高于85%。二是蔬菜冬春寒冷季節(jié)期間,可采取“三不澆三澆和三控”措施,即陰雨天不澆晴天澆,下午不澆上午澆;不澆明水,澆膜下水;苗期控制澆水,連陰天控制澆水,低溫時控制澆水。要逐步實行膜下滴灌技術,以形成不利于病蟲害發(fā)生和發(fā)展盼環(huán)境條件。三是嚴禁獵捕鳥、蛙。蛇等,保護害蟲天敵。四是利用石灰或石膏調節(jié)pH值,不利病蟲窨發(fā)生。
4.生物防治:一是提倡利用蘇云金桿菌(Bt)、枯草芽孢桿菌、蚜蟲霉等細菌防治害蟲,利用植物抗病誘導劑及抗生素。如用多抗霉素、井崗霉素、農抗120、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索等防治病害。二是利用植物源農藥。如姻梗水、花椒水、柳葉水、苦楝及苦參殺蟲劑,或植物挺取物,如印楝素、苦參堿、魚藤酮等防治多種害蟲。三是利用脫毒技術,如用大蒜、馬鈴薯脫毒。用嫁接技術如黃瓜、西瓜、茄子的嫁接防土傳性病害。四是利用礦物源物質,如硫黃、石灰、硫酸銅、高錳酸鉀等防治病蟲害。五是放養(yǎng)和保護瓢蟲、草蛉等捕食性天敵和赤眼峰等寄生性天敵防蟲害。
5.化學防治:應注意對癥下藥,禁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掌握正確的施藥技術、施藥量、施藥方法,選擇有利時機。交替輪換用藥,嚴格執(zhí)行農藥安全間隔期。
七、蔬菜采收
1.采收標準:以蔬菜的商品成熟為標準,通常以品種特征、色澤、質地、硬度等生長成熟特征來衡量蔬菜的商品成熟度。
2.采收時間:蔬菜宜在晴天早晨或傍晚氣溫較低時采收,這樣有利于采后傷口愈合,可減少病害發(fā)生,有利于保持產品的鮮度。雨后和高溫期采收,成熟的果實易開裂、腐爛。且顏色欠佳。多次采收的蔬菜,如瓜果類蔬菜的第一批瓜果應適當早采,在幼果尚未達到采收標準時提前采收。
3.采收方法:采收方法要因菜而異,采收方法不當易使蔬菜損傷和腐爛。例如:花椰菜或青菜花在采收時應將花球連同10~12厘米長的肥嫩花莖一起割下,帶幾片葉包裹住花球,裝入塑料筐中,碼放時應注意保護花球,裝筐不可過滿,以免擠壓損傷花球。各類蔬菜在采收后都應立即運往陰涼場所進行預冷,盡量減少在田間停留的時間。
八、商品化處理
1.采后修整:標準化的修整主要是對采收后的蔬菜進行“凈菜”加工,如去掉葉類菜的老黃葉nXZS5M33PEnUUFEbXHJ4Wg==,切去根菜類的須根,果菜類剪掉多余的藤莖等不能食用部分,等等。采收回來的新鮮蔬菜,盡量不要用水清洗,可用干凈的軟布擦拭。若用水清洗,水質應符合標準,蔬菜通過修整后的標準是:同一品種成熟度一致,果形正常、色澤正、果面清潔,無腐爛、無畸形、無異味,無病蟲害及機械傷。
2.整理分級:
?、偈卟水a品一般分成特級、一級和二級3個等級。特級要求產品具有這一品種特有的形狀和色澤,不存在影響產品特有質地和風味的內部缺陷,大小、粗細、長短一致,在包裝內產品排列整齊,要求各分級項目的總誤差不超過5%:一級品的質量要求大致與特級相似,允許個別產品在形狀和色澤上稍有缺陷,并允許存在較小的影響外觀和耐儲藏性的外部缺陷,允許總誤差為10%:二級品可以有某些外表或內部缺點,該級產品只適于就地銷售或短距離運輸。
⑦目前國內普遍采用的分級方法是人工分級,即憑人的視覺判斷,按蔬菜的顏色、大小分為若干級。
3.蔬菜包裝:一類是商品包裝,即蔬菜的小包裝。包裝材料主要是硬質紙盒,包裝后標注相關信息和商標:另一類是運輸包裝,即流通過程中的包裝。包裝物主要有竹筐、塑料箱、紙箱、麻袋和尼龍網袋等。竹筐用于葉菜類、花菜類和果菜類蔬菜的運輸包裝,應在筐內襯1~2層清潔的紙張,以免運輸過程中損傷蔬菜。紙箱適用于多種蔬菜的包裝運輸,但在沒有預冷和保溫車的條件下,不宜使用紙箱包裝。麻袋和尼龍袋可用于包裝不怕擠壓的根莖類蔬菜,或一些體積小、重量輕的蔬菜,如馬鈴薯、洋蔥和蘿卜等。塑料箱適用于包裝各類蔬菜。
九、營銷策略
1.與農產品批發(fā)市場、集貿市場、連鎖超市、便民店等蔬菜市場體系建立聯系,推行蔬菜產品直銷、代銷、配送、加盟聯銷等現代物流模式。
2.組建蔬菜產業(yè)聯合會和菜農專業(yè)協會,對外開拓市場,建立起穩(wěn)固可靠的營銷網絡:對內組織生產、籌措資金、協調關系、規(guī)范行為。
3.建立信息網絡,及時向生產、加工、流通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提供快速、準確的信息服務。
十、風險管理
1.如果基礎設施差,則會增加勞動強度和運輸成本:如果土地沒有整治,則土地利用率低,而且給栽培管理帶來不便,造成車輛運輸、勞動力等資源浪費。
2.要面臨各種自然災害,如大風、冰雹、暴雨、干旱、水澇、低溫、冰凍、病蟲等災害的襲擊。
3.市場風險。城郊菜地可以預測計劃蔬菜種植,從而避免某個品種生產過剩,但面臨如今的大市場,大流通,加之大型凍庫蔬菜投放市場等,多種市場風險因素都要由蔬菜生產者自己承擔,
4.在技術、質量標準上可能難以控制,尤其是在蔬菜藥物殘留方面,可能會造成蔬菜品質參差不齊,影響產品加工、銷售。
5.蔬菜基地建設投資高、風險大、利潤率低,因此要盡量爭取相應的國家扶持,
(江西省九江聯盛綠色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 陳禮敬 郵編:3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