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貽甌
急診患者的特點是起病急、發(fā)展快、病情重、病種多、病因復雜,急診護士每天要面對病情復雜多變需要迅速處理的急危重患者。應用靜脈留置針快速建立靜脈通道是搶救成功的有效保障。在臨床搶救操作中,傳統(tǒng)留置針針芯從套管中抽出后由于護理人員無暇顧及自身防護或傳遞欠準確,針刺傷時有發(fā)生。我院急診科自2009年1月開始使用安全型留置針,不但保護了患者血管、避免了反復穿刺的痛苦 、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一人即可完成),而且有效降低了針刺傷的發(fā)生,從而大大降低了因針刺傷引起的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液性傳播疾病的發(fā)生幾率?,F(xiàn)報告如下。
1.1 最好選擇粗直、彈性好、易暴露、血流豐富的血管,注意避開關節(jié)、靜脈瓣、疤痕、外傷、感染及皮膚病處的靜脈。急重患者臥床時間長,為避免深靜脈血栓及下肢靜脈炎,盡量不選下肢靜脈置管。搶救低血壓及休克患者,外周靜脈穿刺困難者可選頸外靜脈或股靜脈。
1.2 根據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用藥、血管情況選擇威海潔瑞醫(yī)用制品公司出產的18、20、22、24等型號的安全型靜脈留置針。
患者臥位舒適,系好止血帶,常規(guī)消毒皮膚待干,檢查留置針包裝完好、日期有效,取出留置針,左手繃緊皮膚,右手持針柄以30~40°角進針,見回血后降低10°與皮膚平行,推留置針進入5 mm,右手食指后拉針柄、拇指將后保護套前推,將套管送入靜脈,同時將鋼針回抽入后保護套.取下肝素帽,血液回流充滿管腔與輸液器連接,用3M透明膠貼固定,并在貼上注明留置日期和時間。
3.1 及時健康宣教 置管后向患者和/(或)家屬講明留置針的目的、特點及注意事項,告訴清醒患者避免留置肢體的過度活動、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防止感染、堵管、液體滲漏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3.2 嚴格無菌操作 急診護士必須熟練掌握靜脈穿刺技術,嚴格無菌技術操作,正確消毒皮膚并保持穿刺部位無菌,急診病房的患者每日輸液前用5%碘伏消毒肝素帽膠塞,并用0.9%NS 10~20 ml沖洗管腔,見有回血再接液體,切勿將凝血塊沖入血管內,以免發(fā)生堵塞。無菌貼膜每3天更換1次,有污染及時更換,并在更換的膠貼上注明留置時間。每次更換時用安爾碘棉簽消毒針眼,通常留置3~5 d。
3.3 觀察局部反應 靜脈留置針置管期間,經常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滲液、腫脹等局部并發(fā)癥,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給予50%硫酸鎂或95%酒精濕熱敷,也可局部理療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恢復血管彈性、減輕患者痛苦。
3.4 正確封管護理 通常用肝素稀釋液(成人50~100 U/ml,小兒10 U/ml)5 ml從消毒后的肝素帽處緩慢脈沖式推注正壓封管,讓肝素液充滿管腔,避免血液返流發(fā)生堵管。有凝血功能障礙、出血傾向及肝腎功能不全者應用0.9%NS 10 ml緩慢推注,間隔6~8 h再封管1次,能有效防止堵塞。
安全型留置針具有自動啟動的保護夾,針芯拔出時能自動閉鎖針尖,避免了操作中發(fā)生針刺傷或誤傷患者,且穿刺置管時無需協(xié)助,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急診搶救中使用安全型留置針不但有效地開放靜脈通道、減輕患者反復穿刺的痛苦,而且大大降低了針刺傷的發(fā)生,緩解了急診護士的心理壓力。急診科護士使用安全型留置針在急診急救中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