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行健短篇小說《母親》分析

      2012-01-28 19:41:19李永求
      棗莊學(xué)院學(xué)報 2012年4期
      關(guān)鍵詞:高行健兒子小說

      李永求

      (韓國外國語大學(xué)校 中文學(xué)院,韓國 首爾)

      一、導(dǎo)言

      高行健,1904生于江西贛州,祖籍江蘇泰州。畢業(yè)于北京外語學(xué)院,專修法國文學(xué)。1979年開始發(fā)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說集《高行健短篇小說集》,劇本《高行健戲劇集》十余種,文論集《沒有主義》,畫集《另一種美學(xué)》。1981年成為專業(yè)作家。1987年定居巴黎。

      高行健出生的時候家里正在逃難,正是抗戰(zhàn)時期,但是戰(zhàn)爭并沒有給他的童年留下苦難的痕跡,相反,在回想童年的時候,他覺得是幸福的。當時,高行健的父親是中國銀行的職員,母親受的是教會式的教育。母親是高行健的“第一個”老師,母親教他識字,教他講英文,和他一起排演節(jié)目一起登臺表演,母親還在他8歲的時候要求他寫日記……童年時候所受的家庭教育,影響著高行健的一生,尤其是母親的影響。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給高行健帶來無盡的傷痛。在那個人與人不能互相信任、相互揭發(fā)的年代,母親要求改造自己,下了農(nóng)場,最后淹死在農(nóng)場。高行健在文革之前寫過童話、小說、詩、劇本,文化大革命以來,便全部都燒掉了。之后,高行健被下放到“干?!保瑸榱颂颖軣o謂的政治學(xué)習(xí),他自愿去了農(nóng)村,在那里偷偷地寫作,把寫的稿子藏在陶土壇子里,埋到地下。

      母親對高行健的一生有著深遠的影響,母親的意外去世也是高行健心中永遠的傷痛?!赌赣H》這篇小說,是高行健為緬懷母親而作,從自省的角度出發(fā)回憶母親,表現(xiàn)母親對他的愛。大多數(shù)作家在回憶母親或?qū)懩赣H的作品時,都是洋洋灑灑,長篇大論,但是高行健的《母親》篇幅很短,所講述的事件也不多,但是無論從思想上還是寫作技巧上,都很值得思考和分析。

      二、思想主題

      1.反思是本篇小說的主題之一?!赌赣H》的時代背景是文化大革命,盡管文中并沒直接寫文化大革命,只是淡淡地描寫那個令人絕望與難堪的年代,讓讀者在點滴側(cè)面中間也可以感受到無盡的滄桑與傷痕。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個令人遭受身心折磨的時代。表面上看,是一場革命,是一場意在破壞和清除一切舊有的東西,包括舊思想、舊文化、舊風(fēng)俗、舊習(xí)慣等等,來迎合新社會的“新”。實際上,文革是一場政治斗爭,在這場政治斗爭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不復(fù)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盲目的盲從的相互揭發(fā),這場斗爭持續(xù)的時間之長、范圍之廣、破壞之大、傷害之深,實在是難以言盡。

      母親去世于1961年,盡管那時文化大革命還沒正式開始,但是國內(nèi)的政治運動已經(jīng)是“水深火熱”,“五七干校”“農(nóng)場”“牛棚”都已經(jīng)出現(xiàn),這些都是文革的前奏?!拔摇钡哪赣H,一個與政治絲毫不相關(guān)的人,只是由于出生成份有問題,便一直積極的改造自己,企圖使自己適應(yīng)這個“新社會”。母親自愿去農(nóng)場改造,她事事積極,工作量最大,工作時間最長,如此積極的表現(xiàn),就是為了改造自己所謂“不清白”的出生。最后,母親因為過度的勞累,不小心掉進河里淹死了。母親的死亡,時代要負上很大一部分責(zé)任。母親的去世對“我”來說是一種無盡的傷痛,而文革帶給“我”的也是無盡的傷痕。文革中的“我”,由于害怕,將整卷的稿子、成捆的讀書筆記、母親照片都一把火化成了灰燼?!拔蚁袷窃诜缸铮皇且驗榘涯赣H留下的最珍貴的紀念燒了,而是怕被人發(fā)現(xiàn)我在銷毀罪證?!盵1](P201)可以說,母親的去世和文化大革命是“我”生命中永遠都無法磨滅的傷痕。

