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娟, 張尚勇, 李瑞洲
(1.武漢紡織大學,湖北 武漢 430200; 2.河北科技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18)
不銹鋼纖維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和防電磁輻射等特性,但不銹鋼纖維可紡性能差,紡紗過程中會出現(xiàn)纖維與牽伸羅拉間相對滑動、纖維間抱合力小、紗線強力低等問題[1-2]。采用阻燃粘膠與不銹鋼纖維混紡,既能降低不銹鋼纖維紡紗的難度,又能開發(fā)出具有導電、抗靜電、防輻射與阻燃一體的復合型功能織物。
下面以32 tex不銹鋼纖維含量為19.4%的混紡紗為例設(shè)計其紡紗工藝。
(1)阻燃粘膠纖維長度為38 mm,細度1.67 dtex,極限氧指數(shù)LOI值約為33%。
(2)不銹鋼纖維的長度為40 mm,直徑為6 μm。
采用YG004型電子單纖維強力儀,CRE拉伸方式,拉伸速度為20 mm/min,測得50根試樣結(jié)果取平均值。實驗條件為溫度20 ℃,相對濕度65%[3],測定不銹鋼纖維和阻燃粘膠纖維拉伸性能的各項指標見表1。
表1 粘膠纖維和不銹鋼纖維的強伸性指標
從表1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不銹鋼纖維的斷裂強力較大,斷裂伸長率比較小,屬于硬而脆型纖維;粘膠纖維的斷裂強力較小,斷裂伸長率較大,屬于軟而韌型纖維。
根據(jù)絞盤法測定紡織材料摩擦系數(shù)的原理,采用Y151型纖維摩擦系數(shù)測定儀,實驗條件為溫度20℃,相對濕度65%,測定不銹鋼纖維和阻燃粘膠纖維的動摩擦和靜摩擦系數(shù)[4-5]。分別制作5個不銹鋼纖維棍和五個粘膠纖維棍,準備五個不銹鋼棍和膠輥,分別進行30組實驗。 計算統(tǒng)計得不銹鋼纖維與阻燃粘膠摩擦系數(shù)見表2。
表2 不銹鋼纖維與阻燃粘膠摩擦系數(shù)
從表2中可以看出,不銹鋼纖維與鋼棍、不銹鋼纖維棍及阻燃粘膠纖維棍之間不僅摩擦系數(shù)小,而且動態(tài)摩擦系數(shù)小于靜態(tài)摩擦系數(shù),意味著在紡紗過程中纖維與牽伸羅拉間可能具有相對滑動、纖維間抱合力小甚至紗線中纖維易滑脫而導致強力低等問題。同時不銹鋼纖維間摩擦系數(shù)較低,在并條過程中條子極易被拉斷,因此在并條時可采取與阻燃粘膠條一起喂入,以增強條子強力,防止斷條。
由于不銹鋼短纖密度較大,剛性強,與阻燃粘膠的性能差異很大,纖維在梳棉機中不能很好地轉(zhuǎn)移到錫林上,所以不適宜使原料在開清棉進行直接混和,否則易造成纖維層分層現(xiàn)象和不銹鋼纖維不必要的損失[6-7],因此采用條子混和的方法為宜。
采用傳統(tǒng)環(huán)錠紡紗流程,將阻燃粘膠纖維與不銹鋼纖維在并條工序中進行混紡,紡紗工藝流程如下:
粘膠混合開松(FKW350Ⅱ型梳針式雙滾筒開松機)→梳理(A186F梳棉機)→并條
2.2.1并條工藝參數(shù)
通過本工序?qū)⒆枞颊衬z纖維和不銹鋼纖維以條子采用一道預并和兩道混并的形式混合。首先將定量為20 g/5m的粘膠纖維和20.4 g/5m的不銹鋼纖維條子以1∶5的比例進行預并條,再將預并條、不銹鋼纖維條子和粘膠纖維條子以1∶1∶4的比例進行二并,最后將所得混合條子進行三道并條。工藝參數(shù)見表3。
2.2.2粗紗工藝參數(shù)
