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寶,李營函
(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吉林 吉林 132101)
獨角蓮(Typhomium giganteum Engl),為單子葉植物綱佛焰苞目天南星科犁頭尖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芋葉半夏、麻芋子、雷振子、滴水參,東北地區(qū)稱疔毒豆。獨角蓮為中國特有物種,分布于東北、華北,華中、西北及西南;生于荒地、林下、山坡或水溝旁的陰濕地。遼寧、吉林、廣東、廣西有栽培。獨角蓮是天南星科名貴中藥材,其干燥塊莖為常用中藥白附子的一種,稱禹白附(或稱牛奶白附)[1],白附子被中醫(yī)列為止咳化痰藥[2],主要用于解毒散結、治淋巴癌、食管癌、皮膚癌、乳腺癌、骨膜肉瘤等腫瘤[3]。在近幾年栽培實踐中,發(fā)現(xiàn)獨角蓮生長旺盛,到秋季仍保持較強生長勢。試驗選用常用的生長抑制劑多效唑、馬來酰肼、矮壯素,研究其對獨角蓮生長及產量的影響。
試驗于2010年5月至2010年10月,在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藥用植物園進行。獨角蓮種栽為自留種。2009年采收后貯藏于菜窖中。選取重30~40 g的進行試驗。試劑96%多效唑及98%馬來酰肼(上海稼豐園藝用品有限公司);50%矮壯素(四川國光農化有限公司)。
采用單因素隨機區(qū)組、3次重復的試驗設計。5月20日畦栽,株行距25 cm×25 cm,小區(qū)面積0.9 m2。7月20日開始,獨角蓮植株處于展葉中期時,分別噴灑各抑制劑,濃度見表1,以清水為對照(CK),每7 d噴灑一次,時間為7月20日、7月27日、8月3日,共3次。
表1 生長抑制劑因素水平設置
植株生育后期,每小區(qū)定點選取6株,于2010年9月4日調查株高、葉片大?。恐赀x基部2片葉)。下霜后,調查各小區(qū)獨角蓮產量。去雜后稱重。同時對獨角蓮地下球莖個數(shù)進行調查,并按大(35.6~40.2 g)、中(16.5~35.6 g)、?。?.2~16.5 g)分別統(tǒng)計。
從表2可以看出,噴施的3種生長抑制劑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獨角蓮的株高。降低幅度最低為3.8%(A3),最高的為 C3(矮壯素 2.0 g/L),與對照(CK)比較,株高下降21.14%。說明3種生長抑制劑在試驗濃度下均對獨角蓮的生長產生了抑制作用。其中馬來酰肼在80~230 mg/L范圍內隨施用濃度的提高抑制程度加大。而多效唑與矮壯素不呈現(xiàn)此規(guī)律性,其中矮壯素2.0 g/L表現(xiàn)較強抑制作用。
表2 生長抑制劑對獨角蓮株高的影響
表2數(shù)據(jù)經方差分析表明,F(xiàn)>F0.01,對結果進一步進行多重比較,各處理間存在顯著差異。
從表3中可以看出,不同濃度的生長抑制劑對獨角蓮葉面積有影響,其中以C3(矮壯素2.0 g/L)噴灑的植株葉面積最小??傮w上,矮壯素處理比多效唑和馬來酰肼處理抑制作用強,其中C1(矮壯素0.8 g/L)、C3(矮壯素 2.0 g/L)、C4(矮壯素 2.5 g/L)均比其它處理組效果明顯。
表3 生長抑制劑對獨角蓮葉面積的影響
經方差分析表明:F=16.43>F0.01(10,22)=3.26,進一步進行多重比較分析。如表3所示,不同濃度生長抑制劑對獨角蓮葉面積的影響極顯著。A1、C2、B2、C1、C4、B3、C3與 CK 存在極顯著差異,A3與 CK 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C3(矮壯素2.0 g/L)處理的效果最明顯好,葉面積最小。
對獨角蓮植株噴施不同的生長抑制劑,對獨角蓮產量的影響見表4。結果表明:各個濃度處理均能使獨角蓮產量增加,明顯高于對照(CK)。其中,B2、B3、C1、C2、C3、C4 濃度處理較其它處理較明顯,以C3(矮壯素2.0 g/L)濃度處理,產量最高。
表4 不同濃度的生長抑制劑對獨角蓮產量的影響
經方差分析:各處理間存在一定差異。C3、B3、C4、C1、B2 與 CK 比較差異極顯著,C2、A1、A3、B1、A2與CK比較無顯著差異。其中以C3(矮壯素2.0 g/L)處理產量最高,增產幅度達30.95%;其次為B3(馬來酰肼230 mg/L),增產幅度達25.00%;C4(矮壯素2.5 g/L)濃度的處理,增長幅度達23.81%。
收獲時,每小區(qū)取中間3行計9株調查獨角蓮塊莖個數(shù)。結果表明:與對照比,各抑制劑均能使獨角蓮塊莖數(shù)量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其中C3(矮壯素2.0 g/L)塊莖個數(shù)最多,比對照增加3.87%。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增加的塊莖數(shù)以中、小級別的為主。
方差分析結果表明:F=23.33>F0.05(10,22)=3.26,進行多重比較。如表5所示。
表5 生長抑制劑對獨角蓮塊莖數(shù)的影響
生長中期噴施300~700 mg/L的多效唑、80~230 mg/L的馬來酰肼和0.8~2.5 g/L的矮壯素等植物生長抑制劑,均表現(xiàn)為抑制獨角蓮地上部的生長,促進地下部的生長。其中以2.0 g/L的矮壯素處理效果最好,塊莖增產幅度達30.95%;其次是230 mg/L的馬來酰肼和2.5 g/L的矮壯素處理。
試驗結果符合有關植物的地上地下相關性的理論。獨角蓮生長勢較強,對于生育期較短的東北地區(qū)來說,早霜來臨時植株還沒有停止生長。采用生長抑制劑促使植物盡快結束地上部營養(yǎng)生長有利于營養(yǎng)向地下轉移,提高根莖產量。
由于獨角蓮是一種藥用植物,品質因素更加重要。有研究稱馬來酰肼是一種誘變致癌劑,一定劑量下會導致細胞染色體斷裂,從而產生細胞毒性[4]。試驗只是針對其對植株生長及產量的影響進行了試驗,沒有檢測其在獨角蓮中是否有殘留。因此獨角蓮噴灑馬來酰肼的安全性還需進一步研究。
[1]江蘇中藥學院.中藥大辭典(下冊)[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77.1708.
[2]李清華.獨角蓮化學成分的研究[J].藥學學報,1962,(11):643-647.
[3]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辭典(下冊)[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6.1708.
[4]王玉元.馬來酰肼(MH)的使用及其毒性問題[J].癌變?畸變?突變.1991,3(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