      2.母親對兒子的愛。小說通過“我”從童年對母親的記憶,一直到母親去世,每一次對母親的回憶都透露出母親對“我”深刻的愛。母親為了“我”,前前后后的忙著,為了迎接“我”回來,提前做好了準備,攢下了雞蛋,攢下了假期,腌制了魚,清理了家里的臟衣物……目的就是為了和兒子好好團聚,母親的這一系列的準備中,透露出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澳憧謶趾铀?,因為你弟弟十五歲那年去江里游泳淹死了,你不準我學(xué)游泳。有一次我和同學(xué)偷偷游泳回來,晾在院子里鉛絲上還濕的短褲,你下班回來發(fā)現(xiàn)了,你打了我一頓,把一根竹尺都打斷了。你從來還沒打過我,那是唯一的一次?!盵1](P199)所謂“愛之深,責(zé)之切”,母親是因為愛“我”,所以才打“我”。

      “他重病幾乎夭折時,你變賣了積攢的一點首飾,整夜的守候在醫(yī)院里。解放前夕,父親失業(yè),全靠你支撐著一家的生活,靠變賣和借債度日。你還不忘買來紙張,親手替他釘好本子,要他每天記一則日記。等他長大成了個小伙子,還總是帶著他上街為他買布做衣服,……”[1](P205)母親在“我”生病的時候整夜的照料,還要操持一家的生計,還不忘記“我”的教育,還幫“我”做衣服,這些舉動表現(xiàn)了母親對“我”無微不至的照料,母親是在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給予“我”愛。

      小說的背景盡管是沉重的,讓人感傷的,但是小說中無處不體現(xiàn)著母親對“兒子”那份濃濃的愛,這份崇高而又偉大的母愛也深深感染著讀者。

      3.兒子對母親的愛是小說要表達的另一主題思想。小說通篇沒有出現(xiàn)過類似“我愛你,母親”的字眼,“我”對母親的愛不是直接表露的,而是隱藏的、自責(zé)的、沉重的愛。

      “媽媽,你怎么來了?哦不,你別走!我很久沒有見到你了,我?guī)缀醵颊J不清你的模樣,而是多年了,還是我上大學(xué)二年級的那年夏天,往后就再也沒有見到過你,不,我還夢到過你一次,那夢也模糊不清了。你沒有變,你還是掛在我們家外間墻上那張發(fā)黃了的照片上的模樣,那是你剛生下我不久照的……”[1](P195)“可你在死前一定還想著我,你就是為我才死的,我卻總把你忘了,你生了個不孝的兒子。這些年來他一直在為自己奔波,心中什么也沒有,只有他自己的事業(yè),他是一個冷酷自私的人?!盵1](P196)

      母親對“我”無微不至的愛,做兒子的怎么可能體會不到,怎么可能不愛母親呢?但是,“我”對母親的愛,是在自我的一種虧欠和責(zé)難中隱藏著。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我是你不孝的兒子”這句話,兒子是愛母親的,而且深愛著母親,兒子還沒來得及回報母親的愛,母親就去世了。兒子身上永遠承受著母親那份無法回報的愛,對“我”來說,是“不孝”的。母親為了“我”付出了那么多,而“我”卻沒有為母親做過什么?!拔摇睈勰赣H,正是這種充斥著責(zé)難的愛,讓“我”無法潛心的懷念一次母親,讓“我”想不起母親。

      傷痕和愛充斥著整篇小說。母親“愛”我,因“我”而去世;時代給母親帶來不幸,讓母親過早去世;時代帶給“我”的也是災(zāi)難,“愛”和“傷痕”糾纏不清。同時,也正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那個人與人之間由于信任的缺失,造成親情的淪喪,愛情的背叛,友情的破滅的時代,母親對“我”的愛則更顯得偉大,在傷痕的縫隙下,母愛無盡的膨脹。

      三、人物形象

      1.母親:小說中的母親是一個賢妻良母,她多才多藝,她心地善良,她積極樂觀,她堅韌任勞,是一個散發(fā)著光輝的偉大的母親形象。

      母親為了兒子,甘愿自己不吃不喝,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食物全部是為了兒子;兒子生病住院,母親變賣首飾,整夜陪伴著兒子;在丈夫失業(yè)的時候,又全是母親承擔(dān)著家庭的重擔(dān);為了多看幾眼兒子,在兒子回家的時候多伺候他幾天,母親連續(xù)地工作,為的是攢下幾天假,好等兒子回來一起團聚。這樣看來,母親不愧是一位賢妻良母?!拔铱傆浀眯r候你教我唱的那些救亡歌曲,《松花江上》、《鐵蹄下的歌女》,你還演過《放下你的鞭子》,在家也還教我和弟弟演戲,演《烏鴉與麻雀》,觀眾則只有坐在一旁笑咪咪抽著煙的父親?!盵1](P201)母親不僅會唱歌,而且還會演戲,她的多才多藝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