紡制粗紗時采用的是A456D型粗紗機,其牽伸形式為三羅拉雙短皮圈牽伸,YT12150A型彈簧搖架加壓。工藝參數(shù)見表4。
2.2.3細紗工藝參數(shù)
細紗工序采用DSSp-01型數(shù)字式小樣細紗機,規(guī)格為C12W12-3-1。該設(shè)備是天津工業(yè)大學紡織學院開發(fā)研制的,屬于數(shù)字化小樣紡紗快速反應系統(tǒng)之一,其工藝參數(shù)見表5。
表3 A272F并條機工藝參數(shù)
表4 A456D型粗紗機的工藝參數(shù)
表5 細紗機的工藝參數(shù)
不銹鋼纖維之間抱合力較低,容易斷頭,采用純不銹鋼纖維條可以與阻燃粘膠纖維條一同喂入,以防止不銹鋼纖維條斷頭。生條在經(jīng)過牽伸時容易堵塞喇叭口,使纖維條纏繞在牽伸羅拉上,造成原料的浪費[8]。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可以調(diào)整牽伸羅拉隔距,增加車間的濕度,以防止堵塞和纏繞等情況的發(fā)生。同時適當增大膠輥硬度,有利于增大纖維的握持力,可保證牽伸順利進行。紡紗過程中不銹鋼纖維條子與并條機的導條輥接觸時會產(chǎn)生電火花,會有一定的危險性,解決的辦法是關(guān)閉斷頭自停裝置,以此來防止電火花的產(chǎn)生。
粗紗工序中捻度選擇不宜太大,否則給細紗工序增加牽伸負擔。紡紗過程中發(fā)現(xiàn),紡紗時因空氣干燥易產(chǎn)生摩擦靜電[9],造成纖維纏繞膠輥,影響紡紗工序正常進行,增大空氣濕度后,效果得到明顯改善。
由于不銹鋼纖維的密度大,在紡紗過程中氣圈較大易碰擋紗板,影響紗線的毛羽指數(shù),故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更換了較重鋼絲圈,情況有所好轉(zhuǎn)。在試紡時出現(xiàn)“硬頭”現(xiàn)象,通過提高細紗機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變大膠輥增強對須條的握持力,使情況得到了改善。同時調(diào)節(jié)羅拉隔距進一步改善了紗線的條干均勻度。
參考文獻:
[1] 段亞峰,吳惠英,潘葵.不銹鋼纖維及其應用[J].產(chǎn)業(yè)用紡織品,2008,26(12):1—4.
[2] 劉先蘭,劉楚明.不銹鋼纖維生產(chǎn)工藝的現(xiàn)狀分析[J].材料研究與應用,2007,(3):169—172.
[3] 朱正鋒,王軍華.不銹鋼纖維及混紡紗性能探討[J].中原工學院學報,2007, 18(4):22—25.
[4] 徐靜,宋科新.竹漿纖維/棉/不銹鋼纖維混紡紗的生產(chǎn)實踐[J].上海紡織科技,2009,37(5):36—37.
[5] 王麗敏.不銹鋼纖維混紡紗線的工藝技術(shù)探討[J].上海紡織科技,2005,33(11):42—43.
[6] 朱正鋒,董新蕾,王軍華.阻燃粘膠/不銹鋼纖維混紡紗線的開發(fā)及其性能[J].上海紡織科技,2007,35(8):51—53.
[7] 徐禮彬,劉正芹,張玉清.含不銹鋼纖維織物的力學及服用性能研究[J].山東紡織科技,2005,46(5):13—15.
[8] 褚明利,胡江濤,肖明慧,等.接枝改性阻燃粘膠纖維的性能研究[J].山東紡織科技,2007,48(6):12—14.
[9] 胡彥英,秦志剛.阻燃粘膠纖維的性能及其紡紗工藝研究[J].山東紡織科技,2007,48(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