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加強思維訓練 培養(yǎng)思維能力

      2012-01-30 06:09:18葉生樹
      中小學教學研究 2012年8期
      關鍵詞:柏樹個數(shù)水果

      葉生樹,夏 忠

      (寧德市壽寧縣實驗小學,福建 寧德 35 5 5 00)

      加強思維訓練 培養(yǎng)思維能力

      葉生樹,夏 忠

      (寧德市壽寧縣實驗小學,福建 寧德 35 5 5 00)

      數(shù)學是鍛煉學生思維的體操,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必然是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過程。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呢?筆者認為抓好思維訓練是關鍵。教材是思維的內容,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概括思維、邏輯思維的主要途徑。所以,要把思維訓練貫穿于數(shù)學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真正使教學成為鍛煉學生思維的體操。

      一、加強畫圖能力訓練,培養(yǎng)思維的形象性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要注意培養(yǎng)形象思維。畫圖可以把比較抽象的思維形象化,它是解決應用題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學中要注意從直觀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畫圖能力,通過畫圖來形象地揭示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

      例如,水果店有一批水果,運出總數(shù)的5/8后,又運進700千克,現(xiàn)在水果店里的水果正好是原來的2/3。原來水果店的水果有多少千克?

      此題的數(shù)量關系比較抽象,而根據(jù)題意畫出線段圖后則一目了然。

      通過畫圖,突顯了量率對應關系,學生很快就理清了思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了下列解法。

      (1)從左往右觀察,這批水果的〔5/8-(1-2/3)〕的差正好是700千克,故這批水果有700÷〔5/8-(1-2/3)〕=2400(千克)。

      (2)從右往左觀察,這批水果的〔2/3-(1-5/8)〕的差正好是700千克,故這批水果有700÷〔2/3-(1-5/8)〕=2400(千克)。

      (3)從兩端往中間觀察,這批水果的〔1-(1-5/8)-(1-2/3)〕的差正好是700千克,故這批水果有700÷〔1-(1-5/8)-(1-2/3)〕=2400(千克)。

      (4)從整體上觀察,這批水果的(5/8+2/3-1)的差正好是 700千克,故這批水果有 700÷(5/8+2/3-1)=2400(千克)。

      二、加強歸納概括能力訓練,培養(yǎng)思維的整體性

      概括也是思維活動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如果一個人對所學過的知識不加回味和小結,那么這些知識只不過是一盤散珠。歸納概括知識恰到好處,就能把一顆顆知識的珍珠串成美麗的項鏈。

      例如,學習了有關數(shù)的知識后,引導學生整理了這部分知識的內容,畫出了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圖。

      通過歸納概括,同學們對這部分知識有了整體認識,而且印象深刻。

      三、加強逆向思維訓練,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解答應用題要具有多種思維方法,其中逆向的思維方法是應該讓學生掌握的。逆向思維是從事物的結局出發(fā),一步步地從后向前判斷推理。

      例如,新華書店賣出一批書,第一天賣出總數(shù)的1/5,第二天賣出余下的1/3,第三天賣完3200本。這批書有多少本?

      這道題用順向思維解答較難,由于題中兩個分率的單位“1”不同,要統(tǒng)一成以總數(shù)為單位“1”。因此,要把第二天賣出余下的1/3轉化為第二天賣出的占總數(shù)的(1-1/5)×1/3=4/15,這樣兩個分率所依附的單位“1”才相同。根據(jù)對應法求出這批書有:3200÷〔1-1/5-(1-1/5)×1/3〕=6000(本)。為了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除了引導學生用順著思路統(tǒng)一單位“1”,還要引導學生倒著推。從最后兩個條件想,以余下的本數(shù)為單位“1”,第三天賣完的3200本,正好占余下本數(shù)的(1-1/3),求出余下的本數(shù)是 3200÷(1-1/3)=4800(本),再往回想第一個條件,4800本正好占總數(shù)的(1-1/5),進而求得這批書有 4800÷(1-1/5)=6000(本)。

      數(shù)學中有許多關系式都是互逆的,但是可逆性聯(lián)想的形成并不是很容易的,這就要求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四、加強假設思維訓練,培養(yǎng)思維的開闊性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多種解題能力,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假設思維的訓練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甲、乙兩筐蘋果,甲筐蘋果個數(shù)是乙筐的2/3,若從乙筐拿20個蘋果放到甲筐,兩筐蘋果個數(shù)相等,甲、乙兩筐原來各有多少個蘋果?

      這道題是進行假設思維訓練的好素材,利用思維訓練課時間讓學生討論,得出了以下解法。

      (1)假設把乙筐蘋果原有個數(shù)看作單位“1”,那么甲筐蘋果原有個數(shù)比乙筐少1-2/3=1/3,正好少20×2=40(個)。因此,乙筐原有蘋果個數(shù)為 40÷1/3=120(個),甲筐原有蘋果個數(shù)為 120×2/3=80(個)。

      (2)假設把甲筐蘋果原有個數(shù)看作單位“1”,那么乙筐蘋果原有個數(shù)是甲筐的1÷2/3=3/2,乙筐蘋果原有個數(shù)比甲筐多 3/2-1=1/2,正好多 20×2=40(個)。因此,甲筐原有蘋果個數(shù)是40÷1/2=80(個),乙筐原有蘋果個數(shù)為 80+40=120(個)。

      (3)假設兩筐蘋果個數(shù)之和為單位“1”,那么原來乙筐原有蘋果個數(shù)占兩筐蘋果個數(shù)和的3/2+3=3/5,后來占兩筐蘋果個數(shù)和的1/2。兩筐蘋果個數(shù)和為20÷(3/5-1/2)=200(個),所以乙筐原有蘋果個數(shù)為 200×3/5=120(個),甲筐原有蘋果個數(shù)為 200-120=80(個)。