      在那個政治斗爭的年代,母親為了積極改造自己,自愿下農(nóng)場勞動。母親爭取著當先進工作者,擔(dān)負大量的工作,盡管沒能入黨,沒能提干,但是母親依舊積極樂觀,依舊積極勞動,企圖用勞動來改造自己。

      “你在養(yǎng)雞場干活,你從來沒有養(yǎng)過雞,你見不得養(yǎng)雞場里到處都是雞糞,你是個極愛干凈的人,勞動起來也像干家務(wù)一樣,只要你一上班,就把雞場里沖洗得干干凈凈?!盵1](P199)

      母親在家里要操持家務(wù),在農(nóng)場干活也像干家務(wù)一樣,把養(yǎng)雞場里里外外整理得干干凈凈的。即使是在勞動了一天之后,她還堅持去洗刷。母親是堅韌任勞的,母親愛干凈,母親眼里不能容忍污穢,是因為母親有一顆純潔的心。

      小說通過兒子對母親在世時的回憶,從點點滴滴,從一個個的生活片斷,構(gòu)筑了一個賢良、善良、勤勞、積極樂觀、堅韌任勞的母親形象。母親一直就這樣活生生的活在“我”身邊,母親就這樣“影響”著“我”。

      2.“我”:小說中的“我”是全文的一個線索人物,母親形象的構(gòu)筑全是通過“我”的回憶和自省進行的?!拔摇笔且粋€自責(zé)、懊悔的兒子。

      “媽媽,你不該為了你這不孝的兒子過早的離開了人世。你沒有看到他的作品,也沒有看到他的戲,他也沒有給你寫過一篇紀念的文字,你譴責(zé)我吧,我從你的目光中看得出來,你為什么不說話呢?你罵我吧,打我也可以,狠狠地打,把竹尺打斷也是應(yīng)該的,我是你的兒子呀,你的不孝的兒子呀!一個忘卻了母親的兒子。我夢見過許多人,愛過的和不愛的女孩子,認識和不認識的人,有關(guān)系和沒有關(guān)系的人,唯獨沒有你,我的母親。”[1](P200)

      這是一個兒子對母親懺悔,懺悔自己對母親的虧欠,懺悔自己無法回報母親的愛。小說中這樣懺悔性的文字貫穿全文,這是“我”的自省,“我”的自責(zé),通過“我”的懺悔,讀者感受到的并不是“我是個不孝的兒子”,讀者感受到的是“我”時時刻刻記掛母親、深愛母親的至誠之心。

      “我同你一樣,疲勞,疲勞極了。這些年來,在生活的漩渦中掙扎,上上下下,我也去過農(nóng)村,也到過山鄉(xiāng),也在嘩嘩的河水里洗過衣服,也曾淹沒在深深的失望之中,又總算爬上了岸?!盵1](P202)小說通過“我”的行為和自省,讓人們看到了文革時期的生活側(cè)面。文革中的“我”也遭受了巨大的災(zāi)難,燒掉了自己所寫的稿子和筆記,而且心理上也失去了母親這個依靠,一個人與時代與環(huán)境相抗爭,失望過,絕望過,但還是堅持到了最后,“爬上了岸”。小說中的“我”,是一個多維度的人物形象:有回憶中的“我”,有現(xiàn)實中的“我”,還有一個旁觀者的“我”,這三個“我”相互交織,使得“我”這個形象充實、飽滿。

      四、寫作技巧

      1.“你”、“我”“他”三個人稱的運用及其相互轉(zhuǎn)換。

      “我”:“我很久很久沒有見到你了,我?guī)缀醵颊J不清你的模樣,而是多年了,還是我上大學(xué)二年級的那年夏天,往后就再也沒有見到過你,不,我還夢到過你一次,那夢也模糊不清了?!盵1](P195)這段話表達了“我”對母親深深的思念?!澳赣H,我是你不孝的兒子”這句話表達出“我”對母親強烈的愧疚之情。

