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子玉(遼寧益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按照國家重大動物免疫實施方案的要求,每年春秋兩季是家畜(豬、牛、羊)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集中免疫注射時間,并結合月月補免,以保證免疫密度100%。但在免疫注射過程中,受家畜個體差異、操作手法、營養(yǎng)條件等相關因素影響,個別家畜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免疫副反應, 輕微的可自行恢復,嚴重的造成死亡,給養(yǎng)殖戶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也給防疫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礙。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fā)生,筆者在防疫過程中總結了臨床上副反應的癥狀以及一些實用的解救方法,希望對基層的防疫人員有所幫助。
疫苗接種到動物體內所產生的與免疫作用無關的不良反應,統(tǒng)稱為免疫副反應。根據(jù)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將其分為三類,即一般副反應、嚴重反應和副反應死亡。
1.一般副反應。動物強制免疫工作人員對強制免疫應免家畜,按相關技術要求實施免疫注射后,24小時內出現(xiàn)的注射部位腫脹、注射一側肢體跛行、食欲減少或短暫停食,精神不振,行動遲緩,體溫稍有升高、呼吸加快、母畜泌乳減少等癥狀。
2.嚴重副反應。實施免疫注射后24小時內,家畜出現(xiàn)精神委頓,食欲廢絕,體溫升高41℃以上,伏地不起;或者家畜出現(xiàn)呼吸急促,可視黏膜充血、水腫,站立不安、肌肉震顫;反芻獸瘤胃臌氣;口角出現(xiàn)白沫、倒地抽搐、鼻腔出血、孕畜流產(含早產)等癥狀。
3.副反應死亡。實施免疫注射后24小時內未經救治死亡或救治無效死亡的為副反應死亡。
1.慢性型的救治。免疫注射后出現(xiàn)體溫升高、呼吸急促、食欲減退或廢絕、嘔吐、尿黃、便稀、皮膚發(fā)紅,由此可見疫苗的免疫反應較為嚴重。此階段不宜對生豬使用抗生素或退熱藥物(致敏源),否則會加重家畜的臨床癥狀或者死亡。應加強護理,認真觀察,避免其他致病因素的侵入,多供給電解質多維自由飲水,以緩解反應癥狀。
2.最急性型的救治。如果出現(xiàn)副反應的癥狀較為嚴重,必須使用急救藥物進行搶救。
(1)皮下注射0.1%鹽酸腎上腺素,牛5毫升,豬、羊1毫升。視病情緩解程度,20分鐘后可重復注射一次。
(2)肌肉注射鹽酸異丙嗪,牛500毫克,豬、羊100毫克。
(3)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鈉,牛30毫克,豬、羊10毫克(孕畜不用)。
3.已休克家畜的救治。按最急性型的救治方法實施救治后,還應采用相應的輔助方法。
(1)迅速針刺耳尖、尾根、蹄頭、大脈穴等部位,放血少許。
(2)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將去甲腎上腺素,牛10毫克,豬、羊2毫克,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牛1500毫升,豬、羊500毫升)中靜滴。待家畜蘇醒,脈律漸恢復后,撤去此組藥物,換成5%葡萄糖注射液(牛2000毫升,豬、羊500毫升),加入維生素C(牛5克,豬、羊1克)、維生素B6(牛3000毫克,豬、羊500毫克),靜滴,之后再用5%碳酸氫鈉液(牛500毫升,豬、羊100毫升),靜滴。
在注射疫苗前仔細閱讀說明書和認真調查家畜的健康情況,病畜、瘦弱、臨產母畜以及剛閹割的小家畜延期注射。針頭注射前要嚴格消毒,做到一畜一針,注射部位準確。防疫人員在完成注射后不要馬上離開,過10~20分鐘觀察無事后方能離開。防疫人員應隨身攜帶足夠的抗過敏藥物。 對大型養(yǎng)殖場或集中免疫前,先做小群試驗,無事后再進行大群免疫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