      (4)假設兩筐蘋果個數(shù)差為單位“1”,那么甲筐原有蘋果個數(shù)是兩筐蘋果個數(shù)差的 2÷(3-2)=2(倍)。因此,甲筐原有蘋果個數(shù)為 20×2×2=80(個),乙筐原有蘋果個數(shù)為 80+40=120(個)。

      有了假設思想,就可以發(fā)展抽象思維,對解題就增加了一個思路。解題能力就是一次飛躍性的提高,假設需要勇氣,假設需要擺脫一般思路,是一種大膽的設想,也是一種可貴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五、加強量不變思維訓練,培養(yǎng)思維的辨證性

      在小學數(shù)學習題中,有一部分題目的特點是:不論條件如何變化,有一個量始終是不變的。為了使學生抓住這部分題目的解題關鍵,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建立和培養(yǎng)量不變的思想。

      例如,甲站有汽車192輛,乙站有汽車48輛,每天從甲站開往乙站的汽車有21輛,從乙站開往甲站的有24輛,幾天后甲站汽車是乙站的7倍?

      解這道題需要有量不變的思想,甲、乙兩站車輛對開,車輛總數(shù)192+48=240是不變的,抓住這個“不變量”,從問題倒推,先算出甲站汽車是乙站的7倍時,乙站的車輛應有:240÷(7+1)=30(輛)。由于每天乙站開往甲站的車輛比甲站開往乙站的車輛少24-21=3(輛),可算出乙站是 30輛時需要的天數(shù):(48-30)÷(24-21)=6(天)。

      又如,某校園里,柏樹棵數(shù)是柳樹的4/5,柳樹若減少15棵,則柳樹就是柏樹棵數(shù)的7/8,原柏樹、柳樹各多少棵?

      從題意可知,柏樹前后棵數(shù)沒有變,是個不變量,以柏樹為單位“1”,把“柏樹棵數(shù)是柳樹的4/5”轉化成柳樹棵數(shù)是柏樹的5/4,對比以柏樹棵數(shù)為單位“1”的兩個條件,柳樹棵數(shù)和不變量柏樹棵數(shù)相比,由5/4減少到7/8,就是因為柳樹減少了15棵。因此,15的對應分率為 5/4-7/8=3/8,則可求出單位“1”柏樹的棵數(shù)有:15÷3/8=40(棵),原柳樹有 40÷4/5=50(棵)。

      通過以上兩例,說明量不變的思想在小學數(shù)學中是存在的,應該滲透給學生。

      六、加強轉化思維訓練,培養(yǎng)思維的變通性

      轉化思想的建立,是解答復雜應用題的重要條件。學生有了轉化的思想,就能使一些無從下手的題目,化難為易,順利解答。當然,一種思想的建立,不能企圖一兩節(jié)課完成,而是潛移默化地貫穿在整個教學之中。

      例如,修一段公路,已修全長的3/5又15千米,剩下的公路是已修公路的1/3。這段公路長多少千米?

      此題由于兩個分率的單位“1”不同,若用一般的思路解,解法麻煩,解題思路難懂,學生難于接受。如果學生建構了轉化的思想,就能洞察到條件之間的實質性聯(lián)系,從而避繁就簡,巧妙轉化,獲得多解。

      學生在比較了含有分率的兩個句式后,溝通了兩個條件之間實質性聯(lián)系,將“剩下的公路是已修公路的1/3”,轉化成已修公路是全程的3/4,剩下的公路是全程的1/4。接通了兩個條件的聯(lián)系,順利地完成了單位“1”的轉化,獲得下列解法:

      (1)15÷(3/4-3/5)=100(千米)

      (2)15÷(1-1/4-3/5)=100(千米)

      (3)把一段公路分成相等的(4×5=)20份,已修的(3×5=)15份,減去已修的(3×4=)12份正好是15千米,求得每份是(15÷(15-12)=)5 千米,全程(5×20=)100千米。

      (4)解:設一段公路長為 х 千米。3/4х-3/5х=15 或х-3/5х-1/4х=15。

      任何自然科學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都離不開數(shù)學。數(shù)學是一門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基礎課。思維訓練不是靠灌輸,而是靠啟發(fā)、引導、點撥。因此,作為數(shù)學教師要重視自身的學習和提高,發(fā)揮好點撥、引導的作用。多角度加強思維訓練,積極啟發(fā)學生思考,并為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提供客觀條件。

      李雪虹)

      猜你喜歡
      柏樹個數(shù)水果
      柏樹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怎樣數(shù)出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
      鳥兒和烏柏樹
      幼兒100(2020年34期)2020-12-11 02:31:50
      等腰三角形個數(shù)探索
      怎樣數(shù)出小木塊的個數(shù)
      怎樣數(shù)出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
      用“倒推法”解決問題
      四月里該吃什么水果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暢想曲
      阳信县| 昌都县| 娱乐| 六枝特区| 涟水县| 霍城县| 安陆市| 隆德县| 玉山县| 滕州市| 城固县| 乌恰县| 寿阳县| 靖西县| 保亭| 浦江县| 清新县| 资源县| 清涧县| 新闻| SHOW| 汽车| 高要市| 龙山县| 天峻县| 利川市| 徐水县| 柘城县| 贺州市| 明光市| 宣恩县| 安多县| 梅州市| 海晏县| 吐鲁番市| 乐平市| 崇义县| 宜黄县| 石城县| 眉山市| 弋阳县|