      小說中第一人稱“我”的應(yīng)用,讓敘事者可以充分抒發(fā)自己的感受,以其切身的感受直接打動讀者。

      “你”:“你離開我的時候,比我現(xiàn)在的年紀還小,你是1961年去世的,我連你去世時多大年紀都記不清了,我是你不孝的兒子!”這段話中的“你”指的是母親,敘事者直接用“你”這個人稱指代母親,仿佛是“我”直接與母親面對面的交流,這樣便于敘事者抒發(fā)自己的感受,“更能把讀者帶進小說的環(huán)境中去”[2]。

      “你竟然一點預(yù)感也沒有。家里打來了電報,當然系里老師沒有交給你,他們只是暗示了你快回去,你卻聽不出一點話音?你也沒有細問。你就那樣疏忽?你又花了一天的時間進城上街買書……”[1](P197)這段中的“你”便是小說中的敘事者,是敘事者的一種自省,通過“你”這樣一個稱謂,這樣一個角度,深深的自責(zé)自己對母親的逝世毫無預(yù)感,也是敘事者愧疚的一種體現(xiàn)。第二人稱在這里,是同讀者直接進行感情的交流,把讀者帶進小說的環(huán)境中。

      “他”:“這些年來他一直在為自己奔波,心中什么也沒有,只有他自己的事業(yè),他是一個冷酷自私的人。是的,如今他成就了,他出了書,報刊上經(jīng)??梢砸姷剿拿?,他上了廣播和電視,他的戲好些地方同時上演,他如愿成了一個作家。他從小就說他要當作家?!盵1](196)這里的“他”還是指的敘事者,“他”是一個客觀冷靜的分析者,通過“他”的觀察和分析,表現(xiàn)了敘事者的自責(zé)與內(nèi)疚。

      《母親》里的“你”、“我”、“他”不停的轉(zhuǎn)換,主角由第一人稱的“我”轉(zhuǎn)化為第三人稱的“他”,又從第三人稱的“他”轉(zhuǎn)化為第二人稱的“你”,“你”又轉(zhuǎn)化成“他”?!澳恪?、“我”、“他”等人稱代詞不停的轉(zhuǎn)換,呈現(xiàn)出復(fù)雜多變的內(nèi)心距離,接近了又離開,離開了又接近,重疊了又錯開,分離、交錯,角色變得立體起來,因為人稱代換,同一人物變得多重起來,自己和自己接近,自己和自己交流,然后自己和自己分離。其實小說中的“你”、“我”、“他”都是敘事者,不過是一個人在不同角度說著不同的話。小說中的“我”在現(xiàn)實中回憶,“我”轉(zhuǎn)化為“他”時,便成為一種客觀冷靜的分析,原來的“我”此刻就是一個“旁觀者和評論者”。“他”轉(zhuǎn)化成“你”的時候,由遠及近,原來的“旁觀者”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內(nèi)心的發(fā)掘者,這個發(fā)掘者在敘事者內(nèi)心深處探索、發(fā)掘,就好像敘事者在“自說自話”。同時,這種人稱的轉(zhuǎn)換,也實現(xiàn)了時間和空間的自由轉(zhuǎn)換,將回憶和現(xiàn)實、現(xiàn)實和回憶巧妙的轉(zhuǎn)切。

      2.重復(fù)?!白骷倚形闹姓Z言的重復(fù)則是一種風(fēng)格,一種節(jié)奏,是形式、音響、意境、情緒的再現(xiàn),正如音樂中主體的顯示、形成與發(fā)展一樣。語言的藝術(shù)在本質(zhì)上講也是一種時間的藝術(shù),不是一堆僵死不懂的文字?!盵2]

      “……我連你去世時多大年紀都記不清了,我是你不孝的兒子!”[1](195)(第一次)

      “母親,我是你不孝的兒子……”[1](196)(第二次)

      “母親,我是你不孝的兒子!”[1](198)(第三次)

      “媽媽,你不該為了你這不孝的兒子過早離開了人世?!盵1](P200)(第四次)

      “我是你的兒子呀,你的不孝的兒子呀!”[1](P200)(第五次)

      “媽媽,你別這樣看著我,你不能原諒你這不孝的兒子?”[1](P201)(第六次)

      小說中六次重復(fù)出現(xiàn)“不孝的兒子”這樣的句子,看似相似,實則有變化。前四次都是以陳述肯定句的形式出現(xiàn),表達出對母親的愧疚之情;第五次是以否定的問句形式出現(xiàn),感情要比前四次來的強烈,內(nèi)心的自責(zé)和愧疚也更加激烈;第六次是以否定陳述句的形式出現(xiàn),感情又進一層,將“我”的內(nèi)疚、悔恨、自責(zé)推到了頂峰。六個句子,就像六次懺悔,一次比一次激烈,一次比一次深刻,正是在重復(fù)的過程中,展現(xiàn)了“我”在敘事過程中心理狀態(tài)的逐漸變化,也展現(xiàn)出懺悔下隱藏著對母親深深的愛和眷念。

      3.非邏輯?!叭绻f怪誕是對完美的一種追求,非邏輯則也是對理性的一種追求?!盵2]“真的,我很少想起過你,只有時腦子里那么一閃,也就過去了。有時,甚至多少年,都未曾潛心懷念過你一次。我把你墓地登記的單子都弄丟了……”[1](P195~196)按照常理來說,疼愛自己的母親去世之后,作為子女的應(yīng)該是時常會想起母親,但是敘事者卻沒有,“我”經(jīng)常想不起母親,甚至連一次也沒有潛心懷念過母親;“我”連母親的墓地的單子也弄丟了,也不知道母親的墓在哪里;在母親墳前,“我”不下跪,也不哀號。這些違背常理、違背習(xí)慣的舉動實在太令人不可思議了,是“非邏輯”的。但實際上,敘事者并非“不孝”,也并非不想念母親。而是心中對母親極度的眷念同時又極度內(nèi)疚,這一矛盾的心理才造成了“我”的行為的“非邏輯”。這種“非邏輯”正是對理性的一種追求,在經(jīng)歷了文革,經(jīng)歷了人生了許多挫折之后,敘事者開始冷靜下來,開始以理性的思維、“冷”的態(tài)度進行敘述。

      4.意識流?!赌赣H》在三個人稱的應(yīng)用和轉(zhuǎn)換上非常的活躍,這是意識流語言官場的而又獨特的修辭手段,用以進一步激發(fā)讀者同書中人物一起來自我體驗?!耙庾R流語言是不顧及時間順序的,可以把回憶與現(xiàn)實,過去與未來糅合在一起?!盵2]意識流語言的使用,使得敘事跳動,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也是該篇小說的一大特色,也是作者語言的特色。

      五、結(jié)語

      《母親》這篇小說寫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小說的語言和敘事風(fēng)格都有著創(chuàng)新。小說不講故事,不注重情節(jié),對于人物只有人稱代詞的轉(zhuǎn)換。在“你”“我”“他”中間,提供給讀者的是同一個人物,內(nèi)涵卻極為豐富,角度也極為多重,感受也極為紛繁,就好像一個人在一個時間變成幾個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說著不同的話。盡管強調(diào)敘述語言的重要,但是本篇小說還是帶有一定故事性的。

      小說中的“母親”的原型正是作者的母親,敘事者也就是作者本人。小說的背景是令人發(fā)冷的,但是所表達出的感情卻是持久的、感人的,從敘述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對母親深厚真摯的情感,但這種情感帶有強烈的悔恨和譴責(zé)。

      參考文獻

      [1]高行健.母親[A].高行健短篇小說集[M].臺北:聯(lián)合文學(xué)出版社,1989.

      [2]高行健.現(xiàn)代小說技巧初探[M].廣州:花城出版社,1981.

      猜你喜歡
      高行健兒子小說
      打兒子
      故事大王(2020年11期)2020-12-10 06:48:46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誰的兒子笨
      你養(yǎng)的好兒子
      敘述者的魔術(shù)
      孤獨的舞者——高行健《車站》先鋒性研究
      戲劇之家(2016年14期)2016-08-02 10:56:15
      兒子
      短篇小說(2014年11期)2014-02-27 08:32:34
      從高行健先鋒戲劇看中國現(xiàn)代戲劇創(chuàng)作
      高行健對戲劇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
      安阳市| 平果县| 甘德县| 尼勒克县| 边坝县| 老河口市| 区。| 枣强县| 会昌县| 正安县| 张掖市| 庆元县| 虞城县| 遵义市| 普洱| 武川县| 宁晋县| 建瓯市| 通江县| 宽城| 麻城市| 霍林郭勒市| 墨江| 丹巴县| 铁岭县| 宁晋县| 汤阴县| 孝昌县| 大田县| 天台县| 津市市| 鄢陵县| 清河县| 扎鲁特旗| 张家界市| 平远县| 界首市| 兴海县| 卓尼县| 贡嘎县| 井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